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写作经典解读11详解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

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

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记叙文是中考阅读中常考到的一个文种,那么我们怎么在中考中获得高分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考语文阅读记叙文讲解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精编初中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

精编初中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

精编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主要包括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回忆录等。

1、能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以及线索。

2、能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详略对主题的关系。

3、体味文章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描写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5、能够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概括记叙文的写作特点,6、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7、能应对开放性试题,学会自主探究和评价,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是:体味文章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一、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例如:《背影》《羚羊木雕》②、内容上作用:看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交待写作对象。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③、是否含义丰富、深刻,或有揭示(或暗示)主旨的作用。

例如:《半截钱里的父爱》《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④、是否想象力较丰富,是否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否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一:以《背景》为题目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含义深刻、表现中心上看,它是父亲特定环境下的特殊面貌,突出了老境的颓唐,心情忧郁,父爱子的真挚感情;从想象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二:《一个美丽的错误》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含义:含义是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实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中的孩童内心的真纯与爱心是美好的。

(对父亲的怜惜和挚爱)作用:设置悬念,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2021学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考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之记叙文-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附答案解析)

2021学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考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之记叙文-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附答案解析)

专题11 标题作用及含义一、现代文阅读(共26题;附答案解析)1.(2020·湖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会飞的太阳丁立梅一①去一个老宿舍区找人。

②老宿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

平房,一字排开,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

一小间里住一户人家,一家好几口人,都挤在这一小间里。

(A)邻里不消说鸡犬声相闻,就是彼此间轻微的呼吸,都能听得见。

——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了。

③如今,这些老房子蜷缩在几幢高楼后,终年难得见到阳光。

屋顶的瓦片上,爬满了岁月的绿苔。

草也跑来凑热闹,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聚集在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

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早已斑驳得不成样了,露出大块大块难看的伤疤。

④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一俟羽翼丰满,立马就飞了。

他们飞走后,再不肯回头。

留守在老房子里的,就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老人们念旧得很,住惯了的老房子,已然成了他们的亲人,难丢难舍。

⑤我去时,是冬天。

冬天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

我看到几个老妇人,怀里捧着棉被子,在那一星点的阳光下,展开,一边拍打,一边闲闲地说着话。

阳光移开去了,她们就又捧着棉被子跟上去。

她们看到诧异地站在一旁的我,笑了,对我解释道:“我们在赶太阳呢。

”脸上是一派的安宁祥和。

⑥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语!(一问一感叹,隐藏着从“悟住”到刹那感悟的激动与欣喜。

)我在这个词语前怔住,从此铭记在心。

每当我觉得湿冷清寒,觉得灰心失望,我就把这个词语掏出来,暖一暖。

人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是主动地追求,才能获得你所需要的温度。

二⑦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

⑧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是潮乎乎的人了。

南方的梅雨天,总是让人难耐。

⑨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感觉,雨天里他们照旧玩得兴高采烈。

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他们乐得哈哈笑。

(B)⑩五岁的小侄儿,也跟着别的孩子,去踩洼地的积水玩,不时快乐地尖叫着。

2011语文中考全面解析

2011语文中考全面解析

中考作文三大高分诀窍作文成绩的优劣关系到语文学科成绩的高 低,考生要想夺取中考语文高分,必须首先 考生要想夺取中考语文高分, 要夺取作文高分。

要夺取作文高分。

那么如何夺取中考作文高 分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分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考场作文构思要巧妙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列出的第 思路与结构”, 三项就是 “思路与结构 ,占 10 分。

其中 A 思路与结构 类卷的标准是:思路通畅;层次分明, 类卷的标准是: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 构安排有特色。

思路与结构 的安排, 思路与结构”的安排 构安排有特色。

而“思路与结构 的安排,体 现在文章写作之前的“构思 之中。

构思”之中 现在文章写作之前的 构思 之中。

构思在整 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

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

构思大致包括 三个方面:选择题材,安排人物、情节;酝 三个方面:选择题材,安排人物、情节; 提炼主题(或中心 确定艺术表现形式, 或中心); 酿、提炼主题 或中心 ;确定艺术表现形式, 如结构安排 表达方式和作品体裁等。

构安排、 如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和作品体裁等。

构思巧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思巧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

第一,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

好文章的 开头有:设置悬念式开头;倒叙式开头;情 开头有:设置悬念式开头;倒叙式开头; 景描写式开头;点题式开头; 景描写式开头;点题式开头;议论抒情式开 引名人名言或哲理性的话开头等。

头;引名人名言或哲理性的话开头等。

第二, 情节安排要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第二, 情节安排要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文似看山不喜平 。

因此,叙事要有点 波 文似看山不喜平”。

因此,叙事要有点“波 文似看山不喜平澜”,不能平铺直叙。

,不能平铺直叙。

第三,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忌单一重 第三,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 复。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11情感类记叙文二含解析

专题11 情感类类记叙文(二)一、(2019·湖北黄冈)阅读下面小说,完成28—31题。

(14分)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韩逸萌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

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

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

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

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

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

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

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

“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

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

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

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

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

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

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

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

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专家解读考点:依照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明白得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明白得文章的中心;清晰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判。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要紧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独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表达、描写为要紧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要紧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3、表达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刻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表达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表达中的详略咨询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表达主题的咨询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表达。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咨询题。

点〔详写〕,表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表达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阻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讲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能够进行正面描写,也能够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截了当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批注赏析点评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批注赏析点评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批注赏析点评不能没有你傍晚时分的云,就像天边悬挂的织女锦缎,用太阳的色彩染得通红通红的;又像儿时最爱吃的棉花糖,感觉触手可及,其实仍在远处飘着。

“万云归西”的景色令我陶醉。

(开篇景物描写,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状其形,绘其色,渲染了恬静、柔和的气氛,,点明故事发生时间,为人物活动设置背景,表达了因傍晚美景而陶醉的愉悦之情。

)不远处的黄豆田里,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暮色下忙碌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空旷的田野和她的身上,这橘红色的余光让她原本瘦小的身影更显苍凉。

这画面仿佛是一幅油画,尽管火红的天空占了一大半,可主角却是那小小的身影。

(景中现人,相互映衬,突出人物的“瘦小”、“苍凉”;以“油画”作比,更显出人物的瘦小,含蓄表达内心对外婆的疼爱。

)咦,为什么这么晚了外婆还在田里?“外婆!”我呼喊着跑向外婆。

外婆转过身来,似乎很惊讶。

“外婆,天都要黑了,你怎么还在田里呀?”外婆指着身后的黄豆田说:“敲黄豆。

要是现在不敲完,到了明天太阳一出来,这些黄豆壳就自己裂开了。

”我似懂非懂地往后一看:呀!好多黄豆呀!它们都被外婆割下来堆成一堆一堆的了,在暮色中一动不动,像沉睡的小宝宝。

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感到一丝心疼。

快步跑回家把妈妈也叫了出来。

(心理、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突出外婆的“忙碌”、劳动的艰辛和对外婆的隐隐“心疼”。

堆堆豆子的比喻,更显得描写的靓丽。

)“你们来干什么?”外婆看到我刚走了又回来,还把妈妈带来了,似乎有些生气,“这儿挺热的,你们快回家吧!”我和妈妈没有理会,将外婆推开,立刻敲起黄豆来,敲得不亦乐乎。

“唉,你们哟。

”外婆没办法,只好拿起竹竿和我们一起敲。

(外婆的语言、“生气”的神态描写,“我和妈妈”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了其间的相互关爱和浓浓亲情。

鲜明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我拿着竹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呼嚓……呼嚓”的摩擦声、击打声此起彼伏。

一会儿,我就有些累了,汗水浸湿了衣服,额前的碎发也粘在了前额上。

2011年中考文学作品复习: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二)

2011年中考文学作品复习: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二)

2011年中考文学作品复习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二)一、叙事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一)叙事散文中的记叙(叙述)。

1、概念: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作用:使读者对人物特点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

(二)叙事散文中的描写。

1、概念: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

2、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所描写的事物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环境描写(经常考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2)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它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叙事散文中的议论。

1、概念: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所发表的看法或见解。

它往往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2、作用:起到画龙点睛或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有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先叙后议,画龙点睛;先议后叙,出了能揭示中心之外,还会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四)叙事散文中的抒情。

1、概念: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

它有两种形式:(1)直接抒情:作者在心底里直接、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用:可以透过作者的感情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它是把握文章中心主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叙事散文中的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此种表达方式在叙事性文章中极其少见,可以忽略。

)二、叙事散文中的表现手法。

(只列举常见常考的表现手法)1、对比手法。

鲜明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
而不是和爷爷唠叨呢?(心理描写,突出好奇心)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
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而阳光总是
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
着温暖的光辉。(“温暖”,一语双关)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继续扣题)
▪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 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 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 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记叙文
18
欣赏
无言的结局
▪ 刺眼的阳光,涌进车窗,给人们增添了一 种莫名的烦躁。
车厢地板上,有一片被人踩得乱七八糟 的水迹,上面横卧着一本书,封面翘翘地抖。
文似看山不喜平。
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记叙文
3
记叙文写作:
3、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厚积 而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致江海。”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记叙文
4
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 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 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 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
奶奶呢?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 好好的,我才心安啊!”
此时,我豁然开朗。心,被濡湿了。连日以来如 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爷爷好好的,我就心安。”这不正是人世间最 最美丽的风景吗?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 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抒情)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
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 能在“尺水”中“兴波”,能以鲜活的细 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 穷。
记叙文
10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 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 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文章。
记叙文
11
情节要有悬念与波折
▪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 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 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一个说:“我把书给你,你不接好,掉 了怪谁呢?”一个说:“我还没接好,你就 放了手,怪我呀?”两句话分别不断地重复 在两个人的嘴上。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记叙文
5
作文:好奇心
记叙文
6
为什么?(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 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入题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
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 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 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
呢?好好的在藤椅上睡熟了。奶奶孩子般地嗔笑道:“这 个死老头,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埋伏笔)
记叙文
7
我很好奇。 (点题)
12
情节要有悬念与波折
▪ 巧设悬念 ▪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
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 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 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 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记叙文
13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以小见大
▪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 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 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 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好奇 心》。
▪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 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 往就体现在那儿。
▪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
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
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
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
记叙个文 ”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所惦念的人,必在我眼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 地方,我脚能走到的地方,好好的活着。(因事悟理)
我庆幸因我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 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 你记叙文在,整个世界都在。(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 9
点评: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 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 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 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 “花蕊中的一滴露”!
记叙文
14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画龙点睛
▪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 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 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 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 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记叙文
15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铺垫蓄势
▪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 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 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 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 了突出文章主旨。
记叙文写作指导
福州第十八中学 江洪涛
2012年福州中考语文学科命题培训1、说真话、抒真情:诗言志
《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曹植《七步诗》、林觉民《与妻书》 黄庭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
记叙文
2
记叙文写作:
2、情节波折。
记叙文
16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欲扬先抑
▪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 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 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 反衬了后文的“扬”。“欲扬先 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 种布局方法。

记叙文
17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 粗笔勾勒
▪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 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 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 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 勾勒。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
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无论我拿布还是拿棉
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奶奶都能辨别出来 。“丫头,
又在这儿捣乱……”虽然奶奶挥起皱纹满布的手轻拍
我,以示责备,但她的脸上却挂着甜蜜的笑容。
奶奶依旧。
记叙文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继续扣题)
8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 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