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缥.碧(piāo) 藻荇.(xìng) 轩邈.(miǎo) 纤.云(xiān)B.鸢飞戾.天(lì) 瑶.台(yáo) 窥.谷(kuī) 夕日欲颓.(tuí)C.横柯.(kē) 目眩.(xuán) 曦.月(xī) 荆.门(jīng)D.急湍.(tuān) 交横.(hèng) 泠.泠(líng) 沿溯.阻绝(s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快)也。
B.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风烟俱.(都,全)净,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的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五色交辉”中的“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回清.倒影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D.哀转久绝.∕沿溯阻绝.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名著,全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王维,北宋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选出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A .随声附和(hé)贪赃枉法(wǎng)蜷起(quán)B .深恶痛疾(wù)呕心沥血(ōu)点缀(zhuì)C .大事渲染(xuān)面面相觑(qù)呜咽(yè)D .风雨如晦(huì)惟妙惟肖(xiào)澎湃(péng pài)2. (3分)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 .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 .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 .素:素湍绿潭以调素琴3.(3分)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好,同志们有救了”!他狂喜地喊道.B .他急忙迎上几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个人的挎包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C .不行,得赶快找部队去,救同志们的生命要紧呵.D .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4.(3分)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B .沿溯阻绝(断)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C .或王命急宣(或者)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D .飞漱其间(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本台今天中午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B .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他的母校向阳中学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C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D .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7. 文言文赏析.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扳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扳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扳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扳而上. (注释)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3分)①有洞东向②幸而及石③间得一稍粘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扳草根而登.(3)说说选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二.现代文阅读(32分)(一)为生活设定目标①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②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③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④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⑤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虽然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但95%的人还在.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的97%的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⑥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的时候,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⑦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1)文章开头引用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中“此”指代什么?(4分)(3)从结构上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4)文中引用卡耐基的调查就是为了证明目标理想在事业中的重要性,但作者为什么要说“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4分)(二)我等过你鲍尔吉•原野(1)这几年,我的心境与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很贴切.这成了生活中可以称为幸福的事情之一.我听了他的几十张唱片,聆听时怀着憧憬与犹疑,听过已在心里装下充实,像从森林里归来的孩子兜里揣满松果一样.(2)人与音乐的契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作曲家与演奏家从来都是独裁者,按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与哲理.听者只能用声音——唯一的传导符号来体味它背后的无限丰富.当然,伟大的音乐家——让自己的作品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音乐家——也由此诞生.风烛残年的贝多芬,耳朵全聋了,仍执意指挥《第九交响曲》.这是令乐人们为难的事,又得配合.贝多芬眼盯着乐谱,手臂僵舞,他的耳朵里静悄悄的.乐人们小心地瞟他的手势,他们明知贝氏听不见,但生怕拉错一个音符.乐曲结束了,全场掌声潮起.穿着燕尾服的维也纳人起立鼓掌,眼里漾着热泪.他们尤为结尾《欢乐颂》这一为人类祈祷的乐思所感染.贝多芬却依旧木然.女高音卡洛琳•婉格只好以不大礼貌的方式,抓住他的衣袖,指一指观众席.风湿蹒跚的老贝慢慢转过身来,认真地睽视着观众少顷,尔后鞠躬致谢.(3)还是回到詹姆斯•拉斯特.说到贝多芬,我会总有一种冲动,像说到苏格拉底这样的圣徒一样.我只想说,他们作品的伟大,像辘辘把的绳子一圈挨一圈致密绕在人格的圆木上.詹姆斯•拉斯特没有贝多芬那么伟大,至少现在还没有人这样说.他只是一个乐队的组织者和指挥家.他所做的是把所有好的音乐作品加以改编,从古典乐曲片段到流行电影插曲.在编配与气质上,使之具有独一无二的詹姆斯•拉斯特的风格.(4)他是通俗乐队,但本质上却很古典,典雅悠然,富于沉思.在詹姆斯•拉斯特那里,无论是对往昔的回顾,对世事的前瞻,都与我的心性契合——那是一种漫不经心的中庸之美,没有令人眼湿的激情.譬如说描写爱情,其感人处如脚下激起的细碎浪花,瞬间变幻而消隐,耳畔更多的是潮音与涛声,却没有兜头的狂澜.(5)在照片上,詹姆斯•拉斯特,这位德国不来梅的老头,灰白的金发很长,唇髭整齐,下颏的胡须剪得很好看,古铜色的脸膛上永远带着宁静明朗的笑.这个我心中默默信赖的人,他使我这个没有受过很好音乐教育的人,渐渐理解了许多西方古典乐曲,得以同大师进行儿童与巨人式的沟通.我感谢他.(6)听老詹.在他的曲子里,我悟出典雅、开阔与不避俗亦为文章之道.在这些纷纷如落叶的乐声里,我寂寞地写着自己的文章.许多时候,环顾左右,也只有老詹的乐声相伴.(7)还能说什么呢?南非诗人乔科写道:“我只能说——我等过你.”(选自《掌心化雪》,有改动)(1)文章开篇说“这几年,我的心境与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很贴切”,从全文来看,这种“贴切”具体而言是针对什么来说的?(4分)(2)文章用了为数不少的文字表现贝多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3)文章的标题为“我等过你”,说说作者等来的东西是什么.(4分)(4)(4分)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选取了贝多芬、詹姆斯•拉斯特、苏格拉底、乔科等典型材料,表现了伟大音乐作品能够感染人、启迪人、给人以无尽的美这一主题思想.B聆听詹姆斯•拉斯特,憧憬,源于对音乐梦境的渴望;犹疑,源于对音乐家“独裁”的敬畏,文章将普通爱乐者的微妙心理表现得真实、细腻.C贝多芬与詹姆斯•拉斯特相比,他们的音乐各具风采:前者在典雅、恢宏方面更胜一筹;后者在通俗、感人方面更具优势.文章运用对比如实地表现了它们的差异.D伟大的作品源于同样伟大的人格,无论是贝多芬、詹姆斯•拉斯特还是其他有成就的音乐家、艺术家,作者从它们的作品感受到了人格的魅力.E本文的语言朴素而有诗意,在描写方面也很出色,特别是老贝的演出、老詹的肖像等几处,虽不是眼前实景,但生动、形象,人物如在目前.三.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参考答案一.1-5 DBDCA6.略7.(1)向东碰到偶尔(2)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3)侧面描写.用自己攀爬的艰难和危险侧面表现山势的陡峭二(一)(1)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说理,既生动地说明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又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读者的效果.(2)人们应该为自己设下奋斗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取得突出成就. (3)“承上启下”或“过渡”.(4)①他考虑到可能有人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使用了表推测的“或许”一词,使语言严谨、准确.②语气委婉,让人容易接受.(二)(1)这种“贴切”是针对詹姆斯•拉斯特乐队的曲子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中庸之美,没有令人眼湿的激情”而言的.(2)文章有不少的文字写贝多芬,意在说明“人与音乐的契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进而用来表现作者与詹姆斯•拉斯特形成的默契、产生的共鸣是令人欣喜、弥足珍贵的. (3)作者“等来的东西”即詹姆斯•拉斯特乐队带给他的两点收获:①他使我这个没有受过很好音乐教育的人,渐渐理解了许多西方古典乐曲,得以同大师进行儿童与巨人式的沟通;②在他的曲子里,我悟出典雅、开阔与不避俗亦为文章之道.(4)A,C三.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略无阙.处(quē)沿溯.阻绝(sù)飞漱.其间(sù)B.水皆骠.碧(piǎo) 能与.其奇(yǔ) 藻、荇.交横(xìng)C.泠.泠作响(líng) 互相轩.邈(xuān) 嘤.嘤成韵(yīng)D.夕日欲颓.(tuí) 隐天敝.日(bì) 素湍.绿潭(tuān)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出行) 东皋薄.暮(轻微)C.疏条交映.(掩映)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D.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甚,很)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至于夏水襄陵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A.每至晴初霜.旦 B.相与步.于中庭C.互相轩邈..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7.默写填空。
(8分)(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6分)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猛浪若奔(bēn)B.互相轩邈(miǎo)泠泠作响(líng)直视无碍(ài)C.嘤嘤成韵(yùn)鸢飞戾天(lì)窥谷忘反(kuī)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ào)疏条交映(shū)2.(本题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城郭大荒流疏条交映B.落晖结海楼沉粼竞跃C.征蓬鹦鹉州五色交辉D.采薇白沙堤经伦世务3.(本题2分)下列对相应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中第四段作者引用渔歌歌谣,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B.《答谢中书书》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D.《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4.(本题2分)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B.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远远望去,鹦鹉洲上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尾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望不见故乡而生无限愁思。
5.(本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C轩邈(mi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hào)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消散)互相轩邈..(拿着往高处远处伸展)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水皆缥碧..(青白色)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空谷传响.(回声)D.属.引凄异(延长)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摇摇欲.坠B.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名利的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答谢中书书》一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B.《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语言朴素又含有深远的意味C.《三峡》中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又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D.《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避世隐退的思想感情7.古诗文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xián 周济.jǐ 不辍.chuò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gB.悄.然qiāo 锃.亮zèng 国殇.shāng 面颊.jiā 屏.息敛声bǐngC.镌.刻juān 着.舰zhuó 翘.首qiáo 要塞.sài 杳.无音信yǎoD.教诲.huì 畸.形jī 炽.热zhì 绯.红fēi 深恶.痛疾w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尝射于.家圃相与步于.中庭C.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D.对.子骂父丁氏对.曰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吴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郦道元)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吴均)湍急的流水好像比箭还快,好像凶猛的波浪在飞奔。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虽”是“即使”的意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自:如果;曦:日光;素:白色.
1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4)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月下飞天镜,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晓雾将歇,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不见曦月。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
B.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C.素湍绿潭,回清倒映。
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
B.山川之美春冬之时。
C.相与步于中庭冰寒于水。
D.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
5.对下列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山山唯落晖。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云生结海楼。
5)孟浩然从大处入笔,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白居易则从细处着墨,用“”描绘了西湖早春鸟儿欢唱的动态美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属引凄异属:引人感受到凄凉而又奇异的情感。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即使乘着快马,也无法快速行进。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曦.月(xī)经纶.(lún)纤.云(qiān)轩邈.(miǎo)B.十仞.(rèn) 沿溯.(shù) 藻荇.(xìng) 驱犊.(dú)C.燕.然(yān) 横柯.(kē) 素湍.(tuān) 缥.碧(piǎo)D戾.天(lì) 飞漱.(shù) 萋.萋(qī) 千转.(zhuǎn)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坠落)鸢飞戾.天者(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5.默写填空。
(8分)(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9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
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1)根据材料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的景物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等节气中。
(2分)(2)后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介绍。
(3分)(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两项是()(4分)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蔬果。
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E.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
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0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1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3)蝉吟鹤唳.____________(4)岂.徒语哉____________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