小学四年级语文21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篇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三首》同步練習題第一課時一、用“√”給下麵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人未還(hái huán)飛將(jiāng jiàng)在生當(dāng dàng)作人傑死亦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馬度(dùduó)陰山二、看拼音,寫詞語。
chūsài húzi jiéchūguǐxióng cuīrén luòxià()()()()()qín cuīxiàng zhēng zuì()朝()促()羽長()喝()三、先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沙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二、出塞鬍子傑出鬼雄催人淚下秦催項征醉三、1.只要令;使。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2.戰場在沙場上醉倒了請你不要笑話我,古往今來,奔赴沙場的人中有幾個人能平安歸來?第二課時一、選擇填空。
1.《夏日絕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別是()和()。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齡C.王翰王昌齡2.“欲飲琵琶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点击播放→
21 古诗三首
随堂检测
一、形近字组词。
赛(赛跑) 秦( 秦朝 ) 征(征战 ) 塞( 边塞) 泰( 泰山 ) 证(证明 )
21 古诗三首
二、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王昌龄 ),诗中表现
战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万里长征人未还 ), 表现将士思念良将的诗句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 )。
意思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21 古诗三首
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 听,什么声音传来了?读读诗的第 二句。
21 古诗三首
将要
欲饮/琵琶马上催
对比写法 战事紧张 错综复杂
诗歌解读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
角的声音。
意思是: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 在催人出发了。
21 古诗三首
诗歌诵读
一要读准字音
我会认
sài qín zhēng
边塞 秦 朝 征战
huán
万里长征人未 还
我会写
塞秦
jiàng
jiào
龙城飞将 不教
征
21 古诗三首
诗歌诵把古 诗读正确、读流利, 读出节奏。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人中的豪杰
典故《史记 高祖本纪》
鬼中的英雄
典故《楚辞 九歌 国殇》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赏析: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鲜明地提
出人生的价值取向:“生当作人杰”要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 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李清照觉得做人就要有正气、有骨气、 有气节,要顶天立地。
21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

21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出塞》[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
一称卫青。
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
“龙城”,甘肃省天水市的别称,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
《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因而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
李广是天水人,故被称为“龙城飞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凉州词》[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三、《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主旨:《出塞》是乐府旧题,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此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主旨:《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是描绘边塞生活的名曲之一,诗人性情的豪爽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写出了广袤边塞来之不易的一次盛宴,勾画出了戍边将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主旨:《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 宗两位皇帝,北宋王朝就此覆灭,史称“靖康 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 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称南宋。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 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 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sài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huán
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ng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出塞) 塞 sāi(瓶塞)
sè (阻塞)
huán(归还) 还
hái(还有)
将 jiāng(将来) jiàng(将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文大意: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 将“士秦时仰明望月过汉时的关明”月这里,用这了边互关文的就手是法秦。是汉时
(杰出) (亦可) (杰作) (亦许)
xióng
xiàng
雄
项
(英雄) (雄壮)
(项目) (一项)
这是一首慨叹边塞战争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作者感慨无论历史如何 变迁,战争始终没有停止。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 少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 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龙城飞将” 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 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 莫不叫绝。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回家。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 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北部。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第21课》是中国语文课本的内容,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1.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超然情怀。
2.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3. 《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
色的五言绝句。
诗人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三首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在形式上
具有美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
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
和理解这些古诗,感受到诗歌之美,增长见识,丰富情感,提升自
身修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1课古诗三首意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1课古诗三首意思
第一首古诗《登高》意思:
这首诗讲述了登高远眺的感受,诗人感慨自己身处在人间,而大自然的美景却在远方等待着他去探索。
他感叹飞鸟能自由飞翔,而自己却被世俗所困扰。
但是,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用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样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第二首古诗《忆江南》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往事的诗,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江南地区的生活经历,感叹过去的美好时光如今已成为了历史。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之情,汇集起了对故乡的感情。
第三首古诗《画》意思:
这首诗将画与现实做了对比,表现出现实的变幻无常,而画则是稳定不变的。
诗人认为只有画能够把人们想象中的美好反映出来,而真实的生活却无法达到完美。
这首诗的意思是希望人们用画来平衡现实生活的不完美,让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三首
四年级语文教案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
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____(省、市、区、县)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1)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
(出示庐山瀑布插图)
(2)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
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遥”即远。
)
(3)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
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
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板书:产生。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4)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
(6)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
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
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三)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
三、学习《山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
(1)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2)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
(3)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2.班内反馈
(2)题目意思:在山中行走。
(3)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
3.学生自选方式进行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1)远上:山路向上延伸。
斜:读xiá。
山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
(在“径”下板书:小路。
)
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顶。
(2)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
(由“白云生处”可看出山之高。
)(在“生”下板书:形成、出现)(3)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
(4)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
(板书:比)4.朗读、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又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
学习了他的《山行》。
两首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山河,但李白的诗雄奇豪
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
课下我们可以读读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