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导案细读批注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掌握“妒忌、军事、委托、照办”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1)学生交流。
(2)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齐读词语: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神机妙算指名读,接龙读,齐读这些词语。
4.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曹,督,遮,寨,插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批注

第一层,周瑜请诸葛亮议事,明明是要设计杀之,却偏偏假作和颜悦色地问之:“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诸葛亮应声答道:“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这正中周瑜下怀,他马上提出“军中正缺箭用”,要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并且声称:“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读者马上会联想到,这大概就是周瑜所谓“公道斩之”的办法了。
周瑜这一手确实厉害:如果诸葛亮推辞,就会被加上“临事推诿,妨害联合抗曹”的罪名;而如果他同意,周瑜又会提出更苛刻的条件,以便置其于死地。
面对如此难题,偏偏诸葛亮又满口答应:“都督见委,自当效劳。
”一方故设陷阱,暗藏杀机;一方却好似浑然不觉,自蹈险境。
这是一“奇”。
第二层,周瑜只给诸葛亮十天的期限,企图给他身上再绑上一条绳索,没想到诸葛亮反而主动提出十天太长,“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周瑜趁机逼进一步:“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答得更干脆:“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读者实在不明白诸葛亮为何如此“满不在乎”,为何要“自投罗网”,这就造成了情节的二“奇”。
第三层,周瑜以为诸葛亮上了圈套,不禁“大喜”,得意洋洋地对鲁肃说:“他自送死,非我逼他”,满以为可以达到“公道斩之”的目的了。
为了使诸葛亮“两胁生翅,也飞不去”,周瑜又进一步设置障碍,“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
这样一来,可以肯定:诸葛亮无论如何卖力造箭,都“必然误了日期”。
到了那时,诸葛亮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这里,读者真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面对如此绝境,孔明先生有何妙计?这是第三“奇”。
第四层,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诸葛亮根本不要“箭竹、翎毛、胶漆”等造箭的必需品,却要鲁肃“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
”他再三叮嘱鲁肃:“不可又教公瑾得知。
”为自己的行动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忠厚的鲁肃为自己向周瑜说漏了嘴,致使诸葛亮一再受到刁难而不安,便答应了借船和保密两项要求。
部编五下《草船借箭》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

运用课件制作软件的交互功能,实现学生与课件的互动, 如设置选择题、拖拽题等交互题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注意事项
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要适度,避免过多的动画和交互干扰 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要保证课件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确保在不同设备和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兵器
弓箭、弩、长枪、大刀、盾牌等。
战术
水战、火攻、伏击、迂回包抄、诱敌深入等。
古代战争中的计谋与策略
如空城计、连环计、反间计等。
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梳理
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
主要人物
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
人物关系
诸葛亮与周瑜的合作关系,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敌对关系等。
事件背景和影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草船借箭是其中的著名故事,反映 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雄形象塑造
中方
通过历史典故、文学作品等方式塑造英雄形象。
西方
通过神话、传说、史诗等途径塑造英雄。
从《草船借箭》看中国古代智慧
计谋与策略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成功预测风向并利用草船借箭。
通过巧妙布局和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从《草船借箭》看中国古代智慧
团队协作 诸葛亮与周瑜的紧密合作,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周瑜
年轻有为,才貌双全,与 诸葛亮共同谋划抗曹大计 。
曹操
多疑、谨慎,但最终被诸 葛亮的计谋所迷惑。
精彩片段欣赏与解读
草船借箭场景描绘
通过对草船、江面、风向等细节的描绘,展现出紧张而富有戏剧 性的战斗场面。
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
草船借箭读后感批注

草船借箭读后感批注诸葛亮真是超级聪明。
你看啊,周瑜想刁难他,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十万支箭啊,这在当时可太难啦。
可是诸葛亮呢,他眼睛一转,就说三天就行。
他怎么就这么有底气呢?原来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里遇到难题,那些聪明的小伙伴总是能很快想出办法来。
到了第三天晚上,江上起了大雾。
这雾啊,浓得就像牛奶一样,对面都看不见人。
诸葛亮带着扎满草人的船就出发了。
他这一招可太妙了。
曹军看到这么多船,因为雾大,也不敢轻易出动,只能射箭。
箭就像雨点一样射向草船。
我仿佛都能听到箭射中草人的“噗噗”声呢。
这就好比我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躲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别人只能乱找乱打。
诸葛亮他很会利用环境。
要是没有这大雾,他可就借不到箭啦。
这就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利用身边的条件。
就像我们做手工,如果有一些废旧的材料,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变成一个很有趣的小玩意儿。
再看看曹操,他太小心谨慎了。
他只知道射箭防御,却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个计谋。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毕竟大雾天,谁也不敢轻易冒险。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自己,有时候太谨慎了,可能就会错过一些好机会。
比如说,学校有个比赛,我们想参加又怕失败,一直犹豫,最后就只能看着别人参加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学到了要像诸葛亮一样镇定。
他面对周瑜的刁难,一点都不慌。
在借箭的时候,也是稳稳当当的。
要是他慌了,可能就会出错。
我记得有一次考试,我一看到题目很难就慌了,结果本来会做的题也做错了。
要是我能像诸葛亮那样镇定就好了。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15篇)《草船借箭》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__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
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督:d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教案3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学习目标: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⒉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⒊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写的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课题。
二、解释题意,了解时代背景。
⒈谁知道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剑字,这个剑和箭一样不一样?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你知道吗?⒉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指哪三国?(出示地图)它们分别由谁统治?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⒋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史称三国鼎立。
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⒌师出示多媒体边简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三、读通读准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借箭的过程是哪一部分?剩余部分分别讲什么?①生自由读书。
②指名回答。
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
教师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四、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读书)⒉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总是周瑜问,周瑜说?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加上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提示语,再读读这段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人性特征。
草船借箭符号批注文字批注

草船借箭符号批注文字批注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借箭之战。
以曹操为首的曹操集团因有大将夏侯渊、曹仁等人,曾在徐州城抵御东吴。
双方相互攻伐十余年,终因曹军人数众多,粮草缺乏,无力抵抗。
许褚于官渡之战中以神机妙算而名扬天下,其战绩主要有“风吹杨柳飞满天”、“一箭双星”、“五子登科”等。
曹操的军事谋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周瑜和诸葛亮共同发起了著名的四次空城计(其中一个是草船借箭),二是提出了一个以少胜多的策略(当时曹军兵力占优势但无援兵)。
四次空城计,曹军箭尽而亡,曹操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大决战。
许褚的这个战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学习。
“草船借箭”符号就是许褚用船上装定箭的木条作为箭头,用来攻击敌方船只。
我们对其符号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把它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中国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雕刻、音乐、戏曲)中常见的符号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找出共性也有个性之处并能形成一种独特视角。
1、汉字符号汉字“草船借箭”符号主要有两个,一个以舟为符号,一个以木为符号,另外还有一个是“七”和“九”。
其中“七”从形声字到会意字,属于形声字,其本义是指一个圆形,用于表示圆形。
因为船上有箭,因此也代表着一个正方形作为汉字符号。
而它最早使用于篆书上,甲骨文上就有一个木为符号,用于表示木质物体,如车船板、车舆等。
在隶书、楷书等碑刻文字中也有其出现。
所以说它属于表意文字,跟甲骨文类似。
而且还与今天通行的汉字符号有区别,我们把这个符号叫作作“七子八旗”标识符。
现在我们主要从“七”开始分析其具体含义及符号形成过程。
2、绘画和雕刻中的符号画中的符号是画家将某一特定的事物在画面中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绘画中常见的表示符号有箭头、箭身——箭头符号和以“草船借箭”为表现形式的线条、笔触。
以“河”作为表现形象,用“河”字表示船,或表示水流、水波的形状,用“草”字表示船只。
比如以草船画在图中(图1)。
在古代绘画中最常见的线条是弧线和曲线结合、斜线和平笔线结合。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批注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批注
一、字词部分。
1. “妒忌”
- 读音:dù jì。
2. “都督”
- 读音:dū du。
3. “迟延”
- 读音:chí yán。
二、句子部分。
1.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
2.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3.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
4.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5.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三、段落部分。
1. 描写诸葛亮向鲁肃借船的段落。
2. 描写草船借箭过程的段落。
3. 最后周瑜自叹不如的段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导案
年级五科目语文课型细读批注备课人授课时间课时1、2 课题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4,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
点
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法与学法
教具使用
导学流程预习任务: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生词.
2,课文选自那部小说你对这部小说有哪些了解
3,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检查预习:
1听写生字词语.生互评互改,并指出易错的字,多音字.小组为单
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2请同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一生交流,其他补充.说
说你喜欢文中那个人物为什么
导学提纲: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划出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体会他们为什么这样
说,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之间的关
系.
3,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什么事"军令状" 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何处)
二次备
课及
备课诠
释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课文选自那部小说你对这部小说有哪些了解
二,检查预习
1,听写生字词语.生互评互改,并指出易错的字,多音字.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自学完成提纲一,指定一生交流.其他生补充
起因:(第1~2小节):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第3~9小节).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结果:(第10小节):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三,品读悟情,合作学习完成提纲二
小组交流展示,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把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的对话画出来,边读边想边议: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是什么表情,可能会怎么做例如: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不怀好意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想:周瑜又要玩什么把戏,他稍加思索)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拍了一下大腿,竖起大拇指)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试探性地)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故作惊讶地)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想,你在说大话吧,他一本正经的)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想了想,又补充)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3,说说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点
4,指导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四,完成导学提纲的第三题的第一个小题
五,小结:
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成功借箭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说说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点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
二,品读悟情,合作学习完成提纲三的第二小题
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
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你认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作业设计课外小作文(任选一题)
(1)请你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缩写.
(2)读了课文,相信你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以《我心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写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