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详细内容为“轮子变、变、变”,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以及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构造,掌握轮子的功能。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轮子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轮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子模型、各种带有轮子的物品(如自行车、滑板车等)、轮子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轮子模型和各种带有轮子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轮子的构造和功能,讲解轮子是如何使物体运动更加轻松、快捷。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一个轮子,并尝试解释轮子的作用。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使用了轮子,并分享各自的想法。
5. 创意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其他幼儿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轮子的基本构造:轴、轮胎、轮辐、轮缘。
2. 轮子的功能:使物体运动更加轻松、快捷。
3. 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自行车、滑板车、汽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喜欢的玩具设计一个轮子。
2. 答案要求:画出轮子的构造,并简要说明轮子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幼儿掌握了轮子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课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轮子,观察不同轮子的特点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为其他物品设计轮子,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轮子的作用和种类;2.学会用不同材料制作轮子;3.建立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材料1.纸板;2.塑料杯;3.橡皮筋;4.线/绳子;5.剪刀。
工具1.凸轮器;2.手电钻。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轮子,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理论授课介绍轮子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轮子的发明历史及制作原理。
3. 制作活动1.制作纸板轮子:1.使用凸轮器在纸板上制作一个圆形;2.在圆形中央用手电钻钻一个小孔;3.在圆形两侧分别割出四条相同的线;4.把这四条线折成墨印图案,然后将线绕在圆形上,将轮子弄好。
2.制作塑料杯轮子:1.将塑料杯的底部剪下来;2.在杯边上钻四个孔;3.在杯边和孔之间用绳子穿过,拉紧固定。
3.制作橡皮筋轮子:1.在两个橡皮筋上穿上一个小绳环;2.将小绳环绕在纸板或者塑料杯上。
4.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活动,学生能够理解轮子的作用和制作原理,并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轮子的制作方法,可以增加实践难度和给予更多指导。
在评价中心、补充材料和实验设计思考等方面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以使这次活动的效果更佳。
四、总结本次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轮子的种类和制作原理,锻炼了动手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班综合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魔术的轮子》

大班综合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魔术的轮子》【导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综合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是幼儿园贯彻执行。
综合教育要塑造幼儿各方面的素养,从兴趣、好奇心、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让幼儿更好的发展自己。
本节课以玩具“轮子”为教学主题,通过让幼儿自主建构、思考和探索轮子的本质特性,激发幼儿对轮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其中,“变魔术”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独特的玩法让幼儿掌握轮子的实际运用技能。
【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会变魔术的轮子教学目标:1.了解轮子的形状和特性;2.能够灵活操控轮子,掌握轮子基本的使用方法;3.能够动手尝试制作轮子,在制作过程中体验轮子的原理。
教学材料:轮子、卡纸、颜料笔、剪刀、胶水、杠铃、花生皮、彩球等。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步骤】一、制作轮子,感受轮子的特性(10分钟)1.老师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会变魔术的轮子”,教师手上拿着轮子模型让孩子们看。
2.老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轮子”的形状和特性,并让孩子动手尝试在卡纸上画出一个轮子的形状,然后再用剪刀剪掉画出的形状。
3.让孩子们把画出来的形状放在杠铃上,感受轮子的特性、了解轮子的作用并领悟轮子的原理特性。
二、变魔术,掌握轮子实际运用技能(20分钟)1.教师可以将轮子隐藏在卡纸里(可以用胶水粘在卡纸下方),然后现场表演“变魔术”,把花生皮、彩球等小东西隐藏在轮子里,然后慢慢地将轮子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想办法去猜轮子里藏了什么,并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变魔术。
2.让孩子拿一些彩球、小块饼干,放在卡纸上轮子套上,然后与孩子一起变魔术。
三、总结、答疑(10分钟)1.教师引导孩子们回不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孩子们各自谈一谈对轮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制作和实践操作来认识轮子,通过一个简单的变魔术游戏,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轮子的特性和作用,并且锻炼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自主探索轮子的原理特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达到了此次教学的预期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反思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轮子变、变、变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
(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
(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轮子变、变、变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轮子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册第十五章《轮子的世界》,详细内容围绕轮子的发明、种类、用途以及轮子变、变、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轮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基本概念,知道轮子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轮子的变换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轮子的变换方法。
教学重点:轮子的基本概念、种类、用途以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子模型、各种轮子实物、教学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如瓶盖、纸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轮子模型和各种轮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幼儿思考轮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讲解轮子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用途。
(2)介绍轮子变、变、变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轮子的变换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轮子变换为例,讲解如何用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轮子玩具。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轮子玩具。
各组幼儿展示制作的轮子玩具,大家共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轮子变、变、变》2. 内容:轮子的基本概念、种类、用途轮子变换方法例题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轮子玩具,并描述其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轮子的变换方法,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变换成轮子,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轮子玩具,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活动反思背景
这篇文档主要是对于某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教案《轮子变、变、变》活动进行反思。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参与制作轮子,并排列不同的轮子来感受轮子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让幼儿能够感受并理解轮子的变化对于运动的影响。
2. 通过让幼儿动手实际制作并使用轮子,提高幼儿对于科学实践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老师需要准备以下事项: 1. 轮子的材料:包括木棒、轮轴以及塑料制成的轮胎等 2. 制作轮子的工具:如手工锯、预钻孔机、手钻等 3. 车子的支撑架:便于幼儿进行轮子的交换和车架的调整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以下几步: 1. 老师先介绍轮子的作用以及不同轮子的使用效果 2. 幼儿跟着老师的指导,使用工具进行轮子的制作 3. 幼儿将不同制作好的轮子进行排列组合,并测试车子的使用效果 4. 老师让幼儿总结和回顾轮子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 活动前应该对于幼儿的安全性进行更加详细的指导,尤其是对于使用预钻孔机等工具的幼儿。
2. 车子的支撑架可以重新设计,以提升幼儿调整车架的使用体验。
3.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想法,以激发更多思维和灵感。
总结
《轮子变、变、变》活动能够很好地引导幼儿认识到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但是,未来还需要更加注意安全问题和活动设计的创意性和变化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

大班科學教案:輪子變、變、變作者:魏寧來源:利津縣第二實驗幼稚園[設計意圖]幼兒對輪子並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幼稚園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伴隨幼兒成長。
但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容易忽視。
種類繁多的輪子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麼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變來的?幼兒對這些從不注意。
因此我設計了《輪子變、變、變》這節教育活動,整節活動都圍繞一個“變”字,幼兒通過玩各種輪子玩具,瞭解輪子的異同,種類的變化;通過看生動有趣的動畫,瞭解輪子的演變,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以前沒有輪子到現在種類繁多的輪子這個變化,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1、瞭解輪子的異同,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瞭解輪子的演變,培養幼兒聯想、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1、童車、滑板車、旱冰鞋、玩具車、嬰兒車等若干。
2、課件、自製輪胎車。
[活動過程]一、教師騎自行車進入,引起幼兒對輪子的注意。
教師騎自行車進入,“小朋友,你們好,老師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見面,騎了一輛自行車飛快的趕了過來,小朋友知道自行車為什麼跑這麼快嗎?”“對,因為它有輪子,輪子在哪兒呢?”請幼兒找一找自行車的輪子。
(提醒幼兒注意腳蹬處的齒輪。
)二、通過和輪子玩具玩遊戲,瞭解輪子的異同感受輪子的作用。
1、輪子玩具,體驗輪子帶給來的樂趣,知道生活中常見有輪子的物品。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輪子玩具,大家可以盡情去玩。
”幼兒玩玩具。
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麼?你還知道什麼東西上面有輪子?2、二次玩玩具,瞭解輪子的異同。
“剛才有很多小朋友沒有玩夠,現在再去玩你剛才沒完過的,注意觀察這些輪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又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行動。
”你發現了什麼?幼兒盡情發言。
引導幼兒發現輪子的異同。
(異:大小不同、材質不同、有的有齒,有的沒有齒……同:都是圓的,都能轉動。
)3、認識輪子家族的成員——齒輪、滑輪及在生活的應用。
“剛才小朋友發現了有齒的輪子,(出示齒輪)它的名字叫齒輪。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轮子变、变、变》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轮子变、变、变》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轮子的原理及作用;2.掌握绕轴线旋转的物体运动规律;3.了解轮子运用的现实意义及其在机械领域中的作用。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研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轮子的原理及运动规律;2.轮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2.2 教学难点1.学生对轮子的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深度;2.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对“发明家”、“原石王子”等故事的阅读,让学生对轮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轮子发明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示范教学通过展示轮子相关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轮子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轮子运动的规律,完成《轮子变、变、变》实验。
3.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内容,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感悟。
设计十分钟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合作讨论。
3.4 合作探究在课堂上设计课题,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合作完成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3.5 总结归纳回顾轮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出有关领域的知识和思考方式。
4. 教学策略4.1 合作学习策略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
4.2 交互式教学策略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采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轮子的知识和技能。
4.3 自主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行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5.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围绕轮子这个主题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轮子运动的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轮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 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 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轮子的演变过程,发挥幼儿的想象更好的开展延伸活 动。
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轮子变、变、变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轮子的 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 来看看轮子变、变、变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 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