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名词解释
《高分子材料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材料: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材加入适当助剂,经过混炼的能够进行成型加工的材料。
2.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3.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4.结构单元:重复单元中包括的更小的不能再分的结构单位。
5.聚合度:即聚合物大分子链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6.分散性: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不一的专业术语7.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并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反应8.逐步聚合: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使分子链逐步增长的聚合反应9.加聚反应:烯类单体经过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10.缩聚反应:单体经过多次缩合而聚成的大分子反应产物,并伴随小分子生成的反应。
11.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可固化成型。
12.热固性聚合物:加热条件下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了网状或体型结构,再加热时不能熔融塑化,也不能溶于溶剂,这类聚合物称为热固性聚合物。
13.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14.自由基聚合:用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引发,使链增长自由基不断增长的聚合反应15.诱导效应:有机分子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16.诱导分解: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是引发剂效率降低17.笼蔽效应: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体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18.半衰期:在一定的温度下,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用于衡量引发剂活性或反应速率的大小19.引发效率:引发聚合的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20.自由基寿命:自由基从产生到引发单体聚合形成聚合物的这段时间。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
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多半是许多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绝大部分烯类和二烯类的加成聚合物。
3、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
如-O-,-OCO-,-NHCO-4、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大分子的一部分结构。
5、反应程度P: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的分数。
6、体型缩聚:指某-2官能度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7、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在界面处进行聚合,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征,而且不必严格等基团数之比。
8、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9、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方式,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10、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11、动力学链长v: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2、链转移常数:是链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这两反应的竞争能力。
13、竞聚率r: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
14、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1,M2按概率无规排布。
-CO-15、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alt-16、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
-b-17、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2单元组成。
-g-18、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场所:液滴内19、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场所:胶束或胶粒20、摩尔系数:令Na、Nb分别为官能团a、b的起始数,则两种单体的官能团之比r=Na/Nb<1称为摩尔系数。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名词解释1.高分子或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分子,具有高的分子量.2.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 由许多单个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组成的物质。
3.重复单元由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4.链原子:构成高分子主链骨架的单个原子5.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组成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6.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7.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8.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9.末端基团(End Groups):高分子链的末端结构单元10.加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的组成与相应的单体分子相同的聚合反应11.缩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组成比相应单体分子少若干原子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12.均聚物如果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并且该重复结构单元可以只由一种(事实上的、隐含的或假想的)单体衍生而来,则该聚合物为均聚物,否则为共聚物。
13.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14.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15.单体功能度(f )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子要求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基或反应点,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16.反应程度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17.凝胶化现象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Θ溶剂(Θ solvent):链段-溶剂相互吸引刚好抵消链段间空间排斥的溶剂,形成高分子溶液时观察不到远程作用,该溶剂中的高分子链的行为同无扰链2.7Θ温度(Θ temperature):溶剂表现出Θ溶剂性质的温度2.7Argon理论(Argon theory):一种银纹扩展过程的模型,描述了分子链被伸展将聚合物材料空化的过程5.3Avrami方程(Avrami equation):描述物质结晶转化率与时间关系的方程:--α,α为转化率,K与n称Avrami常数(Avrami constants) 4.8 =Kt1n)ex p(Bingham流体(Bingham liquid):此类流体具有一个屈服应力σy,应力低于σy时不产生形变,当应力大于σy时才发生流动,应力高于σy的部分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3.13 Boltzmann叠加原理(Blotzman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Boltzmann提出的粘弹性原理:认为样品在不同时刻对应力或应变的响应各自独立并可线性叠加 3.8Bravais晶格(Bravais lattice):结构单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4.1Burger's模型(Burger's model):由一个Maxwell模型和一个Kelvin模型串联构成的粘弹性模型3.7Cauchy应变(Cauch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初始长度的形变分数,又称工程应变3.16Charpy冲击测试(Charpy impact test):样品以简支梁形式放置的冲击强度测试,测量样品单位截面积的冲击能5.4Considère构图(Considère construction):以真应力对工程应作图以判定细颈稳定性的方法5.2Eyring模型(Eyring model):一种描述材料形变过程的分子模型,认为形变是结构单元越过能垒的跳跃式运动5.2Flory-Huggins参数(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描述聚合物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常用χ表示,物理意义为一个溶质分子被放入溶剂中作用能变化与动能之比2.11.2Flory构图(Flory construction):保持固定拉伸比所需的力f对实验温度作图得到,由截距确定内能对拉伸力的贡献,由斜率确定熵对拉伸力的贡献2.16.2Flory特征比(characteristic ratio):无扰链均方末端距与自由连接链均方末端距的比值2.4 Griffith理论(Griffith theory):一种描述材料断裂机理的理论,认为断裂是吸收外界能量产生新表面的过程5.4Hencky应变(Henck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形变分数积分,又称真应变3.16 Hermans取向因子(Hermans orientation factor):描述结构单元取向程度的参数,是结构单元与参考方向夹角余弦均方值的函数4.8, 4.10Hoffman-Weeks作图法(Hoffman-Weeks plot):一种确定平衡熔点的方法。
高分子的名词解释

高分子的名词解释高分子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高分子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高分子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高分子的意思高分子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相当高的分子量的大分子,一般指聚合物和结构上包括聚合物的分子。
几乎所有的高分子都是有机分子。
许多生物化学中的分子是高分子,其中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这些分子有时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另外,还包括大分子量的非聚合分子,比如大环化合物。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包括塑料。
金属和晶体虽然也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其内部通过类似分子的键联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一般不被认为是高分子。
高分子造句欣赏1、研究有机硅高分子氨乙基氨丙基硅油的季铵化及其抗菌性能。
2、磨耗不仅会导致高分子链的断裂,而且可能会发生链转移反应和大分子自由基的异构化反应。
3、介绍了共聚马来酸酐平平加酯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其性质的影响。
4、甲壳素、壳聚糖是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丰富、性质优良.5、中国研究高分子聚合物领域的团队特别多,他们的工作也非常出色,所以聚合物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回到化工学院的感觉非常好。
6、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丰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理论,可为二茂铁基聚合物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7、详细研究了有关高分子材料的动态接触角。
8、研究了网状交联高分子增塑体系相分离时热力学平衡条件。
9、产品说明:这一产品是使用特殊导电高分子材料生产,这一特殊的西方使得本产品能迅速有效的祛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并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防止物体表面的静电积累。
10、本文总结了金属、陶瓷、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的磨损失效机制,以及不同材料磨损失效行为的主要区别。
11、因此,在进行高分子化学实验之前,有必要对所用试剂进行纯化。
12、用传统的高分子树脂对纸质文物进行加固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高分子树脂的渗透、润湿性能较差,容易增加纸张光泽;会产生内应力加速纸张老化等问题。
高分子名词解释

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其分子结构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一般具有高的分子量,其中的重复单元是由相应的小分子(实际上的或假想的)衍生而来。
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的反应过程。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在聚合反应后构成所得高分子的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单体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
聚合度:单个聚合物分子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逐步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链式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增大了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碳链高分子:主链(链原子)完全由C原子组成。
杂链高分子:链原子除C外,还含O,N,S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高分子:链原子由Si,B,Al,O,N,S,P等杂原子组成,不含C原子。
聚集态: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也称超分子结构,是指聚合物内分子链的排列与堆砌结构。
柔顺性:聚合物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称为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
单体功能度f: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
反应程度:反应时间t时,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的分数,即: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
凝胶化现象:在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的明显生成。
凝胶点p c: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
无规预聚物:未反应功能基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
确定结构预聚物: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功能基的种类与数量可通过设计来合成。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Θ溶剂(Θ solvent):链段-溶剂相互吸引刚好抵消链段间空间排斥的溶剂,形成高分子溶液时观察不到远程作用,该溶剂中的高分子链的行为同无扰链2.7Θ温度(Θ temperature):溶剂表现出Θ溶剂性质的温度2.7Argon理论(Argon theory):一种银纹扩展过程的模型,描述了分子链被伸展将聚合物材料空化的过程5.3Avrami方程(Avrami equation):描述物质结晶转化率与时间关系的方程:--α,α为转化率,K与n称Avrami常数(Avrami constants) 4.8 =Kt1n)ex p(Bingham流体(Bingham liquid):此类流体具有一个屈服应力σy,应力低于σy时不产生形变,当应力大于σy时才发生流动,应力高于σy的部分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3.13 Boltzmann叠加原理(Blotzman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Boltzmann提出的粘弹性原理:认为样品在不同时刻对应力或应变的响应各自独立并可线性叠加 3.8Bravais晶格(Bravais lattice):结构单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4.1Burger's模型(Burger's model):由一个Maxwell模型和一个Kelvin模型串联构成的粘弹性模型3.7Cauchy应变(Cauch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初始长度的形变分数,又称工程应变3.16Charpy冲击测试(Charpy impact test):样品以简支梁形式放置的冲击强度测试,测量样品单位截面积的冲击能5.4Considère构图(Considère construction):以真应力对工程应作图以判定细颈稳定性的方法5.2Eyring模型(Eyring model):一种描述材料形变过程的分子模型,认为形变是结构单元越过能垒的跳跃式运动5.2Flory-Huggins参数(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描述聚合物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常用χ表示,物理意义为一个溶质分子被放入溶剂中作用能变化与动能之比2.11.2Flory构图(Flory construction):保持固定拉伸比所需的力f对实验温度作图得到,由截距确定内能对拉伸力的贡献,由斜率确定熵对拉伸力的贡献2.16.2Flory特征比(characteristic ratio):无扰链均方末端距与自由连接链均方末端距的比值2.4 Griffith理论(Griffith theory):一种描述材料断裂机理的理论,认为断裂是吸收外界能量产生新表面的过程5.4Hencky应变(Henck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形变分数积分,又称真应变3.16 Hermans取向因子(Hermans orientation factor):描述结构单元取向程度的参数,是结构单元与参考方向夹角余弦均方值的函数4.8, 4.10Hoffman-Weeks作图法(Hoffman-Weeks plot):一种确定平衡熔点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试题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08-11-16 13:22:55高分子化学(第四版)-潘祖仁、习题及答案-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高分子4班提供点击下载一、名词解释1. 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
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19. 茏蔽效应:引发剂分子处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在笼里分解成初级自由基,浓度高,若不及时扩散出笼子,引发笼子外的单体聚合,则初级自由基则易相互结合,歧化等反应,消耗引发剂20. 动力学链长:平均每一个链自由基(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过程中(包括链转移反应的延续)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21. 链转移常数:链转移的速率常数和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22. 诱导期: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始转化存在的一个时间间隔。
23. 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反应,原来的自由基终止形成稳定分子,产生了一个新自由基,自由基数目没减少,但消耗掉一分子引发剂分子,降低引发剂的效率。
24. 阻聚剂:能与链自由基反应生成非自由基或不能引发单体聚合的低活性自由基而使聚合反应完全停止的化合物称为阻聚剂25. 缓聚剂:能使聚合反应速率减慢的化合物26. 竞聚率:同一种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用于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
27. Q-e概念:在单体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可以忽略时,增长反应的速率常数可用共轭效应(Q),和极性效应(e)来描述。
其中P、Q分别为自由基和单体的共轭效应度量,e代表自由基和单体活性的极性度量。
28. 本体聚合: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热、光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29. 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内进行的聚合反应。
30. 悬浮聚合:是将不溶于水的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这是自由基聚合一种特有的聚合方法。
31. 乳液聚合:单体在乳化剂作用和机械搅拌下,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反应。
32. 三相平衡点: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胶束、凝胶三相平衡时的温度。
33. 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34. 活性聚合物:阴离子聚合在适当条件下(体系非常纯净,单体为非极性共轭双烯),可以不发生链终止或链转移反应,活性链直到单体完全耗尽仍可保持聚合活性。
这种单体完全耗尽仍可保持聚合活性的聚合物链阴离子称为“活高分子”。
35. 丁基锂的缔合:丁基锂在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等非极性或微极性溶剂中,往往以缔合体存在,缔合度2、4、6不等。
36. 遥爪聚合物: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37. 热塑弹性体: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二、填空题1. 聚合物有两个分散性,是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和聚合度多分散性。
2. 聚合反应按机理来分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大类,如按单体与聚合物组成差别分为加聚反应缩聚反应和开环反应。
3. 阻聚和缓聚反应的本质:链自由基向阻聚剂和缓聚剂的链转移反应,可能生成没有引发活性的中性分子,也可能是活性低的新自由基。
两者的区别是程度上的不同,前者使聚合反应完全终止,后者只是使聚合反应速度降低。
4. 在自由基聚合中,具有能同时获得高聚合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实施方法有乳液聚合5. 乳液聚合的特点是可以同时提高相对分子质量和反应速率,原因是: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对乳化程度的强化而可以同时达到较高的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目的。
6. 合成高聚物的几种聚合方法中,能获得最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是阴离子聚合7. 线形缩聚的核心问题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体形缩聚的关键问题是凝胶点的控制。
所有缩聚反应共有的特征是逐步特性8. 在自由基聚合和缩聚反应中,分别用单体的转化率和反应程度来表征聚合反应进行的深度。
9. 线形缩聚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手段有加入单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端基封锁和控制反应官能团加入的当量比。
10. 所谓的配位聚合是指采用的引发剂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过渡化合物的络合体系,单体在聚合反应中通过活性中心进行配位而插入活性中心离子与反离子之间,最后完成聚合过程。
所谓的定向聚合是指指能够生成立构规整性聚合物为主(>=75%)的聚合反应。
11. 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阳离子的聚合特征是快引发,快增长,难终止,易转移。
阴离子的聚合特征是快引发,慢增长,易转移,无终止。
12. 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溶液聚合,界面聚合,熔融聚合。
13. 用动力学推导共聚组成方程时做了五个假定,分别是等活性理论,稳态,忽略链转移、双基终止,无解聚反应和无前末端效应。
14. 推导微观聚合动力学方程,作了4个基本假定是:链转移反应无影响、等活性理论、聚合度很大、稳态假设。
15. 自由基聚合规律是转化率随时间而增高,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转化率。
缩聚反应规律是转化率随时间无关,延长反应时间是为了提高聚合度。
16. 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正下二硫醇的目的是调节相对分子质量,原理是发生链转移反应17. 悬浮聚合的基本配方是水,单体,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影响颗粒形态的两种重要因素是分散剂和搅拌。
乳液聚合的配方是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
18. 引发剂的主引发剂是IVB~VIII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共引发剂是IA~III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19. 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纤维,橡胶。
20. 非晶高聚物随温度变化而出现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21. 影响聚合物反应活性的化学因素主要有极性效应和共轭效应。
22. 两种单体的Q、e值越接近越易发理想共聚聚合,相差越远易发生交替共聚聚合。
23. 熔点是晶态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而玻璃化温度则主要是非晶态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
24. 室温下,橡胶处于高弹态,粘液温度为其使用上限温度,玻璃化温度为其使用下限温度。
聚合物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 of Polymer):研究聚合物分子链上或分子链间官能团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根据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基团的变化(侧基和端基)可分为相似转变、聚合物变大的反应及聚合物变小的反应。
功能高分子(Functional Polymer):是指具有传递、转换或储存物质、能量可信息的高分子,其结构特征是聚合物上带有特殊功能基团,其中聚合物部份起着载体的作用,不参与化学反应。
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功能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和生物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试剂(Polymeric Reagent):也叫反应性高分子,即高分子试剂上的基团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它是各类高分子的化学试剂的总称。
高分子催化剂(Polymeric Catalyst):将能起催化剂作用的基团接到高分子母体上,高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但能起催化低分子反应。
这种催化剂称作高分子催化剂,低分子基质(Low molecular Matrixes):低分子反应物中的特定基团与保护试剂作用后受到保护不再参与主反应,这种受到保护的低分子反应物称作低分子基质。
高分子基质(Polymeric Matrixes):将要准备反应的低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到聚合物载体上,得到高分子基质。
接枝(Grafting):通过化学反应,在某些聚合物主链上接上结构、组成不同的支链,这一过程称为接枝,形成的产物称为接枝共聚物。
嵌段(Blocking):形成嵌段共聚物的过程。
扩链(Chain-enlarging):分子量不高的聚合物,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多个大分子连接在一起,分子量因而增大的过程称为扩链。
交联(Cross-linking):聚合物在光、热、辐射、或交联剂作用下,分子链间形成共价键,产生凝胶或不溶物,这一过程称为交联。
交联有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
交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聚合物的性能。
如橡胶的硫化等。
交联剂(Cross-linking Agent):使聚合物交联的试剂。
降解(Degradation):降解是聚合度分子量变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它是高分子链在机械力、热、超声波、光、氧、水、化学药品、微生物等作用下,发生解聚、无规断链及低分子物脱除等反应。
老化(Aging):聚合物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能逐步变坏,这种现象称老化。
橡胶的发粘、变硬、或龟裂,塑料制品的变脆、破裂等都是典型的聚合物老化现象。
导致老化的物理因素是热、光、电、机械应力等。
化学因素是氧、酸、碱、水以及生物霉菌的侵袭,实际上,老化是上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