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 外史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 名解

外国文学史 名解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具有全欧洲性的思想运动,先进的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用先进的思想启迪和教育民众,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

狄德罗:愈得愈不足效应;《百科全书》使人更有知识,更有教养,更幸福;教育思想:初等教育必须是强制的免费的全面的普及的,高等教育各专业必须开设数学课,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尊严。

《拉摩的侄儿》:无耻无行的文人;社会制造恶徒,反过来加速社会腐败、堕落。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德国兴起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由运动参加者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得名,这部分作家代表人物,青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阴谋与爱情》,崇尚感情,要求自由,个性解放,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精神核心是拥护卢梭的回归自然的口号,赞扬纯朴的生活和纯朴的人性,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卢梭的《新爱洛依丝》,因此感情强烈而奔放,同时作品有明显的感伤主义成分。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背景: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德国古典哲学和社会空想主义为其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和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艺术特点: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湖畔派诗人: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这些诗人都曾居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湖区,因此称湖畔派诗人,他们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否定文学反映现实,否定文学的社会作用,湖畔派诗人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的题材,讴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他们笔下的大自然往往带有神秘色彩。

《左传》“外史”考辨

《左传》“外史”考辨

史” ; 三是言史官身居在外 。这三种看 法 , 并不合 于春秋 实 际, “ 外 史” 即《 左传 》 之“ 史” , 言外者实 是与卿 大夫 “ 家
史” 相对应。 关键 词 : 外 史 ; 史; 家史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2 5 . 0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3 6 3 8 ( 2 0 1 3 ) 0 5— 0 1 6 6— 0 3
2 . J i a n g s u L u mu E x p e r i m e n t l a P r i ma r y S c h o o l , S u z h o u 2 1 5 1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r e we r e t h r e e p o i n t s o f t h e“ Wa i S h i ”i n “ Z u o Z h u a n”: o n e WR S t h e o p p o s i t e t o “J i a s h i ”, he t f e u d l a
孔疏 对于 “ 外史” 前 后解 说 明显 不 同 , 非 出于一 人 之
史” 到底是 官职 名还是 “ 史 官 身在外 ” ?杨先 生 并 没
p i r n c e s ’W a i S h i . he T s e c o n d p o i n t wa s t h e “ Wa i S h i ” i n “ Z h o u L i ”. T h e t h i r d p o i n t w a s t h e h i s t o y r Omc i a l wh o l i v e d i n a .
这三种看法并不合于春秋实际外史即左传之史言外者实是与卿大夫家史相对应

外国文学史名称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称解释

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浮士德精神拜伦式英雄“恶魔派”诗人《抒情歌谣集》托尔斯泰主义湖畔派诗人《红与黑》《人间喜剧》《罪与罚》《复活》勃朗特三姐妹简答题:(要求:回答问题要内容完整、思路清晰,不要遗漏要点,并且对每个要点有相应的阐释说明,才能得到满分。

论述题部分需要有自己个人的观点来完成所阐述的观点)1、请简析狄更斯小说艺术上的特点。

2、请简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3、请简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4、请简述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5、请简述《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6、请简析简·爱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

7、请分析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8、请从三个层次来分析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麦尔维尔名作《白鲸》的意义。

9、请简述《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特色。

10、请简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描写艺术。

11、请简述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论述题:对歌德、雨果这样里程碑式的作家要给以重点的复习与关注,尤其注意对其代表作的考察。

一、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因为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国文坛,产生了一场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称为狂飙突进运动。

赫尔·德尔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歌德是运动的旗手。

在这一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的青年作家(瓦格纳),发表了许多作品,形成德国文学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反封建斗争高潮),表达了当时作家们的思想和愿望:推崇天才、个性、自然,反对专制、压迫,批判社会黑暗,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社会的情绪。

狂飙突进运动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强烈愿望,在思想文化领域很伟大。

“浮士德精神”──浮士德原本是中世纪后期以来流传于欧洲各国的江湖术士形象,传说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将灵魂出卖给魔鬼。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

。」篇四十二百三千四�家九 十八百子诸凡「�作著家各录著还�时同。家十等说小、农、杂、横纵、墨、名、法、阳阴、道、儒为分派学各 初汉至秦先把又�中〉略子诸〈在�中〉略艺六〈入列典经家儒把�书一》略七《的歆刘据根者作》志文艺·书 家百子诸 22
汉《。派学各指即家百�作表代的们他指亦�物人表代的家各指即子诸�称总的派学个各初汉至秦先是家百子诸
76 / 3
荀和子孟有的要重�派八有分家儒�时国战至。道大想理的治政想理现实是」礼周「为认并�」礼周「复恢吁呼 �人服德以�国治礼以张主还�上治政在。人的尚高德道为成都下上国全使�育教行进该应都者治统被和者治统 对�」类无教有「张主。路之由必的福幸裕富民人、定安家国是罚刑轻、化教重为认�能功的育教调强家儒�时 同。别派术学个一的养修身自的人和育教理伦德道视重�」政仁「和」治德「张主�道之」庸中「的倚不偏不和 」恕忠「倡提�」义仁「和」乐礼「尚崇�法为艺六以�师为子孔时秋春以它�一之派学的要重期时国战是家儒 家儒 3 2
、纹面兽以饰�地为纹雷云以�珥垂耳头兽双�座方有附下足圈�腹深为其。器铜周西件一的早最知所在现是簋
此。馆物博县潼临于藏现�县潼临西陕于土出年 6791。作所利」司有「的时王武周为�簋商征王武名又�簋利
。解瓦制田井�卖买或让转地土了现出期后周西。位单算计的者种耕接直惰勤验课是也�位 单级等的禄俸为作官百和侯诸是既�意用层两有制田井故�卖买权无�袭世能只�者产生的地土于附依及地土的 到得接直儿那王周从官百和侯诸。统系溉灌的密周更等浍、洫、沟、畎有并�垣墉有附外之田方块一的整规在是 便田井」。事私治敢后然�毕事公。田公养同�亩百私皆家八�田公为中其�亩百九井�井而里方「�说》上公 文滕·子孟《」。邑为井四�井为夫九「�》徒司小·礼周《。式方理管的制田井行实�地土有国大广的朝王周西 制田井 21

外国文学史(二)下名次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二)下名次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名词解释(20题)4、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5、自然派: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1、《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斯丹达尔于1823和1825年出版的与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其重要的理论著作。

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示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

斯丹达尔在这部著作中为浪漫主义鸣锣开道,在20年代浪漫主义反对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因其观点明显地带有现实主义的倾向,该著作又被视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2、人物再现法:它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

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既将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3、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一类被他称作“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之为“威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的主题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和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外国文学史重要名解、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重要名解、简答、论述

1、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代表,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是由盲诗人荷马在短歌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各为24卷,由英雄诗体构成,每行有12个轻重音,不用韵尾,节奏感很强。

它们都是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

其中《伊利昂纪》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即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

《奥德修纪》描写希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通过塑造一系列英雄人物,歌颂了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和勇敢、正义的品质,讴歌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史诗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

2、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中最早的固定格式。

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各自的剧名,能单独成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由情节和人物的连续发展构成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组悲剧,冠以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

流传下来的完整的是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他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悲剧诗人。

后来三部曲就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3、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昼夜之内。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骑士文学:是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其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前者以南法普罗旺斯为中心,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主要写骑士队贵妇人的爱和崇拜,以《破晓歌》最著名。

骑士抒情诗写的是现世的生活,注意心理描写,语言形象生动,诗律新颖多样;后者以北法为中心,主要写骑士获得荣誉和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作品多缺乏历史的根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3张PPT)
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 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 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 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 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 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 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
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
就是讽刺。
二、讽刺手法种类
〈一〉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
方法是‘夸张’。” 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
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 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 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 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 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匡超人、牛浦郎 三、儒生形象: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儒林外史》中 有 一个人物 , 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 , 后
来却日趋堕落。
(1) 这个人物是(匡超人)。
(2) 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 示例: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 , 要把外甥女嫁给他 , 他谎 称未婚,就成了亲。
(1) 这个人物是( 严贡生 )。 (2) 请说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情节。
示例: 当年严贡生家的猪跑到邻居家,他逼邻居买下,猪长大
后错跑回来,又扣下不还,邻居上门讨猪,他让几个儿子将 其腿打断;
回乡的路上,他引诱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却谎称是贵 重药品,赖了船家的船钱。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2课时精品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2课时精品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借助思维导图对本书人物进行分类。

2.欣赏讽刺笔法,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的讽刺艺术,初步掌握讽刺作品的阅读策略。

3.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意义。

【教学重点】欣赏讽刺笔法,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的讽刺艺术,初步掌握讽刺作品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欣赏讽刺笔法,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的讽刺艺术,初步掌握讽刺作品的阅读策略。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成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深度阅读的学习任务,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业。

明确:(1)“隐括全文”的“名流”——王冕(2)“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周进(3)中举前后对比鲜明的疯子——范进(4)“添列衣冠”“胆小有钱”的兄弟俩——严贡生、严监生(5)“铮铮有名”的禀生——王德、王仁(6)“穷翰林”——鲁氏父女(7)庸中佼佼的制义选家——马静(8)从拆字少年到内廷教习的——匡迥(9)由“风流才子”而“铨选部郎”的——杜倩(10)由“豪杰”堕落为败家子弟的——杜仪(11)谦逊恬适的学者——庄尚志(12)“渐渐销磨”的“真儒”——虞育德(13)“为人以忠孝为本”的父子——萧浩父子(14)孝悌君子——余特、余持(15)自称“迂拙”其实“伪妄”的老秀才——王蕴(16)极富“义气”的“壮士”——凤鸣歧设计意图:勾连旧知,回顾《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激发学生新课的学习。

二、阅读探究过渡:《儒林外史》作为中国18世纪一幅全景的文人风俗画,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儒林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第1章)1.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

在此期间,嘴巴是主要的传播手段。

2.古罗马最早的官方公报。

由尤利乌斯·恺撒创立于公元前59年。

当时又称为“阿尔布”。

3.中国宋朝建立的新闻检查制度。

据规定,进奏院必须定期将编好的报纸送请枢密院核查,经审查批准者,称为“定本”。

4.古代社会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通过绳子打大小不等或颜色不同的结来纪事、传声、人们又称之为结绳文字。

5.古代社会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用鼓声传播消息,布告法律,乃至呼喊漫骂。

在古代印度、非洲最为流行。

6.古代社会常用的一种传播手段,主要是通过实际的物品或动植物来传情达意,在现今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地区仍仍然可以看到。

名词解释(第2章)7.世界新闻史上四大报业理论之一。

在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流行于东西方各封建专制国家,成为这些国家报刊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它视报纸为政府的一项特权,强调报纸的报道言论须支持政府、维护安定,反对言论多样性和多元化,拥护新闻检查。

8.封建时代各国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办法是由政府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人以独占经营报纸的专利权;只要他服从政府,就可以从这种垄断事业中获利。

9.各国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重要手段。

其方法是,在新闻报道发布前,必须先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10.欧洲专制国家于18世纪初发明的控制报业的新手段。

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识产品征税,以提高其售价,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11.该案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

其主人公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新闻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

后经著名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

12.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他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主张权力制约,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开。

彼此独立,互相监督。

这一理论为新兴资产阶级所接受,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基础13.北美殖民地时期著名律师。

1735年,在轰动一时的曾格案件中,他主动出庭为曾格辩护,并提出了只有谎言才能构成中伤,事实不构成诽谤的观点,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的小册子,原为作者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作者在书中痛斥检查制度的罪恶,呼呼出版自由,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

奠定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

15.由于征收知识税,报纸价格上升,发行下降,许多报纸因此停刊。

为了扶持拥护政府的报纸,专制政府采取了对报纸暗中补贴的方法来控制报纸。

这一制度始创于英国,后来流传到整个世界。

16.美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也是美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报人。

他曾于1730年创办《宾宾法尼亚报》,后来设立图书馆,组织美洲哲学会,主张实行普选,废除奴隶制,对于独立战争的进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其代表作主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他倡导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谴责专制暴政,这些观点在1789年《人权宣言》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后来又成了雅各宾政权政治纲领的基础。

18.这是英国第一种单页两面印刷的报纸,1665年,由著名报人麦迪曼创刊于牛津,作为迁都于此的英国政府机关报。

第24期后又随英政府迁回伦敦,改称《伦敦公报》,并出版至今。

1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宣传家。

他出生于英国伦敦,后移民北美殖民地。

1776年1月出版《常识》一书,提出了“维护人类权利建立一个自由和独立的美国”的口号。

随后又投笔从戎,并于战争的困难时期,发表了系列文章《危机》,对于战争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报纸之一,由马拉创刊于1789年9月20日。

该报代表了中下阶层民众的利益,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马拉为此深受当局的迫害。

1792年9月,改名为《革命日报》。

21.英国历史上著名报人。

1762年创办《苏格兰人杂志》,大胆地报道国会新闻,曾因批评国王而被捕,但追求自由民主的信念一直不改。

由于他的努力,终于解除了对国会新闻报道的限制,并废除了总逮捕状制度。

22.北美独立战争时期,保皇党人最主要的宣传家。

他创办的《利文顿纽约公报》,是当时编辑得最好而销量最多的报纸之一。

但由于其政治立场,受到了爱国群众的反对。

名词解释(第3章)23.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报人,早年曾在格里利主持的《纽约论坛报》工作。

1851年创办《纽约时报》。

他反对激情主义,又避免主观主义,重视新闻,力求客观公正,由于他的努力,《纽约时报》成了美国首屈一指的权威报纸。

24.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由本杰明·戴创立于1833年9月3日。

该报每份售价一分钱,并且首创街头出售。

其取材多是无足轻重的项事,但读来很有味。

它还重视报道的人情味。

深受读者的欢迎。

25.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795—1872)原系英格兰人,24岁移居美国。

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是《太阳报》主要的竞争对手。

他模仿太阳报的作法、采用耸人听闻的题材,在犯罪新闻的处理上特别大胆,曾招致社会舆论的反对。

后来一度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6.美国著名的大众化报纸,由霍勒士·格利里创利于1841年。

该报虽然面向大众,但与《太阳报》、《先驱报》绝缘不同,它基本上摒弃了不道德的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和煽情主义手法,同情下层民众,宣传空想社会主义。

在当时赢得了社会高度的评价。

27.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大众化便士报,由斯雷上校创立于1855年知识税废除前夕。

后转归劳森所有。

该报采用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大胆使用多行标题,至1858年,发行量达到全国第一。

进入20世纪,又是英国著名的权威的高级报纸。

28.十九世纪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

1882年创办了《时事新报》,该报坚持“独立不羁”的编辑方针,在日本报界享有极高的权威。

29.小报是相对于大报而言的,是日本大众化廉价报纸的别称。

它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中期。

面向社会中下阶层,以丰富多彩,轻松刺激的内容和低廉的价格服务读者。

30.美国建国以来最有影响的权威报纸,由亨利·雷蒙和乔治·琼斯创立于1851年9月。

该报模仿英国《泰晤士报》,避免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传统,以刊登应予报道的内容相标榜,在美国报界有极高的权威。

31.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权威高级报纸。

它由约翰·沃尔特于1785年元旦创刊于伦敦。

初各《每日寰球纪录报》。

1788年3月,改为《泰晤士报》。

19世纪,成英国舆论界的领袖。

该报纪事客观,报道及时,立论公允,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仍有较高的权威。

32. 19世纪前期《泰晤士报》著名的主笔。

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

他思想自由,处事稳健,主张改革社会,反对压制自由。

在他的主持下,《泰晤士报》尽力反映舆论,采用读者来信,在社会上树立了很高的权威,他本人也成了全国最有力量的人物。

名词解释(第4章)33.又称联环同盟。

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和美联社共同达成了一项协议,将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

规定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共目的是为了消除竞争、避免两败俱伤。

1934年,联环同盟宣告解体。

34.世界上最早诞生的通讯社,法新社的前身。

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建于1835年。

1870年与路透社、沃尔夫社及纽约报联社缔结联环同盟。

1940年底,为法国维新政府收买。

法国光复后,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法新社。

35.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1849年由沃尔夫创立于柏林。

1870年加入联环同盟。

希特勒执政后,沃尔夫被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36.世界上历史最久、最有权威的通讯社之一。

1851年,由德籍犹太人路透社创立于伦敦。

1870年与哈瓦斯社、沃尔夫社、美联社缔结联环同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其势力扩张非常顺利。

现在是西方世界经营得最好的权威通讯社。

37.全称美国联合新闻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通讯社。

其历史要追溯至1848年,当时纽约报纸为报道美墨战争成立了一个联合采访部。

第二年,该部演变为港口新闻联合社。

1856年,又改组为纽约报联社。

后来又加入联环同盟。

其特点在于,它不是商业性的赢利企业,而是会员机构的合作社组织。

38.意大利最早也是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通讯社之一。

由记者史蒂芬创立于1853年。

墨索里尼统治期间,成了法西斯国家通讯社。

后又随着墨索里尼败亡而解体。

1945年,在史蒂芬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安莎社。

39.俄国塔斯社的前身,1918年,根据列宁的命令由圣彼得堡电报通讯社和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讯社合并而成。

1925年改组为塔斯社。

4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国家通讯社。

1936年,由日本电报通讯社和新闻联合社合并而成。

作为军部的战争工具,对战争负有重大责任。

日本战败后自动解散,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共同社和时事社。

41.中国国家通讯社。

其前身是1931年创立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改为现名。

现已跻身世界八大通讯社之列,在国内外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2.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通讯社。

由著名报人斯克里普斯创立于1902年。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势头强劲。

1958年,与赫斯特创办的国际社并组成了合众国际社。

43.印度尼西来的国家通讯社。

1937年12月,创立于雅加达。

1942年日本侵略印尼时,被并入同盟通讯社。

1945年光复后独立。

名词解释(第5章)44.指了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45.煽情新闻,自广义而言之,是激发读者的感情。

而通常意义上的煽情新闻,则是指了夸大的犯罪新闻,丑闻及灾祸报道,在感情上引起一般读者的不健全的反应。

46.世界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人,黄色新闻大师,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立者。

1847年出生于匈牙利。

1864年移居美国。

1868年从事新闻工作。

后来创办了《圣路易斯邮讯报》,购进《纽约世界报》,成为美国报界最有影响的人物。

1911年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从他的财产中拿出一部分钱设立了普利策奖金。

4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黄色新闻余波未平,一股新的以暴力色情文字加大幅图片为标志的浪潮又席卷全国。

由于这股新潮的代表是一些新创刊的只相当普通报纸一半大小型报纸,故人们习惯地称这股新潮流行的20年代为“庸俗小报时期。

”48.美国著名的庸俗小报,原名《纽约插图每日新闻》,帕特森创立于1919年。

该报是一份只相当于普通报纸一半大小的小型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