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价值追求、基本特征及其对教师的挑战

合集下载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考察及其启示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考察及其启示
主题 ,分别 是 :我是 谁 ?在 我 身边 的人 是谁 ? 我周 据 主题 内容 ,结 合 领域 要求 ,制 定 出幼 儿 的学 习 目
围的环 境如 何 ?我 和谁 共 同享 有这个 世 界 ?事 物是 标 。 怎样运作 的? [ 】 ]这 5 个 主题 涉 及 的 内 容 很 宽 泛 ,
第三 ,对话题点子进行分类归纳 。如 , 爬虫住 程 。2 0 1 3 年 ,新 加坡 教 育部 和 幼儿 教育 发展 局在 全 在 哪 里 ? 它们 如 何移 动 ? 为什 么 有 人 要 躲 开 它们 ? 国推广 了与课 程 有关 的纲领 性 文件 《 幼 儿 园课程 框 为什 么 有人 喜 欢 它们 ?它 们 的种 类 、外形 与 外貌 、
第 五 ,了解 幼 儿 的学 习进 度 。教 师在着 手 编写
需 要教 师 自己设 计 出每 一套 主 题活 动 。这 对教 师尤 教案 之前 .会 了解 幼儿 的学 习活动 已涵 盖 了哪 些 主
其 像笔 者这 样 刚到新 加 坡 的教 师来说 ,是 非常 有挑 要 知识 、幼 儿 已有 的技能 和情 感方 面 的发展 进度 。 战性 的工作
[ 关键 词 ]新加 坡 幼儿教 育 幼 儿 园课 程设 计 幼儿教 师
新加 坡 的幼儿 教 育起 步较 早 ,推 行英 语 和华 语 明确的,课程设计也有规律可循。 《 框架》和 《 指
的双 语教 育 。新加 坡 虽 以英语 为 第一 官 方语 言 ,但 导 》 里 明确 规 定一 套 主 题课 程 设 计 成 功需 要 7 个 步
课程 建设 有诸 多值 得借 鉴之 处 。

第 二 ,脑 力 激荡 ,寻找 灵感 。如 ,在 确定 “ 爬 课程 内容开 放而富 有规律 ,每一 套 虫 ” 主题 后 ,师 幼收 集 与爬 虫 相 关 的 话题 ,毛虫 、 主 题 课 程 均 需 教 师 设 计

新加坡幼儿园的教育特点

新加坡幼儿园的教育特点

新加坡幼儿园的教育特点
【新加坡幼儿园的特点都是什么--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方面来说,幼儿园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第一道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

小孩在幼儿阶段的发展对以后的学习甚至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从人的角度来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他们对社会及周边的人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他们会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

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开启他们的智慧,启迪他们的个性和品质。

【新加坡幼儿园的特点都是什么--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的手段,在设置上应该覆盖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对人的接触和对事物的直观感受来了解这个世界的,所以课程的设置上要带有生活性。

【新加坡幼儿园的特点都是什么--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在最初是通过感官和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来认识世界,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

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
成分。

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新加坡幼儿园的特点都是什么--潜在性】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

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

内容仅供参考。

浅谈对新加坡NTUC幼儿教育活动的认识

浅谈对新加坡NTUC幼儿教育活动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浅谈对新加坡NTUC幼儿教育活动的认识作者:冯薇子来源:《地理教育·当代幼教》2019年第09期曾经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回想着在新加坡NTUC做幼儿教师的时光和经历,总是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思考。

如今已经回国并且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能够感受到新加坡幼儿教育和国内幼儿教育是不一样的。

我们有不一样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能够相互学习的东西也有很多。

那么新加坡NTUC的幼儿教育理念有哪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呢?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一)多元化教育新加坡是一个岛国,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以及欧亚混血和欧洲人组成。

官方语言主要是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

宗教多样,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信仰,绽放出缤纷的文化花朵。

正是由于这种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在新加坡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再加上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思潮的盛行,形成了新加坡现代独特的多元文化面貌,而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在新加坡独树一帜。

从幼儿教育开始,多元文化的教育就生根发芽了。

人对一种文化的热爱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并且随着成长而越来越深刻。

由于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的必然性。

若等到长大后再接手多元化教育,可能会无法获得良好效果,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抓住关键期和阶段性时期,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多元化教育,并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进行巩固。

大多数新加坡的NTUC幼儿园都重视幼儿时期的多元文化教育。

特别重视英语、汉语、马来语等的教育。

那么,教师们是如何在托儿所中进行多元化教育的呢?新加坡的NTUC幼儿教师们会将不同文化节日和课程设计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通过图画、剪报、视频等不同形式向幼儿提供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服装文化、节日和语言,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让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

我记得:在开斋节中,让幼儿一起庆祝伊斯兰教的幼儿斋月结束、斋功顺利完成的节日;在哈芝节,通过海娜手绘让幼儿绘画喜欢的事物标示庆祝;在春节中,让幼儿穿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一起唱多种语言的新年歌曲,一起分享小朋友们带来的食物庆祝新年的到来。

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

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

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备受国际瞩目。

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强调全面培养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探讨。

首先,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扮演传统的“讲解者”角色,而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他们注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强调多元智能的培养。

教育者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个孩子的特长和潜能,鼓励他们在不同领域进行探索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数学、语言等学科,新加坡的幼儿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才能,为他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这种多元智能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再次,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重视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教育者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导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在课堂上,教师会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理解他人感受,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家校合作,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与家长分享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加坡幼儿启蒙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备受瞩目。

其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多元智能、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教育模式,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

新加坡坎伯利幼儿园解析

新加坡坎伯利幼儿园解析

新加坡幼儿园分为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和国际幼儿园,而新加坡公立幼儿园是很少的,基本都是给新加坡本国的幼儿准备的,对于新加坡留学的孩子而言,想要得到一个新加坡公立幼儿园的学位很困难。

一般来说,新加坡留学的孩子都会选择进入新加坡国际或者私立幼儿园。

新加坡幼儿园,一般都是分为全英文授课和双语授课的,并且新加坡幼儿园优势特点非常鲜明。

要知道,新加坡幼儿园都是只对幼儿开放的,并且可以选择的地段是比较多的,新加坡幼儿园在师资条件下也是比较优秀的。

新加坡的幼儿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品德、社会道德的培养。

一般而言,新加坡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年龄开设3个班级,分别为Nursery,K1和K2。

对于国际学生,只要是在3到5周岁之间的孩子就可以报名,也可以随时插班。

幼儿园日常的课程包括简单的英语,汉语基础,简单的数字,科学概念,音乐欣赏,室外游戏等。

新加坡是一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华文为第二外语的花园式国家,新加坡幼儿留学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孩子在新加坡就读幼儿园既可以在新加坡继续升读小学初中,也可以在通过新加坡幼儿教育提高英文和个人素质后回国进行基础教育。

新加坡坎伯利幼儿园Camberley 具有清洁和美观的空间,坎伯利幼儿园Camberley的教师认为,孩子们的整体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认为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尤为重要,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学校接收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并有信心让学生在众多课外活动表达自己。

而且,幼儿园非常注重进行日常的清洁,每日数次,保持卫生的学习环境。

这也是幼儿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新加坡坎伯利幼儿园拥有宽敞的室外游乐区,非常适合孩子发挥和享受。

在室外环境中,中心有水和沙子的游乐设备,户外游乐结构,红毛丹树下的一个室外野餐地点,骑三轮车的空间和花园专为儿童培养和了解植物。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原则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原则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原则的内容及特点分析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原则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一、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的内容1、全面学习和发展:让幼儿进行多领域的学习,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性格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使孩子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

以下领域非常重要。

审美及创意表现。

由于幼儿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方式是天真率直的,应该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自己的机会,舞蹈、音乐和美术是促进幼儿自由表达的有效方式。

环境意识。

为了让孩子学会观察,身边、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应该增进孩子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为孩子将来学习历史、地理和科学奠定基础。

语言。

语言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有意义的语言艺术活动,如角色扮演、唱歌和阅读等,促进孩子积极学习语言。

运动技能。

良好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孩子处理能力和其他领域技能(如画画)的发展。

因此,认识孩子的身体发展需要并提供不受限制的运动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然地发展平衡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空间方向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保证孩子运动时的安全。

计算能力。

计算是日常生活的重要技能。

通过操作图片和符号,让孩子理解组群的关系,学习分类、计量、均分和表示物体。

同时,活动应该接近孩子的日常活动。

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学前阶段是孩子学习理解自己与周围关系的重要阶段。

孩子必须学会理解支配社会的价值和规则,养成社会和道德接受的行为,学会在学习和游戏中理解他人的需要,发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必要社会技能,学会面对成功和失败。

2、整合学习鉴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且整合各科内容的学习是较为有效的,儿童应该向周围的各种事物学习,而不是进行分科学习。

他们的学习经验应该是被整合成一个整体,这些交叉学科活动能帮助孩子理解知识和掌握技巧。

3、主动学习。

如果孩子认为任务是有意义的,任务的完成会比较有效。

幼儿的课程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重视孩子理解和形成思想的过程。

幼儿园整合课程对教师的挑战

幼儿园整合课程对教师的挑战

幼儿园整合课程对教师的挑战幼儿园整合课程,指的是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体,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

然而,幼儿园整合课程也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幼儿园整合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之一是教学准备的困难。

传统上,教师只需为各个学科制定教学计划,然而在整合课程中,教师需要为多个学科设计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教学经验。

而对于一些知识面较窄的教师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整合课程。

其次,幼儿园整合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整合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技巧和管理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此外,幼儿园整合课程还对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科都得到适当的时间和关注。

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教师应提前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深入了解整合课程的相关知识,学习其他领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教育培训、交流经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再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应整合课程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教师应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幼儿园整合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从教学准备到教学方法和时间管理,都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专业能力。

新加坡学前双语课程特点及启示——以某机构绘本课程为例

新加坡学前双语课程特点及启示——以某机构绘本课程为例

新加坡学前双语课程特点及启示———以某机构绘本课程为例李明慧巢虹玉(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中图分类号:G6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6-0074-02教改教法摘要随着学前课程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前双语教育已在中国引发了热潮。

本文结合个人现场实践,通过介绍新加坡双语课程在目标、内容、师资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得出对我国学前双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双语教育学前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Preschool Bilingual Courses in Singapore:A Case Study on Picture Book Course of an Institute//Li Minghui,Chao Hongyu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triggered a boom in bining with individual field practice,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bilin-gual courses in Singapore in terms of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es, contents,teachers and the environment,this paper concludes its enlightenment to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Key words Singapore;bilingual education;preschool education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为主的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价值追求、基本特征及其对教师的挑战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价值追求、基本特征及其对教师的挑战【摘要】自2003年以来,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科学发展。

其中,推行整合课程是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尝试分析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价值追求、基本特征以及对教师的挑战,以期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93-04一直以来,新加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强调学生的学术成就,盲目追求封闭的精英教育。

〔1〕幼儿园课程也不例外。

自2003年以来,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颁布了以《培养早期学习者――幼儿园课程框架(2012年修订版)》(Nurturing Early Learner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amework)(以下简称《课程框架》)等系列政策。

其中,推行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的价值追求不同的课程模式折射出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与社会期待。

整合课程是为解决分科课程(Material-divided Curriculum)存在的缺陷,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需要提出来的。

1.以儿童为本――整合课程的内在要求传统的新加坡教育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Pragmatic Approach),其教育目标先后经历了生存导向(Survival-driven)、效率导向(Efficiency-driven)与能力导向(Ability-driven)三次转型,〔2〕但三次转型强调的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教育的个体功能。

2000年之后,新加坡开始反思存在的教育问题,尝试实现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

2011年,新加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Student-centric, Values-driven)的教育目标。

〔3〕“以儿童为中心(Child-centered),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则是上述教育目标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如何规避实用主义倾向、顺应教育目标的转型,是新加坡幼儿园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正好满足了新加坡教育目标转型的需要。

2.彰显多元文化――整合课程的客观要求多元文化是新加坡文明演进与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但不可否认,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也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种族文化的碰撞、宗教冲突以及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等等。

〔4〕如何趋利避害,舞弄好“多元文化”这柄双刃剑?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会深深地烙上社会的印迹,另一方面也可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渠道。

整合课程主张教育应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幼儿个体间的相互沟通、理解与包容。

可以说,幼儿园整合课程为从起点上解决新加坡多元文化间的冲突,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族团结提供了有效路径。

3.顺应知识观变革――整合课程的必然选择新加坡是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

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知识经济是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但传统知识观已经无法顺应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满足新加坡社会发展的需要。

整合课程正是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该课程以全面、正确地认识儿童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强调要以学习领域(Learning Areas)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要充分关注儿童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采取主题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及区角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儿童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强调领域内与领域间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关注儿童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

二、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新加坡幼儿园的整合课程,既反映了课程的一般特征,又彰显出新加坡自身独具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追求整体教育、重视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衔接、强调课程实施主体的多元化三个方面。

1.强调整体教育如前所述,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新加坡长期存在着片面追求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体发展需要等问题,如,幼儿园教育中出现“小学化”“功利化”等倾向。

鉴于此,新加坡推进以整合课程为主要载体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整体教育(Holistic Education),具体表现为:(1)顺应儿童的天性。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幼儿的活动(郑三元,2005)。

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并促进幼儿天性的发展。

新加坡幼儿园教育通过实施整合课程,帮助幼儿发现自身的天赋与潜能,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的热情。

(2)尊重每一位幼儿。

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整合课程要求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与课程。

《课程框架》规定,社会性与情绪发展领域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新加坡高度重视双语教育,以期满足非英语母语儿童的发展需求。

2010年,新加坡成立了母语语言审查委员会(The Mother Tongue Language Review Committee),旨在确保双语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又于2013年颁布了《课程框架》的补充文件――《课程框架:母语》(Framework for Mother Tongue Language),详细规定了学前双语教育的具体内容。

(3)促进儿童的全面学习(Broad-based and holistic learning)。

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5〕新加坡通过整合课程的实施,不仅关注儿童的认知学习,还帮助儿童实现生理、审美、道德、社会性以及情绪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重视幼小衔接个体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各阶段的教育相互关联、相互推进。

为此,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充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以期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整合课程的每一阶段预期发展目标都以前一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为起点,既考虑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也为儿童的进一步发展创设“最近发展区”。

例如,新加坡的小学课程在幼儿园语言与读写(Language and Literacy)、领域课程(包括语言、探索世界、数学等)的基础上,设置了数学与科学这一课程。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至四年级,第二阶段是五、六年级。

第二个阶段采取科目分班(Subject-based Banding)的方式,而前一阶段则延续了幼儿园的整合课程模式,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此外,新加坡注重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交流。

3.实施主体多元化课程实施是将观念形态或文本的课程转化为实践课程,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在现象学与建构主义的视角下,人们对课程实施的理解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视教师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局限,开始关注以教师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在课程实施中的相互作用。

新加坡注重发挥多个教育利益相关者在整合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强调课程实施主体间的凝聚力。

(1)注重教师与园长、科研人员的合作。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核心,是实施整合课程的重要支持力量,科研人员则为整合课程的实施提供专业支持。

因此,园长-科研人员-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整合课程实施的关键。

(2)家庭也是整合课程实施的主体。

2012年,新加坡颁布了《课程框架》的平行文件――《培养早期学习者――幼儿园课程框架之家长指南》(Nurturing Early Learners:A Guild for Parents),详细阐述了家长应该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的系列问题。

此外,新加坡还举行面向家长的定向计划(Orientation Programmes for Parents)、家长见面会(Meet-the-parents sessions)、开放屋(Open House)创设等活动,旨在促使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的一致,从而体现课程实施主体的凝聚力。

(3)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在整合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加坡主张幼儿要基于社区开展各种活动(Community-based Programmes),因此,幼儿园与社区内商业机构、政府部门、教育机构、非盈利组织等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充分发挥社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新加坡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其实践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

整合课程对新加坡幼儿园教师提出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合作,构筑幼儿发展共同体合作是至少两个相互平等的主体之间的直接互动方式,他们因为有共同的目标而自愿地共同参与决策和行动。

〔6〕合作以平等、自愿为前提,强调相互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合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整合课程的实施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教师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园内外多方力量的协作。

教师是合作的桥梁,因此,创设教师合作氛围、培养教师合作能力对于整合课程的实施非常重要。

新加坡的幼儿园教师在构建社区、家长支持学校咨询委员会(The Community and Parents in Support of Schools Advisory Council)、家长-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s)以及家长支持小组(Parent Support Groups)等组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7〕整合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合作在实施整合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下两点很重要:一是要关注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培育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学习共同体;二是要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协作关系。

这其中,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家园、社园间教育合力的发挥。

2.强调反思,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整合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反思,自觉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新加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出了新的期望。

例如,“教师应‘少教多学’”(Teach Less and Learn More)与“更多质量,更少数量”(More Quality and Less Quantity)等教育主张就是新加坡政府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8〕《课程框架》明确指出,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描述-知识构建-行动导向”三个阶段。

教师反思(Reflect)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必须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达到明晰保教理念、深化专业认识与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3.突出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以一定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最终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性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