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专题-1
初中地理专题一中国的疆域真题

专题一中国的疆域一、1.我国濒临的海洋,离北京最近的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黄海、渤海、南海、东海C、东海、黄海、渤海、南海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3.我国濒临的海洋,纬度最高的是A.黄海 B.渤海 C.东海 D.南海4.我国濒临的海洋,属于内海的是A、黄海B、渤海C、东海D、南海5.下列国家不是我国陆上邻国的是A、朝鲜B、印度C、哈萨克斯坦D、韩国6.下面省区、简称以及行政中心的连线,正确的是A、陕西-陕-洛阳B、广东-广-南宁C、山东-晋-济南D、湖南-湘-长沙7.下列国家,是我国陆上邻国,且面积最大的是A.蒙古B.美国C.俄罗斯D.哈萨克斯坦下面是我国南方地区图,读图回答9题。
8.图中①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A. 湘、长沙B. 闽、合肥C. 贵、昆明D. 桂、南宁9.与我国既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老挝、韩国B.日本、菲律宾C.俄罗斯、印度D.越南、朝鲜10.简称为赣.的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是A.湖南长沙B.湖北武汉C.江西南昌D.安徽合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我国陆地面积约,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共有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和睦的大家庭。
2.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共有个自治区,其中濒海分布的自治区是。
3.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与四川省相邻的直辖市是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鲁是___________省(区)的简称;根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约为13.7亿,居世界第位。
5.目前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共有个直辖市,其中与四川省相邻的直辖市其简称是。
6.我国的直辖市中,与北京相邻的是;与四川相邻的是。
7.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共有个直辖市;与四川省相邻的自治区是 ________ 。
8.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居世界第三位;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
中国地理学案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专题一、位置和范围1、注意地理位置:100、105、110,25和30和35。
注意:横断山、丽江、玉龙雪山、虎跳峡、西双版纳;成都、六盘水、贵阳、昆明、滇池、;都江堰、贡嘎山、峨眉山、二郎山2、范围: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滇南谷地二、地形区分析(一)横断山区:(1)自然特征分析:形成:外力作用的类型:地形特征:水汽的来源:主要印度洋(西南季风),其次太平洋(东南季风)水文特征:突出:流速快,多峡谷,水能丰富;汛期时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夏秋洪水期,冬春是枯水期生物多样性原因、作用、破坏原因(垂直地域差异分析,从热带到高山寒温带)丰富原因回忆:作用:生态作用;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美学价值带来旅游;科学价值破坏:(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过牧等(2)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有土地,使野生动物破坏和大量丧失等打破生态系统(3)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4)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大力开展宣传和教育等等。
造成生态问题是:自然地理特征:(注意山区特点)(2)三江并流:省份:成因:流入的海洋:水电开发的思考:(自己思考)(关注国际性河流的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水能、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3)立体农业的依据:(另思考:为什么我国很多农作物都可以在这里栽培)三江地区山坡种粮,“灾难”严重,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二)云贵高原:(1)看图分析其形成:①云贵高原地区原是海洋环境,经过化学沉积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结构②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形成高原。
中国人文地理1东北三省(课堂PPT)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 最深的湖泊
26
天池
27
1. 松花江两岸树 茂枝繁,冬日里不冻 的江水腾起来的水雾
雾 ,遇到寒冷的空气,在 树上凝结为霜花,气
凇 象学称之为“雾淞”, 当地群众称为“树挂” 。
28
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汉族传统娱乐活动, 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东北地区的汉族舞蹈有 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 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 “秧歌”。
飘落,
13
•
•
雪乡从初冬冰花乍放的清晰到早春雾淞涓流的婉约
,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雪的神韵,因此得名-中国雪乡。积
雪期长达七个月,积雪深达2米,皑皑白雪在风力的作用
下随物具形,千姿百态,
14
在黑龙江德都县北部,讷漠尔河支 流——白河的上游,分布了五个波 波相映、池池相连的湖泊,人称五 大连池。环绕着五大连池,几十座 火山拔地而起,,雄伟壮观。这就 是中国著名的火山群之一——五大 连池火山。
发芽”的美称
黑土地
3
冰雪节
“冰城”哈尔滨的冬季
4
冰灯
5
• 美丽的冰雕
6
壮观的雪雕 艺术
7
冰橇
8
齐齐哈尔市
大乘寺
建于1943年,寺内外古 木参天,环境优雅,因采用 传统的古建筑形式而独具一 格,是黑龙江省现存规模最 大的琉璃瓦建筑之一
9
扎龙自然保护区——鹤的故乡
10闲云野鹤 11牡源自江市29朝鲜族传统服饰
30
31
东北三宝
人参
32
•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 时,带茸毛,含血液,叫 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 药,用作滋补强壮剂,适 合治虚弱、神经衰弱等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一、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22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北濒北冰洋,南与东南亚诸国接壤。
中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最南端在海南省三沙市,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抚远市。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分为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四大类型。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等。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3. 气候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华南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4.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5. 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
6. 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4亿。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6%,其他55个民族占8.4%。
7. 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
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对外贸易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8. 文化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著名景点有长城、故宫、颐和园、黄山、九寨沟等。
10.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载人航天、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5G通信等方面。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地理八年级下册期中优化讲练测评(人教版)专题01 中国的地理差异(解析版)

专题01 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讲解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4.秦岭—淮河南北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
1.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图中A地区与C地区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D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A地区与B地区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确定B地区与D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确定C地区与A、B、D三个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地形。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秦岭——淮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气候分界,下面关于秦岭——淮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答案】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ABD正确,不合题意。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没有经过秦岭、淮河一线,C不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选项,故选C。
【点睛】2.小兰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结合xt的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①线路地区传统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C.③线路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①线路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传统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故A不可信;②线路从东南到西北,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故B可信;③线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青藏高原,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故C可信;④线路在我国南方地区,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故D可信。
中国地理常识(分界线)1

中国地理常识(分界线)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大致长城—线地区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资料

美国: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
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
□三、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首先体现在地形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在建筑景观方面,高原、山地的房屋为了防止低温风冻等灾害多以砖瓦结构为主,而平原和盆地由于气候炎热,夏季多降雨,考虑到通风排水等因素,多以茅草结构为主由于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造成人类经济、社会、文化、行为认知上相异。
(2)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发(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
在中国农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圈地造田、伐木毁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一、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特点1、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二、中国地势及其地理意义1、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地理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走向,便于东西航运地形阶梯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阶梯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三、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特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但季风的年际变率很大,易出现旱、涝自然灾害。
(2)从气候区看,耕地分布在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400mm 等降水线以东地区;从地势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第三阶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土 资源
• 陆地面积:960 ×104 km2,土地大国,一个多山的国家 •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
因此,国土面积:960×104 +300×104 =1 260 ×104 (km2)
三、国土 资源
•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流失严重 •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黑土退化 • 矿产资源低水平开发,浪费严重(如稀土) • 水资源过度开发(如水电) • 海洋争端较多 •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水平有待提高
黑土带是东北玉米带的核心,也是重要的肉、乳生产带,玉
米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
中国工程院一项有关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东北黑土区
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4%;近50年来,黑土层平均流
失了一半,表层有机质含量减少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 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 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 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 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纲
• 区位 • 人口 • 国土资源 • 气候 • 经济 • 内部地理分区
补充:区位的含义
•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 的空间的联系。
1. 数理地理位置:坐标 2. 自然地理位置:指一地同周围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这
些自然地理事物可以是陆地、海洋、山脉、河流等自然实体 ,也可以是气候带、气候区、土壤和植被带、区等自然类型 。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 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常与地理位置相关,如门户区位。 4. 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是指一国、一地区,同邻国和周边地区 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是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定位的。
3o51'N
图1-5 中国行政区划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
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南邻热带印度洋 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二、人口
• 而上海媒体报道:调查829名上海市民显示:符合生育二胎条件市民中, 仅18.5%愿再多生一个。
• 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 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 子女数为1.73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 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为1.70个 、1.74个、1.77个。未婚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46个 ,明显低于已婚育龄妇女(1.76个)。”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征、问题和对策
1,开发利用现状特征 a 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b 发展迅速,规模大 c 潜力巨大 d 资源浪费惊人,破坏十分严重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 a 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且下降趋势明显 b 自然资源日益短缺
YOUR SITE HERE
土地资源退化——黑土为例
• 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 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东北平原黑土带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约1100万公
顷,其中黑土耕地约815万公顷,占东北地区耕地总面积的
32.5%。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占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44.4%。
一、区位
区位和疆界
53o31'N
98%的疆土 73o22'E 位于北纬 20º~50º之间, 温带、亚热 带面积广阔, 光热条件好。
5 200 km
135o03'E
5 500 km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 变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及万物变化)
海洋争端
• 在中国可以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其中52%与邻国有 争议。目前,中国面临的海域除渤海无划界任务,其他三个 海分别与八个国家,即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 亚、文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有划界争端,争议海域高达 150多万平方公里。
• 海洋圈地运动已经开始
四、气候概况
气候基本特点
• 一般来说,实际生育率是低于生育意愿的,因为,有的夫妇 虽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育症,或错过了生育期。因此,在 平均生育意愿是1.73个孩子的情况下,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的 限制,实际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73。而《国家人口发展战略 研究报告》认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 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见,现在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意愿已低于《国家人口发展 战略研究报告》认定的最佳生育率。如果不调整人口政策,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不可能达到1.8的。
• 《齐鲁晚报》报道,目前威海全市有4.8万个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农村独 女户自愿报名不生二胎,占农村独女户总数的65%。
• 而山东媒体报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青岛市已有2.26万个符合二 胎生育条件的家庭自愿放弃再生育指标,其中不少是“双独家庭”。尽 管全市的具体数字没有详细统计,但以市南区为例,从2005年至今,仅 有10余对独生子女夫妇申请办理了二胎准生证。
• 人多,但近年来出现了生育愿望过低的现象,人口政策有待 调整
• 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男女比例失衡;人口素质较低
需重视我国出现的生育愿望过低现象
• 据《常州晚报》报道:在常州,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已逐渐成为年 轻家庭的普遍形态,这就意味着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双独家庭已占绝大 多数。然而,常州市人口计生委对800(有效问卷731份)多个家庭进行生 育意愿调查结果为:认为家庭理想子女数为1个的有432份,占52.81%; 理想子女数为2个的只有119份,占14.55%;还有180份选择不想要孩子或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