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上册第六单元一、字词积累炫耀称职妥当滑稽呈报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嬉戏哞哞潺潺眨巴红润孪生痒酥酥踉踉跄跄庇护虚荣较量凯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了解3.童话及其特点4.“寓言四则”作者及出处三、理解分析1.皇帝的新装分析故事情节层次,理解文章主旨找出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敢说真话?骗局揭穿后,为什么皇帝大臣仍然装模做样的把戏演下去?2.郭沫若诗两首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区别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背诵这两首诗,并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3.女娲造人复述课文,找出作者想象再造的地方找出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概括女娲形象特点4.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理清文章情节发展步骤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主旨)5.寓言四则口头复述这四则寓言了解这四则寓言的寓意第五单元一、字词积累风筝堕落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抹攥逮怦怦树杈寒颤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嗅各得其所摩衍叠摇摆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倘若惊讶无端至爱笑嘻嘻俄而欣然二、了解1.鲁迅及其作品2.泰戈尔及其作品3.冰心及其作品4.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三、理解分析1.风筝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及对教育和家庭的忏悔。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2.羚羊木雕找出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文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此类事情?3.散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细节描写并体会作者表达的亲情品味最后一句,理解其深刻含义4.诗两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主题。
并背诵理解:《金色花》篇末含蓄的诗句,《纸船》中“爱”“悲哀”的含义5.世说新语两则背诵。
字、词、句的理解及课文的翻译学习古今异义的词语;区别“君、家君、尊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散文:1.形散神聚。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基础知识积累。
1. 字词。
- 生字:课本后的字词表中的生字要会读写,例如“嗡(wēng)”“朗润(lǎng rùn)”等。
掌握它们的拼音、字形、字义。
- 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要理解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 近义词与反义词:像“静谧 - 喧闹”“慈爱 - 凶狠”等,能够准确辨析并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2. 语法知识。
- 词性: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性。
例如“风筝”是名词,“跑”是动词。
- 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摇曳”,“花朵”是主语,“摇曳”是谓语,“美丽的”是定语,“在风中”“轻轻地”是状语。
3. 标点符号。
-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如直接引用他人话语时要用引号,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或外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文言文学习。
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 实词:像“之”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等不同用法。
- 虚词:“而”表示并列(“博学而笃志”)、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的用法要掌握。
2. 文言文翻译。
-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逐字逐句准确翻译。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译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3.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文章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 散文阅读。
四、写作训练。
1. 记叙文写作。
- 描写手法的运用:在记叙文中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如环境描写(“夜,静悄悄的,只有月光洒在地上”)、人物描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使文章更加生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6单元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 6单元学问点归纳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6单元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1. 文言文基础学问- 文言文的特点和用途: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文字。
-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注释、疑问、解义。
2. 表达:- 字音和字义的关系:字音是字的读音,字义是字的意思。
- 文言修辞手法:夸张、对比、比方、借代、排比、反复、省略、插入等。
- 阅读文言文时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3. 读书与观赏- 通过阅读名著,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育审美和艺术修养。
其次单元:我的学校1. 篆、隶、楷三种字体的生疏:篆书是古代书法中较早的一种字体,楷书是现代书法中常用的字体,隶书是从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
2. 书法基本笔画分类:长、短、点、捺、提、勾、弯、折、挑、撇、捺、抹、提、点等。
3. 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和特点,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宠爱和骄傲。
第三单元:父亲1. 了解父亲的成长经受和奋斗历程,生疏到父亲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2. 学习父亲的为人和做事的态度,从父亲身上吸取正能量。
3. 学会感恩,体验父爱的宏大和无私。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四单元:我的幻想1. 了解什么是幻想,生疏到幻想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制订目标和方案,努力追求幻想。
3. 了解成功的条件和原则,学习从失败中吸取阅历。
第五单元:学校生活1. 适应学校生活的转变:从学校到学校的过渡期,学会与同学相互支持和挂念。
2. 把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和协商、查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等。
3.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育自主学习的力量。
第六单元:母爱1. 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和爱的宏大,感恩母亲的哺育之恩。
2. 借助母爱的榜样,培育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3. 学会与母亲沟通和沟通,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1-6单元的主要学问点归纳,期望对你有挂念!。
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由于没有具体的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更多要求内容(比如重点课文、知识点类型等),以下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基础学习资料整理:一、课本结构与单元主题。
1. 课本结构。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共六个单元。
- 每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综合性学习、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板块。
2. 单元主题。
二、重点文言文知识。
- 字词解释。
- “时习之”的“时”:按时。
“不亦说乎”的“说”:通“悦”,愉快。
- “吾日三省吾身”的“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句子翻译。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字词解释。
- “夫君子之行”的“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静以修身”的“以”:用来。
-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句子翻译。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三、现代文阅读重点知识。
1. 记叙文阅读。
- 记叙顺序。
-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 人物描写方法。
- 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2. 散文阅读。
- 散文的特点。
四、写作知识。
1. 记叙文写作。
- 写人记叙文。
- 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等。
可以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例如写自己的老师,可以描写老师的外貌特点,然后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认真教学、课后耐心辅导学生等事例来表现老师的敬业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贮蓄(zhù xù):“贮”容易误读为“chǔ”。
- 粗犷(guǎng):不能读成“kuàng”。
- 莅临(lì lín):“莅”字较难读准确。
- 确凿(záo):注意与“zuò”区分。
2. 易错字形。
- “诀别”的“诀”,不要写成“决”。
诀别是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有永别之意,“诀”有诀窍、口诀等与话语相关的含义,在这里表示分别时的话语等内涵。
- “云霄”的“霄”,与“宵”区分。
“霄”指天空,如九霄云外;“宵”指夜晚,如元宵。
- “分歧”的“歧”,不要写成“岐”。
“歧”有岔道、不一致的意思。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 重点词语解释。
- 朗润:明朗润泽。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
- 静谧:安静。
如“静谧的夜晚”。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 词语辨析。
- “安静”“宁静”“寂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和喧哗,常形容环境或人的状态,如“教室里很安静”。
- “宁静”更强调平静、安静,常用来形容环境,有平和、静谧的感觉,如“宁静的夜晚”。
- “寂静”表示没有声音,程度比“安静”和“宁静”更深,如“寂静的山谷”。
三、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明月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四、文言文知识。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4、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5、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二)《秋天的怀念》1、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第六单元一、字词积累炫耀称职妥当滑稽呈报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嬉戏哞哞潺潺眨巴红润孪生痒酥酥踉踉跄跄庇护虚荣较量凯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了解1.安徒生及其童话代表作2.郭沫若及其主要作品3.童话及其特点4.“寓言四则”作者及出处5.中外寓言的不同点三、理解分析1.皇帝的新装分析故事情节层次,理解文章主旨找出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敢说真话?骗局揭穿后,为什么皇帝大臣仍然装模做样的把戏演下去?2.郭沫若诗两首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区别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背诵这两首诗,并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3.女娲造人复述课文,找出作者想象再造的地方找出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概括女娲形象特点4.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理清文章情节发展步骤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主旨)5.寓言四则口头复述这四则寓言了解这四则寓言的寓意第五单元一、字词积累风筝堕落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抹攥逮怦怦树杈寒颤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嗅各得其所摩衍叠摇摆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倘若惊讶无端至爱笑嘻嘻俄而欣然二、了解1.鲁迅及其作品2.泰戈尔及其作品3.冰心及其作品4.刘义庆及《世说新语》5.散文特点三、理解分析1.风筝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及对教育和家庭的忏悔。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2.羚羊木雕找出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文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此类事情3.散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细节描写并体会作者表达的亲情品味最后一句,理解其深刻含义4.诗两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主题。
并背诵理解:《金色花》篇末含蓄的诗句,《纸船》中“爱”“悲哀”的含义5.世说新语两则背诵。
字、词、句的理解及课文的翻译学习古今异义的词语;区别“君、家君、尊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散文:1.形散神聚。
选材广泛,形式自由,但主题是集中的。
选材上,可写景状物,可议论抒情;写法上千变万化,有清晰的线索和明确的主题2.洗练的语言。
它以洗练、准确、优美,富于魅力的语言打动读者。
3.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诗一般的意境。
即使是平实的叙述也饱含作者的感情散文诗:散文诗是诗歌的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的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
它要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它把诗的精练、集中、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第四单元一、字词积累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茏幽雅叹服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征兆千姿万态弥漫一霎间变化无常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喑哑沉寂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海市蜃楼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直接霄汉黯然缥缈连亘乌有倏忽二、了解1.说明文分类,及说明方法的巧妙运用2.简单了解本单元课文作者3.了解化石现象和生成规律三、理解分析1.化石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中比喻句的含义想象描述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生物世界2.看云识天气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设计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与预示天气状况文中引用谚语的作用3.绿色蝈蝈文章对蝈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说明的?作者对蝈蝈变换的几种称呼,其作用是什么?找出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的例子,其好处是什么?4.月亮上的足迹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画出登月过程示意图品味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人类和科学的伟大,理解人类登月的意义5.山市训练课文复述、翻译能力,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山市”出现的几幅画面解释“山市蜃楼”形成的原因说明文:1.从写作目的来看,可以分为阐释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述说性说明文(以夹叙夹说的方法,记录物象变化、人物经历)、实用性说明文(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实际应用的说明文)。
2.从表达方法来分,分为一般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述说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都是一般性说明文,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平实笔调解说事物)和文艺性说明文(其共同特点是运用文艺笔调(通常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对话、故事等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描写与说明兼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第三单元一、字词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默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冽梦寐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了解1.借景抒情的写法2.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三、理解分析1.春作者为我们描述了那些春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课文,学习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体会其中的妙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济南的冬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文描写了哪些冬景,各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3.山中访友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世界。
学习本文写景技巧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为什么称山中景物为朋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秋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描绘诗中所表现的乡村秋景图,品味优美诗句,说出写景顺序5.古代诗歌五首想象描述这五首诗的画面。
说出《观沧海》的写作背景用原句回答《钱塘湖春行》中怎样描写湖水初涨的《天净纱·秋思》为秋思之祖,理解这首散曲的意境四、拓展:收集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诗句第二单元一、字词积累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累累低回慧心嬉戏风韵闲适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执著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沉甸甸眼巴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突如其来天灾人祸异国他乡猝然长逝问心无愧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了解1.寓言的特点2.流沙河及其作品3.《论语》4.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三、理解分析1.理想阅读全诗,分析诗歌结构,品味形象化的语言,理解其思想内涵思考: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理解诗歌中比喻句的含义2.短文两篇行道树形象特征。
两篇课文中心句的理解“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3.人生寓言复述课文,理解两则短文的寓意课后练习题4.我的信念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并归纳整理5.论语十则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含义;背诵、默写课文分类归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第一单元一、字词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终极迸溅繁密伫立凝望伶仃稀零一瞬间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忍俊不禁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二、了解1.象征手法2.本单元课文作者三、理解分析1.在山的那边“山”“海”的象征意义及本诗的主题思想;品味重点词句2.走一步,再走一步复述课文,理解题目的含义及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为什么父亲指挥我先迈出一小步对你的启示是什么3.生命、生命为什么题目连用两个“生命”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4.紫藤萝瀑布理解中心句;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作者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为什么开头“停住了脚步”,结尾又“加快了脚步”5.童趣背诵、默写课文;理解文意及重点词的解释什么是“物外之趣”,怎样产生“物外之趣”怎样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象征:借描写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
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