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_2000会计史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件大事1、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为援助朝鲜;保卫祖国的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4、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5、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8、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国心中国“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成功送上太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上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9、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8年8月8日到24日及9月6日至17日;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10、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使用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会计史革命

第五次革命
这次革命源于复式记账法的非难。1982年,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教授出版《三式簿 记和收益动量》一书中认为,复式簿记还有几 个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完善解决,而三式记账就 是要在复式记账的基础上解决复式记账所没有 解决的问题。为此,井尻雄士教授将牛顿力学 中的动量、动力、能力、冲量等概念引入会计 中,并由此产生了三式簿记和微分三式簿记。
总结
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 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从几次改革中,可 以知道,会计的发展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得到大发展的时候, 会计发展的就快,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整 个会计的发展就趋于停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 就用符号、图画来作记录。而现代会计的时间 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这段时间 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 技术与会计融合,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 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 分支。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了,会计内容发展 了。现代会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第一次革革命
一、第一次革命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 利在威尼斯出了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 例概要》,全面系统介绍了当时威尼斯盛行 的复式记账法,标志着复式记账法的最终确 立,会计从古代会计发展阶段进入了近代会 计发展阶段。
第二次革命
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苏格兰成 立。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志着 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大,会计开始走出企 业,开展社会服务。
第三次革命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 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并与财务会计并存 而形成企业生产经营型现代会计模式。
第四次革命
会计史中国会计发展史

会计史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其中包括了财政、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其中也涉及到会计。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在中国的发展要追溯到近代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中国开始接触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
1902年,中国开办了第一所会计学校,北京高等商业学堂,成为中国最早的会计专业培养机构。
这标志着中国会计的正式发展。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的会计工作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1951年,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编制和发表会计报表的细则》,这是中国会计报表的最早规定,标志着中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提升。
1954年,中国成立了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并通过了《全国会计工作纲要》。
这一时期,中国会计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和规则,而且会计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会计工作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
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为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的机遇。
同时,中国加入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更加深化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进步的过程。
中国会计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体现了中国会计从单纯的记录和报告到更加重视信息披露和决策支持的变化。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会计领域也会进一步壮大和完善。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1955年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国防)
仿制“歼5”成功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
中共八大
1958年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0年代
60年代初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64.10(国防)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1984年底(香港)
中英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
国有企业改革起步
1986.3
863计划
1987年(台湾)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中共十三大
1987年底(澳门)
中葡发表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90年代
1990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台湾)
1991年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大陆)
1972
2月
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日
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3年
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6.10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80年代
1980年(开放)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年代
重大事件
40年代
1949.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10
开国大典
50年代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0.10—1953.7
近现代会计纪年

清朝末年(1900-1911) 1900年后西式簿记在中国官僚资本兴办的现代⼯业、交通、⾦融企业中应⽤。
1900-1912年中式会计进⾏改良尝试。
1901年(清光绪⼆⼗七年)《光绪会计表》出版。
1905年(清光绪三⼗⼀年)《连环账谱》出版。
1907年(清光绪三⼗三年)《银⾏簿记学》出版。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长主掌会计。
1914年(民国三年)《中华民国约法》设会计专章。
1914年(民国三年)《国务院厘定普通官厅⽤簿记》施⾏。
1914年(民国三年)《会计法》颁⾏。
1914年(民国三年)《修正财政部官制》规定设会计司掌理会计。
1918年(民国七年)会计师事业肇始。
1918年(民国七年)《会计师暂⾏章程》施⾏。
1921年(民国⼗年)复旦⼤学商学院开设会计系。
1925年(民国⼗四年)上海会计师公会成⽴。
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1920-30年代改良中式簿记运动及改良与改⾰的争鸣。
1927年(民国⼗六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会计则例》颁⾏。
1930年(民国⼗九年)国民政府《会计师条例》颁⾏。
1930年(民国⼗九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组织法》颁⾏。
1931年(民国⼆⼗年)主计处会计局成⽴。
1933年(民国廿⼆年)中国计政学会成⽴。
1934年(民国廿三年)中国会计学社成⽴。
1935年(民国廿四年)国民政府《会计法》颁⾏。
1935年(民国廿四年)《会计杂志》发表巴舒⾥名著《计算与纪录要论》汉译本。
1937年(民国廿六年)⽴信会计专科学校成⽴。
1938年(民国廿七年)主计处编印《中央各机关及所属普通公务单位会计制度之⼀致规定》。
1942年(民国卅⼀年)主计处颁发审核各种会计报告准则训令。
1946年(民国卅五年)会计师公会联合会成⽴。
1947年(民国卅六年)增减分录法提出。
1948年(民国卅七年)⽴信会计研究编译所成⽴。
中国近代会计史大事记

中国近代会计史大事记来源:中国会计视野发布时间:2011-07-081949年1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1950年9月改设为会计制度司,由该机构承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的任务。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图1)公布《中央金库条例》,其后财政部制订《施行细则》。
金库会计制度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
1950年10月27日,财政部召开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会议讨论并于会后试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首次为国家财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确立了体系完整的统一规范。
1951年6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
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223.6亿元,净值158.9亿元,流动资金15亿元。
196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内容。
1978年9月,国务院修改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首次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对会计干部技术职称及其具体内容作了原则规定。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正式恢复会计制度司建制,并开始办公。
1979年,我国恢复招收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年1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会长王丙乾,秘书长杨纪琬。
1980年12月,财政部颁发《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暂行规定》。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号主席令颁布,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此系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1981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设立首批会计学专业的博士点,批准葛家澍、娄尔行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建国以来会计业的每个第一

在2003年5月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
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理事会年会上,生于香港的华人黄敬安先生当选为acca全球会长。他是自1904年acca成立以来的首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首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他将于今年11月起领导acca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王光远,1962年出生于河北邯郸,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1987年和1993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3年8月被录取为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后研究学者,并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1986年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获得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葛家澍教授。林志军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第一个会计领域奖学金
2002年2月10日,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次清产核资登记
1951年6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223.6亿元,净值158.9亿元,流动资金15亿元。
第一次实施复式记账法
1964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一种。会计核算中,用“增”、“减”为记账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
中国近代会计史大事记

中国近代会计史大事记2012-2-1 12:56:40中国会计视野字体:大小1949年1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1950年9月改设为会计制度司,由该机构承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的任务。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其后财政部制订《施行细则》。
金库会计制度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
1950年10月27日,财政部召开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会议讨论并于会后试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首次为国家财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确立了体系完整的统一规范。
1951年6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
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223.6亿元,净值158.9亿元,流动资金15亿元。
196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内容。
1978年9月,国务院修改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首次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对会计干部技术职称及其具体内容作了原则规定。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正式恢复会计制度司建制,并开始办公。
1979年,我国恢复招收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年1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会长王丙乾,秘书长杨纪琬。
1980年12月,财政部颁发《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暂行规定》。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号主席令颁布,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此系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1981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设立首批会计学专业的博士点,批准葛家澍、娄尔行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
财政部成立制度审议委员会。
财政部原会计制度处升格为会计制度司。
1951年
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新会计》创刊。
财政部召开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
1952年
财政部召开第二次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
1954年
财政部印发《国营建筑包工企业施工单位会计处理办法》和《国营建筑包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
1955年
财政部印发《地方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国家机关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1957年
财政部印发《国营工业企业材料会计核算办法》。
1958年
财政部印发《关于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办法的通知》。
1959年
财政部召开企业会计制度座谈会,商讨建立和健全工业、供销等企业会计规章制度问题。
1961年
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印发《关于试行<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的通知》。
1962年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全国会计工作会议。
李先念副总理于会上指出会计是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之一。
1963年
国务院印发《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
1964年
李先念副总经理为《会计》月刊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愈发展,财务工作愈重要。
1965年
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试行草案)》。
1973年
财政部印发《国营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关于加强国营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若干规定》。
财政部印发《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程(试行草案)》。
1978年
国务院发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
1979年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召开,会议选举王丙乾任会长。
1980年
财政部召开第二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
财政部印发《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1981年
国务院批转发布《会计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
1983年
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一次成员国际会议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代表出席会议。
财政部印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
1984年
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985年
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公布。
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
1986年
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关于<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财政部创办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1988年
财政部相继印发《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0年
财政部印发《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
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举行。
财政部召开第三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先进财会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表彰大会。
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大会全体代表。
1991年
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纲要(试行)》。
首届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1992年
财政部主持召开会计准则国际研究会。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财政部召开《企业财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新闻发布会。
全国首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结束,共有152万会计人员参加了考试。
1993年
财政部与德勤国际会计公司签订为制定中国会计准则提供咨询和协助的协议。
财政部印发《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
1994年
财政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
财政部主持召开了以探讨国际会计界最新课题和讨论如何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题材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
1995年
财政部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财政部主持召开了建国以来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
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6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1997年
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财政部相继印发《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98年
财政部印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财政部成立会计准则委员会。
1999年
财政部印发《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0年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暨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国务院召开全国贯彻实施《会计法》电视电话会议,新《会计法》于7月1日实施。
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
财政部发布《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分别为上海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写校训:“不做假账”;“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02年
财政部印发《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
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在香港召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
2003年
财政部印发《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大纲》、《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2004年
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财政部发布《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一系列专业核算办法,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
2005年
由财政部主持开发的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在天津、江苏、广西三地试运行。
2006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财政部上报的有关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对会计监督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明确指示要“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新的财政总决算报表体系基本框架报财政部领导审定通过。
2007年
财政部印发《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
财政部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
2008年
财政部发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
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召开。
2009年
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发布《工会会计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
世界银行与财政部联合举行《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报告》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