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笔记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主要包含了几篇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小说背景和主题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这些小说通常会涉及到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塑造小说主题和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需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手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情节梳理小说的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支撑整个小说的重要结构。
学生们需要通过对情节的梳理,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情节的高潮和结局。
同时,也要注意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
四、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也是学生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学生们需要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篇可能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的笔记范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笔记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通过几篇经典的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创作的背景和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以及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小说中情节的展开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在《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的悲欢离合。
通过对范进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吴敬梓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目录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2)第二单元关爱生命 (5)第三单元建筑古迹 (8)第四单元科学精神 (11)第五单元探究人生 (14)第六单元山水诗文 (24)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事情。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 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 gōng) 鞠躬肃(mù) 穆3.解释下列词语。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惊骇hài 箱箧qiè野蛮mán2.解释下列词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内容:(一)重要字词:1、《新闻两则》:绥(suí)靖(jìng)鄂(â)豫(yù)阻遏(â)锐不可当(dāng)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jìn)阴惨仄(zâ)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huáng)失措3、《蜡烛》:拂(fú)晓瓦砾(lì) 地窖(jiào)鞠(jū)躬(gōng)颤(chàn) 巍巍(wēi)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qiâ)制裁荡然无存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二)作家作品:作家国别地位作品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孙犁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文集》雨果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文集》西蒙诺夫苏联作家,获1974年列宁奖金《阅读与欣赏》聂华苓美国华裔作家、文学翻译家《百花文集》(三)课文比较:课文及出处作品主题写作特点文体《新闻两则》(第一则选自《人民日报》;第二则选自《东北日报》)第一则: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则: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告知广大军民,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上的主动权,蒋介石全军败局已定,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第一则:详略得当、叙议结合、语言精练;第二则:用词准确、及时、真实、准确新闻《芦花荡》(孙犁文集)作者通过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头子”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传奇故事,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说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通过言行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小说《蜡烛》(阅读与欣赏)文章通过写一位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不顾个人安危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军民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共64张PPT)

窗外的这一幅景象,让我又回忆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 年,天真而又散漫,快乐而又无虑的童年。渐渐长大的我 离这样的生活越来越远。现在的拼搏,为的是将来拥有更
美好的生活。【窗外的遐想:自由而美好。 】
范文示例
望着望着,我忽然想起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就忍痛放弃
欣赏这些美妙的事物。不知过了多久,高度紧绷的神经又被打
扰,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不得不放下笔,又来到了窗 旁。 映入我眼帘的是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他们嬉戏着,打闹 着,在充满桂花香的树林旁,无忧无虑地玩闹着。这飘满桂香
的秋天,是最佳的旅游时节。但在这无尽的美丽中,却偏偏少
走进作者
埃德加· 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 师。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访问了陕甘宁边 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成为第一个采访边区的西方
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的驻华记者、通讯员。
记者。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立即发表了大量的通
直视无碍(动词,没有) ⑪无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单车欲问边(慰问) ⑫问 问今是何世(打听) 仍怜故乡水(喜爱) ⑬怜 可怜身上衣正单(同情)
◆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
②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病)
③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己) ④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⑤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 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大全(排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3. 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第12课《唐诗五首》1.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教育文档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
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欲界之仙都。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
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6、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7、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四、课文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课文内容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的?美。
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第三单元
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
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十一中国石拱桥
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②具体介绍两座桥
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
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米,像一张弓。
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④形式优美
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
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
十二桥之美(说明性小品)
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
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
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
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十三苏州园林叶圣陶
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十四故宫博物院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
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
十五说“屏” 陈从周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
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
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做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