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标准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认真执行。
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新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的要求基本一致。
1容要求1.1 题目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容,一般不超过25字。
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如题目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目与副题目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目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
题目和副题目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1.2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格式见附录3。
1.3声明博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实例如附录4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将创新性声明补充完整并签名。
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实例如附录5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本人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并签名。
1.4 摘要与关键词1.4.1 摘要摘要是论文容的简要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容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4.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列3~8个,用显著的字符号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授权点评估办法 -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授权点评估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原则学位授权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导向性、整体性、客观性、可行性”的原则,客观反映各指标的内在联系,使各评估指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确引导各学位授权点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科水平。
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遵循“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
通过评估对各学位授权点的优势、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并衡量其是否达到应有的标准,从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质量,完善管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第三条评估内容学位授权点评估内容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四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表》(附件一)、《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表》(附件二)、《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明细表》(附件三)。
第四条评估工作程序1.学位授权点评估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每两年进行一次。
2.各院(系、部、中心)组织本单位的学位授权点填报《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表》、《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只填报《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表》)、《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明细表》。
填报材料中,凡在该学位点指导有研究生的教师,均属于该学位点的梯队成员(跨学科、专业指导研究生的教师不计入)。
同一份材料只能在一个学位点内填报使用。
3.各院(系、部、中心)将评估材料报送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4.报送材料中所涉及的各项原始资料由有关院(系、部、中心)组织提供,研究生院进行核查。
5.研究生院组织专家组对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工作进行评估。
第五条评估结论学位授权点评估结论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第一条 总则1.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逐步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在国内的学术地位,特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
3.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如是第二作者,导师应为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西南交通大学)。
4. 除特殊说明外,所有论文应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术期刊分级目录》(以下简称:分级目录)规定的刊物(不含增刊)上正式发表(含在线发表)。
5.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专著、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申请发明专利等,可折算为学术论文,具体折算关系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会)自行确定,但要求折算篇数不能超过1篇,折算级别不能超过B+类,折算标准应对外公示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6. 各分委会根据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在不低于本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可按分委会、按学院或按学科制定具体的标准和实施细则,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后,即可对外公布实施。
第二条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基本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分级目录规定的刊物上正式发表论文,达到下列四条之一,方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 发表A+类及以上论文至少1篇;2. 发表A类及以上论文至少2篇;3. 发表B+类及以上论文至少3篇(其中A类及以上论文至少1篇);4. 发表B类及以上论文至少4篇(其中B+类及以上论文至少2篇)。
上述条件中的学术论文须有一篇为外文学术论文,如都是中文学术论文,要求在正式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另外发表一篇外文学术论文。
对于会议论文,最多只计1篇,且至少需要发表1篇非会议论文。
第三条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基本要求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要求由各分委会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
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新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1.1 题目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
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如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目与副题目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目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
题目和副题目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1.2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格式见附录3。
1.3声明博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实例如附录4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将创新性声明补充完整并签名。
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实例如附录5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本人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并签名。
1.4 摘要与关键词1.4.1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4.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列3~8个,用显著的字符号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西南交大工程博士毕业要求

西南交大工程博士毕业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对于工程博士的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在毕业前至少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需要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且博士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需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
2. 课程与考核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7门培养课程,并在其中任选2门进行考试,且考试成绩不得低于70分。
博士研究生还需通过英语科目考试,成绩不得低于425分或达到同等水平。
此外,学位论文答辩的情况也是评定毕业资格的重要参考。
3. 学期和学年要求:博士研究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每个学期,博士研究生都需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指定任务或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
此外,每个学年都需要参加开放课程讲座、学位论文答辩等重要活动。
这些要求是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学术界和相关行业中取得成功。
只有达到毕业要求,才能成功获得最终的学位。
高速列车横向半主动减振器的设计与研究

hy捌ic The
System of se血-2uctiVe妇pcr w嬲si加mated舡1d删)珊d by usillgⅡle
A.dVanced Model堍EnV砷Ilment for SiIIlulation of eIlgiIlee血g S)rstems(A加三Sim),也e desi萨a11d meo础cal a11alysis ofhy血“ic system waS proVed t0 be corre眈
railway Vellicle t0油prove me nlI】n如g鼬ili劬comfort and s椭r of仕le僦n.The
us血g妇per埘廿1 semi-ac廿Ve翻lSpellsion
V撕able dampillg force haS m锄y advantages such
嬲low energy consumptioIl,900d s雄哆觚d relatiVely silnpler s缸uctllre.In recent yearS,it haus
Vi跏on abili够to weaken也e 1ateraJ
of恤car body粕d血proVe t11e ri幽g comfort of此
gu:触ed 仃aill.IIl addi廿011,it haS good guidillg perf.omance iIl f址lure state,wMch ensure也e saf.e哆of
conditions.The
latelm妇per w弱desi印ed accordir培t0 me
requi】汜men_tS of semi-actiVe鲫lSl)eIlsion夥s蛔n on railway Vellicle.And itS solid model w嬲
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姓名:金学松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机车车辆指导教师:沈志云19990901西南交通火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滚动接触理论是轮轨关系研究的基础。
由于轮轨关系研究十分复杂,其老E;I题没有得到完善解决丽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因而导致用现有的轮轨滚动接触理论不能完善解决轮轨关系研究巾的疑难问题。
纵观滚动接触理论与轮轨作用之关系的研究,大约分三个方面:a)理论研究;b)试验研究:C)应用研究。
本文的第~章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了详细论述,并列出了大约150多篇有关这方面或与之有关的研究文献。
明确了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根据第一章的介绍,本文的第二章列出目前常用于车辆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典型Hertz型轮轨蠕滑率/力计算模型,从理论上对它们作了详细推导,利用实际轮对/轨道滚动接触过程中可能出现蠕滑率值,计算了轮对和轨道之间的蠕滑力。
并在数值上将这几个模型的轮轨力结果与Kalker的精确理论(CONTACT)的结果作了比较。
从理论上和实际应用方面重新评价了它们在轮轨力计算分析方面的优缺点。
供车辆动力学研究人员参考。
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也叫做精确理论)于90年代初完成,到目前为止是最完善的精确理论。
由于其理论的复杂性和数值实现速度慢,因而在铁路工业界未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章详细讨论了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在轮轨滚动接触中的应用。
非Hertz接触分析主要体现在轮轨实际变形前接触斑处的法向间隙在计算分析中得到考虑,而不是按Hertz理论那样用轮轨接触斑处的主曲率半径作为确定接触斑形状的依据。
为此,修改了CONTACT程序的输入和输出部分,将轮轨接触几何计算和CONTACT计算能较好地结合起来。
本章并全面地分析了轮对运动、轮对/轨道滚动接触蠕滑率和蠕滑力之关系,得到了大量的有工程应用参考价值的计算结果。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以硕博连读方式招生博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

西交校研[2011]25号西南交通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以硕博连读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实施办法(试行)校内各单位:为适应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吸引优秀博士研究生生源,改善我校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硕士—博士学位连读(以下简称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拔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硕博连读的含义教育部文件规定,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拟按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学生需根据招生单位的规定提出申请,并通过招生单位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或考核,被录取后才能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
二、基本原则1、硕博连读是博士研究生选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只在校内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且录取后必须在本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2、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素质优先,择优录取,宁缺勿滥”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研究生须与参加统一考试招生的考生一起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4、为提高生源质量,学校每年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具体人数由相关学院根据本单位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需求,师资力量及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者具体情况等确定,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全部包含于本单位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中,各学院应统筹考虑本单位每年招收统考、硕博、直博及在职博士研究生人数的比例。
5、可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跨专业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原则上不允许跨一级学科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
三、开展硕博连读的基本条件1、开展硕博连读工作的学科、专业,应是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2、开展硕博连读工作的学科、专业应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有较好的可供研究生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条件,已建立起从硕士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3、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导师应具有国家级重大或重要科研项目及足够的科研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评选及奖励办法(试行)
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激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二条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标准
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在科学理论、专门技术或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同类学科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3.论文推理严密,材料翔实,数据可靠,表达准确,层次分明,写作规范。
4.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工学类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际刊物或国内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不少于5篇(含接到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3篇被SCI、EI收录;
管理类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中文期刊,若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国际期刊,如果作者署名顺序为字母序,均视为第一作者)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含正式录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数量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①不少于4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经济管理学院关于科研论文、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009 补充修订版)》规定的国际B级(包括B级)以上的期刊,或者至少2篇发表在国际SCI/SSCI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或者至少3篇发表在国际EI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②不少于4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经济管理学院关于科研论文、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009 补充修订版)》规定的国内A级期刊,或者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B级(包括B级)以上的期刊。
文学、法学类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4篇以
上,其中3篇应发表在CSSCI收录期刊上或有1篇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上。
第三条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标准
1.选题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在科学理论、专门技术或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3.论文推理严密,材料翔实,数据可靠,表达准确,层次分明,写作规范。
4.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其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作者单位),在核心期刊(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或被正式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或被SCI、EI、ISTP、CSSCI、CSCD等收录或该学科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不少于1篇。
5.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其论文应有明确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评选范围
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范围限定在上一学年度由本校授予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每年评选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不超过上一学年度授予学位人数的10%,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量不超过上一学年度授予学位人数的5%,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近三年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论文)、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所在学科的比例可适当放宽。
第五条评选程序
1.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布置评选工作;
2.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初选工作;
⑴学位获得者本人向相应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荐,也可由其指导教师推荐。
⑵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提出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推荐名单,并上报校学位办。
3.校学位办组织专家评审,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建议名单;
4.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建议名单进行审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并予以公示。
5.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入选的论文存在剽窃、作假、失实、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问题,可在公示之日起20天内,以书面方式向校学位办提出异议。
校学位办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严格保密。
6.公示结束后,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并予以公布。
第六条奖励
学校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具体如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5万元/篇,指导教师3万元/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作者1万元/篇,指导教师0.5万元/篇;
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1万元/篇,指导教师0.5万元/篇;
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者0.2万元/篇,指导教师0.1万元/篇;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0.2万元/篇,指导教师0.1万元/篇;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者0.1万元/篇,指导教师0.05万元/篇;
第七条对已获奖的学位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失实、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问题,一经认定,取消优秀学位论文称号并予以公布。
对已授予的学位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修订稿)》(西交校研[2009]17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办法》(西交校研[2005]17号) 同时废止。
第九条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