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
缠论的关键问题汇总及解答

缠论的关键问题汇总及解答1、如何有效判断背驰,提高背驰的成功率(也就是提高缠论第一类买卖点的成功率)?背驰的判断,其实就是对同向两笔力度的判断,如果后面一笔下跌力度比前面一笔下跌力度小,那么说明空头力量减弱,就是背驰。
而力度的判断,禅师教了两个方法:1、看MACD红绿柱的面积。
2、直接比较这两笔的长度,长度大的,力度大。
长度差不多的情况下看斜率,斜率越大的力度越大。
比如下图,箭头2一笔的力度就明显比箭头1一笔的力度小,说明空头下跌乏力,5分钟已经背驰,之后引发反向一段趋势。
(镍5分钟背驰图)以上就是缠论对于背驰的判断方法。
但是在实战,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盲目地做背驰,成功率并不高,经常容易被打止损,也就是出现我们常说的“背了又背”的情况。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战中要提高背驰的成功率,必须要有大级别买卖点共振。
以买点为例,买点共振的组合:大级别二买/三买/类二买+次级别一买,都属于共振。
有大级别共振的一买,止盈止损比大,成功率高,而且拉升速度快。
例如下面镍的例子,这周刚刚做的,2手镍盈利将近3000元。
下图圈1的位置是镍30分钟二买,5分钟图上3比2的力度小,属于5分钟背驰的一买,那么这个买点就是:大级别二买+次级别一买,符合共振组合,圈4底分型+MACD 金叉确认买点进多后,巨阳线大幅拉升,完成30分钟上一笔。
可见,有买卖点共振的组合,不仅成功率高,而且上涨幅度大,拉升速度快,止盈止损比大,是我们做单的首选进场点。
(镍30分钟图)(镍5分钟图)(插一句题外话:镍这单是我的第三套交易系统的系统买点:30分钟二买+ 5分钟MACD回抽零轴的标准MACD底背离的一买,在我选择的10个期货常做品种中,只要符合第三套交易系统的买卖点,成功率能达到80%以上)再看一个反例,下图螺纹日线图箭头1的位置,是日线类二买向上出中枢一笔,这一笔次级别60分钟产生3次背驰的60分钟一卖,分别是圈2、圈3和圈4的位置,2和3都失败,只有圈4的背驰才成功引发60分钟反向一段。
缠中说禅:答疑背离

缠中说禅:答疑背离缠师对背驰的定义是:当股价下跌时,绿柱线反⽽缩短,这个时候可能是买⼊的良机;反之,当股价上升,红柱线缩短时,这个时候就可能是卖出的良机。
顶背驰:当股价K线图上的股票⾛势⼀峰⽐⼀峰⾼,股价⼀直在向上涨,⽽MACD指标图形上的由红柱构成的图形的⾛势是⼀峰⽐⼀峰低,即当股价的⾼点⽐前⼀次的⾼点⾼、⽽MACD指标的⾼点⽐指标的前⼀次⾼点低,这叫顶背驰现象。
顶背驰现象⼀般是股价在⾼位即将反转转势的信号,表明股价短期内即将下跌,是卖出股票的信号。
底背驰:底背驰⼀般出现在股价的低位区。
当股价K线图上的股票⾛势,股价还在下跌,⽽MACD指标图形上的由绿柱构成的图形的⾛势是⼀底⽐⼀底⾼,即当股价的低点⽐前⼀次低点底,⽽指标的低点却⽐前⼀次的低点⾼,这叫底背驰现象。
底背驰现象⼀般是预⽰股价在低位可能反转向上的信号,表明股价短期内可能反弹向上,是短期买⼊股票的信号。
禅师的答疑:MACD是辅助的办法,最简单的还是看均线的上涨⼒度。
对于MACD,肯定是⽚和⽚⽐,但当下那⼀⽚,红柱⼦或绿柱⼦不能继续伸长,开始缩短时,就是严重关注了。
不必须等到红柱⼦变成绿柱⼦,或反之,否则反应太慢了。
但这个问题要完全解决,还要配合很多东西,红柱⼦⽐昨天长,这就可以了,因为这⼀⽚正在形成中。
哪天红柱⼦缩短,⽽前⾯最后位置超不过,才是危险信号,背驰如果⽤MACD红绿柱⼦来看,当然是看⼀波的。
红绿柱⼦的⼀波怎样构成:就是先伸长,在缩短,⽽最长的位置就是转折点。
如果今天还⽐昨天长,证明转折点还没出来,只有出现今天⽐昨天短,昨天⽐前天长的情况,才会出现转折。
这个问题⼀看图就明⽩了,太常识性的问题了。
柱⼦出现今天⽐昨天短,昨天⽐前天长的情况,证明柱⼦的⼀波出现转折,转折这⼀天的⾼度如果⽐上⼀波转折⾼度低,就形成柱⼦上的背驰。
但对于MACD,单纯看柱⼦上的背驰还不⾏,还要看黄线DEA和⽩线DIFF的⾛势,特别对于通道式,⼀定要看。
⼀般最有效的背离是这样发⽣的:黄⽩线回到0轴附近再上去,股价新⾼⽽两线以及柱⼦都不新⾼,这时候出现的背离最有效,真正的背离发⽣以后,就会出现转折。
大尉解缠论盘整背驰用法

大尉的博客盘整背驰的精确定义和三种扩展应用盘整背驰,开始缠师解说的时候,是连续三段走势,比如上下上,前后两个上之间的比较,换句话说,盘整背驰的级别是当前走势的次级别。
而其后,在实际操作中,又给出了一系列盘整背驰的扩展应用,我归纳了下,有三种(以下全部以12345五段向上走势,234形成中枢来解说):一、12345,234为中枢,1、5为中枢两端的同向走势,5比1高时,可以用类似盘整背驰的方法来比较,缠师将中枢形容为星球,两端的走势因为星球的引力,会有一个回拉的作用,所以可以比较。
这个就是欺世盗名的井论的原型。
二、123456,234为中枢,1、6为中枢两端的反向走势,照样可以比较盘整背驰,但是只能在走势结束时通过反向的MACD柱子面积来比较中枢对其的回拉力度,此时黄白线无用。
三、1-11,其中2-10扩展成上一级别中枢,站在上一级别比较1和11,当11走出三段时,形成本级别走势,再和1比较。
参考二,反向的也可以比较。
以上都是盘整背驰最精确的定义和高级应用,实战价值非常大。
背驰判断的误区针对某人质疑的解释:对任何人的理论都不要轻易相信,而要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加以验证。
1、所谓大井小井什么的,是我就你们的方便才这样表述的,本质上就是盘背,这个我已经说到想吐了,不解释。
2、我对缠论的理解之透,是数一数二的。
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井论,我怎么可能分不清大小井呢?在本级别用线段画出的中枢,去比较前后段的力度,通常我们是看本级别MACD黄白线和柱子面积。
但是经本人长期实践发现,黄白线的高低当本级别与高级别出现不一致时,必须以高级别为准。
你在5F上看,第三段大于第一段,可是到15F、30F上去看,背驰很明显。
为什么要以上一级别为准,不仅是我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有理论依据的,但是此刻不想说太多,自己多操作个股验证去吧。
P.S.作手说是以本级别黄白线为准,我说是以高级别,哪个正确,自己去验证100只个股再来质疑不迟,至于理论依据以后再说,今天累了,先给结论。
缠论10年以上经验心得,少走弯路

缠论10年以上经验心得,少走弯路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一种特别的东西,就像是在玩游戏的时候总结的超级厉害的通关秘籍一样。
这个东西叫缠论,我可是花了10年多的时间才慢慢懂了它的一些道理呢。
我刚接触这个的时候,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大的迷宫。
那时候,我看那些东西就像看天书一样,满脑子都是问号。
比如说,那些复杂的线条和图形,看起来就像一团乱麻。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就像我们搭积木,刚开始我想按照缠论搭一个超级大城堡,可是我连最基础的一块积木该放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盲目地去放,结果搭了一点就倒了。
这就像我最开始学缠论,没有搞清楚最基本的东西,就想做很复杂的事,肯定不行呀。
后来呢,我就慢慢发现,得从最最简单的地方开始。
就像我们走路,得先学会走稳了,再去跑。
我开始一个一个小部分去了解缠论,就像一块一块地找对积木。
比如说,我先学会分辨那些看起来很相似的小图案之间的区别。
我还发现,不能着急。
有一次,我看到别人好像很快就学会了很多,我就想赶紧追上。
我跳过了很多我还不太明白的地方,结果就像盖房子没有打好地基,后面全都错了。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前面的步骤错了,后面怎么算都不对。
在这个过程里,我也犯了很多小错误。
有一次我把两个概念弄混了,就像把苹果当成了橙子。
我按照错误的理解去做,怎么都不对劲儿。
但是我没有放弃呀,我就重新回头去看,就像把搭错的积木重新拆了,再好好地搭。
再给你们讲个有趣的事儿。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灰心,觉得缠论好难好难。
就像我爬山,爬到一半就觉得好累,不想爬了。
可是我看到旁边有个小蚂蚁,它那么小,却一直在努力搬东西,一点一点地朝着自己的家走。
我就想,我怎么能不如小蚂蚁呢?于是我就又有了动力,继续去钻研缠论。
经过这么多年,我明白了很多。
我们学习缠论就像在黑暗里找宝藏,得有耐心,得一步一步来。
不能贪心,不能想一下子就找到最大的宝藏。
只要我们慢慢地、稳稳地走,就一定能少走很多弯路,最后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藏。
不管做什么,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的哦。
缠的缺点-背了又背和小转大最根本的原因

缠的缺点-背了又背和小转大最根本的原因缠友论缠---背了又背和小转大最根本的原因追求精确,是每个金融投资操作者的追求,缠师的区间套理论也是追求精确的一种理论,包括缠师本人,也是不断在小级别里短差降低成本,如果不精确是难以实现的。
如缠师自己所言:“ 最重要的节奏,还是买卖点,一切的节奏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这买卖点就是应该在你的操作级别上,要求的精确。
无论你是多大的操作级别,在你的操作级别上,你是必须要做到精确操作的。
1、背了又背和小转大最根本的原因————一个留下的遗憾但是缠师不在了,留下一部未完全完成的伟大著作,也留下很多遗憾。
很多东西没有讲完,包括动力学部分。
必须承认,缠论的级别递归是严格按数学递归的,但是缠论的买卖点没有数学的定量的分析,这是没有讲解完的动力学的遗憾。
所以你只能按走势的力度去看背驰,或者用均线的角度和缠绕去看背驰,或者辅助MACD分析判断。
而力度、角度、等这些很科学的词汇却没有用数学的定量分析,你无法知道到底背驰到什么程度才能转折,即使是区间套背驰了,但是小级别突然变化,仍会化解背驰,使得背驰变为不可能。
没有了定量的买卖点,就会出现背了又背,和小转大以及走势级别上困惑等意外情况。
中枢后的走势是无方向的,你不知道做完中枢后,是该上还是下?或是继续震荡? 这也是缠论的走势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定量分析所固有的缺陷。
股票上,如果不精确操作,10%的波动尚可接受的话,那么期货10%左右的波动足以让你爆仓!更不用说黄金和外汇了,你徒有屠龙刀又有何用?你又拿什么战胜市场?更别提战胜米国人了。
能活着就不错,这个结论在任何级别上也都是适用的。
2、如何解决这个遗憾:要学习缠论,切实的能用于实际的操作,就必须继承发展缠论,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已经有很多缠友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其他的技术理论来结合,弥补这个不足,能用缠论赚钱的,就是这部分朋友。
我的早期博文里就多次提及不要放弃传统技术理论,要与传统技术理论结合等等。
缠中说禅:背驰整理

背驰,背道而驰,无道就没有背驰,这就是所谓,无趋势无背驰,那么是否可以反推一个结论:无背驰,无反趋势。
实际经验中,确实如此。
关于MACD辅助背驰判断,缠的评价很高,认为如果能够熟练,基本可以对付95%以上的情况,此外又方便又简单,再结合几何的方法判断,基本十有十中。
我建议大家都做为缠论的原教旨主义者,就是完全按缠论原文来学习来应用,原汁原味,至于推陈出新,那是以后你成了大师以后的事情。
今天整理如下,收获很大,关于实际的体会与经验,将另文作为下篇,我也要在下周的实操中继续体会。
(1---21等为缠的原文,括号内为本博碎语,所谓碎语闲话,当然可以不计较的):1、先区分趋势与盘整,再搞清楚背驰与盘整背驰。
(博主:小学毕业的必须,一句话,必须的,必须必,呵呵)2、盘整背驰的三种情况要搞清楚,盘整背驰出来不一定有大幅下跌,否则怎么有第三类买点的构成。
而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要跌回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最少的跌幅。
(博主:不清楚这一点,就会操作中搞糊涂,到底做短差,还是做波段。
)3、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日线的上涨段出现背驰,MACD刚创新高,MACD刚出红柱子,即使5分钟出现背驰,那么力度也有限,只可以做做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日线走势的最终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段,1个1分钟的背驰也可能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综合的来考虑,决不能一看背驰就等跌50%.(博主:很多错卖就是不清楚如此。
)4、背驰出货都是上涨中出的,一路涨一路出。
什么时候开始出?除了两段趋势之间的力度,还要看第二段内部的背驰,特别两端趋势之间是一个狭窄的平台整理,为什么?因为调整有交替关系,一个平台整理后,下一个调整往往是快跌型的,因此必须要配合第二个趋势的内部背驰看,这个背驰在1分钟或5分钟图上都太明显,根本不用等到下跌时才发现。
(博主:区间套,盘跌调整和急跌调整交替的模式要注意)5、背驰只可能出现一次,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
图文实战解读缠论里面有关背离、中...

图文实战解读缠论里面有关背离、中...原文主要讲了四层意思:一是市场走势分为上涨、下跌、盘整三种;二是同级别下均线缠绕后的高点和低点才具有代表意义;三是转折分为背离后的转折和盘整后的转折两种;四是背离的本质是指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缠绕时力度的比较。
缠论原文中很多地方谈到背离,包括在原文后期提出了“无背离,不买卖”的观点,任何买卖点都可以落到低级别背离上来实现。
可见背离在缠论中的重要性。
这里强调一点的是,缠论前期提到的背离和后期定义了中枢后的背离有些区别,前期提到的背离其实就是传统技术中使用的顶背离和底背离,而后期中枢定义后的背离,多指中枢背离,也就是中枢离开段和进入段的背离。
一、市场走势分为上涨、下跌和盘整这句话在新手看来真的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根本就不用说。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所谓看到山不是山,看到山就是山的道理。
首先是级别问题,30分钟的上涨在日线级别有可能是下跌,这反而给出了一个操作思路。
比如日线级别处于上涨趋势中,在上涨反转前都应该坚持持有股票,在日线级别上涨而30分钟下跌的时候选择加仓点。
这就是简单的真理背后则可能隐藏很多东西。
上涨中持有股票;下跌中保持空仓;盘整时上下皆有可能,在方面明确前也应该空仓观望。
二、转折分为背离后的转折和盘整后的转折背离后的转折盘整后的转折寻找转折点在交易中自然非常重要,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或许是最为理想的交易,也只能是理想中的。
缠论中提到完成转折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就是交叉缠绕后继续远趋势,形成陷阱,然后制造转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在大涨之前往往先来一个急跌,也就是通常说的洗盘,洗掉立场不坚定的人。
第二种就是盘整,以时间换空间然后形成转折。
其实也是洗盘的一种,就是通过长时间横盘消化之前的资金筹码。
第一种转折往往以背离的方式呈现,即使当前级别没有背离,其次级别往往也会有背离。
而第二种方式,缠论原则上建议出现盘整就要先退出,待突破后选择方向再进场。
后期缠论也给出了一个介入方式,也就是后面提到的盘背,也就是缠论二买的寻找方式(没有破前期低点构成二买,或者下破前期低点但是出现盘背)。
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 背驰后地三种情况

(出处: 缠论坛)---第1段:在某级别的盘整中,或者说围绕某级别中枢的震荡、延续中,不存在转折的问题,除非站在次级别图形中,才有转折问题的探讨。
对于上涨的转折,有两种情况:下跌与盘整;对于下跌的转折,也有两种情况:上涨与盘整。
转折是有级别的,关于转折与背驰的关系,有如下定理:-在盘整里没有转折转折只存在于上涨、盘整、下跌的关系中盘整走势是上下上或下上下的连接其中最短的那段就是中枢范围上图中的白色走势左边叫上涨 右边右下跌 其中红色框部分是盘整 这里的盘整是次级别盘整上图就是同级别趋势的走势框以外的是趋势框以内的是次级别盘整---第2段: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这个画个图就很理解了---第3段:该定理的证明有点抽象,估计大多数的人都没兴趣,那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也大致知道证明的轮廓,更重要的是,这样,各位对走势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切的认识。
例如,一个5分钟背驰段的下跌,最终通过1分钟以及1分钟以下级别的精确定位,最终可以找到背驰的精确点,其后就发生反弹。
注意,反弹只是一般的术语,在本ID的理论中,对这反弹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就是包括三种情况: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这一段是对上一段的解释其实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只是缠中说禅怕大家觉得难相当于有一种冷不是你冷是你妈妈觉得你冷上图有个规律都是相对趋势中枢的情况首先先说说趋势是什么趋势就是中枢一直新生新中枢不回之前的中枢叫趋势那要是回了之前的中枢呢就叫扩展之前的中枢还在只是振荡幅度变大了所以就扩展那什么情况是之前中枢不在了呢就是第二种情况反向的走势把之前的整个中枢全吃掉这时候就不能用之前的中枢来解释行情了因为之前的中枢已然被吃掉那要怎么解释行情呢这里缠中说禅就引出了更大级别中枢的概念来但中枢无论怎么大总要有个头不是中枢再大还是叫中枢什么时候不叫中枢呢想必大家都能猜到了那就是成为趋势的时候嘛成为趋势的情况就是缠中说禅提到的第三种情况“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关于反趋势为啥叫该级别以上级别呢意思就是说反趋势是由第二种情况“更大级别盘整(中枢)”演化来的因为更大中枢覆盖了之前的中枢趋势又是在这个更大中枢之上的所以就有了这第三种情况的划分第4段: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第5段:对于5分钟级别趋势发生背驰的情况,那这个5分钟级别的趋势里所具有的中枢都是5分钟级别的,假设共有N个,显然,这个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论,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背驰段与背驰释疑(顺便解决部分背了又背的疑问)(2009-02-09 16:49:08)转载▼标签:杂谈43课关于背驰的补习课,主要阐述背驰与级别之间的关系,有如下两种: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二、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在一中,特别提到“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判断相关。
”以前学艺不精,对于背驰段和背驰没有深刻的体会,现在一看,这句话是对所谓“背了又背”“出C不出C”的又一次声明,其实关于C不C,已经说的够清楚了,其实不但C不见得有,B,A,小A,等等都是根据走势而来,根本就没一定,臆测C不C,首先就入了预测的魔怔了,缠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不预测,走成如何按如何来操作,否则,继续YY,又何未学缠有何区别?回到前面,进入背驰段的操作办法,未确认背驰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级别相应的减仓或空仓,但是在一个小级别的延伸,就要考虑重新买入,否则就有踏空的危险。
如此而已,很简单。
就如当下的大盘,今天走出了5分钟的中枢,明天就看这个5分钟中枢的演变,无非三种可能:1、5分中枢级别的延伸,此种情况无非需要背驰高点先出来,低点再补回,做差价。
2、小转大为更大级别的中枢,进而演化成背驰下跌,在任何一个次高点离场。
3、上升新高,如果新高后背驰,可以出来,等待3买再买回。
不背驰继续拿,等待任何一个背驰的机会。
当然要看你的个股。
程序很简单,不停重复而已。
本博绝非多头或空头,涨也不怕,跌也不怕,按缠论操作而已。
最近已经可以做到忘掉买入股票的价格,盈利多少,因为从节前都是满仓未动了,很好的一个上涨段,连30分钟级别的背驰段都未见,最多弄弄5分钟的短差,意义不大,所以干脆省了,那就为什么不吃完再说呢?走势终完美就是背驰这么简单(兼论背了又背的解决)收藏人:缠中觅禅 2011-11-05 | 阅:106 转:7 |来源| 分享腾讯空间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 搜狐微博推荐给朋友举报走势终完美是缠论中与背驰,级别,中枢同等重要的东西,背驰和中枢是判断级别和走势终完美的工具,所以从更高层面来说,缠论就是级别和走势终完美这两个东西。
再往大了说,缠论就是教你判断目前是处于涨得过程中还是跌的过程中。
中枢和背驰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因为总出现背了又背的现象让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谁都不会判断错,除非你连哪段跟哪段对比都会弄错,连面积大小都会看错。
(我个人习惯将盘背和趋势背驰统称为背驰,因为我并不认为盘背和趋势背驰在本质上有多大差别)那为什么会出现背了又背呢?我在之前的帖子里说到过:背了又背其实是在级别扩展的时候大家对当下级别的判断错误。
现在我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尽可能通俗的分析:当背驰出现之后反向次级别走势必定回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那么走势的级别已经扩展为更高了。
其后的走势便与发生背驰的这个走势无关了,而在级别扩展之后如果你还在用原来的级别对走势进行判断,一旦出现新的同向走势,出现背了又背就是必然的。
其实,此时不但反向的次级别走势早已经结束了,而且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同向走势了,而这个新的同向走势此时一般已经生长成之前发生背驰的走势的次次级别,也可能是次级别甚至是同级别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3类买卖点的问题:背驰了,反向的走势却只长到次次级别,还没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就完美了,而反向次次级别的的反向走势却不断的在级别扩展。
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好的赚钱机会,因为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高,潮之前的最后一射。
其实这是一个魔鬼的陷阱。
因为,出3类买卖点的这段的级别是与前一段的级别不同的,而绝大多数人在此时最容易忽略这一点,想在当下做出准确的判断便是比赌大小还要凶险。
理解了背了又背的由来,90%的背了又背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只有90%呢?因为还有极少情况下反向的走势级别达不到次级别,仅仅是次次级别,也就是假如当你以段为单位划中枢的时候,背驰之后的反向次级别走势只有一笔,那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这时候其实如果它的力度够大就可以将其看成段。
这不是缠论的问题,是分型理论先天的缺陷。
理论上解决了背了又背,那么走势终完美就不再是问题了,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只要背了,它就完美了,走势终完美就是这么简单。
走势终完美就是背驰这么简单(兼论背了又背的解决)(2012-03-09 16:41:27)转载▼标签:分类:抄录文章收集杂谈我不知道“背驰”这种说法是否禅师原创,不过按照108课中所说无非就是MACD指标的多级别运用;至于笔,段等东西都是《一致性获利法》里的东西,中枢的概念就是常说的震荡。
其实缠论用于炒股的话很简单,就是:背驰,级别,走势完美这三样东西。
之所以很多人会纠结于“背了又背”,只是级别没搞清楚。
而级别搞不清楚的原因又通常是由于级别扩展造成的:已经完美的走势经过反向次级别走势之后导致级别扩展,之后继续原方向。
缠论难的不是背驰,不是级别,不是走势终完美。
请大家不要再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其实这3个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你们自己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真正难的是:级别扩展时本级别和次级别走势完美的同时判断。
(我个人认为禅师在这点上留了点私货,也就是说了99%,但是打通任督二脉的那一下要让你自己去悟。
其实需要“悟”的东西通常也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简单到一点就破。
但是“悟”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于是悟到了的人经历了过程的痛苦之后自然也不会说。
)禅师在讲课的时候喜欢用很多佛家语言,还喜欢用定理来证明自己理论的绝对性。
其实这些都是花招式,导致很多缠徒们动则就引用禅师的原话如何如何,跟有甚者,将“走势终完美”等简单的事情上升到禅学,佛家,已经等高度(这些东西真管用近代中国至于落后人家上百年吗?)。
让学缠之人云里雾里,更显得缠论的高深莫测。
看看西方的典籍,《股票趋势技术分析》《波浪理论》《一致性获利法》这些经典的理论也没见作者扯上基督教,天主教、黑格尔、苏格拉底呀。
更何况缠论的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借鉴这些理论思路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之上。
最后说一下自己对缠论的心得:缠论确实是一套分析K线走势非常非常好的方法,禅师也将这个方法基本上都讲出来了,而且讲的很仔细很耐心。
并且这套方法也正如很多初学者感觉的那样简单(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有一点禅师漏了,而这一点是将背驰、级别、走势终完美揉到一起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禅师说:得道者能就几人足矣。
的原因吧。
走势终完美是缠论中与背驰,级别,中枢同等重要的东西,背驰和中枢是判断级别和走势终完美的工具,所以从更高层面来说,缠论就是级别和走势终完美这两个东西。
再往大了说,缠论就是教你判断目前是处于涨得过程中还是跌的过程中。
中枢和背驰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因为总出现背了又背的现象让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谁都不会判断错,除非你连哪段跟哪段对比都会弄错,连面积大小都会看错。
(我个人习惯将盘背和趋势背驰统称为背驰,因为我并不认为盘背和趋势背驰在本质上有多大差别)那为什么会出现背了又背呢?我在之前的帖子里说到过:背了又背其实是在级别扩展的时候大家对当下级别的判断错误。
现在我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尽可能通俗的分析:当背驰出现之后反向次级别走势必定回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那么走势的级别已经扩展为更高了。
其后的走势便与发生背驰的这个走势无关了,而在级别扩展之后如果你还在用原来的级别对走势进行判断,一旦出现新的同向走势,出现背了又背就是必然的。
其实,此时不但反向的次级别走势早已经结束了,而且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同向走势了,而这个新的同向走势此时一般已经生长成之前发生背驰的走势的次次级别,也可能是次级别甚至是同级别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3类买卖点的问题:背驰了,反向的走势却只长到次次级别,还没到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内就完美了,而反向次次级别的的反向走势却不断的在级别扩展。
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好的赚钱机会,因为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高,潮之前的最后一射。
其实这是一个魔鬼的陷阱。
因为,出3类买卖点的这段的级别是与前一段的级别不同的,而绝大多数人在此时最容易忽略这一点,想在当下做出准确的判断便是比赌大小还要凶险。
理解了背了又背的由来,90%的背了又背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只有90%呢?因为还有极少情况下反向的走势级别达不到次级别,仅仅是次次级别,也就是假如当你以段为单位划中枢的时候,背驰之后的反向次级别走势只有一笔,那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这时候其实如果它的力度够大就可以将其看成段。
这不是缠论的问题,是分型理论先天的缺陷。
理论上解决了背了又背,那么走势终完美就不再是问题了,无论是盘背还是趋势背驰,只要背了,它就完美了,走势终完美就是这么简单。
简单地说,背了又背分为两种情况:1.级别扩展导致的背了又背。
2.3类买卖点导致的背了又背。
缠的理论只能实现级别扩展时的当下判断,而3类买卖点导致的背了又背是无法在当下判断的。
即使是使用结合律来解释,那也是事后回头再看,无法做到当下(什么事结合律?结合律就是两段可进行对比的走势即可以是笔VS笔,也可以是段VS段,即可以是笔VS段,还可以是段VS笔,而这是随机的。
),这也是为什么禅师必须用BBIBOLL以及中阴理论等方法来进行辅助判断3类买卖点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BBIBOLL的运用和中阴理论是独立于缠论大体系之外用于修补3类买卖点判断缺陷的辅助工具。
然而这个工具的使用依然需要对走势级别的生长有清醒的认识。
这也是我为什么重点解释级别扩展导致背了又背的原因。
其实对于3类买卖点,如果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真的不需要去苛求,至少在操作上应该放弃。
放弃对3买的追逐就是放弃贪婪。
该走的始终要走——1卖之后终要跌回来放下对3卖的担心就是放下恐惧。
该来的始终要来——1买之后终要涨回来就算要求个精准,也应该抱着轻仓玩玩随时止损的心态,不要让塔尖的光怪陆离乱了自己的心神。
为了追逐3类买卖点而导致对整个缠论体系的误解也是很多缠徒甚至高手步入的误区。
缠在其中而不知。
操作上的意义非常的大!当你在你操作的级别发现了背驰后,这个走势就完美了。
可是之后它又背了,再之后它回到中枢区间之内导致级别扩展。
此时,扩展后的级别如何划分中枢区间?中枢区间的最左侧从哪开始?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是大多数缠徒们最混乱的地方。
通常出现背了又背之后的级别扩展,在次级别走势回调至最后一个中枢区间的瞬间,更高级别的中枢就产生了,此时中枢区间的最左侧应该是自第一次背驰的位置开始,而不是又背的位置开始。
(我相信这一观点的提出必将导致很多线段高手们的反驳,呵呵!)这一点说出来了就简单了,不说出来有些人一辈子都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