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归纳(免费下载)
1一4单元语文知识点汇总

1一4单元语文知识点汇总人教版语文1 - 4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字词。
1. 生字。
- 会写、会认课本后的生字表中的生字。
要注意生字的笔画顺序、字形结构。
例如“鼎”字,笔画较多,要牢记其笔画顺序;“藤”字是上下结构,要注意“滕”与“藤”的区别。
- 多音字: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些多音字,如“卷”(juǎn、juàn)、“似”(sì、shì)等。
要掌握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2. 词语。
- 积累课本中的重点词语,如描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膀大腰圆”;描写自然景色的“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等。
- 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会找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例如“寂静”的近义词是“安静”,反义词是“喧闹”。
- 四字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像“理所当然”“难以置信”等词语,要理解其意思并能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
二、句子。
1. 句式转换。
-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可转换为“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在转换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词语的搭配要合理。
- 陈述句、反问句的转换。
如“这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是“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
- 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合适的修饰成分,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缩句则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
例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
”扩句后可以是“娇艳欲滴的花朵在轻柔的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身姿。
”缩句后为“花朵摇曳。
”2. 修辞手法。
- 比喻: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大圆盘”,比喻词是“像”。
-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神态、情感等。
例如“鸟儿在枝头唱歌。
”这里把鸟儿当作人,“唱歌”是人的行为。
-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基础语言知识词语1.词语分类–名词:指人、事、物、地名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名称。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等。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介词:用来介定名词、代词或动词。
–连词:连接同类成分或并列成分。
–叹词:表达人们赞叹、惊奇、喜悦等情感。
2.词义辨析–同义词:具有相同或接近的意义。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3.词语用法–词性变化:形式上的变化,如动词的变位和时态。
–词义变化:意义上的变化,如汉字的多音字,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
语法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2.句子类型–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谓语或宾语。
–并列句:由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通过连词连成的复合句。
–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语+谓语。
–宾语结构:宾语+谓语。
–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补足语结构:主语+系动词+表语。
–含有定语结构的句子:被修饰的成分+定语。
修辞1.比喻:用一个物象代替另一个物象,以便使读者有强烈的感触。
2.拟人:把生活中不是人的东西或抽象的东西,被赋予人的情感和形象,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3.夸张: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以加强对读者的印象。
4.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现肯定的意思,以及强调是反问的反义词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技巧理解阅读1.理解阅读的三个要素:识别、理解和记忆。
2.确定文章的体裁:新闻、说明文、论说文、小说等。
3.识别文章的层次:主题句、分论点、细节等。
4.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词汇、句式和修辞等。
5.主旨归纳:通过整理文章中的信息,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细节阅读1.细节阅读的目的: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总结文章的细节。
2.细节阅读的方法:精读、扫读和略读。
3.细节阅读的技巧:标注和概括。
快速阅读1.快速阅读的目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题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深入阅读。
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

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种类与结构3.汉字的笔画与笔顺4.常用偏旁部首及其意义5.易错字词的辨析二、词汇与成语1.词汇的分类与运用2.成语的来源与特点3.成语的故事与典故4.成语的误用与辨析5.常用成语的解释与例句三、语法与句型1.词类的识别与用法2.短语的结构与类型3.句子成分的分析4.句型的变换与运用5.病句的修改与辨析四、修辞手法1.比喻的作用与类型2.拟人的特点与应用3.夸张的手法与效果4.对偶的结构与韵律5.设问的技巧与作用五、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概述2.古代文学作品与作者3.现代文学作家与作品4.文学体裁的识别与特点5.文学奖项与荣誉六、阅读理解1.文章的体裁与结构2.文章的主旨与大意3.人物形象的把握4.事件过程的描述5.文中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七、作文写作1.作文的构思与立意2.作文的结构与层次3.作文的语言与表达4.作文的修改与润色5.作文的好词好句积累6.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7.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8.文言虚词的辨析与作用9.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0.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九、诗歌鉴赏1.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诗歌的情感与主题4.诗歌的写作手法与技巧5.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步骤十、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2.口语交际的表达技巧3.口语交际的场景与实践4.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5.口语交际的常见问题与解答以上是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的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写出带有偏旁部首“心”的四个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解题方法:通过记忆常用偏旁部首“心”,结合课本与教材中的例子,选择四个带有该偏旁部首的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心想、意念、快慢、怒火。
2.习题:请将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原句:他跑的很快,非常愉块。
解题方法:仔细阅读句子,对比汉字的正确书写,找出错误字词并进行修改。
答案:他跑得很快,非常愉快。
二、词汇与成语3.习题:请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语文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

语文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语文基础知识1. 汉字的基本要素:汉字由笔画、偏旁、部首组成。
2. 汉字的书写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3. 汉字的构字法:形声、会意、象形、指事。
4. 汉字的音节结构:声母、韵母、声调。
5. 汉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6. 词语的基本概念:词、词义、词性、词法、派生词。
7. 词语的构词法:前缀、后缀、派生、合成、转化。
8. 语言的典型特征:规范性、符号性、传递性、交际性。
9. 语言的表达手段:词语、语法、修辞、语音、语调。
10. 古代文言语的特点:文白异读、多义少词、成语合成等。
二、汉字知识1. 汉字的发展历史:象形演变、甲骨文字、金文演变、小篆字体、隶书书体。
2. 汉字的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3. 汉字的结构演化:表意字和表音字的发展。
4. 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偏旁部首、音节。
5. 汉字的书写技巧:笔画顺序、笔画结构。
6. 汉字的使用规范:字的读音、字的写法。
7. 汉字的词义辨析:形义、音义。
8. 汉字的应用技巧:识字、读字、写字技巧。
9. 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象形性、文化内涵。
10. 汉字的发展趋势:汉字的简化、汉字的规范化。
三、词语知识1. 词语的基本概念:词、词义、词性、词法、派生词。
2. 词语的构词法:前缀、后缀、派生、合成、转化。
3. 词语的分类:实词、虚词、短语、固定搭配。
4. 词语的词义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5. 词语的使用原则:义项重叠、意群强化、一词多义。
6. 词语的运用技巧:识词、用词、辨词。
7. 词语的举一反三:类推、引申、推理。
8. 词语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习惯。
9. 词语的更新换代:新词汇、外来词、习用语。
10. 词语的发展趋势:词义的延伸、词汇的丰富。
四、语法知识1. 语法的基本概念:句子、词类、成分、句法。
2. 词类的基本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冠词、数词、量词。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一、词汇与词义1. 词的构成:词根、前缀、后缀2. 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3. 词义辨析:词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4. 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5. 词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1. 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等2. 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态的使用3. 从句的引导词和结构4. 句子的呼应和对等结构5. 句子的省略和倒装三、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1.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 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的运用3. 修辞格的使用:比喻、拟声、拟态、夸张、反复、排比等4. 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四、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1. 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2. 文章的段落划分和段首句的写作3.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描写文的写作技巧4. 文章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的运用5. 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五、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1. 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景物等2. 描写和想象:运用五感进行描写和想象3. 比较和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利弊等4. 议论和观点: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5. 表达和推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思路六、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1. 阅读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2. 阅读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划分3. 阅读文章的细节和推理题4. 阅读文章的作者观点和态度5. 阅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七、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2. 文言文的词义辨析和文句的理解3.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5. 文言文的背景和作者特点的了解八、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2.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的使用4. 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5. 修辞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九、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1. 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景物等2. 描写和想象:通过五感对事物的描写和想象3. 比较和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利弊等4. 议论和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5. 表达和推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思路十、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1. 阅读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2. 阅读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划分3. 阅读文章的细节和推理题4. 阅读文章的作者观点和态度5. 阅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以上是语文基础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2024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2、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年龄称谓(代称)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字的认识1.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2. 汉字的起源3. 汉字的基本结构4. 汉字的构字法5. 汉字的拼音6. 汉字的笔画及字形7. 汉字的字音8. 汉字的字义9. 汉字的词语10. 汉字的造字法11. 汉字的演变二、词语1. 词语的概念2. 词语的分类3. 词语的构词法4. 词语的衍生与合成5. 词语的评价与修辞功能三、句子1. 句子的概念2. 句子的分类3. 句子的成分4. 句子的句式结构5. 句子的联立、并列及主谓宾结构6. 句子的衔接方式四、修辞与修辞格1. 修辞的含义2. 修辞的种类3. 修辞的效果4. 修辞的运用技巧五、阅读与写作1. 阅读的技巧2. 写作的方法3. 写作的原则4. 写作的要点5. 写作的题目6. 写作的结构7. 写作的表达技巧六、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概念2. 古代文学的形式3. 古代文学的特点4.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6. 古代文学的影响七、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概念2. 现代文学的特点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4. 现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5. 现代文学的影响6.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八、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的概念2. 文学常识的分类3. 文学常识的作用4. 文学常识的重要性九、写作技巧1. 写作技巧的基本要求2. 写作技巧的分类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写作技巧的提高途径十、表达能力培养1. 表达能力的意义2. 表达能力的形式3. 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十一、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阅读理解的方法3. 阅读理解的技巧4. 阅读理解的误区十二、写作能力培养1. 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2.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3. 写作能力的发展方向十三、修辞技巧1. 修辞技巧的种类2. 修辞技巧的运用3. 修辞技巧的效果十四、文学概念1. 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2. 文学概念的分类3. 文学概念的修辞功能4. 文学概念的运用十五、表达方式1. 表达方式的种类2. 表达方式的运用3. 表达方式的效果4. 表达方式的特点十六、文学知识1. 文学知识的重要性2. 文学知识的分类3. 文学知识的运用4. 文学知识的发展方向十七、修辞形式1. 修辞形式的种类2. 修辞形式的效果3. 修辞形式的运用4. 修辞形式的特点十八、写作格式1. 写作格式的基本要求2. 写作格式的种类3. 写作格式的运用4. 写作格式的特点十九、语文教育1.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2. 语文教育的目标3. 语文教育的方法4. 语文教育的特点二十、言语表达1. 言语表达的含义2. 言语表达的形式3. 言语表达的效果4. 言语表达的特点二十一、阅读技巧1. 阅读技巧的种类2. 阅读技巧的方法3. 阅读技巧的误区4. 阅读技巧的提高途径二十二、写作能力1.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2. 写作能力的方法3. 写作能力的特点4.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二十三、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种类2. 修辞手法的方法3. 修辞手法的效果4. 修辞手法的特点二十四、文学作品1. 文学作品的类型2. 文学作品的形式3. 文学作品的特点4. 文学作品的分类综上所述,语文知识点内容繁多,包括文字的认识、词语、句子、修辞与修辞格、阅读与写作、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常识、写作技巧、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文学概念、表达方式、文学知识、修辞形式、写作格式、语文教育、言语表达、阅读技巧、写作能力、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等方面。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字音:- 多音字:如“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读音:例如“狭隘(ài)”不能误读为“yì”。
平时要多积累课本后的字词表以及常见易错字读音。
- 字形:- 同音字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形似字区别:如“戊(wù)、戌(xū)、戍(shù)”,通过笔画、部首等特征进行区分。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 从词义轻重方面:如“请求”和“恳求”,“恳求”的程度比“请求”更重。
- 从适用范围方面:“时期”和“时代”,“时期”范围相对较小,“时代”范围更宽泛。
- 词语感情色彩:- 褒义词:如“英勇”,带有赞扬的感情。
- 贬义词:像“狡猾”,表示负面的评价。
- 中性词:“结果”,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
3. 成语运用。
- 正确理解成语含义:例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关系。
4. 标点符号。
-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如“你吃饭了吗?”-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逗号: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如“我喜欢读书,也喜欢画画。
”- 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苹果、香蕉、橘子都是水果。
”-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如“他说:‘我明天要去旅行。
’”- 引号:- 表示直接引用,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的名言。
”- 表示特定称谓,如“‘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 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这个‘聪明人’,总是办傻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及文化文学常识必背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说明方法的作用: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列数字、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打比方、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引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分类别——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 B渲染气氛; 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引号的五种作用: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 D特殊含义; E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的六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⑥表列举分承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文学常识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八荒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广陵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官职任免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时间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并称1、王孟:王维、孟浩然(山水)2、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三曹:曹操、曹植、曹丕4、韩柳:韩愈、柳宗元5、孔孟:孔子、孟子6、苏辛:苏轼、辛弃疾7、苏黄:苏轼、黄庭坚8、三苏:苏轼、苏辙、苏洵高岑:高适、岑参(边塞诗人)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中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10、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12、三言两拍: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与凌檬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3、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15、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诗经》《书经》《礼记》《周易》《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6、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7、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8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粮食统称):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马、牛、羊、猪、狗、鸡19、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20、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1、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2、“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23、32、读书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鲁迅)24.五更:夜晚五个时段,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以此类推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夏季、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28、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29.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30、科举试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止。
31、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代称1、学生:桃李2、妇女:巾帼3、弟兄:手足4、诗人:骚人5、菊花:黄花6、杜鹃:子规7、家乡:桑梓8、国家:社稷9、史册:汗青10、平民:布衣11、战争:烽烟12、音乐:丝竹13、文学才华:风骚14、自己的作品:拙作15、须眉:男子16.鸿雁:书信17.祖国:轩辕18、“三尺”:法律18星座:星宿(xiu)19.翰林院:玉常金马20、老人:黄发、伛偻21、小孩:垂髫、提携尊称和谦称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赔”,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
谦称有以下几种:——用“小、敝、家、舍、愚”等字称呼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及友人。
尊称有以下几种:——用“尊、贵、高、令、贤”等字称呼对方或对方的家人及友人。
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称天子:殿下③称将军:麾hui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人物别称李白:诗仙青莲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杜甫:诗圣诗史欧阳修:醉翁六一居士陶渊明:靖节先生李清照:易安居士陆游:放翁辛弃疾:稼轩孟子:亚圣蒲松龄: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年龄:13女豆蔻年华30女半老徐娘30男而立之年40男不惑之年50知天命60花甲、耳顺70古稀80~90 耄耋(màodié)之年100期颐,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专著《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着,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上起周初,下讫春秋中叶,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作家与作品: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
3.《左传》编年体史书。
传说左丘明编著。
《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4.《列子.汤问》作者列子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选于此书。
5.《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这是古代记述我国江河分布情况的书。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
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人物是以苏轼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约派。
8.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水浒传》(施耐庵):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儒林外史》(吴敬梓):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惠州一绝》。
11.“古木阳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12.《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老舍先生曾说:“最使我自已满意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之为“旧时代的葬歌”。
其它: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分别指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文言文中的成语1、熟能生巧-- 《卖油翁》2、黔驴计穷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之驴》3.扑朔迷离----《木兰诗》4.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列子》5.一鼓作气辙乱旗靡-----《曹刿论战》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孟子》7.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孙权劝学》8.闻鸡起舞望风响应----《祖逖北伐》9.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鸡犬相闻不足为道无人问津----《桃花源记》10.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秋水》11.讳疾忌医、防微杜渐---《扁鹊见蔡桓公》12.不亦乐乎、温新故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论语》13. 握发吐哺博闻强记----《周公诫子》14.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开张圣听------《出师表》15.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16.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蔌----《醉翁亭记》17.悲欢离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杳如黄鹤----《黄鹤楼》19.窈窕淑女----《诗经》20.呆若木鸡-----《庄子》21、鸡犬不宁——《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