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word文档
2021年高考试题真题——化学(全国乙卷) Word版含解析

解析: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3, 的分子式为C10H18O3,所以二者的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故选C。
5. B
解析:
由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可知W所在主族可能为第ⅢA族或第ⅥA族元素,又因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故W一定不是第ⅢA族元素,即W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W、X、Y、Z依次为O、Mg、Al、Si。化合物XW即MgO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正确;故选B。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B. 化合物XW中 化学键为离子键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6.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35.5 Fe 56
一、选择题
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 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 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 还原为甲醇
2.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202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甲卷) Word版含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B. 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 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D. 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答案】C【解析】【详解】A.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正确;B.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正确;C.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正确;故答案选C。
2. 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B. 用三氯化铁溶液刻制覆铜电路板:C.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D. 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答案】D【解析】【详解】A.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用氢氟酸刻蚀玻璃时,SiO2和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气体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A错误;B.Fe3+可以将Cu氧化成Cu2+,三氯化铁刻蚀铜电路板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B 错误;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硫代硫酸根成硫酸根,氯气被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4Cl2+5H2O=2SO+8Cl-+10H+,C错误;D.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钙,可以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水垢使硫酸钙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答案选D。
高考化学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高考化学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高考化学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化学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7~13,单选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非选择题:26~28题为必考题,36~38题为选考题。
(一)必考题(共43分)26题,14分27题,15分28题,14分(二)选考题:共15分。
从3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1.选择填空看题15秒没思路,记为不会;2.简答题看题30秒没思路,记为不会;3.题目有思路,方法比较复杂,且没把握能做对,记为不会。
高考化学备考技巧高考化学复习时要注意学会审题,对于高考来说,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和知识点,还要有很好的审题能力,如果你的审题能力不行的话,就算你知识掌握的再好也不知道该如何答题,也不会答对答案的。
在高考化学复习时一定要知识自己的薄弱处在哪里,不要将所有知识点都列入复习的重点,这样的复习是抓不住复习重点的,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将复习的时间都用在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已经掌握的地方可以少一些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提升成绩的关键。
怎样复习化学知识多练:高三全年的学习中,练习是复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的标准。
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通过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对于记忆的要求逐渐淡化,更多的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好。
特别是高考常见的考法、经典的题型,每一种类型的解题技巧,善于通过整理平时做错的每一道题,形成错题集,经常性的回看,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
2024年安徽新高考化学试卷的结构

2024年安徽新高考化学试卷的结构一、试卷结构安徽省自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模式,其中化学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之一,其试卷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要求。
以下是2024年安徽新高考化学试卷的结构:考试时间:化学科目的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试卷满分:化学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类型:化学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1)选择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4~16题,每题3分,共42~48分。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4题,共52~58分。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简答、计算、推断等多种形式,主要考查考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卷分析知识点覆盖安徽新高考化学试卷的知识点覆盖广泛,涉及高中化学的各个方面,如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等。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知识的综合运用。
难度设置试卷的难度设置适中,既有一定的区分度,又能够体现考生的实际水平。
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非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特点安徽新高考化学试卷的试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基础: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方程式等。
(2)突出能力: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联系实际:试题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强: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设置新情境、新问题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总体来看,2024年安徽新高考化学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同时,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联系实际的特点,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应用。
针对这样的试卷结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应用领域。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左可福综合整理,专注于化学】

绝密★ 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Fe 56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
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 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冰表面第一层中, 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 5×10- 3mol ·L- 1(设冰的密度为 0.9 g cm ·- 3)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 ++Cl -11. 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 2A 的 K a1=1.1 ×10- 3, K a2=3.9 ×10- 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2022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北卷)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 学本试卷共8页,19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秦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O16Mg24Al27Ca40本卷涉及的实验均须在专业人士指导和李余得到充分保障的条件下完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 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C. 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 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答案】B 【解析】【详解】A .明矾净水的原理为:,3++23Al +3H O Al(OH)+3H 3Al(OH)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泥水变澄清,涉及化学变化,A 错误;B .水和冰的分子式都是H 2O ,水快速制冰为物理变化,B 正确;C .炖排骨汤时放点醋,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营养值更价高。
此外,醋还可以防止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涉及化学变化,C 错误;D .茄子中存在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它见到氧气之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
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D 错误;故选B 。
2. 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不能与溴水反应B. 可用作抗氧化剂C. 有特征红外吸收峰D. 能与发生显色反应3Fe【答案】A 【解析】【详解】A .苯酚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在酚羟基的邻、对位,同理该物质也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 错误;B .该物质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容易被氧化,故可以用作抗氧化剂,B 正确;C .该物质红外光谱能看到有O-H 键等,有特征红外吸收峰,C 正确;D .该物质含有酚羟基,能与铁离子发生显色反应,D 正确;故答案选A 。
2022年高考真题——化学(广东卷) Word版含详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电解原理可知,电解池中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题中以熔融盐为电解液,含 和 等的铝合金废料为阳极进行电解,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从而可使阳极区Mg和Al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分别生成Mg2+和Al3+,Cu和Si不参与反应,阴极区Al3+得电子生成Al单质,从而实现Al的再生,据此分析解答。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鎏金饰品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中不含硅酸盐,故A项不符合题意;
新高考75分钟化学试卷结构

新高考75分钟化学试卷结构新高考化学试卷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下面将分别对三个部分的题型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部分:选择题(约占总分的30%)选择题是新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每题4个选项,学生需要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常识题:考察学生对化学领域的常见知识的理解。
2.基础知识题:考察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形成等。
3.化学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如摩尔计算、浓度计算等。
4.化学实验与现象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填空题(约占总分的40%)填空题是一种相对较难的题型,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填空题通常有不同的题型,如简答题、计算题等。
填空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概念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编写能力。
3.物理性质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部分:解答题(约占总分的30%)解答题是新高考中较难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答题通常有不同的难度分级,如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和综合应用题等。
解答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概念解答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3.问题解决题:考查学生对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如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等。
总结:新高考化学试卷的结构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个部分,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种试卷结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卷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附 2019年与2019年考纲差异
【导读】2019年与2019年考纲内容基本一致。
第三章知识大盘点一、基本概念,(一)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W1/W2=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
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物+弱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物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
4.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5.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6.其他条件
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平中的常用规律
1.相等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或者说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强于氧化产物强于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强于还原产物强于氧化剂。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各微粒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可以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3.归中规律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
也可归纳为:两相等、不相交。
根据这个规律,便于我们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标明电子转移关系。
4.跳位转移规律
当氧化剂为强的氧化剂或者氧化剂过量时,还原剂可转化成比其邻位价态更高的产物,反之亦然。
如:
H2S+3H2SO4(浓,过量)===4SO2↑+4H2O
5.先后规律
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与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相遇时,总是依照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顺序先后被氧化(或被还原)。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先后次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把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的强氧化性可将Fe2+、Br-氧化,由于还原性Fe2+Br-,所以,当通入有限量Cl2时,根据先后规律,Cl2首先将Fe2+氧化,当Cl2足量时,方可把Fe2+、Br-一并氧化。
离子方程式可分别表示为:
(1)2Fe2++Cl2===2Fe3++2Cl-
(2)2Fe2++4Br-+3Cl2===2Fe3++2Br2+6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