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农业地域类型

合集下载

(完整版)农业地域类型

(完整版)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1.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分布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2.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田一般都少于1公顷。

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三是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

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四是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3.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3.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A.经营模式——小农经营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机械化水平低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D.水利工程量大
E.科技水平低 F.商品率低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小农经营 原因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
家庭为主,人均耕 地少 精耕细作,但农村 人多,自给为主 体力劳动为主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优势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历史悠久,商品率高
提供基础 提供可能 提供便利
思考:大牧场放牧业与游牧业的异同点?
相同点: 二者同属于畜牧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 的地区。
不同点: 大牧场放牧业属于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技术,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游牧业是一种粗 放型的自给农业,逐水草而居。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
政府扶持鼓励
墨累—达令盆地的 混合农业的农场布 局平面示意图
通过对农场的观察和 分析,你能知道澳大 利亚的混合农业有哪 些优势吗?
休 耕 区
休 耕 区
种 小 麦
种 小 麦
放 牧 带
墨累—达令盆地的 混合农业的农场布 局平面示意图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水稻种植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1.分布: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水稻种植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1.分布:
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的亚热带季 风和热带季风气 候区,以及东南 亚的热带雨林区。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农业的地域类型(精)

农业的地域类型(精)
【答案】(1)水稻种植业(2)商品谷物农业(3)混合 农业(4)混合农业(5)大牧场放牧业或混合农业(6) 商品谷物农业(7)热带种植园
•③敏捷的生产选择和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农民可依据市场需求打算多种植小麦还是多 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敏捷性和对市场 的适应性
(三〕、混合农业
小结
形式: 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分布: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混 合 农 业
达 令 盆 地
-
-
小 麦 牧 羊 带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生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ack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持 续利用
不合理强度----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 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 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进展会引起自然植被破坏、地 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等发生转变
养分流失、肥力急剧下降-------农作物产量锐减------弃荒、另选新地------毁林、烧荒、掘穴播种
5、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严峻破坏
〔二〕、水稻种植业
1、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 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亚洲地形图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
区位优势
自 地形
然 土壤
因 素
水源
气候
地势平坦宽阔〔中心大平原〕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水源充分〔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温顺、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交通
水运、大路和铁路相连接,交通四通八达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1.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分布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2.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田一般都少于1公顷。

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三是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

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四是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3.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二、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游牧业是指靠放牧性畜为主的一种自给性农业,为典型的粗放农业,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气候干旱地区。

九、园艺业园艺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总结

农业地域类型总结

农业地域类型总结一、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一般占地几千至几万公顷,雇佣成千上万名农民从事大规模生产,不适宜大型机械操作,机械化水平低。

多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以大种植园和家庭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低。

二、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中部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这些国家一般是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西北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以美国为例,探究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注:美国中部有小麦带和玉米带,可认为是一个平躺的“小”字,中间一竖为一根玉米棒(玉米带),两旁即为小麦带,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

[知识拓展]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冬小麦可以过冬,春小麦不能过冬。

春小麦:开春后播种,秋季(8、9月份)收获,生育期90天左右。

冬小麦:冬季(9、10月份)播种,春末(4、5月份)收获,生长期230天左右。

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就是春小麦,而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分析总结三、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高中地理教育中,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因此研究各种地域类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对于了解全球农业产业、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前,需要先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首先,地域类型指的是在地球上,由于自然、人文、经济等原因而使某一地区与其他地区区别明显的地理区域类型。

其次,农业地域类型则是指在不同地域类型中,农业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和规律。

1. 大陆性地域类型的农业大陆性气候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大陆性地域类型的农业一般较为难以发展。

这类地区通常具有干旱、气温季节变化差别较大、土壤肥力较差等特点。

在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国际上很多大陆性农区已逐渐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

2. 欧洲型地域类型的农业欧洲型地域类型是指欧亚大陆中西欧部分地区的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地域特征。

一般来说,欧洲型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建立在较好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等比较成熟的基础上。

在这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被大量采用,使用草原等未开垦土地的潜力相对较小。

3. 热带地域类型的农业热带地域类型是指赤道以南地区的温带带、沙漠带、中温带和寒冷带。

热带地区一般具有温度高、雨量充沛的特点,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熱帶地區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且人类的财力等实际因素水平不太高,因此在热带地域类型中,咖啡、香蕉、可可等经济作物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适合生长的品种。

4. 洲际型地域类型的农业洲际型地域类型的农业是指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农业生产类型。

在这种地域类型中地域特征比较丰富,其中不同的国家及地区是否有着不同的农业区别,而不同国家间可以产生相互比对的影响。

总的来说,研究不同地域类型中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了解全球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习这个知识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为未来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前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灌溉条件 重要
3.饲养家畜,除提供劳役,还可供 给肉食和皮毛。
4.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们在 土地上精根细作
• 黄河中下游、印度河谷、尼罗河 谷、两河流域都是古代文明起源 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悠久。
五、环境问题
传统旱作农业区多是文明起源地,人口 稠密,对土地的压力较大,耕作强度高, 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 壤盐渍化。
市场因素:
国际市场广阔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 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 的22%。其中羊肉48%出口,牛肉43.7%出口;世 界服装用羊毛的80%产自澳大利亚;。澳洲农业 的外向度极高,农业很大程度依赖国际市场。 商品率高
交通因素:
海陆交通发达便利 混合农业区靠近主要 公路,距海港近
2、主要作物及农产品 小麦、羊
18世纪70年代英国航海 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发 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并宣布 这片土地属于英国。 英国人首先把澳大利亚 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 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引进 29只羊,现在约有1.7亿只羊
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看图说出澳大利亚 混合农业的分布
(东南+西南)
C、农户可以根据市场 休耕地 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 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 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 场的适应
澳大利亚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份 种 小 犁地 麦 养 绵 羊
优点三:高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播种 ( 忙 ) (忙)
生长
收割 (忙)
牧场 放牧
原始迁移农业
分布: 热带雨林原始部落地区 灌木 生产过程: 雨林→砍、烧→种植(3-4年)→弃耕 雨林
生产特点: 刀耕火种,不用畜力,无固定土
地 失、生物栖息地遭破坏)
环境问题: 生态遭破坏(森林减少、水土流
一. 原始迁移农业
1. 分布:热带雨林地区
东南亚
非洲几 内亚湾 沿岸
刚果盆地
南美亚马 逊河平原
基塘生产(新颖的混合农业)分布:我国珠江三角洲
特点: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拓展】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区位条件分析:
气候: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水源: 地形: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 地形 土壤: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土壤: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市场广阔 交通运输:水、陆交通便利 交通运输: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
大分水岭东西两侧降水差异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
水源因素
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什么?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 问题: 水源不足 原因: 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 措施: 兴修水利,东水西调 山地雨影效应——缺水 措施:东水西调
地形:
地势平坦
水源:
大 东南部有河流 流经,灌溉水 源较好 分 水 东水西调工 程,保证灌 溉水源
土壤盐渍化的概念
• 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化的过程。不 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易溶 性的盐类在表层积聚,引起土壤盐渍化。
现代混合农业
1、分布地区
欧洲 美国
手持麦穗,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
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 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看图说出,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或地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自 然 因 素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区位优势 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小麦和牧草生长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 政府扶持鼓励
农牧皆宜
达令河
岭 墨累河
劳动力因素:
地广人稀
幅员辽阔,人口2600万人,平 均每平方公里3.4人
生产规模大
资料:安达利亚某农场面积广达971公 国内市场小 顷,仅由农场主詹姆斯先生( 57岁) 及其子(25岁)、侄子(23岁)三个 科技因素:机械化程度高 人共同负责日常性的工作,另外再雇 佣一位经验丰富的牵引机驾驶员。
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 概 念 分 布 经 营 方 式 及 规
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 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 的农业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
以销售产品为目的而 进行的农业生产 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 较发达的地区
个体家庭经营方式 规模较小
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 一般情况一个农场只 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 养一种牲畜 规模较大
2. 特点:不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简单 无固定土地 3、生产模式:刀耕火种 4、生产过程
雨林→砍、烧→种植(3-4年)→弃耕
4、经济状况:贫穷落后 5、环境问题: 毁林烧荒 刀耕火种 掘坑播种 雨林减少 水土流失 物种减少 全球变暖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一、概念
• 以种植旱作谷物为主的自给自足的 农业,又称旱作农业。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 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读右图“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1—4题

1.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C A. 种植园农业 B. 乳畜业 C. 混合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2. 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C A. 黄河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珠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3. 该农业的好处是( ) B A. 可以少占耕地 B. 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 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 丰富的优势 4. 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D ) A. 地形和土壤 B. 水源和土壤 C. 水源和气候 D. 地 形和气候
政策因素
政府支持鼓励
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田” 的鼓励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牧羊业得到 大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 训,全国均设有就业、教育和培训部。农民培训费用 由政府投入,农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接受一次培训。 农村劳动力中有1/3达到大学文化水平。高素质的农 民队伍,为保持农业生产高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奠 定了坚实基础。
气候
地形 水源
人口密度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优点一:农场是良性的生态系统
住宅 道 放牧地 休耕地 麦田 麦田 路 休耕地 麦田

防风林
优点二:灵活选择适应市场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 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充分保持麦田肥力 B、种植的牧草饲养绵 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 肥料
放牧地
小丛林

放牧地
麦田
放牧地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
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
农业地域类型 原始迁移农业 传统旱作谷物 农业 现代混合农业
农业发展阶段
生产技术 生产模式
原始农业
依靠自然 刀耕火种 非洲、南美洲 及太平洋岛屿 中的热带雨林 地区 贫穷、落后
传统农业
传统经验 精耕细作 温带大陆的东 岸以及亚热带 干旱的山地 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
Hale Waihona Puke •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东岸和亚热带干旱 的山地 • 分布地区: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 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德干高原 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尼罗河、 两河流域等地区。
三、旱作农业的生产特点
• 1.以种植旱作谷物为主,因此 生产过程中需水量较少
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
种植业和畜牧 业混合
西欧、北美、 澳大利亚、新 西兰、南非等 国 发达国家或地 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布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状况
2010高考北京卷36题 •答案: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 或小麦-牧羊带)(2分); •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2分),平原范围广 (地形较平坦)(2分)。
西南部 东南部
读图,试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与年等降水量分布的关系
气候:温和较湿润
大致沿500mm年等降水线分布
降水:
年降水量 500mm左右, 降水较丰富 气温: 35°S 气温较温和
地形:
地形平坦 水源:
大 分
达令河水
东南部有河流 流经,灌溉水 源较好
岭 墨累河
水源不足成为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面 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
剪 育种 羊 麦田 (忙) 毛 放牧 (忙)
规律总结
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①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②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③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优点 ④生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 菜基鱼塘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