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_04固体废物的监测

环境监测_04固体废物的监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作情境】 工作地点:监测实训室、企业工业固废 场所 工作场景:固废处理机构对某一批次固 体废物进行常规监测,主要进行固体废物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分析和监测报告的书 写等工作。


一、 概述 1.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被丢弃的固体 或半固体废弃物。通常也将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以及 不能排入大气的存放于容器中的气体废物,由于其具有一 定的潜在危害性,习惯上也归入固体废物的范畴。 固体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类型,其中按照 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照形状可以分 为固体废物和泥状废物;按照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废物 和有害废物(又称危险废物);按照其产生来源又有矿业 固体废物、建筑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







2. 危险废物定义与鉴别 有害废物,又称为危险废物,在固体废物中,凡是对 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直接危害或产生潜在危害的固体废物 都属于有害固体废物的范畴。 根据我国危险废物名录的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也 可确定为危险废物。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列入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①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或感染性 的; ②不排除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危险特性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 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成分日益庞 杂。每年全球城市生活垃圾大致以1%~3%的速 度递增,美国年递增率约为5%,韩国达12%。近 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 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也较为迅猛,1998年,我国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4亿t,还在以每年8%~ 9%的速度递增,许多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的 景象。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 城市公害之一。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 变得越来越紧迫。

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监测数据共享与应用拓展
大数据分析技术
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挖 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 的信息,为环境管理提 供决策支持。
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土壤和固体废物监 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 数据的互通互联和共享 利用,提高数据利用效 率。
多领域应用拓展
将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 技术应用于农业、环保、 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 进步。
采样工具 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如铁锹、 土钻、管式采样器等,避免交叉 污染。
前处理方法
01
02
03
样品干燥
将土壤样品在室温下自然 风干或低温烘干,避免高 温引起样品性质变化。
样品研磨
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研磨 至规定粒度,以满足分析 测试的要求。
样品消解
采用酸溶、碱熔等方法将 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 转化为可溶性盐类,便于 后续分析。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1 2 3
固体废物分类与鉴别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分 类和鉴别,确定其性质、来源和危害程度。
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固体废物 的产生、贮存、运输和处置等环节,及时发现并 控制污染。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 利用,如回收、再利用、能源化等,减少其对环 境的污染。
质量控制
通过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 收率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测定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期 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仪器的 正常运行。
03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采样与制样
采样原则
代表性、典型性、一致性、可行性。
采样方法

固体废物监测PPT课件

固体废物监测PPT课件
4. 反应性——当具有下列特性之一者为不稳定:
(1)在无爆震时就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2)和水剧烈反应;
(3)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和水混合会产生毒性气体、蒸气或烟雾;
(5)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爆震或爆炸;
(6) 在常温常压下易发生爆炸和爆炸性反应;
(7)根据其他法规所定义的爆炸品。
5.放射性——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大于 1x10-7 Ci/kg者;含有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或者比放射性 (Ci/kg)大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60天) 者。
最大粒度/mm 最小份样重量/kg 采样铲容/mL
> 150
30
100—150
15
16000
50—100
5
7000
40—50
3
1700
20—40
2
800
10—20
1
300
2. 采样方法 (1)现场采样
在生产现场采样,首先应确定样品的批量,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采样间隔,进行流动间隔采样。
图4 – 1是用传送带传送废物的现场采样示意图。
6.浸出毒性——按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当浸出液中有 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4—1所示鉴别标准 的物质。
表4—1 中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5085.3—1996)
序号
项目
浸出液的最高允许浓(mg/L)
1 有机汞
不得检出
2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0.05(按Hg计)
------------
搅拌浸取时间为18h,静置时间为30min。
(3)通过0.45µ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按各分析项目要求进 行保护,于合适条件下储存备用。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环境检测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环境检测

三、热值的测定方法
(一)原理
热值: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和无 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促使卡计本身 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混合物单位 及其周围的介质(本实验用水)温度升高,测量了介质燃烧前后 量(克或千克)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求算该样品的燃烧热,其关系式: WQv=(3000ρC+C卡)ΔT-2.9L
锌及其化合物 镍及其化合物 铍及其化合物 氟化物
3.0(按Pb) 50(按Cu)
50(按Zn) 25(按Ni) 0.1(按Be计) 50(按F计)
一、样品的采集
尖头钢锹、钢尖 份样量和采样铲容量 (一)采样工具 镐、采样铲、具盖采 a. 根据固体废物批量大小确定 批量 批量大小 最少份样数 最大粒度/mm 最小份样量/kg 采样铲容量/mL (二)采样 应采份样;b.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 根据固体废物的最大 3,固体t) /份 >150 /(液体m 30 样袋。 粒度确定份样量;c. 根据采样方法, (三)份样数 份样 份样5 16000 份样 <5 100~150 份样 15 随即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 (四)份样量 50~100 5~10 5 10 7000 填写采样记录。 50~100 3 15 1700 40~50 份样 100~5002 20 800 20~40 500~1000 25 300 10~20 1 样品制备 1000~5000 30 125 <10 0.5 >5000 图 4.1 采样示意图 35
<10 5 /(液体m3,固体t) 对于一批若干容器盛装的废物: 10 20 30 50
10~25 <5 容器个数 /个 所需最少采样容器个数/个 当把一个容器作为一个批量时: 5~10 25~50 <10 5 50~100 50~100 10~25 10 当把2~10个容器作为一个批量时: >100 100~500

武理工环境监测教案04固体废物监测

武理工环境监测教案04固体废物监测

Chapter4固体废物监测教学目的①固体废物的概念;②固体废物分类方法;③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④鉴别废物是否有害的标准;⑤有害固体废物特性;⑥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⑦固体废物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制备;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分析方法、有害物质毒理学研究方法;教学重点①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②理解固体废物分类方法;③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④理解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教学方法课内安排2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教材:230-261;多媒体课件:讲授提纲4.1 固体废物概述4.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4.1.2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通常指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极性毒性等。

我国对危险物的鉴别、分类分为两个步骤:(1)将《名录》中所列废物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2)通过《鉴定标准》将危险性低于一定程度的废物加以豁免。

固体废物标识图4.1.3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组成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来源包括厨房垃圾、普通垃圾、庭院垃圾、清扫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垃圾等。

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很复杂,通常包括食品垃圾、纸类、细碎物、金属、玻璃、塑料等。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利用四种方式。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2.1 样品的采集4.2.1.1 工业固体废物的采集( 1 )采样工具包括:尖头钢锹、钢尖镐(腰斧)、采样铲(采样器)、具盖采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样袋。

( 2 )采样程序①确定采样单元个数。

②确定采样量。

③采样,并填写采样记录表。

( 3 )采样单元数决定采样单元多少的因素:①物料的均匀程度:物料越不均匀,采样单元应越多。

②采样的准确度:采样的准确度要求越高,采样单元应越多。

最小采样单元数可以根据物料批量的大小进行估计,如图所示(见234页):(4) 采样量采样量可根据切乔特经验公式计算。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周次:第8周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特性、定义和标准;理解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了解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和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为固体废物的采集、制备和生活垃圾的分类以及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本章难点为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课件辅助教学[考核目标]1.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3.生活垃圾的特性、处置方式及其监测重点;4.垃圾渗沥水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成分;5.毒理学试验对评价固体废物毒性的意义。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复习:空气和废气监测引入:请大家谈谈对固体废物的了解?第一节概述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和泥浆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分类: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按形状分为:固体、泥状物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废物、一般废物按来源分: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包括下水道污泥)、农业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固体废物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引起各种疾病增加,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对环境影响主要是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通常指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极性毒性等。

我国对危险物的鉴别、分类分为两个步骤:(1)将《名录》中所列废物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2)通过《鉴定标准》将危险性低于一定程度的废物加以豁免。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皮肤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生物蓄积性、刺激性、过敏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

浅谈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对于我国持续开展并做好环保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相关监测部门对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全面性的认知,未能意识到提升固体废物监测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的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加强对固体废物环境监测的管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固体废物;问题;对策一、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固体废物的堆放需要占用土地。

固体废物的堆放,不但占用一定土地,而且其累积的存放量越多,所需的面积也越大,这势必使可耕地面积短缺的矛盾加剧。

2、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生物的生存条件和水资源的利用。

此外,堆积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其渗滤液和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将对河流及地下水系造成污染。

3、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固体废物在堆存和处理处置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露天堆放的固体废物会因有机成分的分解产生有味的气体,形成恶臭;固体废物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酸性气体等污染大气;垃圾在填埋处置后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等。

4、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固体废物及其渗滤液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对农作物、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1、监测设备与方法较为落后。

我国部分地区沿用的固体废物环境监测设备与方法多是以往较为落后的方法,并未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设备,运用新的监测方法,这一现象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更为常见。

比如重瓶采样器、填埋场渗滤液采样器、现场快筛设备等等,我国还难以自主生产,且在运用技术水平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缺失这些先进的设备,导致了我国在展开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以及处理固体废物的时候只能依靠进口设备这一方式,直接增加了我国固体废物的监测的难度与成本。

由于购进设备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使得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通过这一方式来支撑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这从侧面增加了我国固废排污的概率。

固废监测方案

固废监测方案

固废监测方案固废监测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固体废物,固废监测方案成为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介绍了一套固废监测方案,目的是实时、准确地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为有效的固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方案概述固废监测方案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三个部分。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进行实地采样,收集固体废物的相关信息。

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报告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以便有效的固废管理。

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固废监测方案的第一步。

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实地采样。

3.1 传感器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垃圾桶或垃圾场中的传感器,自动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

传感器可以监测垃圾桶的容量、重量、温度等信息。

采集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分析。

3.2 实地采样实地采样是通过人工抽样的方式,实时获取固体废物的样品。

采样点可以设立在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固体废物处理场所。

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方法的标准化,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准确反映固体废物的性质。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固废监测方案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4.1 数据清洗和整理首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掉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然后,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标准化,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

4.2 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数据清洗和整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可以分别统计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并进行趋势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固体废物的变化规律,为固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报告生成报告生成是固废监测方案的最后一步,通过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相关部门和机构。

5.1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含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结果。

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相关信息,例如垃圾分类情况、废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2 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 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 或它们与大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反应 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的形成
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 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或是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二次污染物 继发性污染物
物理、化学性状 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过氧乙酰硝酸酯()、 O3、过氧乙酰硝酸酯()、 甲醛和酮类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反应
C 汽 - 车 H 尾 、 气 N O
紫外线 静风 低湿度 高温度
洛杉机烟雾
3.1.3 大气污染源
火山爆发 自然源 森林火灾等 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家庭炉灶与采暖设备排放的废气 汽车排放的废气等
分子状态污染物
指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或蒸汽形式(苯、苯酚) 分散在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根据化学形态,可 将其分为五类: 1)含硫化合物:SO2、H2S; SO3、硫酸、硫 酸盐; 2)含氮化合物:NO、NO2、NH3; 硝酸、硝 酸盐; 3)碳氢化合物:C1-C5化合物; 醛、酮、 PAN; 4)碳氧化合物:CO、CO2; 5)卤素化合物:HF、HCl。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除含有 多种气体和化合物外,许多杂质。 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 空气。氮、氧、氩占大气总体积的99%。 水汽:主要来自海洋、 江河、湖泊以及其他 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 和植物的蒸腾。 固体杂质:悬浮于大 气中的烟粒、尘埃、 盐粒等。
3.1.2 大气污染物

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 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 物 PM10、 一 氧 化 碳
选测项目
臭氧、总碳氢化合物及非甲烷 烃
本节主要内容:
3.1.1 3.1.2 3.1.3 3.1.4 3.1.5 大气及其组成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大气污染监测和监测项目
3.1 概述
3.1.1 大气及其组成 大气圈的结构
散 层 逸 700 高 度 / 90 千 60 米 20 对 层 流 温 度 热 层 中 层 间 平 层 流
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某些有害颗粒物 和废气进入大气层,给大气增添了许多种 外来组分,这些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3.1.2.1 根据污染物存在状态分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 身的理化性质及形成过程决定的,气象条 件也起一定的作用。 一般将它们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粒子 状态污染物两类。
3.1.2 大气污染物
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0.1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SO2(mg/m3)
我国北方某城市SO 2 我国北方某城市 SO2 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 SO
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3.1.4.2空间性 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种类、分 布情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如:烟尘的 排放市区比郊区多,郊区比农村多。因此除 了注意选择适当时间外,还应选择合适的采 样点,使结果更具代表性。
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排入口
盐类
悬浮物
污染物排入河流后浓度随排入口距离的变化情况
下游
3.1.3 大气污染源
(3)按排放时间状况分 连续源 间断源 瞬时源 (4)按人类活动功能分 工业污染源 能源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 生活 污染源 等
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放源的 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同一污染源对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所造成的地面 空气污染浓度往往相差数倍至数十倍;同一时间不 同地点也相差甚大。 3.1.4.1时间性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由于受 气象条件的影响,它们在一天内的变化也不同。一 次污染物因受逆温层、气温、气压等的限制,在清 晨和黄昏时浓度较高,中午即降低;而二次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等由于是靠太阳光能形成的,故在中 午时浓度增加,清晨和夜晚时降低。
人工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Βιβλιοθήκη 3.1.3 大气污染源(1)按存在形式分 固定污染源 流动污染源 (2)按空间分布分 点源 线源 面源 点源: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和大城市的供暖锅 炉; 线源:汽车、火车、飞机等在公路、铁路、跑道或 航空线附近构成的大气污染; 面源:石油化工区或居民住宅区的众多小炉灶构成 的大气污染。
3.1.2 大气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
即颗粒物(particle),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和 液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μm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 均匀体系。通常根 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 1、降尘: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如水泥粉尘、金属 粉尘、飞尘等一般颗粒大,比重也大,在重力作用下, 易沉降,危害范围较小。 2、飘尘:粒径小于10μm的粒子,粒径小,比重也小, 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具有胶体性质,又称气溶胶 (aerosol)。易随呼吸进入人体,危害健 康,因此也称 可吸入颗粒物(IP或PM10)。通常所说的烟(Smoke)、雾 (Fog)、灰尘(Dust)均是用来描述飘尘存在形式的。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3章 主要内容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概 述 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率 大气样品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大气采样效率和气体换算 颗粒物的测定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污染源监测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3.1 概述 3.1 概述
3.1.5 大气污染监测和监测项目
3.1.5.1 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一般可分为三类 (1)污染源的监测 (2)环境污染监测 (3)特定目的的监测
3.1.5.2 监测项目
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项目 必测项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 浮颗粒物、硫酸盐化速率、 灰尘自然降尘
选测项目
一 氧 化 碳 、 可 吸 入 颗 粒 物 PM10、 光化学氧化剂、氟化物、铅、 苯 并 ( a) 芘 、 总 烃 及 非 甲 烷 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