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心理学知识整理(详细版)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人和动物心里现象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和思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是认知过程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等(3)意志过程,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2、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861年法国,布洛卡区与语言活动有关)(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技能的单位。
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轴突。
树突接受外来的刺激,经细胞体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出去。
神经元一般包括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神经中枢)。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几个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的整理。
1.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在过去的世纪里,心理学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和学派的发展,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等。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不同流派的观点是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它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个案研究和脑成像等。
学生应该熟悉这些方法的使用和优缺点。
3.认知与感知: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和思维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
感知心理学研究关注人类从感觉输入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这包括对视觉、听觉等感觉的研究。
4.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
学生需要了解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心理上的发展和变化。
5.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独特特质、态度和行为模式。
该领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包括人格测试和个案研究等。
6.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它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态度、信仰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7.精神病理学:了解精神病理学对于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的定义和症状,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8.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学生应了解压力与应对、心理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促进的有效策略。
9.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等,并理解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教育和培训中。
10.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评估和测量人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方法。
学生应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心理健康评估等。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是评估候选人在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以下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心理学的起源和演变
- 主要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不同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2.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递质
- 注意力和感知的基本过程
- 研究和记忆的机制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
- 发展阶段理论与发展任务
- 父母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个性和社会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评估方法
- 社会认知和社会化过程
- 团体动力和领导理论
5. 心理疾病与治疗
- 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以上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
请考生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关注最新研究和理论进展。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 分支:包括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二、主要心理学理论1.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冯特- 主要观点: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的结构。
2. 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 主要观点: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适应性。
3.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约翰·华生、B.F. 斯金纳- 主要观点: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艾伦·纽厄尔- 主要观点: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
5. 精神分析学-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强调无意识过程和早期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研究。
五、生物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遗传心理学:研究遗传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
六、认知心理学- 知觉:外界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 语言: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生。
七、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
- 心理治疗:治疗心理障碍和促进心理健康。
八、应用心理学- 工业/组织心理学: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 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
九、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相关研究- 定性研究十、当前心理学趋势- 正念和冥想- 跨文化心理学- 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以上是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汇总,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探讨。
这个汇总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行为以及心理过程。
对于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心理学必考知识点的大全,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正文:一、认知心理学1.感知与知觉:介绍感知的过程、感知错觉的原因以及知觉的各个阶段。
2.注意与思维:探讨注意力的类型和注意力的分配,以及思维的类型和思维过程。
3.记忆与遗忘:解析记忆的过程、记忆误差和记忆提取等内容。
4.学习与智力:介绍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条件和智力的评估方法。
5.语言与沟通:探索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并阐述沟通的要素和技巧。
二、发展心理学1.婴儿期发展:介绍婴儿期的生理、感知和认知发展。
2.儿童期发展:探讨儿童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
3.青少年期发展:解析青少年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发展。
4.成年期发展:介绍成年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5.老年期发展:探究老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三、人格心理学1.人格理论:解析不同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2.人格评估:介绍不同的人格评估方法,如MMPI和MBTI等。
3.人格与情绪:探讨人格类型与情绪的关系。
4.人格发展:解析人格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5.人格障碍:介绍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及其特点。
四、社会心理学1.自我概念与自尊:解析自我概念和自尊感的形成和发展。
2.认知失调:探讨认知失调理论和认知失调解决策略。
3.社会认知:介绍社会认知的理论和影响因素。
4.人际关系:解析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研究方法。
5.群体行为:探讨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五、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介绍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精神疾病:解析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及其症状。
3.心理治疗: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4.心理健康: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保持方法。
5.心理危机干预:解析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干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实践意义: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地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③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④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标准化测验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种种。
(4)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方式有谈话、问卷、活动产品分析等。
(5)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
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
(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等,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
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
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
(4)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等,后期的代表任务是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5)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神经系统1、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2)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3)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4)神经冲动,刺激过程和反映过程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2)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二)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3、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
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4、反射弧的环形通路(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是机体的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
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如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的唾液分泌。
它的反射弧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固定的神经联系。
2、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
它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高。
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5、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②强化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映有关。
③反映方式不同。
6、联系实际分析强化时程表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
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5种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②定比间隔强化③定时间隔强化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
⑤不定时间隔强化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例如儿童在日常作业中,做了正确的算术运算,并非每次都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注意而得到表扬,只是有时获得夸奖。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它是人所特有的。
(四)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1、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
抑制过程可以分为非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和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2、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二:(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止不动的,而是要向临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动物心理的发生1、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感应性——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映,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3、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二)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人类心理的发生1、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2、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劳动使人类心理有了产生的必要与可能。
3、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1)语言产生的条件:语言为劳动所必须;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
(2)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促使抽象思维的产生;语言使人类克服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促进思维向更加复杂的水平发展。
(二)人类心理的发展1、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或种系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有如下含义:①在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质的特征;②心理发展阶段是从低到高,并按一定次序进行的;③前一个心理发展阶段都是后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④心理发展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划分,而有一定的交叉;⑤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中,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