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名校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905172115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3题;共50分)1. (2分)(2018·沈阳)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犀利(xī)瞭望(liáo)陨落(yǔn)首当其充(chōng)B . 热衷(zōng)希冀(jì)暄闹(xuān)金碧辉煌(bì)C . 吮吸(shǔn)隧道(suì)琐屑(xiè)茅塞顿开(sè)D . 呵护(hē)载重(zǎi)冗长(rǒng)消声匿迹(xiāo)2. (2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蹒跚烦躁巧妙绝轮谈笑风生B . 归咎狼籍物竞天择穷愁潦倒C . 轩榭遗骸长途跋涉五彩斑谰D . 嶙峋滞笨衰草连天消声匿迹3. (2分) (2017八上·夏津开学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B . 《最后一课》通过韩麦尔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C . 《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以震撼鼓舞。

D . 《伟大的悲剧》主要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 (2分)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5. (2分)下列加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最新新编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

最新新编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

10 小石潭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

4.填空。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文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5~9题。

5.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C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据理臆断欤B.以.其境过清以.我酌油知之C.心乐.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屈伸呼吸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凉)(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3)凄.神寒骨(使……凄凉)(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7.翻译下列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8.课文第二段写了什么景物?品析本段写景的妙处。

答案:游鱼和潭水。

写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佁然”形容小鱼憨态可掬,纹丝不动;“翕忽”刻画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姓名()学号()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è()翠màn()连zhuì()清chè()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6、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⑴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⑵,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⑷,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⑸正入万山圈子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10《小石潭记》(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dǐ)B.为屿.(yǔ)为嵁.(zhàn)蒙络.(luò)C.佁.然(yǐ)参.差(cān)披拂.(fú)D.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答案】D【解析】A.有误,“为坻”的“坻”应读“chí”;B.有误,“为嵁”的“嵁”应读“kān”;C.有误,“参差”的“参”应读“cēn”;D.全部正确。

故选:D。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乃记之.而去B.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答案】D【解析】A.心里十分高兴。

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

/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B.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

其:代词。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

其:代词;C.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而:表承接/跟着同去。

而:表承接;D.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不可长久停留。

可:可以。

故选:D。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答案】B【解析】A.有误,应为:青树/翠蔓;B.正确;C.有误,应为:其岸势/犬牙差互;D.有误,应为:以/其境过清。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答案】B【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句末加上“问题”即可;B.没有语病;C.否定词运用不当,在“和平”后面加上“没”即可;D.语序颠倒,将“辉煌”放到“战绩”前即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名校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905172115(书利华教育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名校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905172115(书利华教育网)

小石潭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卷.石底(quán)坻.(chí) 嵁.(kān) 佁.然(yǐ)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 悄.怆幽邃.(qiǎo)(s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隔篁竹..篁竹:竹林(2)水尤.清冽尤:格外(3)为坻.坻:水中高地(4)为嵁.嵁:不平的岩石(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6)日光下澈.澈:穿透(7)俶尔..远逝俶尔:忽然(8)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9)悄怆..幽邃悄怆:忧伤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边(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5)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2)见①下见.小潭(现出)②明灭可见.(看见)(3)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明灭可.见(能够,可以)5.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解析: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测试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测试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检测题及答案解析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_____)清冽.(_____)坻.(_____)嵁.(_____)怡.然(_____)俶.尔(_____)翕.忽(_____)差.互(_____)悄怆.(_____)幽邃.(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似与/游者/相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B.凄.神寒.骨C.日光下.澈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珮环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B.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

C.“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

D.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

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

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从小丘写到篁竹,从篁竹写到水声,再从水声写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 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篁 竹 清 冽 佁 然 翕 忽
幽 邃 披 拂
寂 寥
悄 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屿(yǔ) 翕忽(xī)
B.为坻(chí)
为嵁(kān) 披拂(fú)
教师详解详析 1.略。 2.[解析] D “俶”应读“chù”。 3.[解析] C “可”的意思为“大约”。 4.[解析] C “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解析] C C 项与例句中的“见”意思均为“看见”。A 项,显现;B 项,看法、意见;D 项,显现。 6.[解析] C 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解析] C 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并非是“突出小石潭幽静、冷寂的环境特点”,而是 因为小石潭幽静、冷寂,让作者触景伤怀,感到忧伤孤寂。 8.(1)映。(2)像蛇那样。(3)深。 (4)以……为乐。(5)停留。 9.[解析]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最好采用直译的方式,按句中词语的顺序,逐一明确其 意思,然后连起来,不通顺的地方就采用删、添、调等方法使之通顺。 [答案] (1)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0.[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事物特点以及辨别描写角度的能力。阅读选文,找到描写水的语句,然后概括水的 特点。水的特点,可以根据第二段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从第一段中“水尤清冽”得出。描写角度很好辨别,题目已 经明确是描写水,而第二段主要的描写对象是鱼,由此可判断是侧面描写。 [答案] 水的特点:清澈(清)。描写角度: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1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溪流曲折、环境幽美的特点。 12.[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结合作者“被贬而不得志”的写作背景进行思考。 [答案] 意在表达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3.[解析] “变化”,即心情是不同的;“结合作者被贬的经历作简要分析”,也就是分析作者心情不同的 原因。总之,要读懂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及作者被贬的经历准确答题。 [答案] 作者心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小石潭周围景 物,感到很高兴;小石潭周围气氛的凄清,又勾起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因此作者心情又变得凄凉起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4.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5、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 映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卷.石底(quán)
坻.(chí) 嵁.(kān) 佁.然(yǐ)
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 悄.怆幽邃.(qiǎo)(s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隔篁竹
..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尤:格外
(3)为坻.坻:水中高地
(4)为嵁.嵁:不平的岩石
(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
(6)日光下澈.澈:穿透
(7)俶尔
..远逝俶尔:忽然
(8)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9)悄怆
..幽邃悄怆:忧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2)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其岸势犬牙
..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4)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5)心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
(2)见①下见.小潭(现出)
②明灭可见.(看见)
(3)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解析: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

)
7.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氛。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气氛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

工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

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示例】小潭丽影——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

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似莺歌燕语,宛转悠扬。

二、同步解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0.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行踪和感受。

发现小石潭观赏潭中景物介绍小潭源流感受小潭气氛
11.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澈;通过描写游鱼、日光、影子从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

12.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茫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孤独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

13.综观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变化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唐永贞元年(805)九月,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一是受自然环境的感染。

初到小石潭时,闻水声悦耳,见潭水清澈,“心乐之”;再见
潭中游鱼相戏,不觉与之同乐;后觉周围环境幽静深远,不觉心生悲凉;二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

三、拓展训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

②奇待:器重礼遇。

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

④罹窜逐:遭遇放逐。

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

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

⑦蕴:积聚。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2)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
(3)佁然
..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悄怆幽邃.邃:深
(5)览.之者为之凄恻览:观看
15.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16.【甲】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甲】文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水尤清冽”,突出水清;侧面衬托,从潭中鱼、阳光、影子这些方面烘托出潭水清的特点。

17.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作者心境孤寂(遭贬失意),再加上周围环境清幽(空旷寂寥、凄清深远),故备感凄凉。

附【乙】文参考译文: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政权,特别器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宫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想让他担当重任,但恰逢(柳宗元)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和七名同辈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柳宗元既遭遇放逐,经历蛮地瘴疠之苦,路途艰险,心中积聚了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

写骚体文章十多篇,读过的人都感到凄恻哀婉。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

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随之流行。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