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

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
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

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

2015年08月18日09:49 来源:《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2期作者:谢晨胡惠闵字号

作者简介:谢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胡惠闵,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62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近十年国内学情分析研究对“学情的概念”的探讨,发现已有研究的主要追求是尽可能全面地列举、归纳“学情”所包含的内容。然而,这些榜上有名的“学情”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究竟是否经过了科学论证通过论证的学情,又是否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弥补其造成的学业差异本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并提出新的学情准入标准。

关键词:学情学情分析概念研究

标题注释: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与公告机制研究”(11JJD880010)研究成果。

以“学”定教是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时至今日,“学情分析”要分析的“学情”究竟指什么、具体包含哪些项目,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线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通常也是凭着经验、感觉进行。究其原因,是对“学情”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关键特征还没有认清、认全。

理解什么是学情有三个基本问题要回答:定义学情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的定义方式对学情的理解有何异同定义学情需要考虑哪些相关

因素要清晰、合理地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目前关于学情概念的界定进行梳理,厘清学情概念的不同理解,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研究方法

本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既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鉴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中文文献存储方面的权威性、全面性以及可获得性,本文以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的主要范围。

检索词的确定,是影响检索是否全面的关键。在文献检索和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常常使用不同的名词来探讨“学情分析”这个领域。为了更全面、完整地掌握既有研究的面貌,笔者在研究中不断挖掘、积累“学情分析”的同义词、近义词,并不断用新获得的关键词搜索文献。本文最后确定的检索词有:学情、学习需要、学习需求、学生需求、学生需要、学习者分析、学生分析、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教学对象分析、以学定教、差异教学。

最终执行检索时,各项检索条件的设定如下:学科领域为“社会科学Ⅱ辑”,内容检索条件为“篇名①”检索,输入上述检索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词之间为“或含”关系,文献来源为“核心期刊或CSSCI”,不对发表时间进行限制。共得文章467篇。此外,在知网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一次国际会议中又得到3篇重要文献。

在此基础上,本文确定了文献筛选的四大原则:优先考虑核心期刊、优先考虑有明确定义的文章、优先考虑与本研究问题相符的成果、平衡不同类型的研究文献。再经过去除重复的、模糊的文章等步骤,最后选出58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本文正是基于对这58篇文献的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二、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学情概念的界定方式主要有三种,三种方式对学情理解视角各不相同,最终形成的学情定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也不尽相同。

(一)用概括性的方式给“学情”下定义

第一种是通过概括性的界定方式来给学情下定义,即用概括性的、抽象的、较全面的方式来呈现学情概念。共有9篇文章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见表1)

表1显示,概括性的界定方式,对学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学情”即“学生的情况”。这也是人们通常对这个词字面意思的直接反映。但这一共识也带来如下麻烦:学生身上的信息太多了,比如说学生的性别、籍贯、兴趣、爱好、特长等等,到底该关注哪些

于是,有研究者便给学生情况添加限制条件,缩小范围。如钟祖荣将学生情况限定为“学习方面的情况”,陈隆升则将条件限制“在课堂里”。丁恺与耿岁民则采用“变量”一词,将“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纳入其中。但不同的是,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对学情中的“学生信息”加以限制,尤以耿岁民的表达最为清晰:学情必须是“影响教与学效果”的那些信息。他们认为,在分析学情时,研究者通常会很关注诸如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等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但是这些信息并不属于“学习方面的情况”。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指导教学,无论是不是学习方面的信息、是不是课堂内的信息,只要是真正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生变量,都是需要考虑的。

那么,“来自学生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变量”到底有哪些呢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就必须把抽象的定义化为具体内容,于是就有了列举式的学情概念界定方式。

(二)用列举式的方式给“学情”作归纳

列举式的界定方式将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的信息一一列举出来,以此作为学情概念的内容。有28篇文章采用了这种定义方式,讨论了“学情分析”中的“学情”具体指的是学生哪些方面的信息。

最流行的列举方式即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联想,想到哪些内容是学情分析应该关注的,就一一列出来。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备学生至少要考虑以下十个方面:(1)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学习兴趣。按照产生时间,兴趣可分为当前兴趣与长远兴趣;按照兴趣的持久程度,兴趣分为有趣(刺激、好玩)、乐趣与志趣三个层面……(3)学习需要。……(4)学习方法,包括时间管理、考试技巧、高效记忆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学会阅读及做笔记等。(5)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否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学习方式……(6)学习态度。……(7)学习环境。……

(8)学生情绪以及自我状态。(9)学生文化。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偶像与爱好等,理解学生的独特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与整个文化。……(10)学生生活。……”[10]

列举方式的价值在于将有关学情信息搜集得更全,可一旦试图说明信息与信息的相互关系或将这些信息整合时,就会发现,学情与学情之间包含关系、并列关系等很难把握。

有研究者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学情。如安桂清[11]就以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作为分类标准,指出当下仅强调课前的学情分析,忽视课中和课后的学情考察,从宏观上指出了不足之处。陈隆升[12]则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三个层面的学情,表达基本相同的构架。王海燕[13]等根据学情分析的时机对学情进行归类,提出应该在班级变化时、学习任务改变时、教学组织形式改变时分析相关的学情信息。耿岁民按照“学期的学情分析、单元的学情分析、课时(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分析”归纳,则使得这个时机的划分更为清楚明白,且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他还对各个学情条目做了比较全面的分类和归纳(见表2)。

也有学者对当前采用分类讨论方式分析学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反思。如丁恺、[14]安桂清[15]等提到当前“过于注重对学生群体共性的分析,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查”的问题。

“分类讨论”的意识与方法,是今日中学数学着力培养的数学素养,其最高境界是“不重不漏”。达到这个境界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有了标准作指导,就能看到所有研究的问题究竟包含几个维度、维度与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等。但列举学情所包括的内容是不是真正揭示了这一概念内涵、是不是等同于学情概念也有待商榷。

(三)从学情是否影响教学的角度描述学情

有学者认为,只是从学情“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角度分析学情其实际效果是有限的,对学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情对学习效果是否有影响,只有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影响的学情才是真正应当关注的学情。共有18篇文章探讨了这一话题。

被论及最多的是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必要性。韦玲珍[17]认为新的学习是建构在个体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已有知识影响新知识的建构。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但问题是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很多,难道教师全都要了解

安桂清、[18]杨小军[19]指出当前学情分析缺乏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匹配,忽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的分析,因而无法辨别学生学习的特定起点能力。

王树平[20]与吴银银[21]都强调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和理

解科学知识的基础,因为科学原本就是从生活世界中抽取出来并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但在做学情分析时,肯定还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相关的分析、调查。

韦玲珍[22]则认为学情分析还要关注学生的交往性学习能力,因为学习必然涉及师生之间的交往,但没有解释何为交往性学习能力及其与学习的具体关系。她还提到学习风格,虽然也笔墨不多,但这是学习心理学流行的主题。

上述研究的共同点是,不仅列出要关注的学情信息,同时说明这些信息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该学情是否真的能影响教学、多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则论证不多。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将学情分析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相结合,注重学情分析结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深化对学情的理解。

陈隆升[23]分析了115个语文教学设计后,发现一个悖论:教学设计中都有学情分析,却没有应对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的教学措施。耿岁民[24]的文献梳理也得到类似结果:轻视学情分析结果的应用。为此,陈隆升[25]提出了“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循环圈模型”,把学情分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教学设计,即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依据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实施,即组织学习活动,关注学习状态;三是课堂评估,即对学习结果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计划;如此循环。

安桂清[26]的设想则更进一步,不仅要构建一个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动态的学情分析系统。并且提出“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改进是由学情而不是预定的教学内容所引导和推动的”,要让学情引领教学。

耿岁民[27]专门设计了“学情分析方案”,将不同学情分别适用于指导哪些教学活动相对应,尝试建立学情分析与教学的联系。

这些成果深化了学情分析的研究,使人们对学情概念的理解由静态的、应然的走向了动态的、实然的,特别是将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观点拓阔了学情分析的思路。

三、讨论与建议

看了上述综述和举例后不难发现,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是竭尽各自的经验、阅历,尽可能全面地列出“学情”应该包含的内容。“学情”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项目越来越具体,大有海纳百川之势。沿袭这样的思路,最后学情分析势必涉及人类所能知晓的关于学生的一切事宜。那么,后续的研究者应该如何去整合这些成果,中小学教师又该如何把它们付诸实施呢我们是否应该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构建更全面的认知框架、更为细致的分类标准,使得列举出的每一个项目各得其所

本文认为,对学情概念的理解,要关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现有研究对“学情”概念的界定,可以总结为“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学生信息”,这是学情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教学实践需要的,不是一个抽象定义,而是确定学情究竟特指哪些方面的学生信息;第三,面对现有文献提出的各种学情,迫切需要的是科学地、严谨地论证好究竟有哪些会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第四,对那些被甄别出的学情,必须在获得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之后,才可以推广为学情分析的对象。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绪论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但愿那些很想把教育基础仅仅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人们,对其他的实验科学做一番审慎的考虑……这一切无非是为了确定某一个个别原理在经验范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作用。然后,他们也许会了解,从一个经验中将学不到什么,而从各种分散的观察中同样学不到多少东西,因此人们在获得某种结果之前,确切地说,必须二十

次地重复包含着二十个层次的同一种试验。……然后他们也许将了解,在试验结束之前,在对试验的剩余部分首先做出严格检验与周密的衡量之前,是谈不上取得了经验的。”[28]

这段来自200多年前的忠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仅仅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说学情要包含什么”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多假想的“学情”中,有多少能够被科学证明确实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其证据不能是个案性的,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获得证据的方法也必须是科学、可信的。更进一步说,即使因果关系得到证明,还是不够的,离学情分析的初衷“指导教学”还差关键一步。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仅仅知道显著影响学习效果的“学情”,却无力改变,依然无法在实践中推广。现有的研究对学情所涉及的内容作了揭示,点出了“学情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变量”,但是现有的大量研究对于“是不是有影响”这个关键特征不够重视、缺乏论证。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诺②非常关注教学心理学领域对学生个别

差异的研究。他于1992年在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上撰文,提出了Aptitude的概念。[29]他认为,Aptitude是种种初始状态的统称,它反映了每个学生学习的历史,并且对当前教学中的学习产生影响。这个概念的最后一句话,清楚地强调了并非任何一种初始状态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值得关注的充分条件是这种状态能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影响。加涅非常重视基于心理学证据探讨学生特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在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在其代表作《教学设计原理》中设专章“学习者”探讨影响教学设计的学习者特征。[30]

那么,凡是被科学证明过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特征,就能被应用在学情分析中了吗正如申克在《学习理论》中对“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的论述:“教学属于教育工作者的领域。他们主要关注如何把教学方法直接应用于课堂和其他学习环境。这种以实用为重的做

法有时不利于探讨学习如何受教学过程变化的影响。”[31]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更重视揭示“学习者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32]而教学理论、教学心理学由于其实践取向,更侧重探索“促进这种转变的教学条件及相应的教学设计”。[33]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对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北美教育心理学大家的继承与总结,即认为教学理论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他所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34]

由此看来,作为教学研究领域的“学情”研究,也绝不能满足于发现学生变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必须提出处方性的教学办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做不到这一步,就无法指导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这样的学情分析依旧属于“未完待续”。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应该提高“学情分析”领域中“学情”的准入标准,更为严格地界定“学情”的内涵。能否被界定为“学情”,至少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其次,存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它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之所以要给“学情”设定如此严格的准入门槛,是因为“学情分析”这项工作归根结底是要由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来完成的,如果我们都弄不清楚“学情A”是不是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如果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学情A”对教学造成的困扰,那这样的推广只能是事半功倍,甚至是适得其反。

注释:

①最初,内容检索条件为“主题”检索。“主题”包括文章的篇名、关键词、摘要这三部分字段。在主题中与检索词进行精确匹配,是指在这三部分字段中包含完整的检索词(详情可参考《中国知网用户使用手册》。但是得到的文献数量有26000余篇。通过试验性的分析发现,在“篇名”部分没有检索词、仅在“关键词、摘要”中提到

检索词的文章,绝大多数都与“学情分析”这个研究主题关系不大,在正文中都没有讨论该话题。因此,最终笔者选择在“篇名”中输入检索词精确匹配。

②斯诺,1990年桑代克奖得主。桑代克奖,是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为表彰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心理学家,而设立的一项终身成就奖,从1964年起每年有一位获奖者。国内熟知的教育心理学家如斯金纳、加涅、吉尔福德、布卢姆、皮亚杰等都曾是该奖项的获得者。

参考文献:

[1][21]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

[2]钟祖荣.学情调查[J].中小学管理,1994(3).

[3][20]王树平.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学情预估[J].教学

与管理:中学版,2012(10).

[4]汪圣龙.学情调查:回归教育本质的起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5][17][22]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7-8).

[6]周晓阳.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2).

[7][12][23][25]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16][24][27]耿岁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14]丁恺.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王世伟.课程调适论纲[J].教师教育研究,2012(3).

[11][15][18][26]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A].学业测量与评价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2.

[13]王海燕,李芒,时俊卿.课堂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流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1(5).

[19]杨小军.物理备课应使“教材”成为“学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28][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9][32][33]Snow R E,Swanson

psychology:Aptitude,adaptation,and assessment [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2(1).

[30]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王小明,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1]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第6版)[M].何一希,钱冬梅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四年级语文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

(封面) 四年级语文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感受作品的魅力。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感受作品的魅力。 2.交流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让我们从故事中得到感悟,得到快乐。最近我们读了一本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一起来聊聊这本书。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生说完后老师投影内容) 2.谁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 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开始他很高兴,但最后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最后把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三、知识

大比拼 1.老师明确比拼要求:全班分成AB两大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互相考书本的知识,每组出6道题,胜出的一队每人可获一颗星。 2. 必答题,第一组 1王葆最好的朋友,钓鱼谁也赛不过他,他只要把钓竿一举,就准有一条,保你不落空。郑小登 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谜底:杨拴儿 3 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科学画报)第2组 1班上的优等生,写的字有特点,一个个净爱把上身斜冲着西北方,而把脚跟拐到东南方去。谜底:苏鸣凤 2神奇的小动物,居然会跟人讲话,还挺有哲理的。谜底:金鱼 3 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抢答题 1 王葆进房间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 2 得到宝葫芦后,王葆想给学校变什么?(房子) 3 在我的描述中,猜猜她是谁。她很可爱,总爱问为什么,是个七岁的小女孩,王葆的街坊。(小珍儿) 4 听说王葆想烧掉宝葫芦,宝葫芦是怎么做的?(变出火柴和燃料让王葆烧) 5 书中,王葆的爸爸因为什么事而生气,大发雷霆?四、感受王葆的快乐与烦恼 师:王葆得到宝葫芦,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究竟宝葫芦给王葆做了哪些快乐的事?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去说一说。 (为王葆钓鱼、给花草浇水、做弹射式飞机模型、做试卷等)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笔记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笔记 第一篇:《宝葫芦的秘密》读书日记 3月9日星期天晴 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读书课,我们都期待着老师来给我们上。老师终于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什么课呢?”老师说。 “读书课。”我们齐声回答,然后大家欢呼进来。 今天我们读的是《宝葫芦的秘密》第三十章,我们翻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起来,老师也看着自己的书仔细地听着我们的朗读。当我们读到有一个大东西挡住王葆的去路,上面写着“五灯交流收音播唱片两用机”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们读得有点儿怪,是两个字两个字一读的,“五灯”停一下,“交流”停一下,“收音”停一下,就这样一直读到“两用机”的时候才停下来的那种奇怪的读法。我笑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我们读到最后一段了,这一段可真令人伤心啊!宝葫芦给王葆变出来的自行车被他的爸爸和奶奶知道了,于是爸爸问了他很多问题,比如这辆车是不是你偷来的?是不是打同学那儿来的……王葆就随口说了句:“是郑小登托我给他保管的。”爸爸说:“你没骗我吧?”奶奶又说:“我们家王葆是不会撒谎的。”王葆可再也忍不住了,就哇哇地大哭起来。文章读完了,教室里静得出奇。同学们都沉默不语,我仿佛只能听得见同学们的呼吸声,他们个个都低着头,似乎都在为王葆感到伤心。老师好像也被这种气氛给感染了似的一言不发。此时的我都快跟着王葆一起哭起来了。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终于打破了沉默。我们回过神来, 感觉没那么伤心了,大家都说:“好!”老师说:“我先出一个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问题,然后你们就说出答案。”先是第一组答题。 “王葆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宝葫芦的?” “河边,河边!”汤天皓飞快地说了出来。 “对了。” 原来这个游戏这么好玩啊!同学们激动地跳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回答老师出的问题。 “王葆的书包里有什么书让王葆不敢让同学们发现?” “科学画报。”罗兴抢着说。 到了我这组了,我激动不已,我一定要答对老师提的问题。“宝葫芦给王葆 吃的是什么棋?” “是马。”黄菠抢在了我的前面,我本来也要说的,可是晚了一步。不过没关系,开心又写在了我们的脸上。

《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课教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梗概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静静阅读精彩片段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2.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 1、收听《民间传说——宝葫芦的故事》朗读录音。激发兴趣。 2、师:这个宝葫芦是不是很有趣?今天李老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本有趣的童话书。这本书叫做——《宝葫芦的秘密》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 1.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什么?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午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2、正如封面告诉我们的,这本书讲了小学生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王葆和宝葫芦的简要介绍。) 王葆:大家好!我姓王,叫王葆,现在上二年级了。从小,奶奶就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哎~在学校老师总批评我,同学总笑话我,我多么希望能够出人头

地,但最好连一点脚趾头的力气都不用。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吃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有了我,你一定会高枕无忧。 3、师小结: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那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宝葫芦的秘密吧! 三、片段赏析,感知情节——吃棋子片段。 (1)自由阅读作业纸1。 (2)交流,说说宝葫芦帮王葆做了一件什么事?(王葆在下象棋的时候,想着要吃掉姚俊的马,马果然跑到了王葆的嘴里。) (3)宝葫芦真聪明呀,王葆脑筋刚一转,宝葫芦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 四、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想一想,王葆能一辈子依赖宝葫芦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没有了宝葫芦他又该怎么办呢?只要你们翻开《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一定没有秘密了。《宝葫芦的秘密》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放进书架,珍藏一生。像这样有趣的童话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领略这位童话大师的风采。让我们用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张爷爷的评价作为结束吧。——你才是真正的童话大王!附作业纸: 同学们和我这么耗着,究竟有多久,我也闹不明白。我只觉得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有一个时候——我不知道这是几点几分钟——我感觉得书包仿佛动弹了一下,好像要从我手里挣开去似的,我吓得出了一身汗,捂得更紧了一些。书包可又那么一弹。 又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我才感觉到手里的书包似乎有了点儿变化,和刚才不同了。我定一定神,腾出一只手来悄悄地探了一探——

高一学生学情分析——陈翻莉知识讲解

高一学生学情分析— —陈翻莉

高一学生学情分析——陈翻莉 班主任寄语 尊敬的陈翻莉家长,首先感谢您相信弘志教育,让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成长。 陈翻莉同学学习踏实认真,也很懂事,在整个补习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也深受老师们的好评,但是,学习不仅需要踏实认真,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一点正是陈翻莉所欠缺的,望家长加以注意。接下来就是高中比较重要的高二了,也是为高考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年学的好坏基本决定了高三的冲刺水平,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我们坚信,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综合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在每周六安排时间给孩子们丰富课外知识,增长见识,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思维、辨别能力。整个过程中孩子都能够很好地融入进去,我相信她一定收获了书本之外的知识,也收获了其他学生在学校所收获不了的东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丁从来都不会因为小树苗发了几个小芽就肯定它以后必成参天大树,同样,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更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放松教育,所以我们让各个任课老师综合分析了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供家长参考。 时光如梭,尽管补习已经结束了,但是老师这个身份一直在,教书育人的心一直在,希望您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联系我,联系弘志教育。 班主任签字:

物理 入学前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很踏实好学、上课积极性很高。对于做题方法与技巧方面比较欠缺。多项选择题存在较大问题。实验题掌握较好,但是对于综合题型的计算题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规律以及物理解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分析方法这些方面。 补习班中的表现:学生特别踏实,作业也都可以按时完成,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理解能力较为欠缺,不能主动去思考问题,明显思维懒惰以及不自信。 具体教学方案:对于基础知识我会在上课时逐一讲解帮她理解、通过理解记忆。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将进行对比性讲解,达到对比性记忆的目的。最终将这些基础知识彻底消化。实验题她虽然掌握比较好,但是这方面在高考中仍然是重难点,所以我会讲解一些具体的实验题,教授具体的做题方法与技巧。圆周运动、天体运动这些方面是课本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讲课时会着重讲解。对于综合题型与做题方法,将在每天讲解习题时逐步渗透同时根据高考的重点来拓展知识面。其他方面,会在自习时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最终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成绩。 取得的效果:与开学相比较,基础知识很明显掌握的比较好了,对于一些拓展的知识点掌握的也不错,可以比较熟练地解决一些习题。可以熟练地应用一些做题的技巧,解决综合题型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学习建议:鉴于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不要在难题上下太多功夫,主要抓住基础知识和课本上的例题以及课后题这些基础题。物理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题,题做得越多分析能力就会越强,知识点也

25.宝葫芦的秘密 优秀教案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冲”,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展开奇思妙想,阅读理解课文,体会宝葫芦的神奇功能。 4.充分发挥想象,试着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冲”,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展开奇思妙想,阅读理解课文,体会宝葫芦的神奇功能。 2.充分发挥想象,试着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你读过这本书吗?想知道宝葫芦究竟有怎样的秘密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 2.走近作者:张天翼(1906—1985)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想象丰富,寓教育意义于生动的故事中。 主要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冲”,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3.展开奇思妙想,阅读理解课文,体会宝葫芦的神奇功能。(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描述了王葆小时候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并希望自己也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来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困难的奇妙经历。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绍:左右相当,两个撇折的折要短,下边提稍长,“刀”要窄,“口”稍扁。 矩:“矢”上撇和横要短,下横稍长并向上提,“巨”里边扁框居中,下横要长。 撵:左窄右宽。右上部左边的“夫”末笔变为点。 溜:“留”上边紧凑,首撇起笔要高,竖提要小,提要轻末端有一点,“田”扁宽。 拽:左窄右宽。右边是“曳”,不要多写一点。 舔:“舌”窄小,“天”要长,两横稍向上提,“小”竖长,右边两点中左侧

《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课教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张天翼的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设计理念: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梗概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静静阅读精彩片段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2.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3.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大屏幕出示) 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午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在封面上找到了老师介绍的几个名字? 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 二、初读梗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故事梗概。(作业纸1) 师:从故事梗概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吧! (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谜底:郑小登 (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谜底:杨拴儿 (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谜底:科学画报 (4)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 师:从故事的梗概中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读故事梗概对我们阅读整本书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片段赏析 师:这本书的精彩片断非常多,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 巧得宝葫芦 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doc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介、绍、妖”等个生字,做到会读会认。 .复述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 一、封面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出示《宝葫芦的秘密》封面,生汇报发现 作者:张天翼书名:《宝葫芦的秘密》 体裁:童话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内容:小男孩宝葫芦 .检查生字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我先得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 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 .出示书中第二页,奶奶在干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宝葫芦的故事》就是选自这本书的第一章。 二、复述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走进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 出示句子,生讲述故事。 ●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 个宝葫芦。 ●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神奇! 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 舔他的手。 神奇,真神奇! .重组奶奶的《宝葫芦的故事》,厘清讲故事的层次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宝葫芦的秘密课外阅读

《宝葫芦的秘密》试题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做什么的(C)A.幼儿园的小朋友B.画家C.少先队员D.科学家2、宝葫芦是在哪儿出现的(C)A.森林里B.山洞里C.河里D.路上3、《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是(B)A.变出房子B.变出鱼C.变出熏鱼D.变出卤蛋4、《宝葫芦的秘密》中,郑小登是谁(A)A.王葆的好朋友B.班级的组长C.班级的班长D.王葆的邻居5、《宝葫芦的秘密》中,我们的生物学老师是(B)A.王老师B.李老师C.张老师D.顾老师6、王葆参加了什么小组(D)A.美术小组B.舞蹈小组C.书法小组D.科学小组7、王葆对什么很感兴趣(B)A.植物B.鱼类C.画画D.音乐8、什么鱼和王葆说话了(C)A.鲫鱼B.鲤鱼C.金鱼D.鲨鱼9、王葆有哪些亲人(A)A.奶奶爸爸妈妈B.爷爷爸爸妈妈C.姐姐爸爸妈妈D.弟弟爸爸妈妈10、王葆去找图书馆小组的同学借《科学画报》时,《科学画报》被谁借走了(B)A.苏鸣凤B.萧泯生C.姚俊D.郑小基11、即使《科学画报》还回来,也轮不到王葆,因为已经有5个人预约了,第一个预约的是谁(A)A.苏鸣凤B.萧泯生C.姚俊D.郑小基12、《宝葫芦的秘密》中,《科学画报》是谁捐给班级图书馆的(B)A.苏鸣凤B.王葆C.姚俊D.郑小基13、借书人把《科学画报》还回来了,可是同学们却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到哪儿去了(C)A.窗台上B.校医室C.王葆的书包里D.郑小基的书包里14、姚俊和王葆下棋,姚俊的“马”突然不见了,怎么回事(B)A.掉到地上了B.跑到王葆嘴里了C.在姚俊的口袋里D.变没有了15、王葆在路上撞见杨栓儿,杨栓儿认为王葆的各种好东西是怎么来的(D)A.宝葫芦变出来的B.王葆买的C.别人送的D.王葆偷的16、王葆在电影院时播放的电影叫什么名字(C)A.黑猫警长B.葫芦兄弟C.花果山D.机器猫17、王葆从电影院回到家时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A)A.自行车B.凳子C.绳子D.玩具18、王葆在电影院里落下了什么东西(D)A.游戏机B.书包C.铅笔盒D.望远镜和两本新书19、王葆在电影院里碰到了那个人(A)A.老大姐B.老师C.爸爸D.妈妈 20、在数学考试时宝葫芦把谁的卷子变到了王葆手里(A)A.苏鸣风B.郑小凳C.杨拴D.萧泯生 21、刘先生是教王葆的什么老师(D)A.语文老师B.英语老师C.美术老师D.数学老师22、王葆的班级和学校的哪个班级结成了友谊班(C)A.初三一班B.高一二班C.高二一班D.初二二班23、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哪里来的(D)A.变出来的B.买回来的C.和别人换的D.拿别人的24、王葆对郑小登他们朗读的报告是谁写的(A)A.别人写的B.王葆写的C.老师写的D.爸爸写的25、王葆知道了宝葫芦变的东西是从哪来的时候很生气,他把宝葫芦摔哪去了(D)A.树上B.石头上C.地上D.河里26、宝葫芦一直呆在王葆身上的什么地方(A)A.兜儿里(口袋里)B.肚子里C.头发里D.背上27、王葆把宝葫芦劈开后里面有什么(B)A.一滩水B.什么也没有C葫芦种子D.一股烟雾28、宝葫芦被劈碎后发生了什么事情(D)A.地震了B.起火了C.打雷了D.恢复原状了29、宝葫芦被王葆用火烧了以后怎么了(D)A.烧坏了B.烧跑了C.烧黑了D.什么事情也没发生30、宝葫芦想用什么方法让王葆出名(D)A.电视B.报纸C.钱D.一大堆奖状、锦标和奖章31、宝葫芦想让王葆离开谁(D)A.同学B.老师C.爸妈D.所有认识的人32、王葆打算今年暑假组织一个锻炼小组,一块去学什么(D)A.学画画B.学外语C.学唱歌D.学游泳33、王葆在河边经历了一些事,想跑回家时被谁拽住了(C)A.宝葫芦B.老师C.杨拴儿D.郑小凳34、王葆回到学校的教导处时谁也在哪里(A)A.爸爸和刘先生B.妈妈和爸爸C.杨拴儿和郑小凳D.奶奶和爸爸35、在教导处刘先生让王葆坐下给王葆倒了一杯什么(D)A.一杯雪碧B.一杯可乐C.一杯果汁D.一杯开水36、宝葫芦变的那些东西最后多被搬到哪里去了(C)A.商店B.家里C.学校D.仓库37、《宝葫芦的秘密》作者是谁(A)A.张天翼B.苏鸣凤C.姚俊D.郑小凳38、同学们想逗金鱼说话,金鱼说了什么(CA.说了你好B.叫了大家的名字C.没有说话D.说了大家好39、王葆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什么地方(C)A.草地上B.沙发上C.自己家的床上D.学校的桌子上40、宝葫芦的故事是怎么回事(B)A.王葆的一次经历B.王葆的一场梦C.王葆的一次旅游D.王葆的一次实验

高一新生物理高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新生物理高分学习方法指导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I、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 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 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 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 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 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 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数学运算,分不清"+、-" 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 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 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 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 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 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 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 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 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 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 一、设计理念 儿童阅读被有声影像排挤。学生过分地依赖诸如电视、电脑游戏等声像材料获得感官的刺激,纸质阅读的时间无从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他们愿意看2个小时的电视,却不愿读20分钟的书。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中高年级学生,大有人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阅读能力,这个学段,正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实现语言积累的好时机。因此,在这一学段中,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我们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朗读,则效果会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彩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书后的“主题读书课”或称为“讨论交流课” 二、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读整本书书的基本方法:看书名、看封面、猜情节等,学会独立读整本书的基本步骤。 2、通过对书中图文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二次阅读、深入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3.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初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 三、教学过程:

宝葫芦的秘密 导读课教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猜测阅读、读思结合阅读等读书方法,乐于讨论,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 2.通过对书中部分精彩片段的阅读,感受宝葫芦给王葆既带来快乐,又带来麻烦,从而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如果现在有一个宝贝能帮你实现愿望,你现在最想要什么东西呢? 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这样的宝贝,它就是—— (出示图片,认识宝葫芦) 二、宝葫芦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宝葫芦,虽然外表和普通的葫芦一样绿里透黄,但我是一个可以让你幸福的葫芦,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看我多神奇呀!” 师:宝葫芦神奇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现在这个神奇的宝葫芦想给自己寻找一个主人,你想做那个幸运的主人吗? 三、精彩片段 可是它选的主人是——(出示图片,介绍王葆)

王葆,也就是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少先队员,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很爱听故事,从小就喜欢听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每次听完故事王葆总是想: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宝葫芦该多好啊! 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这不,宝葫芦就找上了王葆——(出示片段) 出示:我把宝葫芦拿到手里,觉得很轻,心里自问:“怎么,这就是那号大名鼎鼎的宝葫芦吗?这就是使人幸福的那号宝葫芦吗?那号神奇的宝葫芦就是这么一副样儿吗?” “这个宝葫芦答话了:“这你可不用怀疑。你别瞧表面——我跟别的葫芦一个样子,可是里面装的玩意儿,各个葫芦都不一样。我的确是一个可以使你幸福的葫芦,我这回好容易才找上了你。你该做我的主人。我愿意听你的使唤,如你的意。” 过渡:宝葫芦为什么选王葆当它的主人呢?想知道吗?一会到书中找答案。现在,王葆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想什么就会来什么,这不——(出示图片文字) 1、“我一瞧桶里的鱼——真奇怪,就忽然想起食品店里的熏鱼来了。一会儿又想到了卤蛋,还附带想起了葱油饼和核桃糖。这些个东西我向来就挺喜欢。 思路刚刚一展开,地下就冒出了一个纸包——油汪汪的。我打开一看:熏鱼!······一转眼又发现两三个纸包,就恰恰都是我喜欢的那几样。一眨眼功夫,忽然又有两个苹果滚到了我的脚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孟昭娟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 课孟昭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 主备教师: 复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略读,设置悬念,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2、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看书名、看封面、猜情节等,学会读一本书。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作者张天翼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 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童话的内容。 2.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理解故事说明的道理。 2.使学生学会更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宝葫芦的秘密》故事书。 学生准备:故事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发现今天的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2、师:瞧!今天老师带了这么多书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展示几本课外书)哦!原来除了我们的课本,还有这 么多有趣的书,它们能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今天,老 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本有趣的童话书。这本书叫做— — 生:齐读书名。 师:你们看!(出示书的封面)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 1、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生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 师:哦!他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叫王葆。孩子,你观察到了封面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仔细。仔细的孩子能知道得更多,比如王葆穿着什么,戴着生么,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生2:王葆戴着红领巾。(师:这说明他是一个……)小学生。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课堂教学实录)

《宝葫芦的秘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默读课文,知道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2.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读封面、读插图、猜情节、读正文等,学会读一整本书。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认识作者张天翼。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宝葫芦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这是谁?(出示宝葫芦的图片) 生1:葫芦 生2:宝葫芦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葫芦,它可是一只神奇的宝葫芦。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宝葫芦自我介绍的录音)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吃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有了我,你一定会高枕无忧。 师:有了这只宝葫芦,就会让你高枕无忧呢。大家知道什么叫“高

枕无忧”吗? 生1:无忧无虑 生2:没有烦恼 师:听了宝葫芦的介绍,你觉得它神奇在哪儿呢? 生1:神通广大 生2:能变出很多东西 生3:有点像哆啦A梦。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一本书,就和这只宝葫芦有关。我们一起把它请上大屏幕吧。请看—— (出示书的封面)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公 师:这是书的封面,我们读书都是从读封面开始的。大家看,从封面上,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书的名字是《宝葫芦的秘密》。 生2:张天翼著。 生3: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生4:上面画着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宝葫芦。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仔细。大家知道张天翼吗?来看看他的介绍吧。(出示张天翼简介)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 师:张天翼爷爷一生中写过很多部童话,其中以《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13个会读会写,熟练掌握多音字“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 4.能结合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并创编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程一:封面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宝葫芦的秘密》封面,你读懂了些什么? 作者:张天翼书名:《宝葫芦的秘密》 体裁:童话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内容:小男孩宝葫芦 2.对于张天翼,你有什么了解?(张天翼,中国当代作家,1929年开始创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直在长沙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代表作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 3.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学程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打开书本,看看文章选取的内容能让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 3.出示课文相关段落,检查生字词和句子的朗读情况。 我先得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 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 4.出示多音字“冲”,选择正确的读音。 冲动横冲直撞冲刺冲床直冲脑门说话很冲 5.理解“声明、介绍、规矩、幻想”等词语的意思。 6. 今天我们学习的《宝葫芦的故事》选自《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第一章。读了课文,你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①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2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 孙咪咪 板块一:前阶段读书交流 一、激趣导入 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进步,就要多读书。孙老师告诉你,读书还要讲究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到底怎样来读好书? 1.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幻灯一) 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武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他还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故事内容精彩,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幻灯二) 2.你还从封面上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 二、抢答游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孙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谁懂得多。(幻灯三) (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郑小登) (2)王葆得到宝葫芦那天到学校去想干啥?(看宝葫芦是否帮学校建了大楼) (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科学画报) (4)王葆的小组长是谁?(苏鸣凤) 师:(评价表扬)开学才短短的两周时间,大家就读了那么多,收获真大。 三、汇报交流、方法总结 师:除了孙老师刚才问的,同学们一定还有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你能讲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吗?(指名说) 相机出示(巧得宝葫芦)章节,感受王葆的快乐,总结方法 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 (103页: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或你读出了什么?)(高兴、开心、快乐、、、)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直观指导学生在内容旁边用简单的语句写下自己看书的感受。) 师: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的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的时候可以手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进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承担高一年级2班物理教学,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 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

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 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 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 同促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 5.1曲线运动;5.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2 5.3抛体运动的规律;5.4实验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3习题课;5.5圆周运动;5.6向心加速度; 4 5.7向心力;5.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5习题课;复习评估;单元测试; 67.1追寻守恒量;7.2功;7.3功率; 7.4重力势能;7.5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7 系; 8习题课;7.7动能和动能定理;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 孟昭娟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 主备教师: 复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略读,设置悬念,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2、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看书名、看封面、猜情节等,学会读一本书。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作者张天翼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童话的内容。 2.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理解故事说明的道理。 2.使学生学会更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宝葫芦的秘密》故事书。 学生准备:故事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发现今天的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2、师:瞧!今天老师带了这么多书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展示几本课外书)哦!原来除了我们的课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书,它们能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本有趣的童话书。这本书叫做—— 生:齐读书名。 师:你们看!(出示书的封面)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 1、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生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 师:哦!他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叫王葆。孩子,你观察到了封面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仔细。仔细的孩子能知道得更多,比如王葆穿着什么,戴着生么,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生2:王葆戴着红领巾。(师:这说明他是一个……)小学生。(师:你观察得更加仔细了。) 生3:王葆戴着很多奖牌。(师:那他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吧!)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学活动设计(统编本四学年下册)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 级下册) 相玉红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感受作品的魅力。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让我们从故事中得到感悟,得到快乐。最近我们读了一本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一起来聊聊这本书。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生说完后老师投影内容) 2.谁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开始他很高兴,但最后发现,宝葫芦原来只为他带来更多烦恼,最后把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

三、知识大比拼 1、老师明确比拼要求:全班分成AB两大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互相考书本的知识,每组出6道题,胜出的一队每人可获一颗星。 2. AB两大队知识比拼。 A组问: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B组答:科学画报B组问: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A组答:马…… 3.老师宣布比赛结果。 四、感受王葆的快乐 师:王葆得到宝葫芦,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究竟宝葫芦给王葆做了哪些快乐的事?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去说一说。 (为王葆钓鱼、给花草浇水、做弹射式飞机模型、做试卷等) 师:宝葫芦带给王葆高兴的事太多了,作者对这个高兴得不知该怎样好的王葆描写得可谓生动、精彩、老师最喜欢这个片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出示图片和片段) 1.全班齐读片段。“啊哈,真的来了! 桶里的半桶水也涨到了大半桶。…… 那个葫芦——那真是个道地的宝葫芦!——也舞蹈似地晃动了两下” 2.师问:这个片段是写宝葫芦为王葆做了什么事?(钓鱼)你看,那些鱼多可爱。(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不费一点力气就得到活泼的小鲫鱼,名贵的金鱼,王葆怎能不高兴呢? 3.学生动手找文中精彩的片段

高中物理学情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1526288.html, 高中物理学情分析 作者:张永柏李永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18期 摘要: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要因材施教,须先对学情做分析。初、高中教材跨度太大;从思维方法上,高中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大飞跃;从能力要求上,高中比初中提高了层次;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学生存在方法障碍;教师急功近利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难转变。 关键词:高中教材跨度大;方法能力要求高;学生心理、思维存在障碍;教师引导不够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的教学也应该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谈起物理课程的学习,相当多的中学生都会有一种畏惧感。就物理课的学习过程而言,它实际上就是观察、思维、应用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遇到了障碍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时间一长,学生便会觉得物理难学。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差别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去寻找原因。因此教师应对学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心理做深入的探讨,认真分析形成这些思维障碍的原因,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一、高中学生面对新“台阶” 1.初、高中教材跨度太大 (1)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物理现象一般都是从实验或生产、生活中来,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于物理规律,主要是定性分析的多,定量计算的少,形象具体,易于接受。例如初中对摩擦力的教学,我们往往是通过水平不光滑的木板上推小车的实验,学生就可以直接感触到撤去推力后,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静止,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很容易得出在粗糙的接触面上存在摩擦力且起阻碍作用这个定性的结论。而这个物理规律在我们的生活现象中随时都可以得到验证和亲身体验,学生也不容易忘记。(2)高中教材内容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实验等,形式相对单调枯燥。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物理练习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对物理现象、规律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所以学生觉得难度大,不易接受和理解。(3)虽然近几年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是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敢大幅度降低要求,造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