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与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姓名:班级:学号: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1、课题名称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摘要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

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25um之间。

本实protel软件辅助设计,分析并设计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实现了红外信号的无线传输功能和音乐信号的收发功能。

3、关键词红外线、收发系统、音乐芯片3、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f≥1kHz,Uopp≥3v;(2)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3)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200;(4)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PROTEL)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提高要求: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的播放出来。

3、探究环节:探索其它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调制的解决的方案,给出应用方案。

4、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1、设计思路系统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红外光发射系统,红外光接收系统三个模块完成基本实验要求,其中信号产生电路分别由信号发生器和音乐芯片代替,电信号经过发生系统转化为红外光信号,经接收系统接受后,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喇叭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实现红外光通信的全过程。

首先主要用信号发生器发出电信号,微弱的电信号经过一个分压式共射电路适当放大,并通过LED红外发送管转化为光信号发送。

信号经接收管接收后,通过运放电路得到较高的输出功率,驱动喇叭发出声音。

利用放大器LM386,调节电位器改变其增益,驱动喇叭得到所需功率。

红外光通信装置

红外光通信装置

红外光通信装置(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学校统一编号学院名称:队长姓名:队员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红外光通信装置(F题)摘要由于红外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成本比较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常用的电视机遥控器等,但由于红外光的特殊性,使它的传输距离有限,而且传输时需要将发射端与接收端对齐。

本文设计了一个利用红外光作为传输方式的通信装置。

首先将声音信号收集到,将其放大之后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红外光进行传输,利用另一端的红外光接收装置将发射端发射的光信号接收到,经过解调转换成声音信号,然后输出。

在传输的过程中同时传输由发射端热敏电阻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并在接收端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出来。

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STC12C5616AD单片机进行控制。

关键字:单片机红外光智能控制发射极接收极目录一、题目分析 (3)1.1计划任务 (3)二、系统设计 (3)2.1方案比较 (3)2.1.1方案一 (3)2.1.2方案二 (4)2.2方案论证 (4)2.2.1方案的优点 (4)2.2.2方案的缺点 (4)三、单元模块的设计与分析 (4)3.1各个单元模块的分析 (4)3.1.1.音频接收模块 (5)3.1.2.红外发射模块 (5)3.1.3 通信通道 (5)3.1.4 红外接收装置 (5)3.2特殊元器件的介绍 (6)四、方案设计 (8)4.1电路仿真 (8)4.2流程图 (9)五、系统测试 (10)5.1系统功能 (10)5.1.1实现功能 (10)5.1.2与设计要求的比较 (10)5.2指标参数 (10)六、设计总结 (11)七、参考文献 (11)八、附录 (12)附录1:元器件列表 (12)附录2:仪器设备 (12)附录3:系统原理图 (13)一、题目分析1.1计划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红外光通信装置,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接收模块作为接收器件,红外光信道作为通信信道,来传输语音信号,并且使得传输距离达到两米。

红外光通信装置 设计报告

红外光通信装置 设计报告

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报告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要求 (1)基本实现方案分析 (2)2.1模拟调制方案 (2)方式1:调幅 (2)方式2:调频 (2)2.2数字调制方案 (2)3. 红外通信信道测试和数字调制方案选择 (3)3.1发送管接收管性能测试 (3)3.1数字调制方案选择 (3)4.硬件电路设计 (4)4.1 AD输入部分 (4)4.2 DA输出部分 (5)4.3 红外发送部分 (6)4.4 红外接收部分(技术难点) (6)4.6 MIC接收电路 (7)5.软件设计 (8)5.1基本工作方式 (8)5.4数字通信方式 (8)5.2发送模式 (8)5.3接收模式 (9)5.4转发模式 (9)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要求设计一款红外通讯装置,可以传送频率范围为300~3400Hz的语音信号和数字信号。

基本实现方案分析2.1模拟调制方案方式1:调幅原理:红外发送端发送固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利用声音信号对红外信号进行幅度调制。

优点:方案简单,纯模拟电路即可实现。

缺点:1)抗干扰特性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光强影响。

2)传输距离较近,距离变远后声音变小,接收效果明显下降,噪声增大。

3)很难实现产地数字信号的功能。

方式2:调频原理:红外发送端发送一定幅度的红外信号,利用声音信号对红外信号的频率进行调制。

优点:1)抗干扰性比调幅方案好2)不怕信号衰减,传输距离比调幅方案远。

缺点:1)调频发送和调频接收电路复杂,调试难度大。

2)很难实现产地数字信号的功能。

2.2数字调制方案原理:把声音信号首先按照一定速率进行AD采样量化,然后把AD采样值通过红外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再按照采样速率进行重现声音。

优点:1)因为传输过程为数字信号,信号的抗干扰特性好,不怕信号远距离衰减。

2)红外传输的为数字信号,所以可以把其他数字信号一起发送,从而达到同时传送数字信号和声音信号的功能。

3)因为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以系统调试相对模拟电路可能会简单些。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实验报告题目: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班内序号指导教师2013年4 月一、实验目的通过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实验者掌握简单的红外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理解通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的方法;学会电子电路安装和调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系统概念;激发创新实践欲望,培养创新实践兴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二、项目背景红外通信系统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它以红外线作为载体将信息从发射机传到接收机,从而实现遥控或信息传递的功能。

红外通信系统的实际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通信系统的实际思路和目前世界上所采用的骨干通信网的光纤通信系统是有相同之处的,唯一重要的差别就是它们二者所采用的传输媒质不同,一个是大气,一个则是光纤。

语音和音乐等所产生的电信号和其他低频电信号一样,一般不直接进行远距离传输,而是经过放大后对发射机的高频振荡进行调制,然后将此携带有低频信号的高频已调制信号,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输出去。

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

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25μm之间。

三、实验任务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红外通信收发系统,能够实现对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基本要求为:(1)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地播放出来;(2)要求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接收端的增益为G=200;四、设计思路4.1 系统组成框图本实验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三个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产生的信号由发送系统转化为光信号进行发送,通过接受系统检测光信号并将其放大后转化为电信号。

图1 实验原理框图4.2 主要单元电路设计4.2.1 音乐信号发生电路实验中采用的音乐芯片的型号为TS088BD ,其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

红外光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光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红外光通信装置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红外光通信一、红外光通信的定义红外线通信是一种廉价、近距离、无线、低功耗、保密性强的通讯方案,主要应用于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也有用于近距离无线网络接入。

从早期的IRDA规范(115200bps)到ASKIR(1.152Mbps),再到最新的FASTIR(4Mbps),红外线接口的速度不断提高,使用红外线接口和电脑通信的信息设备也越来越多。

红外线接口是使用有方向性的红外线进行通讯,由于它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只适合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红外光通信的特点红外通信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

其主要应用:设备互联、信息网关。

设备互联后可完成不同设备内文件与信息的交换。

信息网关负责连接信息终端和互联网。

红外通信技术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其特点主要有:主要优点如下:(1)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2)主要是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3)新的通信标准兼容早期的通信标准。

(4)小角度(30度锥角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5)传输速率较高,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红外数据通信技术的缺点:(1)受视距影响其传输距离短;(2)要求通信设备的位置固定;(3)其点对点的传输连接,无法灵活地组成网络等。

但是这些缺点并没有给IRDA的应用带来致命的障碍,红外技术已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红外光通信的技术原理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红外光通信装置实训报告

红外光通信装置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外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设计、制作和测试红外光通信装置,掌握红外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红外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红外光通信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熟悉红外光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三、实训内容1. 红外光通信原理红外光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作为载波,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在78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

2. 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本次实训设计的红外光通信装置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红外发射模块:将语音信号进行调制,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2)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发射模块发射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解调为语音信号;(3)中继转发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转发,以实现长距离传输;(4)电源模块: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3. 红外光通信装置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红外光通信装置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合适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2)设计电路原理图,并选用合适的电子元器件;(3)焊接电路板,连接各个模块;(4)调试各个模块,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4. 红外光通信装置测试(1)测试红外发射模块:调整发射功率,确保信号传输稳定;(2)测试红外接收模块:调整接收灵敏度,确保信号接收质量;(3)测试中继转发模块:调整转发增益,确保信号传输距离;(4)测试整个装置:进行语音通信,观察通信质量。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经过设计与制作,成功完成了红外光通信装置的搭建。

测试结果显示,装置在传输距离2m内,语音信号无明显失真,通信质量良好。

2. 实训分析(1)红外发射模块:通过调整发射功率,可以改变信号传输距离。

红外光通信系统实训报告

红外光通信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外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特点,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学生对红外光通信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红外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红外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红外光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3. 学会红外光通信系统的调试方法;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红外光通信系统原理介绍红外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传输介质等组成。

发射器将电信号调制为光信号,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器,接收器将光信号解调为电信号。

2. 红外光通信系统硬件设计实训中,我们使用以下硬件设备:(1)红外发射器:采用850nm波长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射器件;(2)红外接收器:采用850nm波长红外光敏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3)调制解调器:采用单片机(如STM32)作为控制核心,实现数字通信;(4)传输介质:采用光纤或空气作为传输介质;(5)电源:为红外发射器、接收器和单片机提供电源。

3. 红外光通信系统软件设计实训中,我们使用以下软件:(1)Keil uVision:用于编写和编译单片机程序;(2)Proteus:用于仿真和调试单片机程序;(3)MATLAB:用于分析和处理信号。

4. 红外光通信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连接红外发射器、接收器和单片机,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2)软件调试:编写和编译单片机程序,实现数字通信功能;(3)信号处理:使用MATLAB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优化系统性能。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通信系统性能指标(1)传输距离:在无明显失真条件下,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m;(2)传输速率:采用串行通信方式,传输速率可达9600bps;(3)抗干扰能力:红外光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用于恶劣环境;(4)保密性:红外光通信系统采用数字通信方式,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制作简易红外通信装置_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制作简易红外通信装置_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技能实训报告题目制作简易红外通信装置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目录1 前言 (1)1.1 系统设计简要说明 (1)2 系统方案 (2)2.1方案比较与选择 (2)2.1.1 语音采集模块 (2)2.1.2 运算放大模块 (2)2.1.3 脉宽调制模块 (2)2.1.4 语音输出模块 (2)2.1.5 温度传感模块 (3)2.2 方案描述 (3)2.3 理论分析与计算 (3)2.3.1 通信原理分析 (3)2.3.2 提高转发器效率方法 (3)3 电路与程序设计 (4)3.1 总体电路图 (4)3.2 电路设计 (4)3.2.1 运算放大模块 (4)3.2.2 红外发送接收模块 (5)3.2.3 语音输出模块 (5)3.3 程序设计 (5)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7)4.1 测试方案 (7)4.2 测试数据 (7)4.3 测试结果记录 (7)5 实训结语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部分源代码 (10)济南大学实训报告1 前言1.1 系统设计简要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遥控系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传统的遥控器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这种方法虽然制作简单、容易,但由于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实用于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而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操作码个数可随便设定等优点。

本系统设计红外光通信装置,主要由前置电路模块、脉宽调制模块、红外发送接收模块、中级转发模块和语音输出模块五部分组成。

采用STM32作为主控制器进行A/D采集,脉宽调制,并控制数据传送,LM358主要作为前置电路放大器,18B20芯片感应环境温度, LM386模块进行功率放大。

系统设计基本上实现了红外光通信,完成了语音信号传输的功能。

STM32系列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3内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通信装置设计与总结报告摘 要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信得到广泛应用,硬件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其总体趋势向着高集成、高稳定性、高速和高性价比方向发展。

而红外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通信形式。

该红外通信系统通过将音频信号调制在465KHZ 的载波上,然后再经红外发射电路发射出去,在接受指令时通过红外接收管接受红外信号,经选频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完成解调,最后通过功率放大电路经扬声器还原声音。

另一方面,本实验利用PIC18f4520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放大电路跟内置A/D 转换芯片,对温度进行测量并显示在1602上。

一丶方案设计信号的调制方式有三种,即调幅、调频、调相其中调频调制具有比幅度调制调频率高、带宽宽、抗干扰强,同时比调相方式经济等特点。

锁相环技术(PLL )是一种能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相位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该技术在频率调制方面应用十分广泛,遍及广播、电视、雷达、导航、计算机及仪表等领域。

锁相环集成电路CD4046( 能跟踪输入信号相位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低频多功能单片机数字锁相环集成电路,最高工作频率1.3MHz,电源电压3~18V 。

与类似的双极性单片锁相环集成电路相比,功耗仅为其数百分之一,因而它在频率调制与解调、频率合成、电视机彩色副波提取、FM 立体声解码、遥控系统、频率的编码和译码等诸多方面均得到了应用。

集成环路部件以其低成本、性能优良、使用简便而得到了青睐。

本文介绍了集成锁相环cd4046在频率的调制与解调方面的应用。

基于频率调制和锁相环技术的优点,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应用锁相环和红外技术制作而成,采用频率调制方式,用红外线传送音频信号的调频红外无线耳机。

该耳机具有供电方式多样,传输距离10m 以内,音质较好,红外信号基本不受电磁干扰,性价比高等特点。

二丶 设计框图(1)设计框图思路发射部分 接收部分(2)设计细节框图发射机接收机三丶电路设计调制电路音频信 号预放大电 路 CD4046调制 红外线二极管发射 接受信号并放大CD4046解调 功放电路电路当从9脚输入载波信号Ui时,从4脚可输出受输入信号调制的调频信号Uo,由于调频时VCO有一定的频偏,所以不需要12脚外接电阻,仅用R5和C6确定、VCO的中心频率fo如果对频偏有要求,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12脚电阻。

解调电路解调电路(C1与R1作用同调制电路,R3与C2控制fo的频带宽度)从14脚输入调频波信号Ui与VCO输出的信号经PDI获得变化的误差电压,该电压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继而获得随调制信号变化而变化的信号,经跟随器得到解调信号,从10脚输出Uo,从而实现解调过程接收电路功放电路四·参数计算CD4046调制,解调的中心频率VCO的中心频率fo由图1中的VDD、R1、R2和C1的关系曲线图决定。

当CD4046的供电电压为5V,R2为0时,fo与R1、C1的曲线关系如图2所示。

fmin表示输入信号的最小频率,fmax表示输入信号的最大频率。

当R2为∞时,锁定频率范围2fc由如下公式决定:2fc=(1/π)√2π|fmax-fmin|/(R1C1) 由该式得允许的频率偏移值fc五丶通信原理分析红外线通信,通常又叫红外光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传送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红外线通信所传输的内容是多样的,可以是音频信号,也可以是视频信号。

利用红外线,可以构成无绳电话及无线耳机系统。

红外线的传输距离不远,一般在十米以内,但可以避免频谱占用,信号失真等电气指标较易处理,应用于普通的办公室和家庭等场合应该已经可以满足要求。

六丶程序#include <p18cxxx.h>#include "k18.h"#include "lcd1602.h"#include "ds18b20.h"#include"ds1302.h"/*实验说明:18B20芯片插入K18开发板P4插座,插入时注意方向,18B20芯片上的型号朝外*/void main(void){int tp; /*寄存器定义*/LCD_init();k18_init();LCD_setxy(2,1);LCD_wrstr("TEMP:");LCD_setxy(2,14);LCD_wrchar(USER_CHAR6);/*在LCD屏上显示单个预定义字符:℃*//*K18主板初始化*/while(1){tp=get_temp();/*调用温度转换函数*/if(tp>0x3fff) /*判断是否为负温,若是负温,前面显示负号*/{LCD_setxy(2,7);LCD_wrchar('-');}else{LCD_setxy(2,7);LCD_wrchar('+');/*是正温,前面显示正号*/}tp&=0x3fff;/*屏蔽最高两位符号位*/LCD_setxy(2,13);LCD_wrlval(tp,5,2);}#include <p18cxxx.h>#include <delays.h>#include"k18.h"#include "ds18b20.h"//******************************************************************** **// reset_ds18b20: DS18B20复位//功能----DS18B20复位//入口参数: ----无//出口参数: ----无//******************************************************************** **void reset_ds18b20(void){unsigned int i;DQ_LOW(); /*主机拉总线至低电平*//*=====晶振改变时,修改下句=====*/Delay100TCYx(12);/*保持至少480us*/DQ_HIGH();}//******************************************************************** **// ack_ds18b20: 等待DS18B20应答//功能----等待DS18B20应答//入口参数: ----无//出口参数: ----0: 没有DS18B20器件或主机复位失败// 1: 发现DS18B20器件//******************************************************************** **unsigned char ack_ds18b20(void){unsigned char Value=1;DQ_HIGH(); /*释放总线等电阻拉高总线*/while(DQ==1);while(DQ==0)Value=0;/*接收到应答信号*//*=====晶振改变时,修改下句=====*/Delay10TCYx(5);/*延时20us*/if (Value) return 0;return 1;}//******************************************************************** **//read_ds18b20: 读DS18B20//功能----读DS18B20//入口参数: ----无//出口参数: ----DS18B20内部表示的温度值,双字节,16进制,FC90~0000~07D0//******************************************************************** **unsigned int read_ds18b20(void){int i=0;unsigned int u=0;for (i=0;i<16;i++){DQ_LOW();/*=====晶振改变时,修改下句=====*/Delay10TCYx(2);/*从高拉至低电平,产生读时间隙,2us*/u>>=1;DQ_HIGH();Delay10TCYx(5);/*此句必须要加,否则由于刚设置为输入,信号不稳定,立即读入时会是错误值*/if(DQ) u|=0x8000;/*读入位*//*=====晶振改变时,修改下句=====*/Delay10TCYx(14);//56us}return (u);}//******************************************************************** **//write_ds18b20: 向DS18B20写指令//功能----向DS18B20写指令//入口参数: ----DS18B20操作指令//出口参数: ----无//******************************************************************** **void write_ds18b20(unsigned int ku){int i=0;for (i=0;i<8;i++){DQ_LOW();/*=====晶振改变时,修改下句=====*/Delay10TCYx(0.5);/*从高拉至低电平,产生写时间隙,2us*/DQ =ku&0x01;/*最低位移出*//*=====晶振改变时,修改下句=====*/Delay10TCYx(15);/*60us,调试时发现不能大于65us,否则正常工作*/DQ_HIGH(); /*释放总线*/Delay10TCYx(0.5);/*2us*/ku>>=1;}}//******************************************************************** **//get_temp: 读DS18B20温度//功能----读DS18B20温度//入口参数: ----无//出口参数: ----实际温度的100倍,若为负温,高两位置1;其它不变。

//******************************************************************** **unsigned int get_temp(void){int i;unsigned int tp,flag;flag=1;reset_ds18b20();//复位ack_ds18b20();//从机应答write_ds18b20(SkipROM);//忽略ROM匹配write_ds18b20(B20Convert);//发送温度转化命令/*-----------------------------------*//*中间没有进行时间的延时,因此下面这段代码得到的温度数据并不是本次转换的结果,而是上次转换的结果*//*在主次序中应该进行两次测量之间的延时*/reset_ds18b20();//复位ack_ds18b20();//从机应答write_ds18b20(SkipROM);//忽略ROM匹配write_ds18b20(B20ReadScr);//发送读温度命令Delay10TCYx(37.5);/*150us*/tp=read_ds18b20();/*读出温度*//*-----------------------------------*/if(tp>0x0fff) /*判断是否为负温,若是负温,取反加一,乘6.25*/{tp=~tp;tp++;tp=(unsigned int)(tp*6.25);tp|=0xC000;}elsetp=(unsigned int)(tp*6.25);/*是正温*/return(tp);}七·总电路图发射部分接收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