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教学重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误差分析【辅助工具】多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视频【教学过程】【导入】【思考】如何判断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如何准确测定一瓶NaOH溶液的浓度呢?【学生】可用酸碱指示剂、pH值试纸等测量【师】可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它的浓度,这种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新课讲授】【讲解】酸碱中和滴定是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液)的方法。

【思考】酸碱中和滴定的实质什么?H+ +OH=H2O【师】恰好完全反应时,n(H+)=n(OH),如果用参加反应的c(H+)、c(OH)来表示,c(H+)·V酸=c(OH-)·V碱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酸碱中和滴定中的实验仪器。

图片展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师】给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让同学们观察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不同,并讨论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讲解】酸式滴定管:用的是玻璃活塞,只能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及中性溶液;碱性滴定管:是带玻璃珠的橡胶管,只能盛放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强调】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会将玻璃活塞腐蚀(与碱发生反应),也不可以盛放HF溶液。

碱性滴定管不可以用来盛放酸性溶液,会将橡胶管腐蚀。

【师】继续仔细观察滴定管,【学生】标注规格、温度和刻度【师】滴定管精确到0.01mL,瓶壁标注规格、温度和刻度,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思考】图片中滴定管的读数应该是:【学生】2 mL【思考】滴定管有什么用途: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的方法: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师】滴定管滴定前的使用工作先检查是否漏水再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分别用待装溶液润洗2~3遍。

教学设计4:3.2.3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设计4:3.2.3 酸碱中和滴定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酸碱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

过程与方法: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关系、使用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操作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盐酸与NaOH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两者的定量关系是什么?思考、回答板书:〈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H++OH-=H2O;C(H+)·V(酸)=c(OH-)·V(碱)3、关键:[投影例题] P49,注意解题规范。

板书:二、酸碱中和滴定[仪器介绍][实验探究] P50(实验3-2)滴定操作1.滴定前:①洗涤、检漏;②润洗(用什么溶液润洗?为什么要润洗?)③装溶液(充满尖嘴,为什么?怎样才能充满?)④调整液面(到零或零以下)(为什么?)⑤记录起始读数(精确到0.01)(怎样观察液面?)2.滴定中(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①取NaOH溶液 25 mL(V 2)于锥形瓶中,加2 滴酚酞试液。

a.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25 mLNaOH溶液(怎样操做作)b.锥形瓶是否要用碱液润洗?是否要干燥?为什么?c.加少量水稀释,对滴定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②滴定(锥形瓶下衬一白纸)a.操作方法:左手(见图)b.速度:先快后慢;快不成线;越来越慢。

c.判断滴定终点:视线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红色刚好褪去(反滴一滴又变为红色)d.记录终了读数,求所用HCl溶液的体积V1(一般滴定三次,取平均值)3.滴定后①数据处理,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四位有效数字),贴上标签。

高中化学_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为: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了以下设计:【投影】课堂小结:设计方案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据处理中和滴定操作实验结果(体会离子反应的另外一种用途【投影】课下作业:哪些不当的操作会产生误差,对测定结果有什么影响?【课堂检测练习】老师分发课堂检测学生回忆具体知识学生做课堂检测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

巩固知识,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反馈。

附:任务单一:选仪器1、用什么仪器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NaOH并确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从下列仪器中选出能够准确量取酸(或碱)体积的仪器?2、滴定管的具体构造、刻度有什么特点?与量筒读数有什么区别?任务单二:中和滴定操作1、提示:滴定管已检漏、洗涤、润洗过,可直接量取液体使用。

2、实验步骤:(1)装液,调节液面——无气泡,液面位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2)量取待测溶液——从碱式滴定管放出10.00mL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

(3)指示剂选择——酚酞(2~3滴)(4)滴定操作——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为便于观察,在锥形瓶下放一张白纸)。

滴定先快后慢,读数时,眼睛应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

(5)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6)重复滴定操作——2~3次。

(7)数据处理——取2~3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求出标准盐酸体积3、记录并处理数据学情分析高二四班是一个化学成绩优秀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善于思考、探究问题。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觉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

2.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曲线的解读。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玻璃仪器:滴定管、容量瓶、试管等。

2.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3.酸碱指示剂:苏丹红、溴酚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二、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讲解酸碱滴定过程中如何控制滴定液的滴加速度和滴加量。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学生观察滴定曲线,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滴定值。

四、实验分析(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分析滴定曲线和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解释滴定过程中的现象。

五、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酸碱溅洒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验实践中严谨、细致和自主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来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与实验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和计算;(3)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3.实验前准备(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每组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4.操作实验(40分钟)(1)分析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2)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规范;(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学生绘制滴定曲线,并进行分析;(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6.总结与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听取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2)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分析化学的知识,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单、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对所得实验数据精选处理和评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部分仪器也有了初步了解。

具备一定的对定量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定量实验。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2.能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计算。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评价目标】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定量分析方法,认识分析化学方法在科研中重要性,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培养定量分析的科学态度。

3.能基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实现对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分析化学方法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滴定的操作。

2.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验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入手,引出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理解。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活动一:滴定实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引出对实验仪器的认识,掌握滴定管的结构和酸碱式滴定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二:如何恰好判断滴定终点?引出指示剂的选择相关知识点.通过探究活动三:计算滴定前后溶液PH 的变化.引出对滴定突变的理解,作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判定滴定终点等问题.实验具体操作过程,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目标3目标2目标1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八、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如何通过直观现象表征出来?以问题为向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探寻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关键点,正确选择合理的指示剂.通过观看实验操作视频,以及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熟悉实验操作细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滴定前后溶液PH 的计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进一步理解指示剂突变点前后颜色的变化. 以PH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PH 的发展史。

3.2.2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2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有些困难,因此在讲解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解释,并通过学生实验来让他们亲自操作,加深理解。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因此在实验环节我特别强调了操作规范和观察细节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积极参与,收获也很大。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讲解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还不够到位等,这些都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的。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酸碱中和滴定的历史发展:介绍酸碱中和滴定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化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酸碱中和滴定技术:介绍现代酸碱中和滴定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如滴定分析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相关学术研究:推荐一些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供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学生阅读。
-讲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滴定操作步骤,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滴定实验。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的理解。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操作;
3.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及误差分析。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C(测)=
答: 等体积的待测NaOH溶液平均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为: V HCl= = 20.28(mL) C HCl VHCl = C NaOH V NaOH C NaOH = = 0.1268 mol/L
01
对盛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 在其它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02
a.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导致C待会
03
b.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导致C待
04
c.滴定前仰视,滴定后平视导致C待
05
d.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C待。
06
偏高。
07
偏低。
08
偏低。
09
偏低。
含杂质 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 同上情况,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 )
0.11mol/L
(待测液)
(标准液)
(未知)
2.滴定概念:
C(测)=
C(标)×V(标)
V(测)
已知
已知
读数
用已知浓度(C)的酸(或碱)测未知浓度(C)的碱(或酸)。
3、关键:
(1)准确测量两溶液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恰好完全
滴定管与量筒区别
量筒:粗量仪, 精确度0.1mL,无“0”刻度,从下往上读,
浅红
注:石蕊颜色突变不明显,不作指示剂.
[设问] 既然指示剂变色时溶液pH不是7, 能否用指示剂来判断酸碱完全反应?
例:以0.1mol·L-1 NaOH滴定20.00ml 1mol·L-1 HCl,滴定过程中pH的计算
【讲解】向盐酸中滴NaOH,由于盐酸中H+ 被滴入的NaOH中OH-逐渐中和,c H+逐渐减小,溶液pH逐渐增大,当H+与OH-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吴卫东
一、教材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教材先简单地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

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OH-=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

说明可以选
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没有介绍滴定突变知识,而在学生的观念中酸碱中和到pH = 7才算恰好完全反应,但教材中介绍的指示剂并不适合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连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
高二(10)班是这个年级的实验班,经过一年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

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习了盐类水解
的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2、学生现有的能力基础:高二学生经历了两年多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具备
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具有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引导学生回忆中和
反应的实质;并通过简单的运算让学生明确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本质测定未知浓度的酸或未知浓度碱的浓度;通过演示实验来直观展示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
值的变化情况,从而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完成。

利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中和滴定操作过程,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流程图
四、指导思

根据以往教学中学生表现,中和滴定原理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复杂,但对用
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次课在滴定过程中使用“探世界”软件、pH 传感器、“探世界”万能数据采集系统等来直观地展示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通过让学生讨论溶液中pH 突变的原因,达到掌握中和滴定
的操作和其原理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流程图
结构流程图的符号意义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种新的定量测定的方法——中和滴定原理及方法;
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引入,了解中和滴定原理;
通过手持技术演示实验了解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和指示剂使用原理;
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演示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难点:滴定终点的判定;
使用教学器材:电脑、“探世界”软件、pH 传感器、“探世界”万能数据采集系
统、滴定装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笔
[复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 3COOH + NaOH HCl + NH 3·H 2O
HCl + NaOH
2、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的HCl 25mL
中加入NaOH 溶液,共用去22mL ,求C NaOH
[讲解]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酸碱中和滴定是定量分析的一种。

[讨论]某工厂排放出的污水显酸性,已经测量
其pH 约为1,请设计一个实验准确地测量该污水中H +浓度。

[板书] 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

0.11mol/L
取一定体积的污水用0.1mol/L 的NaOH 溶液与之反应,测出用
去体积,计算求出。

用指示剂或pH 试纸在中和过程中使用指示剂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碱(或酸)的方法。

原理: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n H+ = n OH-[提问] 如何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笔
[讲解] 指示剂变色时溶液pH 值不一定是7[展示课件] 指示剂变色范围
[设问] 既然指示剂变色时溶液pH 值不是7,我
们能否用指示剂来判断酸和碱完全反应呢?
[讲解] 下面我们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实验,并通过仪器将反应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并绘制成图象。

[演示]
在25mL0.1mol/L 的NaOH 溶液中逐滴
滴加0.1mol/LHCl 的溶液,用仪器记录滴加过程中溶液pH 值随加入HCl 溶液量而变化的图象。

观察
观察记录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笔
[问题]从图象看,在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分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趋势?
[提问] 从以上分析中你觉得能否用指示剂判断强酸和强碱恰好完全反应,为什么?可以选什么指示剂? [讲解]
下面我们就用酚酞为指示剂来用
0.1mol/LHCl 的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
液,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有关
数据,最后计算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 中和滴定操作步骤准备 滴定管 查漏
洗涤 自来水 蒸馏水 待装液
讨论回答
三个阶段:1、溶液中NaOH 的量较多,滴加HCl 溶液pH 变化不大;
2、溶液中NaOH 的量较少,滴加HCl 溶液pH 变化大;
3、溶液中NaOH 消耗完,滴加HCl 溶液pH 变化不大。

可以,原因(略)甲基橙或酚酞
观察实验操作,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计算出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装液加液赶气泡调液面
锥形瓶洗涤自来水蒸馏水
加待装液
滴定:滴加盐酸,边滴边震荡,眼睛始终注释
锥形瓶内液体颜色变化。

指示剂颜色变
化半分钟内不褪色,达到终点,记录液
面刻度。

重复操作2——3次
计算:C未知= (C已知×V已知)/ V未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随笔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中和滴定实验的作用是什么?依据原理是什么?
[投影]
作业:在以上各操作过程中哪些步骤可能引起实验误差?它们比标准值偏大还是偏小?
为什么?[小结]测定未知浓度的酸或碱的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中和反应n H+ = n OH-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填空
1、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仪器有
2、某人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如下:
a 取一支碱式滴定管,
b 用蒸馏水洗净,
c 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
d 记录液面的刻度,
e 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的标准酸液,
f 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
g 加入适量蒸馏水,
h 加入2滴酚酞试液,
i 开始滴定,边滴边振荡,
j 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k 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停止滴定,
l 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
m 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
NaOH溶液的体积为22mL。

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用编号表示)
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
2、在课堂上你对哪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是什么?
3、在课堂上你对哪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你的想法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