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故事3则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历史名⼈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历史名⼈故事【篇⼀】 范仲淹的母亲谢⽒,⾝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上。
谢⽒以孟母⾃励,悉⼼教⼦;范仲淹以颜回⾃律,发愤成才。
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都对范仲淹⼀⼀讲过。
范仲淹⼼⾥明⽩:要想⼲⼀番⼤事业,就得⾃律严刻,⾃觉吃苦,⾃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的家境已经⽐较窘迫,仲淹⼼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来担⼼⼉⼦吃不饱累坏⾝体,⼆来怕给寺院的师⽗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且带的数量,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地说:“我有数,不少。
” 初到寺院时,粮⽶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道⽤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个⼼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过了时⾠。
好⼼的厨僧或⼩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添了⿇烦。
为了读书⽅便,他⾃⼰备了⼩锅⼩灶,⾃炊起来。
范仲淹按⾃⼰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添好⽔,在⼩灶⾥点燃⾃⼰拾的⽊柴,煮⽶粥。
⼀边读书,⼀边续柴煮粥。
⼀锅⽶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夜,他便和⾐睡去。
第⼆天清早起来,锅⾥的⽶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整个。
他拿出⼩⼑,在凝固的粥块上⾯,划上⼀个⼗字,完整的⼀锅粥分成了四块。
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两餐,这便是“划粥”。
⽤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之中。
坡坡岭岭,沟沟坎坎,⾃然⽣长着野⾲菜、野葱、野蒜、野⼭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种可⾷的野菜。
⽩天去⼭洞读书时,顺便拔⼏种野菜回来。
吃饭时,把⼗⼏根野⾲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点盐拌和拌和,⼀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相关推荐去年别我施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
兄弟一囚一骑马,同父同母不同天。
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
三仁生死各有志,悠悠白日横苍烟。
文天祥还有一个哥哥名叫文天祯,宝祜年间乡举,也曾做过官。
后因弟文天祥死节,于是再也不愿为官,隐居山林。
同是一母所生,兄弟三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却大相径庭,是和他们不同的道德信仰的人生追求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篇2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
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
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据说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篇3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
中国古代名人事迹6篇

中国古代名人事迹6篇中国古代名人事迹【篇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
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
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
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
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
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
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11、《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2、《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
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
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崇祯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中国名人故事精选(5篇)

【导语】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都听过⼀些名⼈事迹。
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名⼈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名⼈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将,他曾多次⽴下⼤功,却不爱读书。
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将军了,肩上担⼦很重,⼀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
”吕蒙便开始读书。
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次,他读到孙膑⽤“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开。
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
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头钻进书堆⾥,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
⼏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有长进。
孙权⼤为⾼兴,就让吕蒙担任了⼤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
古⼈说:“⽣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学习之后知道的⼈,是次⼀等的⼈;经历困苦才学习的⼈,⼜次⼀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就是最下等的⼈。
”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了。
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的知识,增长⾃⼰的才⼲,为今后的就业谋⽣做好充分的准备。
2.中国名⼈故事 车胤是晋代的名⾂,以博学闻名。
他从⼩勤奋好学,但家⾥特别穷困,有时甚⾄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这样⼀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常苦恼。
⼀个夏夜,车胤⽆聊地坐在屋外纳凉。
这时,在草丛⾥飞来飞去的萤⽕⾍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上⼀闪⼀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个⽤⽩纱制成的⼩⼝袋,⼀⼝⽓捉了⼏⼗只萤⽕⾍放在⼝袋⾥。
这么多⾍⼦发出的光聚在⼀起,不就是⼀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的苦读,终于成为⼀个有学问的⼈。
【感悟】晋朝⼀代名⾂车胤,⼩时候家⾥的条件并不好,甚⾄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馁,⽤装了⼏⼗只萤⽕⾍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个有学问的⼈。
历史名人小故事

历史名人小故事1. 伏羲女娲创造人类据传说,中国古代有两位神仙,伏羲和女娲。
他们在荒芜的世界里创造了人类。
伏羲用五色石头和五种谷物制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
女娲则用黄土雕刻了人的模样,并赋予了他们智慧和感知能力。
2. 项羽为了爱情降服龙王在中国古代,项羽是一个勇士和将领,他为了爱情不惜冒险。
据传说,他的妻子项英死后被带到了龙王的宫殿里,因为龙王爱上了她。
项羽经过了一系列的试炼,最终战胜了龙王,得到了他的妻子的灵魂。
3. 亚历山大大帝和思想家笛卡尔的对话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和国王,在他的征服路上,他遇见了咨询者笛卡尔。
他和笛卡尔进行了对话,这场对话思考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掌握世界的知识。
这场对话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一。
4. 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其中,蒙娜丽莎的微笑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神秘的艺术品之一。
人们对蒙娜丽莎这个人物的身份和背景一直有很多猜测和研究。
5. 卡萨诺瓦的爱情故事卡萨诺瓦是意大利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者和花花公子,他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
他与很多知名女性都有过一段恋情,其中最有名的是与意大利女性费多拉的恋爱。
6. 华盛顿的坚定决心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的坚定决心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范例。
在战争中,他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挫折,但从未放弃。
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胜利,成为了美国独立的象征。
7. 劳伦斯的丛林之旅T·E·劳伦斯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冒险家和作家,他在20世纪初前往沙漠和丛林地区进行了多次探险。
他的《七柱论》等著作成为了现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他的冒险精神和文化观念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的重要遗产。
古代名人故事都有哪些

古代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古代名人故事都有哪些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古代有过很多名人,也有着很多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名人故事,欢迎参考借鉴。
1、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3、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4、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6、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中国民间名人故事

中国民间名人故事
1. 鲁班修筑庙宇:
传说古代建筑工匠鲁班,他一次受命修建一座庙宇,工程艰巨。
一天,他为了让工匠们更好地工作,于是在树上挂了一个香囊。
每天早上,他亲自点燃香囊,劝导大家勤奋工作。
庙宇最终修建完毕,人们传颂鲁班的智慧与慈爱。
2. 岳飞断臂投亲: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据传岳飞曾为了保全家人,割去一臂。
为了验证他的忠诚,他将断臂投入家中的饭粥中,妻子看到后泪流满面。
这个故事体现了岳飞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3. 吕洞宾三度赴会: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他曾三次赴宴访友,每次离开都是因为世俗之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吕洞宾淡泊名利、不被尘世纷扰的理念。
4. 卧薪尝胆的勾践:
勾践是吴国的君主,受尽屈辱后,他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
最终,他成功地重新夺回了失去的国土。
5. 张良投李广:
传说西汉初年,刘邦兵败逃亡,张良投奔在陈留的李广。
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刘邦反败为胜,建立了汉朝。
这个故事表达了张良的忠诚和智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3则
故事1 孙叔敖的故事:荒丘的福音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名臣,在他重病缠身的时候,他告诫儿子说:“大王有很多次要赐给我封邑,我都没有接受,这样做是为了在我升天以后,大王会给你封地。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千万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在越国和楚国之间有一块荒丘,那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那个地方名声不好,土地也不肥。
因为楚国人信鬼神而越国人也把祈求鬼神赐福避祸当做常事,因而他们都不会争夺这块“不祥之地”。
你可以靠这块土地来成就你的事业。
”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赐给他的儿子一些肥美的土地。
他的儿子没有接受,只请求将“寝丘”那块荒地封给自己,楚王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结果一直到汉代,孙氏家族在那里一直得到繁衍。
【感悟】
人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舍去长远的利益,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故事2齐桓公大度用管仲
齐襄公是个无道的昏君。
当时的齐国,有两位高瞻远瞩、经天纬地的人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
他们两人商议说:“国君如果再这样昏乱下去的话,必然会丧失政权。
齐国的各位公子中值得辅佐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我们各侍奉一人,先得志的一个就招揽另一个。
”
他们说的公子纠是齐襄公的长子,是鲁国女子所生;公子小白是次子,是莒国女子所生。
于是,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到了莒国,管仲跟随公子纠到了鲁国。
齐襄公的昏庸终于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发动兵变,杀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随后,公孙无知也被刺杀了。
众大臣派人去鲁国迎公子纠为君,公子纠就带着管仲,在鲁军的护送下向齐国进发。
却说公子小白在莒国听说齐国国乱无君,就与鲍叔牙计议,向莒国借得兵车百乘,也回齐国争做国君。
这样,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恶战。
战斗中,管仲亲手射了公子小白一箭,使他受了伤。
但最终还是公子小白杀死了公子纠,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功臣,很受桓公信任和敬重,桓公任命他做了军队统帅。
他没有忘记管仲,找机会向桓公推荐管仲。
起初,桓公不肯任用管仲,因为他曾经与自己为敌,还差点儿要了自己的命。
鲍叔牙向他解释:管仲和我当初是各为其主,并没有错;要想干大事,就必须心胸开阔。
于是,桓公不计前仇,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宰相,最终成就了一代霸业。
【感悟】
人应该大度一些,要学的有气量,不能为些小节斤斤计较。
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做到心胸宽广,做到宰相肚里能乘舟。
故事3明代马皇后谏察错案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之一。
朱元璋生性急躁,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待人苛刻,更加刚愎自用,喜怒无常。
每当朱元璋临朝震怒时,马皇后就从中调停,有不少无辜被责的人因为她的暗中保护和援救而保住了性命或减轻了刑罚。
和州参军郭景祥儿子被人告发忤逆不孝,曾经手持长矛要杀郭景祥。
朱元璋闻听此言,火冒三丈,立即传旨捕杀。
马皇后进谏说:“郭景祥就这么一个独生儿子,他怎么会有杀父行为呢?传言或许是造谣中伤。
退一步想,就算他儿子不孝,但并未产生杀父恶果。
如果因此诛杀此子,不仅于法不妥,而且令郭景祥老年绝户失养,命运更为悲惨。
”
朱元璋听了觉得有理,就追回圣旨,命人调查。
后来查明郭子杀父之事,确是误传。
【感悟】
我们在做一个重要的裁断之前,应该有理智的头脑,清醒的分析,不能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