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湾区经济是依托港口、海湾和邻近海岛,发挥地理、生态环境和广阔腹地优势的区域经济,被认为是具有开放经济结构、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国际交往网络特征的区域经济形态。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保护和开发”。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随后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党代会报告中相继提出了“发展湾区经济”的口号。发展湾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新路径、新优势、新引擎。

欢乐时光

11月11日

发展湾区经济正当其时

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各城市间、各区域间已难以孤立发展,必须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快区域协作发展,形成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初步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发展机制,如何进一步发展,发挥优势,是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而发展湾区经济是一种新方式,建设正当其时。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发展湾区经济的资源优势明显。我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为我国提供了很多深水港口,扩大了海外贸易市场。海岸线较长也有助于航海业、渔业、旅游业等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较大的湾区有渤海湾、杭州湾、胶州湾、北部湾等,这些湾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各湾区也具有特色明显的产业形态、城镇特色,具有发展世界级湾区的潜力。

我国海洋经济进入了湾区经济的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大致经过了大桥经济时代、港口经济时代到湾区经济时代的变迁。大桥经济时代建立了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系统,便利了城市群间交流和运输。港口经济时代将港口资源优势最大化,目前这一趋势正在全国主要港口推进。大桥经济和港口经济为发展湾区经济奠定了交通基础和资源基础。湾区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经济、联通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湾区经济需要互联互通的交通、良好的深水港口资源、开放型经济体制环境,目前我国湾区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

港口资源整合大大提升了港口经济效益。港口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优势,做好港口这篇文章是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途径。按照“大港口、大水运、强海运”的建设思路,各地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浙江通过成立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组建宁波—舟山港集团,大大提升港口资源的利用效率,江苏、山东等地也加快了港口资源的整合力度,我国港航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我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22.4亿吨,海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宁波—舟山港完成吞吐量9.2亿吨,连续7年稳居全球港口第一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6万标箱,列全球第4位。

发展湾区经济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湾区建设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湾区产业层次低、低小散劣问题突出,引领性产业不多。二是湾区内外面临不少行政边界利益障碍。三是跨区域顶层规划缺位,资源统筹利用缺乏有力措施。四是沿湾生态环境现状堪忧。五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共享程度低。这些问题都亟须更高层面的协调整合,尤其是要处理好五方面关系。

一是处理好“湾”与“区”的关系。湾区,“湾”是海湾,“区”是腹地。深水港口是海湾成为湾区的先决条件,港口是湾区经济的核心资源,港口经济是湾区城市的主要产业形态,发达的港口经济是湾区城市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顺畅的重要保障。腹地对湾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腹地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健全度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湾区腹地城市网络的“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交通、通讯、通关对接不顺畅,共享程度较低。因此,必须做好“湾”和“区”的协调联动发展。

二是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湾区是由条状的海湾和各中心城市的块状组成。目前我国主要湾区各个中心城市之间分工不明确,特色不突出,合作不紧密;同时,部分海湾地区或城市群的“大块状”区域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发挥其优势和带动作用。因此,在未来区域发展思路上要进一步处理好“条状”与“块状”关系,加强湾区城市群带耦合,以带串群、以群连带,既有助于充分发挥湾区港口资源优势,也有利于发挥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湾区“条”对城市“块”的带动作用。

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海洋经济是海陆一体化经济,必须做好统筹协调。湾区经济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形态,也必须做好统筹发展,协调湾区经济内部与内陆经济外部间的关系。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优势,而内陆经济带则具有资源相对充裕、产业基础较好、特色经济鲜明等特征。实现湾区经济与内陆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四是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综观世界主要湾区经济的发展,不仅经济总量大,而且创新程度高。不论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还是东京湾区,湾区城市通常都是区域创新的引领者。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将湾区打造成创新高地,是湾区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一方面需要

保持湾区产业增长速度,扩大区域经济总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是处理好“保”与“开”的关系。《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陆源入海污染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在44个大中型海湾中,17个海湾全年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保护湾区环境任重而道远。湾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必须处理好陆上与海上、上游与下游、段与段之间、相邻城市之间、保护与监管的关系,树立“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理念,加强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和要素统筹。

加快湾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科学规划,提升湾区经济发展水平。要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湾区经济发展规律,围绕城市、港口、产业、人才、生态“五位一体”模式,制定适应区域湾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系统实施湾区经济发展战略。完善湾区区域土地利用、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体系。同时,做好与市县规划、与省级有关规划的对接,进一步明确港湾定位,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推广“湾长制”,提高海洋环境治理能力。今年初,青岛、胶州、海口等地试点推行“湾长制”,浙江在近日也发布了《关于在全省沿海实施滩长制的若干意见》。无论是“湾长制”还是“滩长制”,都必须建立以流域为重点的跨区域的保护与开放协同体制,实行以“湾”为单元的责任落实机制,实现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湾区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海湾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落实最严格的海洋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标准,严格海域岸线生态空间管控和整治修复;二要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源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三要推进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主要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实施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的溯源追究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强化污染同防同治,实施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和一体化治理。

加强协调,促进湾区城市群协作发展。打破湾区行政利益边界,形成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协调:一是形成交通互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湾区内大桥、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建设,着力优化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体系。二是形成组织互联。成立湾区内城市行政首长参加的“湾区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区域一体化和湾区经济一体化。三是形成产业互补。各城市要明确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互补和差异化发展道路。四是形成文化互融。充分发展湾区特色文化,通过文化搭桥,举办高层次湾区论坛、湾区展览等活动,促进人文交流和往来,培育多元、包容、开放的湾区文化,提高湾区软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