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危险废物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危险废物是指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和放射性等特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废物。
第三条危险废物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减量化处理。
2: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替代品或工艺。
3:强制分类、标识和包装,确保安全运输和储存。
4: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二章危险废物的分类和识别第四条危险废物按照其危险特性和物理形态进行分类,包括毒性废物、腐蚀性废物、爆炸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
第五条各类危险废物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鉴定和识别,确保正确分类和正确处理。
第六条危险废物应根据危险特性,在容器和包装上进行明确的标识和标记,以提醒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注意安全。
第三章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第七条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第八条收集和运输危险废物的单位应经过资质认定,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设施设备。
第九条危险废物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泄漏和破损。
第四章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第十条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应采取科学、环保的方法,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第十二条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应建立必要的监控和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废物泄漏等突发事件。
第五章危险废物的监管和执法第十三条危险废物的监管和执法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加强对危险废物生产、运输和处置环节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件附件一、危险废物分类标准附件二、危险废物收集和运输标准附件三、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标准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环境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监管措施。
环境保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环境保护管理,防治废水、废气、废渣、噪声(以下简称三废一噪)污染以及危险废物,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车间及相关科室。
第三条防治三废一噪、危险废物,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以及减少产生量、充分合理利用和有害废物无害化处置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条各车间负责本单位的三废一噪、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三废一噪、危险废物,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第五条公司安全环保科对各车间三废一噪、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等环保工作进行统一指导、监督和考核,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三废一噪、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等环保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污染防治第六条废水污染环境防治1、维修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高效运行,严格控制处理过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均达到回收利用水平。
严禁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外排,提倡处理后的废水循环使用和资源化利用。
2、各单位要认真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降低生产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3、生产部门要监督各单位按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废水回用的原则搞好节水工作,减少污水排放量。
4、各车间负责管好本车间区域内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的按其各自管道正常排放。
5、各单位的管理及操作人员要认真检查环境保护设施,发现故障要及时报修。
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转率达98%以上。
6、各单位发生不正常排污时,要立即设法解决,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7、未经允许,各车间的装置、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排放废水和污水,不得擅自变更排放系统,非正常地临时性排水或改变排水流向,必须报安环科批准。
第七条废气污染环境防治1、各车间要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减少异常和紧急情况的发生。
2、各车间要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跑、冒、滴、漏,防止污染。
危险废物环境治理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环境治理管理制度一、总则。
1. 目的。
为加强危险废物的环境治理,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环境治理活动。
3. 定义。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二、危险废物的产生与识别。
1. 产生源管理。
各部门应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尽量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
在新、改、扩建项目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识别与分类。
产生危险废物的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危险废物进行准确识别和分类。
不得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混存。
三、危险废物的收集与贮存。
1. 收集要求。
危险废物的收集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性质、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收集容器和收集方式。
收集容器应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等性能,防止危险废物泄漏。
收集危险废物时,应在收集容器上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成分、特性、产生日期等信息。
2. 贮存设施。
本单位应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
贮存设施应具备防雨、防晒、防渗漏、防火、防盗等功能。
危险废物应分区贮存,不同种类、性质的危险废物不得混存。
贮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贮存危险废物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确需延长贮存期限的,应报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危险废物的运输。
1. 运输资质。
危险废物的运输应由具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的单位承担。
运输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运输应急预案。
2. 运输过程管理。
在运输危险废物前,产生单位应与运输单位签订运输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运输单位应核实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等信息,并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
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如灭火器、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及其规范化管理

1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2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制度规定目录CONTENTS 3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其要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01基本知识NO1 有关定义NO2 危险特性NO3 管理特性NO4 主要危害NO5主要来源 NO6 产生方式固体废物◆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2021年版 《名录》 共8条2021年1月1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正文附表 共46大类,467种危废 缺少41-44类 附属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5种;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32种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凡列入《名录》的都是危险废物●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2.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混合物的属性,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执行。
●具有毒性、感染性中一种或两种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与其他物质混合,导致危险特性扩散到其他物质中,混合后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仅具有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与其他物质混合,混合后的固体废物经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与放射性废物混合,混合后的废物应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危险废物处理后的废物的属性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执行:●仅具有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中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过程和处置后产生的固体废物,经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经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1. 引言危险废物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或实际危害的废弃物。
由于其具有潜在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可感染性等特点,必须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来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本文档旨在介绍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规章和标准。
2. 危险废物的分类危险废物根据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分类,通常分为以下几类:2.1 有害废物有害废物包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主要包括有毒物质、有害化学品以及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等。
2.2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指对人体具有传染性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和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物等。
2.3 爆炸性废物爆炸性废物具有易燃、易爆、自燃或放出有毒气体等危险特性。
常见的爆炸性废物包括爆炸物品、压缩气体和易燃液体等。
2.4 腐蚀性废物腐蚀性废物指具有腐蚀性能的废弃物,对金属、混凝土等材料具有腐蚀作用。
典型的腐蚀性废物包括酸性废液和腐蚀性溶剂等。
3. 危险废物的储存管理危险废物的储存管理是确保废物在储存期间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关键环节。
3.1 储存容器危险废物的储存需要采用符合规定的储存容器。
常见的储存容器包括密封式桶、罐、柜和货架等。
储存容器必须具备防渗漏、防火和防爆等功能。
3.2 储存区域危险废物的储存区域必须设立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的地方。
储存区域要求通风良好,地面防滴漏,设有泄漏应急设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3.3 储存记录储存危险废物时,必须做好详细的储存记录,包括废物类型、数量、储存时间和来源等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追溯废物来源、监督管理和事故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4. 危险废物的运输管理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运输安全和环境保护。
4.1 运输方式危险废物的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
不同的运输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限制。
4.2 运输标识危险废物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规定的运输标识,如标签、标志和车辆外壳上的标识。
危险废物环保管理责任制(5篇)

危险废物环保管理责任制是指将危险废物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到相关企业、机构或个体经营者的制度。
它是在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储存、处置的全过程中,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以确保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废物是指因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或者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物质。
这些废物包括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爆炸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
危险废物的处理不当会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建立危险废物环保管理责任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废物的源头管理责任制危险废物的源头管理是指在危险废物产生的过程中,相关单位或个人要负责分类、标识、包装、存储、记录等工作,以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危害。
相关单位或个人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并定期进行危险废物的清理和整理。
二、危险废物的运输管理责任制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更高的安全风险。
因此,相关单位或个人在运输危险废物时,要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包装容器,确保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扩散。
同时,要对危险废物进行必要的标识和警示,以便他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三、危险废物的储存管理责任制危险废物在储存过程中,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分区、分堆、分层,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保护工作。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包括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类型、存放期限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核对。
四、危险废物的处置管理责任制危险废物的处置是指对危险废物进行合法、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相关单位或个人在进行危险废物的处置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确保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处置记录,包括处置的时间、地点、方式、效果等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证和追责。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PPT48页)

另有一些则进到土壤中,重金属被水稻、蔬菜等 动植物吸收;
这些鱼类、水稻、蔬菜等一旦被人所食用,重金 属污染物就通过食物进入到了人体,一般富集在人 体肝脏、血液内引起疾病。
(二)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
1、污染水体。一方面是通过天然降水流入江、 河、湖、海,污染地表水;另一方面是通过渗沥水 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一、危险废物的基本概念 二、危险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 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与制度 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五、十堰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危险废物的基本概念
对于危险废物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组织 各有不同的表述。
1、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定义:是指 除放射性以外的那些废物(固体、污泥、液 体和利用容器的气体),由于其化学反应性、 毒性、易爆性、腐蚀性和其他特性引起或可 能引起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的危害,在法律上 都称危险废物。
1995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其目的就是为贯彻落实国家 环保政策而确立的。
2004年 “非典”过后,全国人大对《固废法》 进行了修订和颁布, 修订后的《固废法》更体现了 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视,对人民群 众生活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关注。同时,推进了固体 废物污染的监督与治理。
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
《固废法》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进行了特别规 定。
国家对危险废物实施“三同时”制度、申报登记 制度、许可证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
危险废物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监督,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危险废物是指因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活动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感染性或其他危害属性的废物。
第三条危险废物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管理、依法执法的原则。
第二章危险废物的分类和标识第四条危险废物按照其危险特性和来源分类,分为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农药残留、化学品废物等。
第五条危险废物应当标识,标识应当包含废物名称、危险特性和安全处理要求等信息。
第六条危险废物的标识应当遵守国家标准并在可见位置进行标示,禁止使用模糊不清或损坏的标识。
第三章危险废物的收集和储存第七条危险废物的收集和储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八条危险废物的收集和储存场所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危险废物的运输和储存应当遵守相应的包装、标志、分类、隔离和防漏要求。
第四章危险废物的处置第十条危险废物的处置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采取安全环保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第十一条危险废物的处置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二条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监测和报告。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三条危险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处置等单位应当接受相关监督检查,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第十四条对违反危险废物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有权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和处罚工作应当公开透明,并建立相关的举报和投诉机制。
附件:1、危险废物分类标准2、危险废物标识示例3、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指南4、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资质申请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
2、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感染性或其他危害属性的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中国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小鼠一次经口 LD50/(mg/kg)
≤10 11~1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小鼠吸入染毒 兔经皮
2h LD50/(mg/kg) LD50/(mg/kg)
≤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51~500
11~50
501~5000
51~500
5001~50000 501~5000
>50000
>5000
注:LD50为半致死剂量。
15
危险废物对健康的危害
废物类型
农药废物 溴代甲烷 卤代有机苯氢基除草剂
2,4-D 有机磷农药 有机氯除草剂
磷化铝 多氯联苯 氰化物废物 锌、铜、硒、铬、镍
易燃的压缩气体; 氧化性
9
•腐蚀性 是指易于腐蚀或溶解组织、金属,且具有
酸性或碱性的性质,应当具有以下特性之 一: 水溶液的pH值小于2,或者大于12.5; 在55.7℃下,其溶液每年腐蚀钢的速度大于 0.64cm
10
•反应性 是指易于发生爆炸或剧烈反应,或反应时
会挥发有毒的气体或烟雾的性质,通常具 有以下特征之一: 通常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激烈变化; 与水发生激烈反应; 与水混合后有爆炸的可能; 与水混合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蒸汽 或烟,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构成危害;
繁衍产生急性或慢性的有害作用
•生物蓄积性 是指外源性物质在生物体内或某一器官中浓集
或蓄积,并对生物或生物的器官产生损害
13
•三致性 三致性是指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
-致突变是指外源性物质引起脱氧核糖核酸 (DNA)或核糖核酸(RNA)的碱基排序发生变 化,或者引起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
-致癌是指外源性物质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失控 的细胞快速复制效应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主要内容
一、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及政策体系 二、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义务和责任 三、危险废物经营企业的义务和责任 四、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 五、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从摇篮到
坟墓”的管理
4
一、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 及政策体系
1. 危险废物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废物的定义 一般定义:
砷 有机铅化物
汞 镉 卤代有机物 非卤化挥发有机物
注:H代表有毒。
危害神 经系统
H
危害肠胃 系统
危害神经病学 系统
H
H
危害呼吸系 统
H
损伤皮 肤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死亡 H H H
H H H
16
危险废物中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元素
元素
特点和实例
砷
包含在危险废物中的剧毒类金属,含该元素的危险废物主要来自于各种含 砷化合物的加工和处理
含木材防腐剂废物、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
锰 重金属毒物,主要来源于钢铁冶炼、合金制造、化学工业所排放的废物
镍 重金属毒物,主要来源于一些制金属板的废物
铊 有毒重金属,来源于含铊合金生产过程的排放的废物
17
废物产生行业
可能产生的废物类别
机械加工及电 镀
废矿物油、废乳化油、废油漆、表面 处理废物、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 铅废物、含汞废物、无机氯化物废物、 废碱、石棉废物、含镍废物等
6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 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 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 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
7
1.2 危险废物的特征 危险废物的特征是指它所表现出来
汞 剧毒重金属。氯碱、电气、染料等工业排出的废物中均有较高含量的汞
镉 重金属毒物,主要来源于钢铁生产、电镀、汽车及颜料等工业排放的废物
铬
其中六价铬毒性较大,主要来源于染料生产、钢铁生产、皮革鞣制、电镀 等过程排出的废物
铅
重金属废物,主要来源于源染料生产、铅冶炼及其他金属加工过程中排出 的废物
硒 有毒的类金属,主要来源于铁、铜、铅及其合金生产中排出的废物
11
含氰化物或硫化物的废物,当其pH在2~ 12.5之间时,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或对环 境有危害性的毒性气体、蒸汽或烟;
常温常压下,可能引发或发生爆炸或分解 反应;
运输部门法规中禁止的爆炸物
12
•毒害性 是指废物产生可以污染水体、大气、土壤的有
害物质并最终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的性质
•生物毒性 是指废物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以对生物的生长和
建材生产及 液、废油漆、有机树脂类废物、废碱、 建材使用 废酸、石棉废物等
废油漆、废乳化液、废碱、废酸、废卤 印刷纸浆生 化有机溶剂、废非卤化有机溶剂、含重 产及纸加工 金属的废涂液等
19
纺织印染 及皮革加 工
废油漆、废乳化液、含铬废物、废碱、废酸、 废卤化有机溶剂、废非卤化有机溶剂等
化工原料 及石油产 品生产
危险废物是指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 的现在和将来会构成一定危害的,没 有特殊的预防措施不能进行处理或处 置的废弃物。
5
法律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法》第八十八条第四款规定: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 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 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 的固体废物。
金属冶炼、铸 造及热处理
含氯热处理废物、废矿物油、废乳化 液、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镉废物、 含锑废物、含铅废物、含汞废物、含 铊废物、废碱、废酸、石棉废物、含 镍废物、含钡废物等
18
塑树学工料脂产、油生橡 脂 及化 加胶、废 类 焚 废 卤化烧废卤乳物处物化化废理、有液物残新机、、渣化溶精含学、剂(重品含蒸、金废酸)废属物类有馏废废、机残物物感溶渣、光、剂、废材含有 、油料醚机含漆废废有树等物物机脂、 、 含木材防腐剂废物、废矿物油、废乳化
的对人、动植物可能造成致病性或致 命性的,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易燃性、腐蚀性、反 应性、毒害性、传染性、生物毒性、 生物蓄积性、三致性等等
8
• 易燃性 是指易于着火和维持燃烧的性质,应该具 备以下特性之一:
酒精含量低于24%(体积分数)的液体,或 者闪点低于60℃;
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摩擦、吸收水分或 自发性化学变化引起着火的非液体,着或 后会剧烈、持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