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题及应对提示
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一名社会工作者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中,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其中之一是吸毒人员。
在我们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遇到了一名吸毒人员,我们称其为小明。
小明是一名年轻人,由于吸毒成瘾,他的生活失去了控制,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失去了工作,甚至出现了犯罪行为。
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明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他所处的背景和问题的根源。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和观察,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发现以下一些问题:1. 上瘾问题:小明是一个吸毒成瘾者,需要帮助他戒掉毒瘾并保持戒断状态。
2. 社会融入问题:小明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失去了工作,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3. 心理健康问题:吸毒成瘾可能导致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解决方案基于对案例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戒毒治疗: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接受戒毒治疗,例如推荐戒毒康复中心或提供心理咨询。
2. 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小明重新融入社会,例如通过帮助他找到工作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3. 心理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辅导给小明,帮助他处理吸毒成瘾带来的心理问题,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上述解决方案的综合应用,社会工作者有望帮助小明摆脱吸毒成瘾的困扰,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轨迹。
当然,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一、案例分析题1[简答题]【案例】:张亮,男,15岁,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从小就不在身边,一直由乡下年迈的奶奶照顾长大。
张亮出生可是张家的一大喜事,乐坏了爷爷奶奶,全村人都来道喜,张亮是在全村人的夸赞中长大的。
张亮很小就知道孝顺奶奶,放学后经常帮奶奶做家务。
张亮个子长得高出同龄孩子,篮球打得比较好,在村里是孩子王,在学校还是班干部。
去年奶奶离世后他被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张亮的爸爸做装修,有自己的公司,生意还不错,妈妈在一所大学的食堂打工。
张亮和父母的感情并不深厚,父母也曾尝试着关心他,来补偿对孩子多年的情感缺失,但张亮并不愿意理会。
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课程跟不上,也感到很不适应,周围的同学经常因为他的口音取笑他,久而久之他就不愿再和同学交流,一个人独来独往,张亮常常感到很孤独,很想念和奶奶一起在乡下的愉快时光。
后来,张亮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开始跟他们混在一起,经常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向父母无节制地要零用钱。
对此,他母亲十分焦急和担心,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梅求助。
问题:1.结合案例,请以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评估服务对象张亮的生态系统。
2.结合案例,请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评估服务对象张亮的需要。
3.结合案例,请以优势视角评估服务对象张亮的资源与优势。
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社会工作关注人与环境的谋和,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对本案服务对象张亮做如下分析和评估:(1)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意义。
案例中张亮一出生就备受欢迎和喜爱,是在家里人的疼爱、全村人的夸赞和同伴的崇拜和追随中长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家族及村里的社会力量对张亮生命发展阶段的正面影响,但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也是一种遗憾。
社工师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与方法

『案例分析题』 答题要求:应试⼈员需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全⾯深⼊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案例⼀ 张先⽣,66岁,独居,患肛瘘。
可独⽴⽣活,病发时,卧床不起。
有固定⾜额的退休⾦。
有四个⼉⼥,都在国外⼯作,很少回来探望他。
曾经想找个伴,担⼼影响与⼦⼥的感情。
年龄升⾼,记忆⼒下降,经常忘记关煤⽓,差点引起⽕灾。
最近病情加重,⽣活⽆法⾃理。
社区医院束⼿⽆策;⼤医院因⽼⼈年龄较⼤且⼼脏不太好,不能动⼿术。
张先⽣常常感到孤⽴⽆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主要⾯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前的困境,社会⼯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策略? 社会⼯作师秘笈! 参考答案: 1、张先⽣⾯临着⽼年⼈常遇到的⼀些问题: ⾸先,因受肛瘘困扰,病情加重,急需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其次,因为⽼年⼈的⼼理常受⾝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加上长期独居,张先⽣感到⽆助、焦虑,急需情绪疏导。
再次,⼈到⽼年,更感孤独寂寞,更加向往美好婚姻家庭⽣活,张先⽣也不例外,他渴望再婚,却⼜有顾虑。
第四,因为记忆⼒衰退引发了安全问题。
2、主要介⼊策略 第⼀,针对⽼⼈的疾病困扰,⼯作者应协调医院和社区,制定医疗⽅案; 第⼆,与⽼⼈进⾏沟通,倾听⽼⼈内⼼所想,进⾏⼼理疏导,缓解焦虑状态; 第三,教给⽼⼈健康知识,⿎励⽼⼈积极应对⽼年⽣活; 第三,联系社区机构和志愿者,关⼼⽼⼈,建⽴社区⽀持络,并⿎励⽼⼈参与社区活动; 第四,协助⽼⼈与⼦⼥沟通,解决顾虑,使⽼⼈达成再婚; 第五,通过相关训练,帮助⽼⼈保持学习,以减缓记忆衰退。
通过以上⽅案,最终使⽼⼈能⾛出困境,安享晚年。
案例⼆: 案主⽅⼥⼠,42岁,⼩学⽂化程度,家有⼀⼦正读⾼中,三年前夫妇双双下岗,家庭经济负担⼀下⼦变得沉重起来,整个家庭经济收⼊只靠低保维持。
⽅⼥⼠整⽇精打细算,节⾐缩⾷,也仅能够勉强糊⼝。
在⽣活的巨⼤压⼒下,⽅⼥⼠失去了微笑,终⽇愁眉不展。
她也尝试着到⼈才市场去寻找⼯作,可是,她的年龄和学历使她⼀次⼜⼀次的被⽤⼈单位拒绝。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案例分析

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
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
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
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
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题要点: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P107-109•⑴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的需要。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⑵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要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⑶满足学习的需要。
受教育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⑷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经考虑。
⑸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⑹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⑺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⑴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⑵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⑶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⑷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⑴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⑵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⑶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⑷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⑸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亲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母亲找到一份工作。
2025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第一题案例:某社区近期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导致多名居民受伤,部分居民情绪较为激动。
社区领导决定组织社会工作师介入处理此事,请你作为社会工作师,请结合案例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面对此次突发事件,作为社会工作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紧急应对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二题案例背景:李阿姨是一位独居老人,近期她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李阿姨一个人居住。
最近,李阿姨感到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但她无法联系到子女,也担心费用问题。
同时,李阿姨还面临着孤独和心理慰藉的需求。
问题:1.作为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评估李阿姨的生活状况和需求?2.基于评估结果,你将如何制定社会救助计划来满足李阿姨的需求?答案及解析:第三题案例分析题请结合以下情境,完成作答。
某社区近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居民房屋受损,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社会工作师,您被委派前往社区进行紧急救援和后期重建工作。
请描述您会如何介入这一事件,并阐述您的具体做法。
包括前期准备、紧急救援阶段、后期重建阶段以及长期跟踪服务的策略。
请为每一阶段提供至少一个具体行动方案。
第四题案例背景:李阿姨是一位独居老人,近期她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李阿姨一个人居住。
最近,李阿姨感到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但她无法联系到子女,也担心自己的医疗费用问题。
同时,李阿姨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比较薄弱,她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
问题:1.作为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评估李阿姨的生活状况和需求?2.基于李阿姨的情况,你提出哪些具体的介入策略来帮助她应对当前的困境?答案及解析:二、方案设计题(20分)题目:社区老年人在数字化浪潮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智能手机使用问题、线上服务应用困难等。
针对这一问题,请设计一份社区服务方案,以帮助社区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
法律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社区居民小区,居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居民,其中以年轻人和老年人居多。
小区内有一栋高层住宅楼,楼内居住着张先生和李女士两位邻居。
张先生和李女士因装修噪音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日益激化。
社区调解员在了解情况后,决定介入调解,运用法律社会工作方法处理这一邻里纠纷。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识别根据案例背景,我们可以识别出以下问题:(1)张先生和李女士因装修噪音问题产生纠纷,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2)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不断升级。
(3)社区调解员需要运用法律社会工作方法,化解邻里纠纷。
2. 法律社会工作方法(1)建立信任关系社区调解员首先与张先生和李女士进行沟通,了解双方的基本情况和诉求。
通过倾听、同理心等技巧,建立信任关系,使双方愿意接受调解。
(2)评估问题社区调解员对张先生和李女士的装修噪音问题进行评估,了解噪音来源、影响范围以及双方对噪音问题的容忍度。
(3)制定调解方案社区调解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以下调解方案:①要求李女士在装修过程中采取降噪措施,如使用隔音材料、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
②要求张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噪音产生,如不在室内大声喧哗、不在深夜使用音响设备等。
③双方共同遵守小区管理规定,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4)实施调解社区调解员与张先生和李女士进行面对面调解,根据调解方案,引导双方达成共识。
在调解过程中,社区调解员运用法律知识,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使双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5)调解结果经过多次调解,张先生和李女士最终达成以下共识:①李女士在装修过程中采取降噪措施,尽量减少噪音产生。
②张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噪音,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③双方共同遵守小区管理规定,共同维护邻里关系。
3. 案例总结通过运用法律社会工作方法,社区调解员成功化解了张先生和李女士的邻里纠纷。
以下是案例总结:(1)建立信任关系,为调解工作奠定基础。
(2)评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案例分析题1[简答题]【案例】:杨女士,35岁,因患有尿毒症需要不问断地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费用特别高,杨女士因为生病,又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只能在社区找到一个看门的工作,收入十分微薄。
杨女士的丈夫郭先生36岁,一年前在工地干活时受伤,治疗后右手经鉴定为4级残疾,无法继续之前的工作,并且工地也不给予工伤赔偿,郭先生因缺乏其他工作技能,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丝毫的经济收入。
他们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需要供养,家庭生活异常窘迫÷虽然他们一家被认定为低保户,每月可以拿到少量的低保金,但对于他们的家庭所需要的来讲远远不够。
对此,郭先生已多次向社区居委会请求给予帮助,但是没有任何回应。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的自身资源。
2.请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的社会资源。
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我能力的提升。
从优势视角出发,郭先生一家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1)杨女士还比较年轻,尚有劳动能力,还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补贴家用。
(2)郭先生尚有年龄优势,虽然认定为四级残疾,但仅右手残疾,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锻炼左手,重新恢复劳动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找到适合的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
(3)郭先生上初中的儿子可以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给予他们精神支持。
2.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社会资源:(1)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资源包括:1.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提供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
社会工作概论案例分析题目完整解析.

社会工作概论案例分析题目完整解析1、案例介绍陈某,男,36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
28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工实务考试是案例分析,相对难度较大,对此我们对各位提出如下建议:
一、细读案例,确定用那种社会工作方法
根据案例涉及的对象、场景来确定用那种社会工作方法,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把社会工作实务书中的各种社会工作方法按照对象和场所分类,如上图。
对象是生活在一定空间中的,即场所,所以我们建议,每一个案例或者社会工作实务中,都会用到至少2种以上的社会工作技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在一一举例,大家可以根据习题来思考琢磨,如果有的习题是仅给出一种社会工作方法,那么请您慎重考虑。
案例见实务第325页,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
工作对象是桂花,那么要用到妇女工作方法,而事情发生在家庭中,那么要用到家庭工作方法,所以在案例分析或者真正实务中,就要考虑到用这两种方法,当然可以确定一个主要方法——家庭工作法,辅助方法——妇女工作法
二、根据案例情景,结合相关专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确定工作手段或者是方?/P>
仍以实务第325页,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案例为例,
可以回忆:在妇女社会工作中有一项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设计危机接入方式和家庭治疗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有家庭沟通和家庭治疗理论模式,这样就基本可以确定更加详细的工作方案了。
三、结合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设计针对这一案例的社会工作方案
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六大部分。
在这六大部分的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到在前面所思考分析的成果,这样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才算科学和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