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关于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关于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探讨与实践摘要:现如今,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城市就必须发展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多用于商业办公,同时超高层建筑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如:上海中心大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相关部门必须做好超高层建筑消防工作。

在通常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比普通房屋的防火设计要求高。

超高层建筑的人员数量较多,并且使用的用电设备也较多,一旦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就会在烟囱效应下快速燃烧扩散。

同时建筑内部起火时,建筑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雾。

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结构设计对火势蔓延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果相关部门不重视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工作,就会引发严重的消防安全事故。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实践引言近几年,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美观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受此影响各类楼房以及商场等,都会运用大量具备较强可燃性的一系列装饰装修材料,这也导致建筑火灾问题频频出现。

对于建筑火灾来讲,有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因为吸入了烟气而出现窒息昏厥或者是死亡问题,因此,在建筑中合理设置消防防排烟系统便显得极为重要,有必要对防排烟系统的作用以及科学设置做出深入研究,并加强消防监督工作,以此切实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1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分析1.1火势蔓延速度快超高层建筑中需要设置多个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在超高层建筑中,如果没有对这些井道做好防火分隔处理工作,会使所有竖向井道形成烟囱效应,促进火势快速蔓延。

特别是商场、图书馆以及办公楼等超高层建筑,其中含有大量的易燃物和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后,火势控制难度加大。

1.2受困人员疏散难度大超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垂直高度大,超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同时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比较密集,在疏散中人员众多,需要的时间长,而且容易出现踩踏事件造成二次伤害。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风管防火做法探究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风管防火做法探究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风管防火做法探究[摘要]:在全世界平均每7秒中发生一次火灾,研究表明火灾中75%的死亡是烟雾和毒害性气体导致,18%是结构破坏致死,只有7%是被火焰直接烧死。

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内,可燃装修、陈设较多,火灾中引起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燃烧物产生的烟雾和毒害性气体。

故防烟排烟系统的可靠性是建筑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排烟、耐火极限、防火引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自2018年8月1号实施后,防排烟管道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前大家都习惯使用镀锌铁皮风管,但是镀锌铁皮风管无法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本文从建筑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耐火极限要求、防火做法对比等方面简单阐述目前行业现状。

1、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1.1防排烟系统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分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或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从而减少疏散通道烟气,保证人员撤离。

1.2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这些烟气将直接阻碍人们逃生和消防人员的灭火行动,是火灾中对生命安全危害最大的因素。

1.3防排烟系统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建筑物消防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

作为防排烟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防火排烟管道自身的耐火性能对于防排烟系统能否有效控制烟气和阻止火势蔓延会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后,防火排烟管道必须能够持续工作一定的时间,以防止烟气扩散,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2、防排烟系统耐火极限要求2.1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自2018年8月1号实施,该标准对防排烟系统管道的耐火极限时间做了明确规定。

对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中几个疑点问题的探讨

对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中几个疑点问题的探讨

宋 岷 强① 梁 小 宝 陈 建 武
( 江西省公 安 消 防总队 新余 市 消防支 队 , 江西 新余 3 8 0 ) 3 0 0
摘 要 : 根据 实际工程情况和 实践经验 , 结合《 高规》 建规》 对《 和《 , 高规》 中一 些未明确 的问题及具体 工程 中经常碰讨 , 出笔 者 的 一 些 看 法 和 建议 ,AL在 具 体 的设 计 中得 出合 理 的 设 计 方 案 。 提 er
防排烟设计过程 中, 常用规 范为 G 5 0 5— 5 高层 民用 建筑 B04 9 《 设计防火规范》 简 称《 ( 高规 》 和 G J6—8 《 筑设 计 防火 ) B1 7建 规范》 简称 《 ( 建规》 。笔 者在从 事建审 、 ) 验收工作 中,发现高
层 民用建 筑 防排烟 消 防设计 中经 常遇 到 的 以下 几个 疑难 问 题, 现结合前 面两 个规 范在 防排烟 设计 中存在 的值 得商榷 的 地方同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
. 条规定一类建筑应设防烟楼梯问 。此外 , 高规 》 82 1 《 第 . . 2 《 建规》 高规》 封闭楼梯 间、 和《 在 防烟楼梯 间、 消 2 1
防电梯 间及前 室 设 防火 门或设 防火 卷 帘有 不 同规 定 , 该 怎么 理解
《 高规 》 . . . 6 3 34条规定“ 消防电梯前室 的门 , 应采用 乙级 防火 门或具有停滞 功能 的防火卷 帘” 在条文说 明中则提到 了 , 合用前室 只能采用 乙级 防火 门。但 《 建规 》 明确规 定 “ 在疏 散 楼梯 间 、 电梯间或 防烟楼梯 间的前室或合用 前室的 门 , 应采 用 平开 的防火门 , 而不应采用卷帘 门 、 侧拉 门 、 旋转 门或 电动 门,
1 防烟楼 梯 间可否 在首 层设 计成 扩大 防烟 楼梯 问

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分析摘要:保证高层火灾发生时,超高层建筑防排烟和在紧急时刻迅速人员疏散是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重点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工程实际状况,对超高层建筑中防排烟系统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以及建议,但是,如何将消防技术规范以及筑功能的有效拓展融入防排烟设计,仍需要设计人员深入的探究,以期做出更具有安全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设计作品,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常见问题的完善。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对策引言科学的防排烟系统既能做到火前防控,又能协助火情扑救。

根据调查显示,管理人员对防排烟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影响防排烟系统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火情表明,在火灾发生时,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完善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点,需要对如何提高超高层建筑物防排烟系统的科学性进行探究。

1防排烟系统概述防烟系统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主要是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控制建筑内的烟气走向,同时还能降低建筑内的CO2、CO以及H2S等有害气体,减少有害烟气对人体的伤害,为人员安全疏散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消防救援的难度。

在高层建筑中,在楼梯间、前室、防火消防通道以及紧急避难层(间)等场所中通常都有设计完善的防排烟系统,为人体的正常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含量。

因此需注重防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及日常的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消防隐患。

2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分析2.1自然排烟效果较差在排烟方式中,相对简单的就是自然排烟方式,由于设计和实际施工过程欠缺一定的科学性,无法将自然排烟设施的作用发挥出来。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_孙瑜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_孙瑜

・建筑水暖・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孙 瑜1,姜杰文2(青岛沿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宜采用自然排烟或加压送风的方式。

本文介绍了各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并就地上与地下分别为防烟楼梯间时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及注意的问题做简单总结,以期使防排烟设计更为合理有效,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加压送风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079-01引言在各类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人员并非被火烧伤,而是由于烟气窒息、中毒,不能安全疏散才导致伤亡,而高层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对这些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排烟设计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进行讨论。

1 防烟楼梯间防排烟采用方式及适用场合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宜采用以下方式:1.1 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可利用可开启的外窗或阳台、凹廊等自然排烟。

这种方式的排烟效果会受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其构造简单、经济,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平时还可兼做换气用。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宜优先采用。

此方式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1.2 加压送风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使其保持正压,阻止烟气侵入。

这种方式防烟效果好,能够保证人员疏散和扑救的需要,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应采用加压送风的方式。

2 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风量确定及系统设计根据《高规》第6.2.8条规定,所有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形成两个独立的楼梯间。

2.1 加压送风量的确定地下部分满足封闭楼梯间要求时,只需考虑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i麓疆≈跚V A L L E J L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探讨蹇兆雷(山东省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分院山东临沂276001)[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卜一7597(2008)0720”1—01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统计资料显示,在各类火灾事故中,绝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不能安全疏散所致。

如日本的。

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的118人中就有93人是被烟熏死的;美国米高梅饭店特大火灾,死亡的84人中有67人也是被烟熏死的。

从这些火灾事例足见防排烟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才能做到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烟气并有效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

保证人员在较好的能见度下进行安全疏散,同时使消防人员更有效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科学地进行防排烟设计、施工、管理尤为重要。

当前,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导致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防烟设计、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火灾隐患。

在此,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引起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重视。

一、防烟楼梯问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一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当防烟楼梯问及其前室(非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

高层建筑防排烟

高层建筑防排烟

1.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室内自然排烟,在室内设置对外
开口或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另一种是设置竖井自然排烟,即在高层
建筑的适中位置,设置专用的排烟竖井,并 在各层设置有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排烟口(排 烟口应设置在上部,发生火灾时能自动或手 动打开),依靠火灾时室内产生的热压和室 外气流的风压,形成的“烟囱效应”进行自 然排烟。
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口可以设置在顶棚上,也可以设置在靠近
顶棚的墙面上,但排烟口必须距顶棚高度800mm以内。如果在室内
净高超过3.0m,则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2.1m以上的高度上。为了
防止顶部排烟口处的烟气溢流,在排烟口一侧的上部应设防烟幕
墙。排烟的面积可根据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排烟速度(v≤10m/s)
2.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根据
补风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机械排烟自然补风的方式,依靠建筑本
身自然补风的排烟方式适合于大型建筑空间的烟气
控制;
另一种是上部机械排烟下部机械送风的方式,
在空间上部设置的排烟口在发生火灾时能敞开,并
在建筑下部位进行机械送风,以提高室内压力将火
灾烟气排除至室外,此种方式多适用于性质重要,
5)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间),如果是封闭的避难层(间)则应设置独立 的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三、高层建筑防烟、排烟的设计程序
进行防、排烟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清楚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并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应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其建筑面积 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00㎡。然后,再 确定合理的防、排烟方式和进一步选择合理 的防、排烟系统,继而确定送风道、排风道、 排烟口、防火阀等位置。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摘要:通过《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探讨了地下地下车库机械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关系,列举了地下车库机械送风与消防排烟的设计方式,地下车库机械排风量计算方法及设计中注意事项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防排烟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设计依据1997年10月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并宣布于1998年5月1日起实施。

此规范中有的规定足以改变设计人员对地下车库排烟设计的习惯思路,既可使设计大大简化,又可使车库日常排风和火灾排烟简单地合二为一。

二、地下车库机械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关系1、地下停车场通常是一种半封闭或封闭的大空间建,由此,要同时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自然补风或机械送风),或机械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

2、关于气流组织,建议下部排出2/3风量,上部排出1/3风量,排风口布置要均匀,尽可能靠近车尾部,应使在任何地方的烟雾都不能聚集不散。

3、地下停车场的通风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应与上层通风或空调系统混为一个系统。

4、送风方式通常有两种方式,即自然补风和机械送风。

对于南方地区的地下1层停车场,从节能和降低初投资角度看,应尽量利用车道自然补风方式。

车道补风要注意车道进口速度,一般应小于0.5 m/s,以保证汽车进出车道不受影响。

对于严寒地区,一定要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在冬季要送热风,其送风系统要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这是严寒地区地下停车场送风系统中很重要的问题,应引起设计者的充分注意。

5、于严寒地区的地下停车场通风设计,应充分考虑排风的热回收问题。

另外,在条件许可时,可考虑利用地面上的商场、开敞式办公室等公共建筑的空调排风作为地下停车场的补风系统。

6、严寒地区的地下停车场的进出口处应设置大门空气幕,并应注意大门空气幕的防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的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探讨
作者:陈志惠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9年第11期
摘;要:在我国建筑事业快速的发展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其建筑结构使用功能性、建筑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建筑使用功能中的相关隐患也在增加,例如火灾隐患等,极易造成重大的损失及人员伤亡现象。

基于此,本文以高层建筑为例,重点分析了其消防设计中的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注意要点,为开展系统化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通风;防排烟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社会背景下,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而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消防结构使用规范化也应引起各方重视。

近几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较多,由此显现出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等消防安全技术的应用没有得到创新,同时出现了较多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中,由于火灾引发的死亡事故等,经调查主要是由于火灾烟尘导致的人员窒息,在高层火灾中,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导致建筑内部人群缺氧。

因此,加强高层建筑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提升设计思路,构建良好的设计体系,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简介
本文选择项目为高层建筑,主要使用功能为音乐学院教学楼。

地上共11层,建筑总高度为47.45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且地下室结构为两层,总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023.32m2。

其中地下负一层建筑为地下停车场,还含有消防水池及水泵房等建筑结构空间。

地下二层建筑与地下一层建筑布局大致一致。

其中地上一层结构为多功能教学厅、展示展览厅及变配电室等建筑结构;二层结构中主要为校史办公室、练琴房、录音室及对应音乐器材室等;三层及往上全部为教学办公室、教室、厕所、各层变配电室等建筑结构。

二、高层建筑通风设计要点分析
(一)车库排风系统设计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地下停车场中的排风机处于低速运转的状态,主要功能为对车库通风。

而当火灾发生的过程中,由于火灾报警的联动系统作用,使得排风烟机高速运转,并在运转的过程中产生高温现象,当烟温温度高达280℃时,对应的排烟防火阀会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联动风机停止运行。

(二)火灾发生时排风系统设计
在火灾发生时,由于室内的加压系统不能够正常工作,而处于远距离的输送状态,消防控制中心的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可以就地打开对应的火层或者上下层结构中,对于加压送风口的联动性应用,具有重要的排烟送风的作用。

例如在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系统中,应由消防控制中心,依據消防中心的距离,来衡量是否使用手动开启对应加压送风系统进行送风处理。

(三)事故通风系统设计
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上部风机打开,会形成进风口的防火调节阀处于正常的通风状态,当火灾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风机系统关闭,并对防火的调节阀进行控制,这样气体才能够原理调节阀,当气体熄灭以后,打开远距离的控防烟防火调节阀,并联动下部排风机,进行通风处理,此时通风机与远控防火防烟设备能够实现调节阀的联动,对于实现事故通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防排烟风机及对应的补风机进行正常的作业过程中,其对应的控制措施应符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对于自然派烟囱的设置来看,手动开启装置应处于明显的位置,如果设置在高位,由于位置较高,因此不利于排烟,因此应距离地面结构高度为1.3m~1.5m之间,这样才能够实现方便手动开启。

对于净空距离高度大于9m的中庭及多功能展厅来说,应设置集中化的手动开启装置,并可设置对应自动开启设施,来完善设备的使用功能。

对于可开启的外窗结构来说,应位于直接可开启的位置,其高度应低于1.5m,且应设置手动可开的装置。

三、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之防排烟系统设计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来说,在消防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合理,将消和防落实到位,并在高效的灭火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对消防预防系统进行有效的落实,在预防系统制定的过程中,应主要落实相关内容,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措施,其中,“防”主要是指在高层建筑设计及建筑规划控制的过程中,可通过总体布局,包括防火设计、分区防火设计等,重点对疏散的路线,防排烟系统及报警系统的设计,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层建筑中,火灾事故中主要的人员伤亡原因为窒息,而导致窒息的关键因素可能是过量烟气难以排除,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由此可知,排烟系统的设计及预防的重要性。

(一)防排烟系统
从内容上看,防排烟系统主要包含有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部分,防烟系统主要指的是防止烟气进入对应疏散通道的系统,一般可通过加压排烟和自然通风实现;对于排烟系统来说,其可将产生的烟气等排出到室外系统中,采取的方式包含机械式排烟,自然通风,如排烟窗结
构中,在使用功能上,一般选择采用负压,以方便排烟处置。

在防排烟设计中,应对建筑的合理使用空间进行设计,对机械式的排烟设施的布置及火灾使用过程中的流程进行高效化使用。

(二)防排烟设计方式
1、自然防排烟设计
选择使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将高层建筑结构内部的烟气通过外窗、阳台等专门的排烟口排出,对于楼梯间、房间内部的结构应进行自然排风处理,并通过排烟窗开窗的面积,进行设计计算,并使得开窗的面积能够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实践性强,成本较低。

2、机械防排烟
机械式防排烟主要是借助自然排烟设施的应用,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借助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疏散情况,结合机械排烟设施进行强制性的排烟处置,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于科学合理设置的排烟区域来说,应进行预设空间的集中分析,然后通过机械排烟设施进行排烟处置。

一旦火灾发生,机械设备会迅速作用,进入迅速的排烟状态,为被困人员赢得更多的营救和疏散空间和时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主要为环节城市人口居住压力,也适应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因此应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及优化展开合理化分析,尤其是通风及排烟设计中,做到科学合理、高效经济。

参考文献:
[1]何涛.建筑防排烟设计系统若干常见问题的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5.
[2]王军.高层建筑前室正压送风对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
[3]张靖岩.高层建筑竖井内烟气流动特征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4]方琪.外部风环境对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影响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