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郭沫若研究述评

郭沫若研究述评

郭沫若研究述评刘勇李春雨郭沫若研究是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同时起步的,如果说郭沫若研究本身在中国文化学术界堪称一门显学,那么郭沫若研究从发生到发展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变化也同样是显要夺目的。

郭沫若研究及其发展变化,不仅鲜明地映现出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化伟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在相当深广的层面上体现出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某些重要足迹。

学术界愈来愈清醒而强烈地意识到,郭沫若研究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

一、诗歌研究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与整个中国现代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一种特殊的“同步性”。

因此,无论是以个体为对象,还是以整个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对象,或者是以这两者的密切结合为对象,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及研究,都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充分、最深入,成果也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一)对郭沫若诗歌开风气之先,真正奠定现代新诗发展基础的高度重视,是郭沫若诗歌研究初期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体现了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从1919年2月至1920年12月,郭沫若在宗白华编辑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新诗,形成了其新诗创作的笫一个“爆发期”。

这些作品一出现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兴趣与关注。

首先发表评论的是编发郭沫若这些诗作的宗白华,他在1920年1月7日致敦沫若的信中说:“你的凤凰正在翱翔空际,你的天狗又奔腾而至了。

……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

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

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词藻来粉饰他。

”[1](P24-25)在给郭沫若的另一封信中,宗白华对郭沫若最初诗作的风格给予了进一步评析:“我觉得你的诗,意境都无可议,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

……你的诗意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做雄浑的大诗。

所以我又盼望你多做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

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做词中小令一样。

从旅游视角看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设计与塑造

从旅游视角看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设计与塑造

从旅游视角看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设计与塑造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应当充分发掘沫若文化内涵,从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个方面精心设计品牌,从旅游营销定位、cis体系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塑造名人文化资源品牌,使名人文化资源的品牌发展能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一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发展现状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学贯中西,著述颇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文化巨匠,是与鲁迅齐名的当代文豪,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郭沫若文化资源发展均有不同的独到论述。

谭继和教授提出的乐山旅游发展的“诗游”就是充分阐释沫若文化的一种意境。

他建议应将这种意境借助“名山”峨眉山、“名佛”乐山大佛知名度,“借势”建设沙湾“名人故里”。

李鸿儒也曾提出将郭沫若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使自然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游人在寄情山水之中受到名人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尽管如此,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化发展,特别是应用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品牌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造成郭沫若文化品牌化发展滞后的原因较多,乐山师范学院陈晓春教授认为原因有三:(1)时代风气使然。

当今普通大众对郭沫若文化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郭沫若文化被遮蔽,不难理解;(2)历史的误解与偏见。

过去所谓“御用文人”、“风派人物”等言论使人们对郭沫若的反映相当冷淡;(3)庸俗文化当道,高雅文化让路的社会现状使然。

郭沫若文化本质上作为观念性、精神性的名人文化,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范畴,普及难度颇大。

作为郭沫若文化主要载体的几十卷《郭沫若全集》及其书信集、译著等各种典籍,一般比较抽象、艰深,阅读对象需要一定的层次。

二挖掘沫若文化内涵,奠定资源品牌化基础所谓郭沫若文化,指郭沫若自己提出并身体力行的人格理想、人生价值以及贯穿他一生中最突出的思想、行为特征。

郭沫若作品研究报告

郭沫若作品研究报告

郭沫若作品研究报告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

在本次研究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郭沫若的代表作品《木兰诗》和《神女峰》。

《木兰诗》是郭沫若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这首诗以北方汉族女性木兰为主角,讲述了她代父从军、替父征战的故事。

通过木兰的英勇行为,诗中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赞美和对传统伦理的追求。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郭沫若关注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

作品以其瑰丽的词藻、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神女峰》是郭沫若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小说以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背景,讲述了孪生姐妹桃花和茉莉的爱情故事。

作者通过描写桃花和茉莉之间纠葛的感情关系,以及她们对人生价值、命运和自由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个体解放的追求。

作品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富于想象力的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分析,呈现了郭沫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追求。

除了以上两部代表作品,郭沫若还有众多诗歌、散文和戏剧作品。

《秋风诗》、《古梦将军怀古》、《钢铁冰心》、《船夫卖水》等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多样性和风格独特性,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之一。

总之,郭沫若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
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民族独立、女性解放和个体自由的思考,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研究郭沫若的作品,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作为作家的才华和思想追求,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郭沫若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

继鲁迅之后新文学运动的又一面旗帜,代表作《凤凰涅槃》《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等一.郭沫若的个性(一)郭沫若的标本意义(二)郭沫若的个性:1.追求多方位自我实现的球形天才,不仅在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取得了不朽的业绩,而且在政治外交自然科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他的人格力量主要不是体现在他在某一方面达到了怎样的深度,而在他对中国文化众多领域影响的广度;3.单就文学来说,他几乎无所不能,既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又是新中国现代历史剧创作的拓荒者和成功者;又在诗论和据论,领一代风骚,奠定了中国拉浪漫主义诗学的基础,小品散文,传记文学,文学翻译,文学批评都有巨大成就;2.郭沫若还是一个参与意识极强的入世文人;3.郭沫若有事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型诗人;4.郭沫若更是一个主观抒情的文学天才。

强调哦情绪在文艺因素中的本质作用,文学的本质是有节奏的情绪世界。

二.《女神》的价值(一)诗化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女神》是中国旧诗和新诗分野的真正界碑,对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开了一代诗风。

前期郭沫若是一个泛神论者,追求物我同一的艺术哲学。

(二)高扬主体性的力作,肯定生命,肯定个性,肯定天才,肯定自由创造的开路人之一;(三)创造了新诗的诗美规范,“内在律”情绪自然消涨,依照内在律创作的《女神》,在意象、想象、节奏和诗体方面,为后世中国新诗树立了成功的艺术典范。

在内在律体系中,节奏尤为重要,《凤凰涅槃》便是这样的一曲跌宕起伏的动人乐章,形成“弱-强-弱-特强”的节奏。

三.历史剧创作思想(一)“古为今用”的创作动机,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鉴今,《棠棣之花》借古喻今,《屈原》《虎符》《孔雀胆》借古鉴今,民主与独裁的矛盾,远交近攻,唇亡齿寒的冲突。

(二)失事求似的艺术虚构(三)崇高的悲剧艺术追求(四)主观写意的诗化品格,《屈原》中的雷电颂和《匕首颂》是戏剧主人公长篇散文诗一样的抒情独白。

郭沫若研究报告

郭沫若研究报告

郭沫若研究报告
郭沫若(1892年10月15日-1978年9月12日),原名郭有庆,字沫若,男,汉族,江苏余姚人,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剧作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美术家、外交家和政治家,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文史馆馆员、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郭沫若早年在上海革命学院学习,曾参与和领导过中国的革命斗争。

他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例如《临终赠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在文学创作成就之外,郭沫若还以其历史学研究和外交事业而闻名。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运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份报告主要涵盖了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贡献,以及对他的学术研究的评述和对他的影响的分析。

通过对郭沫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历史和外交的发展进程,深入了解一个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点。

郭沫若的学术研究和贡献不仅对中国文学、历史和外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具有深远影响。

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学界和文化界广泛认可和尊重,对后来的研究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郭沫若是中国文学、历史和外交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郭沫若评价500字

对郭沫若评价500字

对郭沫若评价500字
郭沫若是当代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理论家、教育家,其学术成就和突出的贡献,使其名字成为当代中国的建筑界的标杆。

郭沫若促成了当代中国建筑的转型,其研究工作涵盖了从传统楼房到现代化建筑的各个方面,其理论影响了许多中国学者。

他重视空间、视觉、手工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联性,以及在设计中强调环境中立足于世界、和谐于时空、自适应于过程和发展。

郭沫若在建筑实践中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他在浐河河畔的孙家村示范村的设计中板块立体、木廊与楼台的应用,以及室内的使用示范,都被视为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的先驱者,开创了一个中国既古典又现代的建筑风格。

同时,郭沫若还集合众多学者,建立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建筑学术社团,在建筑理论以及实践领域内获得了重大影响。

总之,郭沫若是一位古代中国建筑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先导者,其批判性思维、实践方法和视觉理论对当代建筑学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也在当前中国建筑界开关革新的历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郭沫若品牌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郭沫若品牌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郭沫若品牌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沫若品牌是四川乐山一种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但乐山沫若品牌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意识、战略与规划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沫若品牌价值的全面利用和提升。

沫若品牌开发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战略规划与实施,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促进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产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沫若品牌;品牌价值;现状;对策沫若品牌是一个多维度、宽领域的世界性品牌。

但沫若品牌开发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

全面开发沫若品牌、经营好沫若品牌不但可以直接为乐山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事业服务,而且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品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一、沫若品牌开发现状(一)利用沫若品牌的意识自发形成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各级政府和各种组织越来越认识到经营好文化旅游资源对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行动,是制定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

在历史文化名人荟萃的乐山,郭沫若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对当地各个领域都有着其他历史文化名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借用郭沫若的名字或名义,对沫若品牌进行了最原始、最初级的开发利用。

如文化教育领域的沫若中学、沫若图书馆、沫若博物馆、沫若艺术团、各种“沫若杯”比赛等等;经济开发领域的沫若旧居旅游景区、“沫若公馆”公寓住房、大沫宾馆、沫若良装、女神装饰等;社会发展领域沫若广场、沫若街区等。

(二)研究沫若品牌的队伍初步形成郭沫若研究是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同时起步的。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培育,乐山官方和民间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郭沫若研究力量。

郭沫若研究及其发展变化,不仅鲜明地映现出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化伟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在相当深广的层面上体现出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某些重要足迹。

官方以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和乐山市及沙湾区政府宣传部门为主,民间研究力量多是一些各自为阵的研究力量。

郭沫若的艺术家人生及其文化成就研究

郭沫若的艺术家人生及其文化成就研究

郭沫若的艺术家人生及其文化成就研究郭沫若(1892-1981)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名人,凭借其丰厚的艺术创作和卓越的思想成就,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艺术理念和作品对中国文化与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郭沫若的早期艺术家生涯郭沫若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和创作涵盖了绘画、文学、戏剧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备受瞩目。

在他最早的艺术生涯中,他与许多先驱艺术家,如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交流切磋,出版了许多关于艺术和文化的著作,包括《京华画史》和《梦笔谈》,这些著作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郭沫若对艺术的热情和才华引起了文化运动领袖的注意。

他成为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继运动的主要发言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首次与欧洲现代主义和西方文化接轨,为中国的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二、郭沫若的艺术理念和风格郭沫若的艺术风格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他的作品充满了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抒情性等元素,其卓越的技巧和创造力为艺术家们开拓了新的领域。

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表现,而是一种反映现实和社会问题的方式。

他的创作以人类、自然、宗教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表现了对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注。

其中,郭沫若的“女神”主题作品更是广受瞩目。

他用女性的形象代表着人性和美,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批判。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三、郭沫若的文化成就除了在艺术上的成就外,郭沫若在文化研究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具有毕生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诗歌、散文、翻译、历史、考古和文化研究。

他的大量著作,如《古树新花》、《鸟·兽·虫·鱼·虾》、《白洋淀》等,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此外,郭沫若还在文化外交和艺术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综述我国对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名人身上,对历史文化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稀少。

关于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郭沫若本人及郭沫若作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丰富;但关于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文献很少。

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品牌及其价值;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研究;综述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

沫若品牌是一个多维度、宽领域的世界性品牌,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

本文拟就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厘清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

1关于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对于一般性品牌及品牌价值的评估、管理和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体系比较成熟,国内外每年都在进行品牌价值评估就是相关理论的广泛应用。

但对于名人品牌及品牌价值,尤其是历史名人品牌及品牌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当稀少,且缺乏深度。

在名人品牌方面:刘琴(2003)从体育名人品牌经营的角度谈到了经营名人品牌。

Rita(2007)以“李宁品牌”为例研究了服装名人品牌问题。

韩雪(2010)以姚明为样本研究了名人品牌形象塑造问题。

吴绵从(2008)小沈阳代言长城酷熊汽车、菲丽西(2007)从李宇春、郭德纲、黄健翔三人、段弘(2008)从刘翔退赛分别谈到了名人品牌代言问题。

在历史名人品牌方面:王律(2009)谈到了打响石家庄名人品牌。

沈赤兵(2007、2009)谈到了黔苏两省共享沈万三历史名人品牌,要重视贵州历史名人品牌的超强传播功能。

周孝君,罗宗良(2009)研究了巴蜀文化名人国画大师张大千文化品牌的风险问题。

在名人品牌价值方面:孟孜(2008)研究了我国体育明星的品牌价值及其开发。

朱海静(2006)进行了我国企业职业经理人个人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在历史名人品牌价值方面:古诺,吴力(2005)谈到了茅盾文学奖品牌价值流失。

周晓云,沈赤兵(2010)研究了历史名人沈万三的旅游文化品牌价值。

2关于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郭沫若研究是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同时起步的。

郭沫若研究及其发展变化,不仅鲜明地反映现出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化伟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在相当深广的层面上体现出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某些重要足迹。

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郭沫若本人及郭沫若作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丰富,但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还相形见绌,研究人数不够多,研究机构主要以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及其出版的《郭沫若学刊》为主。

关于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文献很少。

罗佳明(2006)提出要丰富《沫若·女神》剧的编创,提升它的艺术品味,扩大它的文化影响力和市场冲击力,取得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产业效应,为我市开发沫若文化镇等文化产业项目开发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章玉钧(2003)指出要认识沫若品牌的巨大价值和开发潜力。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与时俱进的文化巨人,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尽管有来自历史环境的局限和主观方面的缺失,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成就和地位,作为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杰出代表,作为具有球型思维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为人类和平与进步而奋斗的使者,是在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肯定和广泛认同的。

邓经武(2005)指出,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郭沫若,就是一个难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郭沫若在文化各领域的创造积淀,其名人品牌对全社会各层面的影响等,都是打造“名人故居(故里)游”已有的最佳条件。

3关于沫若品牌价值利用研究沫若品牌是一个多维度的360度的球形品牌。

但关于沫若品牌价值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品牌开发和旅游品牌开发方面,其他方面很少涉及或研究不够深入。

3.1文化品牌开发方面一方面,是对沫若文化的提炼和研究。

谭继和(2003)指出“沫若文化”有三大特征:第一,郭沫若是历代蜀人“文章冠天下”传统在现代的杰出代表;第二,郭沫若是上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第三,郭沫若是东西方文化会通,以浪漫主义为特征的球型思维百科文化巨人的代表。

税海模(2004)总结到沫若文化具体地体现在郭沫若身上,有一个建构过程,历史地形成了三个向度:球型发展、与时俱进和人民本位,分别回答了人与自我、人与时代、人与社会等三方面的关系问题。

另一方面,是对沫若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章玉钧(2003)指出要增强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提出关于乐山和沙湾在经营城市中如何开发沫若文化资源、铸造沫若文化品牌的具体建议,要在推动巴蜀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推动沫若文化走向民间、走入生活这两方面多做工作。

谭继和(2003)建议以沙湾和美女峰为载体,将沙湾建设为“文宗圣地”和“新诗胜地”。

提出应该将沫若文化由资源变资本的整合,包括将沫若文化与乐山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结合,将沫若文化与公共环境艺术结合,促进沫若文化的宣传,使沫若精神深人人民大众的生活等等。

彭邦本(2004)提出对沫若文化的理解不能太局限,对沫若文化遗产的开发,应该抓住“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做文章,抓住郭沫若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巴蜀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做文章,从他的著作和广阔生涯中寻找多样化的开发素材和形象,提炼出若干富有创意的开发主题。

杨胜宽(2004)指出沫若文化资源具有可经营性。

因为沫若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丰富性,乐山经营沫若文化资源具有独特优势。

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认识沫若文化资源的价值,用市场策划的手段盘活沫若文化资源,用经营市场的目标获取更大的文化资源效益,构建多方参与的文化资源经营体制。

王世德(2005)指出可以利用沫若文化搞活旅游,创建“沫若文化城”。

2004年,在沙湾区天泉湖宾馆召开了“纪念郭沫若诞辰112周年暨打造沫若文化城研讨会”。

2005年5月,由乐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建设乐山文化强市、弘扬沫若文化”学术研讨会,就沫若文化的基本内涵、沫若文化与乐山城市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掘利用沫若文化资源,将沫若文化资源变为乐山市的文化资本,为建设文化强市服务等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

3.2旅游品牌开发方面为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早在1998年12月,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就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了“郭沫若与乐山旅游”学术座谈会;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的《郭沫若学刊》专门开辟了“郭沫若与乐山旅游”专栏。

李鸿儒(2003)提出要倾力打造沫若文化品牌,突出山水生态旅游特色,切实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章玉均(2003)呼吁要认识文化名人资源的巨大价值和开发潜力,并与绍兴和湖南凤凰依靠宣传文化名人及其作品而迅速提高知名度促进地方旅游市场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邓经武(2005)指出把郭沫若故居打造为“名居”旅游品牌,我们已经有了可以“借势”的众多资源:各种类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已经为郭沫若作了许多广告;中国历史学、考古学领域汗牛充栋的研究文字,是宣传郭沫若的免费广告;即使是今天那些基于其他目的向郭沫若大泼污水的“反思”材料,也客观上在为郭沫若做广告;中国散文随笔创作最高奖项——“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亦可以视为打造郭沫若故居文化品牌的“软广告”。

罗建安(2006)认为打造沫若文化品牌,探索一条艺术、旅游与经济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相关各方应该大力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联姻,打造新跨越新的增长点。

同期,市委宣传部长罗佳明也将《沫若·女神》看成是丰富乐山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乐山旅游城市文化魅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4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意义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无论从文化教育领域,还是经济领域,尤其是当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我国历史文化名人综合研究,还是地方层面的历史文化名人综合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1理论意义(1)拓宽郭沫若研究的视野。

引入品牌价值评估和管理的一些研究方法,全面研究沫若品牌的价值,并从战略角度研究沫若品牌的开发利用,这无疑大大拓宽郭沫若研究的视野,丰富郭沫若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2)有助于历史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深入研究。

在国内关于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名人,如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知名企业家等,也仅占品牌及其价值研究很小的部分,关于历史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很少。

通过对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将有助于历史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深入研究,为各地充分利用开发历史名人品牌提供理论基础,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品牌价值研究理论延伸和深化。

(3)有助于历史名人品牌开发战略理论研究。

各地对本地历史名人品牌热情很高,但开发战略缺乏,对开发战略的理论研究也不足。

对沫若品牌开发战略的研究,将能够为各地历史名人品牌开发战略提供借鉴,为国内历史名人利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4.2实践意义(1)有助于沫若品牌的多维度、多视角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和沫若品牌的开发中,不仅是一般人,而且连乐山本地政府部门、机构单位以及研究者,因为郭沫若本人的一些历史问题或形象不够完美高大,对沫若品牌认识不够全面,对沫若品牌价值不够重视。

对沫若品牌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公众和机关单位对沫若品牌及其价值有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升沫若品牌价值的建议。

(2)有助于形成全方位的沫若品牌开发战略。

乐山本地在开发利用沫若品牌中,多是一些零散的活动,并且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加之现在沙湾和乐山在加大工业发展,对沫若品牌开发有热情减弱的趋势。

在乐山的旅游开发中,由于有世界遗产地和其他众多的景点,沫若品牌开发也不是重点。

因此,通过对沫若品牌价值利用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方位的沫若品牌开发战略,只有具有长远的战略,才会有长期的效益。

(3)有助于各地历史名人品牌的开发。

我国当前各地出现了历史名人品牌开发利用的热潮。

但各地对本地的历史名人的品牌价值往往不能全面认识。

对本地历史名人品牌利用也是有开发,无战略;有热情,无持续的激情。

因此,往往一哄而上,几年后就销声匿迹。

通过对沫若品牌价值及其开发战略的研究,有助于各地历史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开发。

参考文献[1]邓经武.名人故居的旅游品牌营销——以乐山“郭沫若故居”为例[J].郭沫若学刊,2005,(3).[2]周晓云,沈赤兵.历史名人沈万三的旅游文化品牌价值[J].当代贵州,2003,(5).[3]章玉均.开发文化名人资源铸造沫若文化品牌[J].郭沫若学刊,2003,(4).[4]彭邦本.名人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化多样性视角——以沫若故里为例[J].郭沫若学刊,2004,(2).[5]李鸿儒.弘扬沫若文化,发展沙湾旅游[J].郭沫若学刊,2003,(4).[6]罗佳明.打造沫若文化品牌开题之作《沫若·女神》[J].郭沫若学刊,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