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母离婚后随父亲和姐姐生 随父亲和姐姐生 家庭条件较差。父亲脾气不好, 活,家庭条件较差。父亲脾气不好,导 致父子关系紧张。2005年,因严重犯罪 致父子关系紧张。 被判入狱,但在狱中表现良好,多次被 狱中表现良好, 狱中表现良好 减刑,2008年假释出狱,回到社区。但 减刑 是回到社区后,小李的父亲对其置之不 父亲对其置之不 不予照顾, 理,不予照顾,甚至多次指责小刘败坏 家风,导致父子关系更加恶化。小李很 家风,导致父子关系更加恶化。 想找一份工作,但无一技之长, 想找一份工作,但无一技之长,想做生 又缺乏本钱, 苦恼不已, 意,又缺乏本钱,为此,小李苦恼不已, 苦恼不已 情绪异常,社会工作者介入时, 情绪异常,社会工作者介入时,甚至表 现出抵触心理。 现出抵触心理。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理论架构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 1) 优势: 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 优势 : 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 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赋权: (2)赋权:优势视角认为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就 “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 资源的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害者远离自己的思维定式 ;确信人们的梦想”。 成员资格: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公民 (3)成员资格 ,为他们的社区负责,成为有价值的成员。社工所服 务的所有成员都享有伴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重 和责任。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 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这样才能实现他们 的梦想。
理论架构
1.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认为生活中的问题就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主要包括三个 类型: 类型: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一题(案例分析题)小菲今年12岁,刚上初一。

原本小菲的家庭非常幸福,但自从半年前她的爸爸下岗后,家里就开始不断发生争吵。

小菲的爸爸因为工作单位改制被裁员,其后一直在找工作,但找了半年多依旧没有结果,为此,小菲的妈妈时不时唠叨和埋怨小菲的爸爸,每当她一开口数落和抱怨,脾气火爆的小菲爸爸都会很生气,两口子开始不断争吵。

父母的愤怒和争吵给小菲传递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她每天都很害怕,常常独自一人流泪。

小菲在刚升初中时成绩很好,活泼外向,有很多的朋友,但经过这些事后,她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联系和交往,每天都独自一个人待着。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来对本案例进行评估。

答:从优势视角分析,小菲一家具有的优势为:(1)环境的优势。

小菲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现在父母经常吵架,但其家庭结构完整,具有牢固的感情基础;小菲的爸爸虽然被裁员,但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同时他积极找工作,说明其拥有积极的就业态度;小菲原本活泼外向,交到了很多朋友。

(2)人的优势。

小菲以往成绩很好,性格活泼开朗,说明其不仅有着扎实的学习基础,也有积极要求上进的愿望。

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被小菲的父母发掘出来,并且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也导致小菲出现情绪问题,对生活存在恐惧,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社会工作者需要发掘这一家人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走出困境。

2.请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

答:根据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有:(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①帮助小菲运用自己的内存资源,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和分析当前的困境,发掘她的潜能,帮助小菲建立积极的人生观,鼓励小菲多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找回以往的生活态度。

②帮助小菲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包括家庭、邻居、亲戚、朋友等。

例如,与小菲的父母交流沟通,运用角色互换、换位思考等方法增进彼此的理解,明白双方都在为建立美好家庭而努力;教授小菲父母有效的沟通方法,改进他们的交流方式;帮助他们意识到争吵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使他们多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达成为了孩子构建和谐家庭环境的共识。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第一题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你掌握的社会工作实务知识和经验,对以下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某社区有一户家庭A,近年来遭遇了多重困境。

家庭A的夫妻二人均失业在家,家中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个年迈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

近期,家庭A的居住环境也出现了问题,邻居因不满其日常噪音干扰多次向社区反映。

社区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发现,家庭A的困境并非个案,社区内还有其他类似家庭需要帮助。

答题要求:一、描述造成家庭A当前困境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

二、提出解决家庭A当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论述如何推动社区内其他类似家庭的帮助与支持工作。

给出至少三种方法。

四、总结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社会工作师的角色和作用。

并阐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题李先生,45岁,单身,无子女,居住在城市郊区。

近期,他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开始出现失眠、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他尝试了多种方法,如运动、听音乐、看心理医生等,但效果不明显。

最近一个月,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1.李先生的情况属于哪种社会工作服务领域?2.针对李先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供专业服务?3.在与李先生建立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第三题案例分析题背景材料:某社区近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社会工作师,你接到了社区领导的任务,需要前往受灾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

以下是具体的情境描述:情境描述:1.部分居民房屋被毁,需要紧急安置。

2.灾后卫生条件恶劣,存在疾病传播风险。

3.部分居民由于失业和生活物资短缺而陷入恐慌和焦虑。

4.社区内儿童和老人特别需要关注和照顾。

问题:请根据上述情境描述,设计一份针对该社区受灾居民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案,并简要说明你的方案将如何实施以及预期成效。

2023社工中级《实务》案例分析

2023社工中级《实务》案例分析

某大型社区内建有餐饮一条街,一些小饭馆开设室外大排档,营业到凌晨,有些顾客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政策休息。

部分居民向居委会反映,居委会出面与商户沟通,但商户说他们也只能提醒顾客,人家不听也没有办法。

有居民给“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打电话,有关人员出面后,情况略有改善,但几天后又恢复原样。

实在无法忍受的居民开始直接找大声喧哗的顾客交涉,经常因言语不合而争吵起来,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起居民与顾客打架的事件,社区矛盾日趋突出。

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计划调解介入。

【问题】1.结合案例,逐一列出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直接介入策略来调解矛盾?答:1.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案例中,可以和社工一起介入调解,努力解决大排档扰民问题的行动系统有所在社区的居委会、“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

社工可以与他们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早日解决该社区存在的问题。

2.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如下:(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社工注重提升居民的资源整合和动员能力,协同社区居委会联系城管部门、工商部门和110提出相应的解决大排档问题的方案;还可以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协助进行管理。

(内外资源)(2)进行危机介入。

社工及时关注事件发展。

在居民和顾客出现冲突的时候,社工要及时进行危机介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组织/开展活动)社工可以在社区中组织“社区环境大家爱”、“社区卫生大家谈”等社区活动,让居民与商户都参与到社区环境的维护中来;也可以通过社区倡议活动,宣传教育社区商户要爱护社区环境;也可以通过社区签名宣传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和社区商户的融合和关系改善。

(4)调解行动。

(接触、协助环境回应需求)社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与商户商谈会,开展调解活动,将居民代表和商户代表召集在一起进行商谈,针对相应问题开展讨论,商讨一个具体的营业时间和规定,并签订相应的协议。

社会工作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社会工作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男,35岁,单身,无子女,某私营企业员工。

因工作原因,甲长期加班,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在一次体检中,甲被诊断为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甲的医疗保险只能覆盖部分医疗费用,剩余费用需自付。

甲因医疗费用问题,向企业领导提出申请,希望企业能够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

然而,企业以甲的工作表现不佳为由,拒绝了甲的请求。

甲在寻求企业帮助无果后,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企业支付其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法律问题1. 企业是否应承担甲的医疗费用?2. 甲是否有权要求企业支付其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3. 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如何处理此案?三、案例分析1. 企业是否应承担甲的医疗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甲所在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为甲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甲的医疗费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甲有权要求企业承担其医疗费用。

2. 甲是否有权要求企业支付其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一李某,35岁,小时候经常收到父亲的打骂,缺少家庭关爱,所以有很严重的压抑心理,并且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情绪容易激动,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方式特别会找理由去解释。

结婚以后,妻子忍受不了李某,所以离婚。

离婚后留下女儿小玉归李某抚养。

李某没有固定的工作,对女儿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女儿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女儿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女儿,这使得孩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玉的哭叫声跑了过来,发现小玉被父亲浑身缠上绳子绑在凳子上,在邻居的劝说下,小玉才被送往医院。

李某认为棍棒出孝子,这样教育孩子没什么问题。

问题:1.结合此案例,分析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题要点:1.基本原则:(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此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方式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

王某对孩子的打骂方式主要是他从心中认可自己幼年时父亲打骂自己的方式,认为这是对的,没有问题的,这其实是需要社会工作这对这种认知进行纠正的地方。

2.介入策略:(2)进行个案会谈,和李某共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帮助李某疏解幼年时期的压抑情绪,并促使李某认识到幼年时期受到父亲打骂的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4)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了解李某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条件政策,如符合,协助其申请以实施家庭救助。

(5)建议李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案例分析题二王女士,41岁,结婚18年,工人,丈夫也是工人,女儿15岁。

在求助中,王女士说:“多年来一直挨丈夫打,结婚没多久他就开始打我。

有时他还打女儿。

他又赌又嫖,还不能说他,急了就逼我离婚。

我害怕离婚,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一个离婚的女人,让人指指戳戳,是无法生活的。

再说,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怕缺乏父爱影响她的成长。

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不打我们就行。

我希望他年岁大点脾气会改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个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第一题(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

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

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

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

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

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

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1)康复治疗的支持。

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

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

安抚病人的情绪;(3)为病人出院后寻找社区资源来提供辅导和照顾。

第二题(20分)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

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

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

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

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

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人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

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

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答题要点:1.任务目标:社区安全和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得到发展。

过程目标:(1)了解社区治安问题以及原因;(2)动员社区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的治安工作。

2.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实现工作目标的步骤:(1)组成小组,共同商定活动方案,确立小组目标;(2)安排愿意参与治安活动的老人的工作时间和方法;(3)评估老年人治安工作的效果。

3.专业技术:倾听、引导、接纳、行为改善。

第三题(20分)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

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

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

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

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

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

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

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

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

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答题要点:1.(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①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②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2)刘某的需要有: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③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①同感。

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②诚恳。

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③温暖与尊重。

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④积极主动。

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了对刘某有兴趣,关心他。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

第四题(24分)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

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

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

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

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答题要点: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是:(1)受到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较有能力;(2)社会资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3.基本原则:(1)承认丽芬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2)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情况;(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

4.策略:个人层面:认识自己的权益,提高自信和自强精神;小组层面: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达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问题的解决;社区层面: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第五题(16分)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O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

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

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

警察、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

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

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们的恐慌情绪。

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要求: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答题要点: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第一,及时处理。

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其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

第二,限定目标。

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

第三,输入希望。

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第四,提供支持。

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五,恢复自尊。

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

第六,培养自主能力。

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的身心平衡状态。

危机干预的内容应包括:(1)限定目标;(2)提供支持;(3)培养自主能力。

考试大收集整理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二)案例一: 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就表现出暴躁情绪,生怕自己吃亏受委屈. 28 岁时陈某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误解为是对他的侮辱,进而动手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发现孩子已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小文才被送往医院.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问题:1.作为社会工作者,请你对陈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2.作为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干预,请列出干预要点.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1)个人方面:性格压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且自尊心较低;(2)家庭方面:对待妻子行为粗暴,并进而导致夫妻离异;在教养孩子方面缺乏能力与技巧,只会使用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3)生活方面:无固定工作,且收入较低,在承担抚养家庭义务时显得力不从心.2.对于服务对象陈某可以采取如下的辅导策略: (1)通过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正确评估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 (2)深入访谈,和服务对象一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3)处理服务对象对于前一段婚姻的情绪反应,适应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 (4)建议服务对象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合理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5)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察看服务对象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条件,如符合,协助其申请,以实施家庭救助; (6)协调服务对象与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7)建议服务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五、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危机介入(16分)某班20余名同学结伴春游,不幸遇到山体滑坡,三名同学遇难,后三人的遗体被找到,同学们大声痛哭,情绪失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