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掏挖基础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是基础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施工方案对保障基础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需依据设计要求确定挖孔的位置、深度和直径,并按照土质情况确定合适的挖孔机械设备。

此外,还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步骤1. 挖孔准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挖孔的位置和深度,用挖掘机开始挖孔作业。

在挖孔过程中,需定期清理孔内的淤泥和杂物,保持孔道畅通。

2. 安装套筒在挖孔完成后,需安装套筒以保持孔壁稳定。

套筒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尺寸选择,并确保与孔壁之间没有裂隙。

3. 浇筑混凝土挖孔及套筒安装完成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需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且不得出现空鼓或漏浆现象。

4. 套筒拆除待混凝土凝固后,可拆除套筒。

拆除套筒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孔壁造成损坏。

5. 竖向检测最后进行竖向检测,以确保挖孔桩基础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1.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施工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培训,熟悉挖孔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3.挖孔的位置和尺寸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避免出现偏差。

五、总结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确保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操作,才能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固和安全。

以上是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相关施工人员有所帮助。

人工挖孔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引言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工程施工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

本文将介绍人工挖孔桩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主要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施工准备2.1 工程资料准备在进行人工挖孔桩工程前,需准备相关工程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规范等。

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要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2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三、主要施工工艺3.1 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工作,保证挖孔桩施工区域的平整和清洁。

3.2 打桩定位使用专用设备对挖孔桩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桩位准确无偏差。

3.3 挖孔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方法对桩位进行开挖,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挖孔的直径和深度,在挖孔的同时进行松土和清理工作。

3.4 配筋与浇筑混凝土在挖孔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筋工作,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浇注顺序和速度,确保桩体质量。

四、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对挖孔、配筋、混凝土浇筑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4.2 质量检验对已完成的挖孔桩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配筋是否符合要求等项目,确保挖孔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总结人工挖孔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只有做好施工准备、掌握主要施工工艺和加强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挖孔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人工挖孔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工程中有所帮助。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6)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6)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6)
一、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地质勘察
在选择施工地点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确定挖孔桩的具体位置和深度。

1.2 设备准备
确保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完好并处于良好状态,包括挖掘设备、搅拌设备、输送设备等。

1.3 施工人员安排
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工作的高效进行。

1.4 安全防护措施
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施工步骤
2.1 开挖桩位
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标明挖孔桩的位置和深度,然后开始挖掘桩位。

2.2 挖孔
使用挖掘机械对桩位进行挖孔,保证挖孔的直径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3 清理孔底
挖孔完成后,使用风镐等工具清理孔底,确保孔底平整干净。

2.4 安装钢筋笼
根据设计要求,在孔内安装钢筋笼,确保钢筋笼的位置准确并牢固。

2.5 灌浆
在安装好钢筋笼后,进行灌浆处理,填充孔内空隙,提高挖孔桩的承载力。

2.6 养护
待灌浆材料凝固后,对挖孔桩进行养护,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检测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包括对挖孔桩的直径、深度、钢筋笼的安装情况、灌浆材料的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四、施工总结
通过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发现并解决了诸多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挖孔桩的数量、位置和尺寸。

2.制定工程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队伍组织、设备材料准备、施工工艺流程等。

3.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人员,如挖掘机、挖孔机、测量仪器等。

4.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包括设置警示标志、围挡等,确保施工安全。

二、挖孔桩施工流程1.确定桩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指导书,确定挖孔桩的具体位置,并用标线在地面上标出。

2.挖孔准备(1)启动挖掘机,进行挖孔前的准备工作。

(2)根据设计要求,调整挖孔机的挖掘速度和旋挖转速。

3.挖孔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挖孔机进行挖孔作业。

(2)挖孔过程中,要注意桩孔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挖孔机的参数,确保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

4.桩孔清理(1)挖孔完成后,用挖掘机清理桩孔内的泥土、石块等杂物。

(2)检查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如有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5.钢筋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筋规格和布置方式。

(2)将钢筋捆扎好,按照设计要求放入桩孔中。

(3)检查每根钢筋的位置、间距和排布,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6.模板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板,并安装在桩孔上。

(2)检查模板的正确安装和定位,确保桩身的外形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7.混凝土浇筑(1)准备搅拌站,与搅拌车配合,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倒料、振捣和养护。

8.模板拆除(1)在混凝土养护期满后,进行模板的拆除。

(2)拆除模板时,要注意对桩身的保护,避免在拆除模板时损坏桩身。

9.桩基验收(1)对已完成的桩基进行验收,包括桩孔的垂直度、直径等质量检查。

(2)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能被人员和车辆识别。

2.挖孔机、挖掘机等施工设备要经过检查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施工人员要穿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酒后上岗和饮酒驾驶。

4.涉及混凝土浇筑的工作,要注意保护混凝土的品质,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电力工程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掏挖基础施工方案

电力工程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掏挖基础施工方案

电力工程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掏挖基础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的电力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桩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挖掘土壤并打入桩孔,然后在孔中浇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的施工方法。

该方案旨在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以满足电力工程项目的要求。

二、施工准备1.确定项目施工范围和孔桩布置图纸,理清施工顺序和工序;2.调查研究场地土壤情况,了解孔桩受力特点和要求,制定施工方案;3.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4.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知识。

三、施工过程1.标桩与标高:根据设计要求和桩基布置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标桩和标高,确定桩位置和桩顶标高;2.孔壁处理:依据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挖孔方式(如手工、机械挖孔等),控制孔壁的稳定性,避免塌方和坍塌;3.振捣桩底:在桩孔底部均匀排列振捣器,根据设计要求和振捣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振捣桩底,以提高桩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4.孔桩灌注: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一次性将适量的混凝土倒入桩孔,以充实筑桩空间和提供桩体的承载力;5.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范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孔桩中布置钢筋,以提高桩体的抗弯和抗剪性能;6.混凝土浇筑:在钢筋布置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一次性将适量的混凝土浇注至桩孔中,确保混凝土充实孔隙并与钢筋紧密结合;7.保温防冻:在混凝土浇筑后,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保温和防冻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抗冻性能;8.后期处理: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后,对桩基进行后期处理,如清理孔底杂物、植草、喷涂保护层等,以提高桩基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

四、施工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每位施工人员了解工作风险和安全措施;2.建立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识和警戒线,并进行合理划定施工作业区域;3.保证挖孔现场的通风、照明和运输条件良好;4.安排专人负责挖孔机械的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合格;5.配备专职安全员和施工现场监管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解决安全隐患;6.确保人员按规范使用防护器材,并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1)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1)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1)概要人工挖孔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方案,该方案适用于需承受较大荷载的建筑物或桥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施工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施工准备在进行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施工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区域周围没有其他设施或管线。

- 准备挖孔桩基础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

- 调查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桩基施工的桩径和桩长。

-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操作证书和经验。

施工流程1. 打桩前准备1.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桩基位置和桩径。

2.挖掘机或钻机进场,进行机械设备检查和维护。

3.设置桩基轴线和桩心线,标定桩的开挖位置。

2. 挖孔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挖孔,保证孔洞直径、深度符合要求。

2.在挖孔过程中,及时清理孔内的积水和泥土,防止侧壁塌方,确保孔壁的垂直度和光滑度。

3. 浇筑混凝土桩1.在挖孔完成后,将钢筋笼安装到孔中。

2.逐层浇筑混凝土,采取振捣或压捣等方法排除空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浇筑完成后,保护桩顶,防止混凝土裂缝或污染。

4. 静载试验1.在桩基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静载试验,以检验桩基的承载能力。

2.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如有必要可加固或修改桩基设计。

质量控制1.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保持施工现场整洁,避免杂物进入桩基,影响施工质量。

结语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桩基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为建筑物或桥梁提供稳固的基础支撑。

以上是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相关工程人员有所帮助。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3篇)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XX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街道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建筑高度XX米,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基础。

4. 设计单位:XX设计院5. 施工单位: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施工依据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 《施工组织设计》5.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三、施工范围1. 人工挖孔桩施工2. 桩基础检测3. 桩基础验收四、施工工艺1. 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放样,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2. 挖孔:采用人工挖掘方式,挖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0.5米,孔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 清孔:挖孔完成后,清除孔底沉渣,确保孔底沉渣厚度不超过0.1米。

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钢筋笼按设计要求制作,采用吊装方式安装至孔底。

5. 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密实。

6. 成桩检测: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成桩检测,确保桩身质量。

五、施工材料1. 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499.2-2007的要求。

2. 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164-2011的要求。

3.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75-2007的要求。

4. 砂、石: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的要求。

六、施工设备1. 挖孔机械:锄头、镐头、锤头等。

2. 吊装设备:汽车吊、卷扬机等。

3. 混凝土输送设备: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等。

4. 检测设备: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仪、全站仪等。

七、施工进度计划1. 桩位放样:3天2. 挖孔:15天3. 清孔:2天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3天5. 混凝土浇筑:3天6. 成桩检测:2天7. 总工期:25天八、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所有材料进场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3)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3)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3)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和测量。

确定每根桩的位置、孔的直径和深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标定。

清除施工现场上的杂物、确保施工安全通道畅通。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挖孔机械设备、测量工具、钢筋、混凝土等。

二、施工工艺1.确定桩位和标高: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测量工具确定每根桩的位置和标高,标定好桩位。

2.开挖孔洞:采用挖孔机械设备对桩位进行开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洞的直径和深度。

3.清理孔底:在开挖到一定深度后,通过清淤器具清理孔底松软土层和泥沙,确保桩基沉降良好。

4.设置套筒:在孔洞内设置套筒,以保证孔洞的垂直度和规整度。

5.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并在套筒内安装好。

6.灌浆与浇筑混凝土:采用打桩机对灌浆管进行下灌浆处理,再进行混凝土浇注。

7.打桩:使用打桩机进行桩基硬化,确保桩基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8.检验与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桩基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方可验收。

三、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符合规定标准的建筑材料,确保质量。

2.施工工艺控制:按照正确的施工工艺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3.现场监控: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质量验收:验收由专业机构进行,合格后可进行工程验收。

四、安全防护措施1.施工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并戴好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2.施工场地安全: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确保作业区域清晰明了。

3.设备安全:挖孔设备等工程机械要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工作安全性。

五、施工后工程交接1.竣工资料:做好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等手续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台账:登记施工记录、工程量核算等相关信息,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综上所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案涉及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执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kV北从线A标段施工组织设计雅安荥经220kV变电站配套110kV接入工程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措施雅安蜀能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编制二〇一二年四月审批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写: 年月日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目录二〇一二年四月 01.适用范围 02.目的 03.编写依据 04.工程概况及人工挖孔桩基础特点 04.1.本工程本标段概况 04.2.人工挖孔桩基础的特点 (1)5.工艺流程 (2)6.原状土掏挖式普通基础的基坑开挖 (3)6.1.人力开挖基坑 (3)6.2.人力清理基坑 (5)7.钢筋绑扎 (6)8.模板施工 (6)8.1.支模 (6)8.2.模板的固定 (7)9.地螺施工 (8)9.1.地螺固定 (8)9.2.地螺的调整 (8)10.地面与地下衔接部位的处理 (8)10.1.防止基坑与模板错位 (9)10.2.防止模板与坑口出现缝隙 (9)11.混凝土施工 (9)12.拆模 (9)13.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9)14基础施工阶段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 (11)1.适用范围本施工技术方案适用于雅安荥经220kV变电站配套110kV接入工程原状土掏挖式基础施工。

2.目的通过本施工技术方案规定的工艺方法和操作程序,使人工挖孔桩及原状土掏挖式基础的施工满足设计和工程的安全、质量要求,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编写依据雅安荥经220kV变电站配套110kV接入工程相关设计文件;《雅安荥经220kV变电站配套110kV接入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二部分》(DL5009.2—2004);《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5168-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200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线路部分)》(建标2006-102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2010版)4.工程概况及人工挖孔桩基础特点4.1.本工程本标段概况4.1.1 1、花(滩)~大(田)线π接进荥经变110千伏线路工程本工程从原110kV花(滩)~大(田)线路19#~20#(运行编号)档间线下距20#192.6m处“π”接塔起至220kV荥经变电站110kV构架止,路径全长2×1.653km,新建线路全线同塔双回架设,导线采用JL/G1A-240/30(GB/T 1179-2008),地线一根采用JLB20A-80铝包钢绞线(GB/T 1179-2008),新建线路架设一根24芯的OPGW-24B1-100作为系统通信通道。

2、岗(上)~大(田)线π接进荥经变110千伏线路工程本工程从原110kV岗(上)~大(田)线路21#~22#(运行编号)档间线下距22#-11.5m处“π”接塔起至220kV荥经变电站构架,路径全长2×4.878km,新建线路全线同塔双回架设,导线采用JL/G1A-300/25(GB/T 1179-2008),新建线路架设两根24芯的OPGW-24B1-100作为系统通信通道。

3、大(田)~干(溪坝)线改接进荥经变110千伏线路工程本工程从原110kV大(田)~干(溪坝)线路11#(运行编号,以下相同)-145.5m 处改接塔起至220kV荥经变电站构架,路径全长5.08km(其中:单回段长2.3km,同塔双回单边挂线段长2.78km)。

导线型号为JL/G1A-240/30,地线型号为JLB20A-80。

同时需拆除大干线(目前运行编号花九线)10#~11#导、地线,将导、地线接到新建N12改接塔,同时原10#塔打反向防盗拉线。

4.1.3本标段海拔高程为1500~2500米,相对高差为300~900米。

线路位于荥经花滩境内,沿线峻岭占8%,高山大岭占78%,山地占12%,丘陵占2 %。

地形受断裂、褶皱构造影响,河谷冲刷切割剧烈,地形高差巨大,边坡陡峻,部分地段塔位坡度达到60°。

本标段交通困难,气象条件复杂恶劣。

4.2.人工挖孔桩基础的特点人工挖孔灌筑桩系采用人工挖土成孔,浇注混凝土成桩。

这类桩的特点是受力性能可靠,单桩承载力高,结构传力明确,沉降量小;可一柱一桩,不需承台,不需凿桩头;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

混凝土浇制后,紧贴基础周围的原状土全部或大部分不被破坏,无需支模,无需回填,也叫原状土模基础。

除高出地面部分的混凝土需要采用模板使主柱成型外,地面以下部分基坑全部掏挖,掏挖部分浇灌混凝土时无需支模,以形成基础,如下图所示。

5.工艺流程6.原状土掏挖式普通基础的基坑开挖原状土掏挖式普通基础基坑尺寸也就是设计基础图的外形尺寸,其尺寸偏差应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外形尺寸偏大,则多消耗材料,增加成本;外形尺寸偏小,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基坑开挖宜分为两个步骤,即基坑开挖及基坑清理。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宜将两个步骤合并一步到位。

6.1.人力开挖基坑6.1.1.分坑前必须逐基复测塔基断面,以核实《断面图》《杆塔明细表中结构部分》中施工基面设计值与塔位的地形条件是否相符,如不符合,须及时通知设计工代对基础进行调整。

6.1.2.根据基坑开挖尺寸线先挖出样洞,深度约300mm。

样洞直径宜比设计的基础尺寸小30~50mm。

样洞开挖好后应复测根开、对角线等项尺寸,合格后再继续开挖。

6.1.3.基坑主柱开挖过程中为防止超挖、偏心、直径,每开挖0.5m,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

经纬仪架在塔位中心桩,沿塔基对角线方向放两个桩Z1和Z2,位于坑口边缘0.5至1米左右位置,将两桩操平,如下图所示:固定一根细竹竿或细木棒(强度能承受垂球的重量)在两个桩顶,使这根竹竿或木棒与基坑直径位置重合。

在细竹竿或木棒上的基坑中心位置处作上记号O ”,在记号处悬挂垂球找正坑底中心O ’。

以O ’为原点,基础立柱半径r 为长度检测坑底半径是否相符,如有误差即进行调整,深度每增加0.3米作一次检查。

6.1.4.基坑垂直度的控制按以上方法控制了孔径,同时也控制了基坑的垂直度,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检查孔壁的垂直度,可以采用垂球法。

靠近坑壁悬挂一垂球,注意不使垂球与坑壁相碰,量出上部垂球线与坑壁的距离;再量出坑底垂球落点至坑壁距离,相比较,则可以检查出坑壁是否垂直。

一个基坑至少检查4点,对角线方向检查2点,与之垂直的方向再检查2点。

如图所示:6.1.5.基坑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100—200mm 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出基础底部挖扩位置线。

由挖扩位置线下方20—40mm 处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

如下图所示:D D6.1.6.基坑开挖至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约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掘边检查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

基坑底部预留50mm暂不挖掘,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

6.1.7.基坑内提土采用吊篮或吊桶。

提运方法辘轳或三脚架,以人力操作将土提运至坑口上方再倒至堆放安全的地方。

以基础“底板半径+1.0m”为半径的范围内,严禁堆放弃土或其它重物。

6.1.8.基坑开挖施工的铲、挖锄等工具的把柄长度应限制,视坑口直径而定,以方便操作。

6.1.9.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并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

6.1.10.为防止地面处的基坑土壁被碰撞脱落伤害到坑内作业人员的安全以及浇制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质量,应采取衬垫塑料布的措施,其衬垫高度约0.5m,待浇至主柱后拆除。

6.1.11.本施工段多数塔位对弃土有指定要求,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6.2.人力清理基坑6.2.1.清理基坑的任务是修理坑壁及清除坑底未挖掘的部分。

基坑清理应由上至下进行。

6.2.2.清理基坑应有与基础断面直径等长的测量工具测量基坑的直径,以保证基坑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清理基坑时应保留基坑中心桩,以基坑中心桩为为准测量基坑中心桩至四周坑边尺寸应相等。

6.2.3.清理好的基坑,如需过夜浇制,应采取防止雨水或泥水流入坑底的措施,例如加盖塑料薄膜,在坑外侧开挖临时排水沟。

6.2.4.基坑清理完毕,应测量各项数据,符合规范偏差要求,并做好施工记录。

基坑尺寸属隐蔽工程,应有监理在现场复查并签字认可。

6.3护壁6.3.1采用了护壁方式的基础基坑开挖时,开挖直径=基础直径+护壁厚度×2。

6.3.2在开挖前必须清除基坑上方的松动石块和坑壁的浮土。

6.3.3人工挖孔桩基础在开挖时必须采用护壁措施,护壁混凝土强度与基础强度一致,对于特殊地质情况下的掏挖基础,在护壁时配入一定的钢筋网。

6.3.4护壁混凝土的厚度为100~150mm,开挖深度每500~1000 mm时应进行护壁,待护壁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段的基坑开挖,护壁搭接不小于50mm,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坑口20mm,宽度1000mm,并应设置锁口,以便挡水及保证坑口德稳定性。

本工程并不是每基都要护壁,护壁要根据地质情况是否决定护壁,分坑时可以护壁桩径分坑,开挖时看地质情况再收缩到基础正常桩径。

基坑护壁示意图如下。

7.7.1.7.2.7.3.7.4.8.8.1.支模圆柱形立柱的基础只能采用对角线法和十字交叉线法进行立柱模板的找正,如下图。

对角线法和十字交叉线法找正模板示意图L——基础半对角根开 r——立柱断面半径经纬仪架于中心桩O点,与线路方向对齐后旋转45°,放出对角线桩Z1、Z2并操平桩顶,两桩之间绷上细铁线,按半对角设计值找出立柱中心A,再以A点为基准,设一与对角线垂直的控制线,并打上控制桩Z3、Z4并操平桩顶,分别在两条交叉线上,以A点为原点,以立柱断面半径r为长度作记号A1、A2、A3、A4,支模时,就以这4点作控制点,控制立柱外露模板的位置。

注意事项:Z1、Z2、Z3、Z4四个桩距模板的距离在300mm以内为佳,并保证桩顶高程相等。

8.2.模板的固定由于基坑的开挖大小有误差,存在露出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大小差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地下部分小于设计值,如果刚好吻合效果最好,多数情况下,基坑比模板要稍大一点,这样,就需要采取固定措施。

采用钢管架固定模板,其搭设方法如下图。

架子力求稳固、牢靠。

支撑杆钢管架固定模板示意图9.地螺施工9.1.地螺固定采用十字架固定地螺。

十字架可以直接放于模板上面,用铁丝固定。

9.2.地螺的调整9.2.1.地螺间距、露出基础顶面的高度要仔细调整,使之误差在《验规》的规定之内。

9.2.2.垂直度的控制分两种情况,只有1层模板时与多层模板时有区别。

采用垂球法进行控制:一层模板时,通过调整悬挂模板的花栏螺栓,将模板调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