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合集下载

7.3 地下水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7.3 地下水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7.3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称为潜蚀作用。

冲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刷破坏的作用,仅在松散堆积物或胶结较差的沉积物区才具较明显作用。

溶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和分离的破坏作用。

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类、硫酸盐岩、卤盐岩)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从而引起岩石破坏及物质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过程及其产物。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广西桂林与云南路南石林闻名于世。

1. 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易溶的卤盐岩岩盐(NaCl ),钾岩(KCl ),镁岩(MgCl 2)中等溶解的硫酸盐岩石膏(CaSO 4⋅2H 2O ),芒硝(Na 2SO 4⋅10H 2O )难溶的碳酸盐类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Mg (CO 3)2)(2)水的溶蚀性空气:CO 2水:CO 2+H 2O H 2CO 3H ++HCO3-岩石:H ++CaCO 3HCO 3-+Ca 2+综合:CO 2+H 2O+CaCO 3Ca 2++2(HCO 3-)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气压成正比。

纯水的溶蚀作用很弱人类活动———酸雨(3)水的流动性◆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其溶解力是有限的,2所饱和。

很容易被CaCO3◆流动的水,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提高水的溶解力。

◆湿热地区雨量丰富,地表水不断补充地下水,使溶液不饱和,常保持较高的溶蚀力;而干旱地区则相反。

(4)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与连通性,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为重要。

2.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1)溶沟与石芽溶沟石芽埋藏石芽半裸露石芽裸露石芽(2)落水洞、漏斗、溶蚀竖井、天坑漏斗河流溶蚀洼地溶蚀竖井(3)溶洞、暗河、溶蚀谷和天生桥潜水面附近,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层面、节理面和断裂带从高水位向低水位作近于水平方向的流动,溶蚀形成近于水平的洞穴称溶洞。

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和沉积作用
1. 搬运作用就像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你看那河流把泥沙从上游一路搬到下游,多厉害呀!例子:黄河每年搬运大量泥沙。

2. 沉积作用不就是把搬来的东西放下嘛,就像我们把东西整理好放在一个地方一样。

例子:河口处形成大片的沉积平原。

3. 哎呀,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好神奇呀,它们一直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呢!例子: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搬运和沉积的结果。

4. 搬运作用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就像蚂蚁搬食物一样坚持不懈。

例子:冰川搬运巨大的石块。

5. 沉积作用就如同慢慢堆积财富,一点点地形成厚厚的地层。

例子:海洋底部的沉积物逐年加厚。

6. 你想想看,搬运和沉积作用多像一场接力赛呀,一个负责搬,一个负责放。

例子:山脉的形成与搬运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7. 搬运作用可真是不辞辛劳呀,把各种物质从这里搬到那里。

例子:海浪不断搬运着岸边的沙石。

8. 沉积作用是不是像个安静的守护者,把搬运来的东西好好保存起来。

例子:湖底的淤泥就是这样沉积下来的。

9. 哇塞,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是太重要了,没有它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呢?例子:三角洲就是典型的搬运沉积形成的地貌。

10.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魔法呀,不断创造着奇妙的景象。

例子:溶洞中的钟乳石就是水搬运和沉积的杰作。

我的观点结论: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大自然中非常神奇且重要的过程,它们造就了各种奇妙的地貌和地质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岩石学-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岩石学-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水的流速
颗粒直径 水的密度
粘度
层流、紊流和雷诺数
雷诺数(Re, Reynolds numbers )--层流和 紊流的判别标准
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的关系,描述流体的 流动状态
Re=惯性力/粘滞力=V2d2ρ/Vdμ=Vdρ/μ
Re=1± 层流 Re=1~40 临界流 Re > 40 紊流
4. 潮汐
潮汐作用对滨岸地区的碎屑 物质影响很大,在潮汐作 用带,水体作大规模地涨 潮和落潮运动,因此也使 水底的碎屑物质作相应的 往返运动。
平潮
高潮高
停潮
低潮高
等深流、 内潮汐流、冷流、暖流、赤道洋流和上返 洋流等对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均有一定 的作用 。
2. 风暴浪
风暴浪底比正常浪底深,可达200m 风暴浪对正常浪底附近沉积物冲刷侵蚀 风暴回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形成密度流或
重力流——深海浊流 正常浪底和风暴浪底间是风暴沉积物(岩)
3. 近岸流
A.沿岸流
纵浪引起,波峰线与岸线斜交破浪后产生
B.离岸流
沿岸流流动一段距离,穿过碎浪带形成
滨岸带近岸水流系统示意图(据赖内克,1973)
Ca、Na、Mg的盐类则常呈真溶液搬运 Al、Fe、Mn、Si的氧化物常呈胶体溶液搬运;
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四、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Chemical sedimentary differentiation
沉积分异作用概念
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
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 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
类别 流体性质
密度 水动力学机制
液固相 搬运介质 搬运动力 搬运方式 运动关系 搬运物质 沉积作用 沉积环境 沉积构造

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图解
1、 铁、锰、铝氧化物首先析出。
2、铁、锰、铝氧化物析出后,大量的二氧化硅开始沉 淀。大部分的二氧化硅是呈胶体状,在海岸或三角洲地带 沉淀下来。另外还有少部分二氧化硅搬至离海岸较远的地 带,在弱还原的环境下,与氧化亚铁(低价铁)化合生成 铁的硅酸盐矿物—海绿石、鲕绿泥石等而沉淀。
3、继二氧化硅析出后,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等) 开始沉淀。当铁的硅酸盐—海绿石、鲕绿泥石沉淀之后, 剩余的氧化亚铁将以碳酸盐—菱铁矿的形式沉淀下来。
提问:
1、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的分异?
三、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碎屑物质在海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波浪:
① 浪底(波基面):指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位 置。一般40~60米,最深不超过200米。 ②波浪通过时,水质点的运动特征:海水作波浪式 运动时,其中水质点基本是在原地作圆周运动,而很 少向前移动。
在大陆流水中,腐植质一般都较多,这就是河水 中搬运的胶体物质较多,而河流沉积中胶体沉积物少的 重要原因。
胶体溶液的浓缩:胶体溶液在蒸发时由于浓度加大, 使分散相质点非常接近,相互接触而凝聚沉积。 如干燥气候下湖泊干涸时,泥质岩类的沉积,主要 由此原因引起。
三、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真溶液物质主要是Cl、S、Ca、 Na 、 K 、 Mg 等, P 、 Si 、 Al 、 Fe 、 Mn 等也可部分地 呈真溶液状态。 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 是溶解度:即溶解度大的物质不容易沉淀,溶解度小 的首先沉淀。 而物质的溶解度又受PH值、Eh值、温度、压力 和CO2含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水介质的物 理化学条件会影响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对 溶解度较小的Si、Al、Fe、Mn等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影响尤其重要。

地下水的溶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溶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for
溶斗
落水洞 漏斗
溶洞
落水洞
潜水水平方向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横向 洞穴。
地下河(underground river
• 溶洞内常发育有地下河流。 • 有时地表河流也可沿落水洞、溶斗等潜入
溶洞。潜入地下,沿溶洞或裂隙流动,形 成暗河(地下河,underground river)。 • 暗河在溶洞内的陡急地段可形成瀑布,在 平缓地段则可积水成地下湖泊 (underground lake)。 • 暗河在地下流动一段距离后,又可重新流 出地表成为地表河流。
机械潜蚀作用
•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坏作用称机械潜蚀 • 由于地下水流速很小,只能带走孔隙中的细
小物质,使孔隙扩大 • 随着孔隙扩大机械潜蚀作用也会不断增强 • 胶结不紧的松散堆积物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下会降低强度,有时会形成孔、洞,在重力 作用下,引起崩塌和陷落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 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
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 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或岩溶作用、 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
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
气候:a. 干旱区潜蚀弱:少雨,地下水补充不足, 潜蚀弱;b. 炎热潮湿多雨气候区:多雨,地下水 充足(水的流动性,水在流动中会不断获得新的 溶蚀力。此外,水的流动会加强机械侵蚀作用), 生物繁盛,分解CO2(水中游离CO2的多少)利于 潜蚀,炎热气温高,化学反应速度快,潜蚀强烈
小结
喀斯特地貌
石芽
石林
峰林
小结
喀斯特地貌
溶蚀漏斗
溶蚀洼地
溶蚀盆地
小结
喀斯特地貌
溶蚀漏斗
溶蚀洼地
溶蚀盆地
小结
喀斯特地貌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小结沉积作用与沉积物:物理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复合沉积作用一、物理沉积作用和碎屑沉积物1.牵引流的沉积作用——牵引流的分类:层流紊流——水动力类型:缓流Fr<1 急流Fr>1——牵引流碎屑的搬运方式:滚动跳跃悬浮——牵引流搬运方式的主控因素:自然粒级——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和细粒化作用——牵引流的分选作用总牵引力称为水动力(Hydrodynamic force),它的大小可用下面的状态函数来衡量:Fr=V/√gD , V为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D为水深。

Fr称为佛劳德数。

Fr的大小可将水流分为三种流动状态(Flow regime):Fr<1时为低流态,又称缓流(Tranguil flow),大致相当于河流下游(水深流缓)的状态;Fr>1时为高流态,又称急流(Torrent flow),大致相当于河流上游(水浅流急)的状态;Fr=1时为临界流态。

在水深足够大的同一水流内,临界流态可能会出现在中间的某个深度上,在它之下和之上分别是低流态和高流态.所以低流态和高流态又分别称为下部水流动态和上部水流动态(或机制)。

颗粒被水流牵引时的具体搬运方式是滚(挪)动、跳跃还是悬浮主要受流速(或流态)和被搬运颗粒的大小、密度和形态的控制。

当流速一定时,较小、较轻或片状颗粒容易趋向于悬浮,较大、较重或粒状颗粒容易趋向于跳动,更大、更重的颗粒则更容易趋向于滚(挪)动。

在普通的天然水流中,象石英、长石这类粒状轻矿物(密度<2.67)或密度相似的其它颗(如岩屑),其粒径大小与搬运方式间的实际关系是:超过2mm时多为滚(挪)动,2-0.05mm时多为跳跃,0.05-0.005mm时多为悬浮,小于0.005mm时则不仅易于悬浮,还有可能向胶体转化。

根据这一特点,地质学中常将这几个数量界线作为划分砾、砂、粉砂和泥的标准,这样的粒度级别就称为自然粒级。

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和细粒化作用搬运过程中,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水流边界会发生碰撞和摩擦,因而颗粒的搬运过程也是它经受物理改造的过程。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推移 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 推力。当P≥f·(G-F-R)时(f为摩擦系数),碎屑颗 粒就会沿着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被推移的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石。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跃移 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前 进的过程叫跃移。一般来说,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 跃移为主。当R≥G-F时,碎屑颗粒就会从地面上跃起 ,并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上举力减小,在重力作用 下,颗粒再次落到地面上。
跃移是风搬运砂粒的主要形式,一个飞扬的颗粒如 果撞击在基岩上,其跳跃几乎像弹性体,很少失去动能 。如果飞扬的颗粒落在松散砂质沉积物上,被撞击的颗 粒就会被抛向空中,这样就发生了“连锁反应”。 在正常的地面风条件下,粒径小于 0.1~0.2mm的 颗粒,可呈悬浮搬运;粒径小于0.005 mm的粉砂与粘土 ,可以像尘埃一样弥散在空气中被长距离搬运。当发生 风暴时,这种搬运作用就更为强烈。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悬移 细小的碎屑颗粒在流体中,由于R+F>>G,故 不易沉到底部,总是呈悬浮状态被搬运,这种搬运方式 称悬移。
载移 被冰川搬运的物质,有的堆积在冰川表面,有 的冻结在冰体内,随冰川一起运移。恰似一条传送带载 运物质,称为载移。
冰川的搬运作用--载移
图6-9 三角洲构造及层序
1-顶积层;2-破坏期沉积;3-前积层;4-底积层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 磨圆度较高。。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 丰富(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其中,倾 斜的交错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⑤冲积 物在剖面上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展布,少 数呈平行板状延伸。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 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 沉积。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第一节搬运作用目的要求地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除少量留在原地之外,大部分要被运动介质搬离原地,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要求学生理解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等,为沉积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搬运作用的方式∙二、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o(一)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o(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o(三)冰川的搬运作用o(四)风的搬运作用o(五)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重点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冰川是固体,其搬运方式与液体和气体明显不同。

另外,冰川的搬运大多数学生很难见到。

因此,冰川的搬运作用较难理解,应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岩石标本及显微照片说明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搬运作用的方式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因此,它与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紧密相伴,是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之一。

搬运作用的方式有三种: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和生物搬运作用。

以前二者最为重要。

o(一)机械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不同形式(图6—1)。

1.推移(traction transport)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小碎屑物易被推移,大碎屑物难被推移;比重大者需要大的推力才能移动;球形颗粒易被推移,椭圆形、棱角状碎屑较难被推移。

2.跃移(saltation transport)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过程叫跃移。

一般说来,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

颗粒跃起、降落、再跃起、再降落这种过程反复进行,碎屑颗粒就不断跳跃前进。

3.悬移(supension transport)即是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械搬运作用 ① 推移:碎屑颗粒沿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的 搬运方式。 特点:粗碎屑物质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搬运,搬 运能力取决于流速、颗粒大小、颗粒成分、 颗粒形状等。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2. 搬运作用的方式 (1)机械搬运
(1)机械搬运作用 ② 跃移: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 动的过程。 特点:细砂、粉砂主要以这种方式搬运,搬运 能力与受力状况、流体流速、颗粒大小、 形状、性质和排列情况等因素有关。
盐坪 冲积扇 干盐湖
冰川
沙丘
冰碛
海湾 浊流
泻湖 障壁岛 深海扇
地 球 表 面 的 沉 积 环 境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化学 沉积作用微弱。 1. 河流的沉积作用:三个主要沉积场所 ① 河流汇入其它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 海、入湖及支流入主流处; ② 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处; ③ 河流弯曲处,单向环流侵蚀凹岸,凸岸沉积
在不同流速情况下河底砂体的迁移
新疆柯坪音干村泥盆系砂岩中的交错层理
可能的古水流方向
新疆阿克陶县阿合他拉牧场下侏罗统砾岩
二、不同营力的搬运特点 2.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1)以化学搬运作用为主; (2)搬运能力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渗流 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此外还与 水温、压力、运移速度、酸碱度和 CO2含量等因素有关。
坡积物:由片流在坡坳、坡麓地带形成的碎屑 堆积物,其主要特点(与洪积物相比): ① 物质成分比洪积物更单一,砾石含量少; ②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③ 磨圆度更低,砾石的棱角分明; ④ 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 ⑤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成坡积裙地形,而 洪积物主要分布于沟口。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二、不同营力的搬运特点 1. 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 (1)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以机械 搬运作用为主; (2)搬运能力主要取决于流速和流量,流速 增加一倍,搬运能力增加64倍; (3)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方式都可能存在, 在河流的不同段,搬运方式可能不同; (4)河床中砾石的扁平面一般倾向河流上游。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1. 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 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就是搬运作用。 对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的搬运过程往往采用不 同的方式。
剥蚀作用
岩石经过搬运与沉积后,层序会变得更复杂
剥蚀作用
3 2 1
源区地 层层序
1 2 3
沉 积碎 屑 层序
3
构造沉积
2
1+2+3
石笋 石柱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1.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泉华:沉积在泉 口的疏松多孔物 质。 泉是地下水在地 表的天然露头。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2. 冰川的沉积作用
2. 冰川的沉积作 用:机械沉积作 用,由冰川形成 的沉积物称冰碛 物。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2. 冰川的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 与沉积作用
背景图片是地球表 面主要的沉积环境
主要内容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二、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本章重点) 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本章重点) 五、地下水、冰川和风的沉积作用 六、湖泊(及沼泽)的沉积作用 七、海洋的沉积作用(本章重点) 八、成岩作用
1
3
2
1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2. 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 运。 机械搬运:运动介质对碎屑物质的搬运过程, 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搬 运,搬运过程不改变碎屑的物质成分。 化学搬运:运动介质对溶解物质的搬运过程, 主要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进行。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2. 搬运作用的方式 (1)机械搬运
支流 前积层 底积层 顶积层
顶积层、前积 层和底积层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巴吞鲁日 新奥尔良
河口沉积逐渐向 海或湖推进,在 河流侧蚀作用的
墨西哥湾
共同影响下,河 流三角洲通常处 于游移状态。
最近5000-6000年以来密西西比河 河口三角洲的轮廓 从老至新分别标注1-7。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洪积物的特点: ① 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较单一, 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② 分选差,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 ③ 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到次棱角状 之间; ④ 层理不发育; ⑤ 不具二元结构,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 透镜体相互叠置,呈现多元结构。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2. 洪流和片流的沉积作用
粒度中等,中 等磨圆,耐磨 与不耐磨的岩 屑都有
粒度小,近圆 形,主要由最 耐磨的石英组 成
粒度变小,磨圆度变好
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3. 圆度和球度的变化
磨 圆 度
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 圆形的程度。 破碎作用可降低圆度。 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形的程度。
(1)除冰川外,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磨 圆度一般都变高。 (2)冰川以载移方式搬运碎屑,颗粒之间 的磨蚀作用差,冰碛物一般呈棱角状。
二、不同营力的搬运特点 5. 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
(1)滨海主要由波浪搬运,峡湾或潮汐通道附近主 要由潮流搬运,半深海与深海主要由海流搬运; (2)滨海地区推移搬运方式盛行,横向搬运导致良 好的分选和碎屑物的带状分布; (3)滨海砾石的扁平面倾向海洋; (4)湖泊的搬运作用与海洋类似,但强度弱。
二、不同营力的搬运特点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床坡度大, 紊流速度快, 搬运量大
河床坡度小,流速 降低,搬运物沉淀
流速降低时搬运能力减小,常发生沉积作用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凹岸受到剥蚀 凸岸接受沉积 水流
沉积物搬运方向
河曲处单向环流与搬运物的运移路径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2. 搬运作用的方式 (1)机械搬运
③ 悬移:细小的碎屑颗粒呈悬浮状态被 搬运的过程。 特点:主要发生在紊流中,搬运能力与紊 流作用、流体粘度、颗粒大小、形状 和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2. 搬运作用的方式 (1)机械搬运
④ 载移:碎屑物被冰川搬运的过程。 特点:搬运介质呈固体状态,搬运能 力巨大,可以搬运巨大的冰漂砾, 也可以搬运细小的粉尘。
河流弯曲处,单向环流侵蚀凹岸,凸岸接受沉积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支流 干流
三角洲:河 流入海、入 湖的河口地 区形成的沉

底积层
前 积 层 层

积 形 面上 三角形 三角洲
河流三角洲沉积纵剖面上的三层构造
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个小型的 河流三角洲, 剖面上可以 清楚地看到 三层结构
冰 川
冰川 积 的剥 冰川
的 沉 积 作 用 模
冰川 水
冰川 冰川 冰川


和 冰 冰水沉积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2. 冰川的沉积作用
北斯堪的那维亚冰川鼓丘的卫星影像
每个鼓丘高约40m。它们是冰川运动时,因碎屑物过多并受基岩 阻挡,冰运物堆积而形成的长轴平行于冰川流向的丘状地形。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 洪流和片流的沉积作用
狭窄河谷
洪流造 成的典 型沉积
冲积扇 辫状河流 平原
体之一
洪积扇
洪流出山时水流分散,搬运能力急剧下降,携带 的碎屑物堆积在山口呈半圆锥形或扇形堆积,称 洪积扇。 河流在出山口时也可形成类似冲积扇。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2. 洪流和片流的沉积作用
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3. 圆度和球度变化
磨圆度较好的砾岩,说明 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
棱角状砾岩,反映搬运距 离较短,离物源较近
碎屑的磨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搬运距离
四、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场所后,由于条件改 变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 机械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因为介质物理条件的 改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 化学沉积作用: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形式搬运的物质, 因为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产生沉淀的过程。 生物沉积作用:与生物生命活动及生物遗体相关的沉积 过程。
加拿大纽 芬兰花岗 岩表面的 冰川擦痕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2. 冰川的沉积作用
冰碛物的主要特征: ① 山岳冰川碎屑成分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成分基本 一致,大陆冰川的冰碛物成分复杂; ② 冰碛物分选差,大型漂砾与粘土、泥混杂,形成 “泥包砾”现象; ③ 冰碛物磨圆度极差; ④ 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无层理; ⑤ 冰碛物表面常有磨光面或交错的钉头形擦痕; ⑥ 冰碛物化石稀少,常保存寒冷型的孢子花粉。
一、搬运作用的概念与搬运作用的方式 2. 搬运作用的方式 (2)化学搬运
(2)化学搬运作用 ① 胶体溶液搬运:低溶解度的金属氧化物、氢 氧化物和硫化物常呈胶体溶液被搬运。 特点:胶体溶液进入海洋或湖泊时,常发生胶 体凝聚沉积。 赤铁矿(Fe2O3)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沉淀的。 Al、Mn和Si等常以这种方式搬运
1.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常形成钟乳石和泉华沉积物。 溶洞是地下 水溶蚀作用 的产物,溶 洞内的沉积 作用一般会 形成钟乳石。
五、地下水、冰川及风的沉积作用 1.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石钟乳:溶洞顶形成的悬挂的锥状沉积物。 石笋:从洞底向上生长的笋状沉积物。 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 接在一起时称为石柱。 钟乳石:石钟乳、石笋 和石柱统称钟乳石。
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