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穴位贴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1.操作前,要选择适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病种,安排合适的药物,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安排好多组穴位以供贴敷时轮换使用。
2.先将选好的药物加工成细末,榨好姜汁,二者以10g︰10ml的比例,混和调成较稠干膏状,置于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或当天调配使用。
3.贴药前,先将调制好的膏状药再做成直径1—1.5mm的药饼,放置在直径约50—60mm大小的胶布中央备贴。
4.贴药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配伍好的穴位,患者以坐姿为主,进行贴药。
穴位处有皮损、皮疹、溃疡者禁用。
5.一次贴药选用5—6个穴位,最多不超过10个穴。
贴药时间:14岁以下小儿约贴1—2小时左右,成人约贴2—3小时左右,少数人反应较迟缓者,可贴4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6小时。
6.穴位贴敷疗法常年可以应用,一般多在三伏
天和三九天时,针对一些寒性病、反复发作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等,进行群集性贴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又称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7.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疼痛等),立即停止敷药;若贴药后出现水泡,也无须惊慌,可按烧伤处理。
出现小水泡,外搽龙胆紫药水即可;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使之瘪后,再外敷无菌敷料即可。
或按烫伤应急预案处理。
8.小儿皮肤娇嫩,故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药;孕妇(尤其是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坠胎或早产。
9.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
贴药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
10.贴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油腻食品。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穴位贴敷就是将药物进行研磨、熬制,以膏药的方式在相关穴位进行贴敷,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目的,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因操作方便、不入口、绿色无副作用、效果精良而被广大患者认可。
穴位贴敷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一些小儿常见病。
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操作规范1)贴法:先将贴敷部位用医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然后取大小适中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脱敏胶布固定。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4、贴敷时间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童应根据年龄及承受时间的不同,确定贴敷时间。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若感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的,可自行取下。
5、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6、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二、贴敷前准备要了解是否存在过敏史,要采用不会引起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还要对贴敷部位进行清洁,保证贴敷效果。
其次,在进行首次治疗时,需要将本次治疗所用的药物时间以及在贴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认真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小儿穴位贴敷

3.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5分)
操作部分(85分)
具体操作过程
1.做好贴药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病情患儿取适当体位并暴露取穴部位的皮肤。(10分)
2.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8分)
准 备工作
1.器械准备:治疗盘、消毒棉球、膏药。
2.操作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
a.选择合适的体位,体位的选择应以医者能够操作方便,患儿感到舒适自然为原则。(5分)
b.选定贴敷穴位。(5分)
c. 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用纱布清洁皮肤,注意保暖。(5分)
注意事项
1.告知家属贴药的时间,一般2-4小时,较大患儿可延长至6小时,部分患儿局部可能会有灼热感,属正常现象。根据不同的病情注意饮食及日常护理:如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受风等。(5分)
小儿穴位贴敷操作指南及考核标准
项目
考核内容及分值
考核方法
问答部分(15分)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5分)
2.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等(5分)
3.泌尿系统疾病:遗尿、尿路感染等(5分)
大项内容抽签选取任意一项回答
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皮疹、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7分)
2.根部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腧穴:如呼吸系统,取肺俞、膏肓、肾俞等;消化系统,取神阙、中脘等;泌尿系统,取中极、关元等,局部皮肤消毒。(35分)
3.将敷贴贴于穴位处。(15分)
要求:
1.操作流畅、迅速(15分,按程度酌情减分)。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1、选择穴位,使用碘伏从中心向外周消毒。
2、成人使用消毒的一次性采血针在穴位上轻刺,以皮下微微出血为度,10岁以下儿童使用生姜在穴位上擦拭,穴位皮肤发红为度,以促进药物吸收。
3、揭掉治疗贴保护膜,将功效面外敷于穴位。
4、每贴贴敷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
5、如果在胶布处出现发痒、发热、微痛,应立即取下药膏。
如果上述症状不严重也要减少贴敷时间,最多贴上2到4个小时左右。
6.在贴敷期间,不能吃海鲜及辛辣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第 1 页共1 页。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 7 条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 贴敷前,你得把要贴敷的地方清洗干净呀,就像你每天洗脸一样认真!比如说,如果要贴在肚子上,那可得好好擦擦,不然怎么贴得牢呢。
这一步可别偷懒哦!
2. 然后呀,拿起穴位贴,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嘿,这可不能像撕零食袋那么随意!就像对待一个珍贵的宝贝一样。
接着,准确地找到要贴的穴位,这可得看准咯,可别贴错地方啦。
想象一下如果贴错了会咋样呢?
3. 把穴位贴轻轻贴上去,别使劲按,温柔点嘛,就像给小宝宝穿衣服一样轻手轻脚的。
贴好后再检查检查,看看是不是稳稳当当的呀。
哎呀,要是没贴好掉了可就麻烦啦!
4. 在贴敷的过程中,你可别老去动它呀,让它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发挥作用。
这可不像是你摆弄玩具,不能一会儿摸摸一会儿碰碰的哦。
要是总去动它,效果不就不好了吗?
5. 贴敷的时间也得注意哟,不能贴太久,也不能贴太短!就好比煮鸡蛋,时间得恰到好处。
时间太长了,皮肤会不舒服;太短了,那效果可能也不明显啦。
你说是不是呢?
6. 等时间差不多了,要慢慢地把穴位贴撕下来,别生拉硬拽呀,那多疼呀!就跟和好朋友分别一样,要温柔点嘛。
要是太使劲把皮肤弄伤了咋办呀?
7. 贴完后呀,看看贴敷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异常,要是有点发红啥的,先观察观察。
可不能不当回事呀,这可是关系到你的身体呢!总之,穴位贴敷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哟!
我的观点结论:穴位贴敷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呀!。
小儿穴位贴敷疗法

小儿穴位贴敷疗法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乳痹):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冰片共研末,用时以鸡蛋清和上药5至10克调匀做成药饼,贴于载体之上,敷于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④乳腺增生:生地、木香、莪术、穿山甲、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粉,用时取5克用米醋调匀做成药饼,待消肿止痛溶于载体上,贴敷局部。
其功用为疏肝理气,化瘀消肿。
主治乳增生,一般10至15次即愈。
⑤子宫肌瘤:海棠、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细份用醋和75%酒精调匀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放入上,贴敷于关元穴,连贴10至15次,效果良好。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证】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年老体衰者,过饥过饱,女性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舐部。
【注意事项】1 .支气管扩张者、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液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穴位贴敷。
2 .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禁止穴位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慎用穴位贴敷。
3 .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穴位贴敷。
4 .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5cm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
5,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6-8个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6 .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使用敷药后。
如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7 .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是应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8 .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9 .贴敷期间,应忌烟、酒,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10 .局部敷贴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附表L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图附表2: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聆听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 汗、胸痛、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 黄疸、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月经不调、 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 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 时。
➢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 力,全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 自行取下。
➢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 点 也可以并拢手指放于肚脐上方,肚脐与胸骨下端 连接线与手指 相交的地方为中脘穴 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慢性肝炎、 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
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 清洁皮肤,随调配 随敷用,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 视,如有痒热痛感 为正常,局部灼热 痛痒难忍,及时揭 去药膏,报告医生。 ➢敷药后注意固定, 以免药物移动或脱 落。 ➢室内通风,注意 防暑,适当活动, 但不要剧烈运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 淡,避免烟酒、海味、 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冰冻食品、豆类及豆 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 物(如羊肉、狗肉、 鸡肉、鱼虾、螃蟹 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 皮肤反应的处理: • 有的病人外敷部位可能出现水疱、皮
肤瘙痒,这属于正常现象;若水疱较 小不必作任何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 收;若水疱已破,可局部涂碘伏
• 出现过敏全身反应或接触性皮炎者, 抗过敏治疗,勿再次贴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穴位贴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用于小儿感冒、咳嗽、小儿腹泻、厌食、虫积等症状。
二、评估要点
评估患儿皮肤有无破损,有无过敏,有无红肿。
三、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棉签、酒精、神阙贴数个、医用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患儿床号、姓名、住院号、腕带,评估患儿,向家长解释取得配合。
3、洗手,带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边,再次核对。
5、选择合适的穴位治疗部位,用75%酒精棉球擦拭皮肤,待干。
6、将穴位贴敷贴于穴位处,指导保留8-10小时。
7、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询问患儿及家长需要。
8、处理用物。
9、洗手,取口罩。
10、记录。
11、操作时间:完成时间限5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告知患儿家属穴位治疗的目的及部位。
2、告知患儿家属如皮肤出现红痒,及时告知。
六、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者、皮肤破损部位慎用。
2、如出现皮肤红痒,可缩短使用时间或暂停使用,并用外用软膏对症处理。
3、初次使用或2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酌情减少敷贴时间,4-6小时/次,每天交替更换治疗部位。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