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排序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事件排序

中国历史事件排序

中国历史事件排序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几千年的发展积累出了众多重要历史事件。

本文将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对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排序。

通过了解这些事件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

1. 夏朝的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传说是禹治水成功后建立的。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端,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石。

2. 商朝的兴起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王朝。

商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商代青铜文明也达到了巅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这个时期国家纷争激烈,各个诸侯国相互争夺霸权。

孔子的思想儒家学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为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短暂而强大的统治,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初次统一。

秦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统一王朝。

汉武帝时期实行开疆拓土政策,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同时也积极倡导儒家思想,为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6. 三国时期的分裂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三国鼎立,各国相互争夺领土和资源。

这个时期的历史同样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精彩的典故,例如《三国演义》。

7.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对外交往频繁,对文艺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疆域遍及东亚的王朝。

8. 宋朝的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国力强盛,南宋时期王朝被金朝所灭,但南宋时期文化发展卓越,留下了许多杰出的文化遗产。

9. 明朝的崛起和衰落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长时间的统一王朝,至今对中国人民具有重要的影响。

事件排序幼儿园教案

事件排序幼儿园教案

事件排序幼儿园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事件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幼儿对事件的观察和理解,引导幼儿学会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发展他们的时间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 1. 认识事件的发生顺序。

2. 理解时间的概念并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发展观察、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为了成功实施本次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事件卡片:编制一系列事件卡片,每个事件卡片上都有一个事件描述,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刷牙、吃早餐、上学等等。

2. 室内活动空间:确保活动的室内空间适合幼儿操作和交流。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与幼儿们一起讨论什么是事件。

引导幼儿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例如早上起床、吃早餐、上学等。

2.引导幼儿思考事件的发生顺序,并讨论为什么事件的顺序很重要。

步骤二:介绍事件排序活动1.向幼儿们展示事件卡片,并解释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

2.解释规则:幼儿将根据卡片上的事件描述,将事件卡片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将它们放在正确的顺序中。

步骤三:进行事件排序活动1.随机选择一些事件卡片,将它们打乱顺序放在桌子上。

2.鼓励幼儿们合作,并相互协商以确定正确的事件顺序。

3.提醒幼儿们思考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时间线和因果关系。

步骤四:分享和讨论1.当幼儿们完成活动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排序结果。

2.引导幼儿们讨论他们是如何决定事件顺序的,让他们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活动扩展1.给幼儿们更多的事件卡片,挑战他们排序更多的事件。

2.引导幼儿们回顾自己的一天,并按照顺序描述他们的日常活动。

总结通过事件排序活动,幼儿不仅能够理解事件的发生顺序,而且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他们还将发展时间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扩展提供更多的挑战,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时间意识。

公务员考试之事件排序

公务员考试之事件排序
A.3-2-4-1-5 C.1-4-2-3-5
(2)准备活动 (4)助跑
)。 B.2-4-5-3-1 D.2-4-1-5-3
8
8. (1)上课铃响
(2)教师步入教室
(3)学生涌入教室 (4)开始上课
(5)师生互致问候
正确选项为( )。
A.1-2-3-4-5
B.1-5-4-2-3
C.1-3-2-5-4
13
12. (1)造福后代
(2)乱砍滥伐
(3)农作物减产 (4)植树造林
(5)土壤沙化
正确选项为( )。
A.2-3-5-4-1
B.2-5-3-4-1
C.1-4-2-5-3
D.4-3-2-5-1
14
13. (1)依法查处 (2)牟取暴利
(3)建筑物倒塌 (4)判刑入狱
(5)偷工减料
正确选项为( )。
D.1-3-2-4-5
9
9. (1)翻地 (3)施肥 (5)播种 正确选项为(
A.1-4-2-3-5 C.1-5-3-2-4
(2)撒农药 (4)出售
)。 B.5-4-1-2-3 D.4-5-1-2-3
10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10. (1)准备素材
(2)讲课
(3)确定讲稿
(4)确定题目
(5)整理资料
正确选项为( )。
A.4-1-5-3-2
B.4-2-3-1-5
C.3-4-1-2-5
D.2-3-4-1-5
12
11. (1)调查研究
(2)局部调整
(3)制定计划
(4)中期检查
(5)贯彻落实
正确选项为( )。
A.3-1-5-4-2
B.4-5-1-2-3

事件排序解题方法 - 课程

事件排序解题方法 - 课程

考点一、首尾顺序首尾顺序指先确定事件发生的第一件事与最后一件事。

在事件排序中,如果五件事情的第一件和最后一件非常明显,那么就可以根据首尾时间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到正确选项。

【例1】(1)一份赔偿的生效(2)一次事故的发生(3)一份判决地做出(4)一个椰子的坠落(5)一场诉讼的提出A. (4) - (2) - (5) - (3) - (1)B. (2) - (1) - (5) - (4) - (3)C. (4) - (1) - (2) - (5) - (3)D. (2) - (1) - (4) - (3) - (5)考点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部分事件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非常明显,如果题干中某些事件具有紧邻的逻辑顺序,那么利用这些逻辑顺序来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例2】①路中央有个大坑②被送往医院治疗③连人带车掉进坑里④有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⑤下班后骑车往家赶A.④②⑤①③B.⑤④①②③C.⑤①③④②D.⑤③①④②【例3】(1)种子公司将种子卖给农民(2)小麦产量下降(3)相互推脱责任(4)小贩收购假种(5)电视台记者采访A. 3—4—5—2—1B. 4—5—3—1—2C. 5—4—1—2—3D. 4—1—2—5—3考点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若干事件具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一般表现为历史事件,对这类题目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串联,即可得出答案。

【例4】(1)诸葛亮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2) 三顾茅庐(3)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4) 赤壁大战大败曹军(5) 提出三分天下战略A.1-4-5-2-3B.5-4-3-2-1C.2-5-3-4-1D.1-2-3-4-5。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排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行测中的排序题目会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排序题目的类型和做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的题型事件排序可分为表示五个事件的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和两组事件的两种题型。

1、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的题型[例1](1)藏羚羊被大肆捕杀(2)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法规(3)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4)藏羚羊濒临灭绝(5)偷猎者被绳之以法A.1-4-2-5-3B.4-1-2-3-5C.2-3-5-1-4D.2-1-4-5-32、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两组事件的题型[例2](1)暑假计划回老家(2)学校举办夏令营(3)改变计划(4)回老家过春节(5)参加夏令营A.1-3-5-2-4B.2-3-5-1-4C.1-2-3-5-4D.4-1-3-2-5(二)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在了解了排序题类型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解题方法:1、解答有关事件排序题目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要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不要先入为主,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三)例题与解析【例题1】(1)创作电影插曲(2)接到配音任务(3)歌曲被广为传唱(4)到基层体验生活(5)电影取得成功A、2—4—1—3—5B、1—3—2—5—4C、2—4—1—5—3D、2—1—5—4—3【解析】C本题叙述的是电影插曲成名的过程。

专题二——事件排序

专题二——事件排序

• 【解析】C。此题即属于顺承关系,是按时间 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此题讲述的是北美洲 的 一段历史,最先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宣扬东方富 裕,哥伦布向往东方而出发航海,结果发现了美 洲,之后一批欧洲人为避免本国宗教和政治迫害 乘 “五月花”号船到达北美大陆,英国崛起后将该 块新 大陆视为自己的殖民地,后来在美洲的不同民族 杂 居相处,逐渐形成共同的语言和习惯,美利坚民
• (二)首尾项法 • 首尾项法,是指在事件排序中,当五个事件的第一件和最 后一件很明显时,就要迅速找出首尾项,从而很快选出正确答 案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答案 的正确性。 • 例1: • (1)民主党开展竞选活动 • (2)民主党提名克林顿为候选人 • (3)民众投票 • (4)克林顿入主白宫 • (5)公布投票结果 • A.4—1—2—3—5 B.2—3—5—4—1 • C.1—4—3—5—2 D.2—1—3—5—4 • 【解析】D。观察五个事件,可发现克林顿入主白宫是其他四Hale Waihona Puke 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应该为尾句,故选D。
• 二、事件排序中的事物关系与事件数量 • (一)事件排序中的事物关系 • 1、顺承关系 • 事件排序中的顺承关系,是指事件之间存在着在程序 或时间上有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的一种逻辑关系。 • 例如: • (1)“五月花”号到达美洲 • (2)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 • (3)英国将北美东部划为殖民地 • (4)马可波罗宣扬东方极度富有 • (5)美利坚民族形成 • A.5-4-1-2-3 B. 4- 1- 2- 3- 5 • C.4-2-1-3-5 D. 4- 1- 2- 5- 3
• 例2: • (1)连续几天暴雨 • (2)形成水灾 • (3)人民奋起自救 • (4)重建家园 • (5)冲毁庄稼、房屋 • A.1—5—2—3—4 B.5—2—1—3—4 • C.1—3—4—2—5 D.2—1—4—3—5 • 【解析】A。直接排序法。连续几天暴雨—冲 毁庄稼、房屋—形成水灾—奋起自救—重建家 园,故选A。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事件排序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广大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从2006年起国考已不再考事件排序题,但仍有部分省市的公务员考试会考查)、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调生考试、三支一扶考试、基层政法机关考试等公职考试更好地备考,QZZN归纳总结了事件排序常考8类题型及解题技巧供广大考生备考参考。

事件排序题主要有以下8类题型,通过实例来说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

1.顺承关系顺承关系是指事件之间存在着在程序或时间上有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的一种逻辑关系。

【例1】(1)“五月花”号到达美洲(2)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3)英国将北美东部划为殖民地(4)马可波罗宣扬东方极度富有(5)美利坚民族形成A.5-4-1-2-3 B.4-1-2-3-5C.4-2-1-3-5 D.4-1-2-5-3【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此题即属于顺承关系,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

此题讲述的是北美洲的一段历史,最先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宣扬东方富裕,哥伦布向往东方而出发航海,结果发现了美洲,之后一批欧洲人为避免本国宗教和政治迫害乘“五月花”号船到达北美大陆,英国崛起后将该块新大陆视为自己的殖民地,后来在美洲的不同民族杂居相处,逐渐形成共同的语言和习惯,美利坚民族形成。

2.因果关系事件排序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事件的起因导致了事件的结果,即后面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前面事件的原因而产生的结果,所给出的事件呈现出一种前因后果的发展关系。

【例2】(1)引起火灾(2)造成短路(3)电线起火(4)造成损失(5)使用大功率电炉A.5-2-3-1-4 B.5-4-3-2-1C.5-1-2-4-3 D.5-3-2-1-4【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A。

此题五个事件符合因果关系,事件的前因和最终的结果分别为(5)和(4),即只有首先使用了大功率电炉,才会有后续事件的发生,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造成损失。

再看选项,B、C两个选项都不符合,故首先排除。

事件排序40题

事件排序40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和对事件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些补充或合理的假设,以填补缺欠的信息。

)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例题】(1)收集书籍(2)购买材料(3)打造书架(4)雇用木工(5)排列书籍A. 4-3-1-2-5B. 1-4-2-3-5C. 4-3-2-1-5D. 3-2-1-5-4【答案】 B【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它顺序而言最合理。

请开始答题:1. ①月黑风高夜,杀人越货时②携宝乘孤帆,见财起贪念③推司细思谋,悬赏擒疑凶④误事因贪杯,俯首供其罪⑤浮尸漂江渚,惊煞夜路人A. ①-②-⑤-③-④B. ②-①-⑤-③-④C. ②-①-④-③-⑤D. ⑤-③-④-①-②2. ①植被被破坏,黄河泛滥②改堵为疏,治黄根本③泥沙沉积,水位上升④修筑堤坝,消除灾祸⑤增高堤坝,遂成“悬河”A. ②-①-③-④-⑤B. ①-③-⑤-④-②C. ②-④-①-③-⑤D. ①-④-③-⑤-②3. ①宫中多谄媚,宁不事权贵②仗剑思报国,高歌盛唐情③少时多乖蹇,老妪劝其行④寓情山水间,斗酒赋诗篇⑤十载凤不鸣,一鸣震九鼎A. ③-②-⑤-④-①B. ②-③-①-⑤-④C. ③-⑤-②-①-④D. ③-①-⑤-④-②4. ①原恒星收缩,核反应开始,恒星发光②恒星核收缩后最终爆炸,形成超新星,恒星结束③恒星膨胀,发出红光,形成红巨星④氢气耗尽,恒星核收缩,表面气体膨胀⑤气尘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形成原恒星A. ③-②-⑤-①-④B. ⑤-①-④-②-③C. ⑤-①-④-③-②D. ⑤-④-②-①-③5. ①艺术家对树根进行细致加工②发现奇形怪状的大块树根③对根雕价款归属产生争议④经过法院协商调解解决⑤根雕被拍卖,价值8万元A. ①-②-③-⑤-④B. ②-①-③-⑤-④C. ②-①-⑤-③-④D. ②-⑤-③-①-④6.(1)某地风景秀丽(2)某地成为旅游胜地(3)政府决定开发旅游资源(4)投资修建旅游景点(5)吸引大批游客A.3—1—4—2—5 B.1—5—3—2—4C. 1—3—5—4—2D.1—3—4—2—57.(1)鲜菜摆上货架(2)给西红柿浇水(3)建造玻璃暖房(4)给炉子添加煤炭(5)采摘成熟果实A.3—4—2—5—1 B.5—1—3—2—4C.2—5—1—3—4 D.1—2—3—5—48.(1)有关部门将王村开辟为旅游景点(2)记者对王村的溶洞作了报道(3)王村的许多农民搞起了第三产业(4)王村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5)许多人到王村来参观溶洞C.3—4—1—2—5D.4—2—1—5—3 9.(1)同学们希望听到名家讲京戏(2)同学们对京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3)某高校开设了一门京剧课程(4)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5)学校邀请著名京剧艺术家来校办讲座A.3—4—1—5—2 B. 2—5—4—1—3C.2—4—5—1—3D.3—2—4—1—5 10.(1)足球滚入球门(2)对方前锋抬脚怒射(3)教练员愤怒地离开球场(4)报纸抨击球员打假球(5)守门员表现失常A.5—1—2—3—4 B.2—5—1—3—4 C.3—2—4—1—5 D.1—4—5—3—2 11.(1)记者与当事人电话联系(2)记者听说一件资助失学少年的事情(3)一篇感人的报道引起了反响(4)当事人不愿将自己的事情“曝光”(5)记者到学校进行调查和采访A.2—1—4—5—3 B.3—4—5—1—2 C.1—2—4—5—3 D.2—5—3—4—1 12.(1)大雁好几年未孵出雏雁(2)公园小岛上的雁卵常常被偷(3)大学生自愿为大雁巢值守(4)某企业捐资表彰大学生(5)小雁顺利诞生A.1—2—3—4—5 B.1—2—3—5—413.(1)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竹筷(2)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3)对生产木筷作出限制(4)生产木筷出口创汇(5)森林资源日趋萎缩A.1—2—4—3—5 B.2—4—5—3—1C.1—2—3—4—5D.2—4—3—5—114.(1)攀登比斯特峰(2)与队伍失去联系(3)被采药人抬下山(4)遇到雪崩(5)昏迷冻伤A.1—2—4—3—5 B.4—1—5—2—3 C.1—4—2—5—3 D.2—1—4—3—515.(1)去钓鱼(2)发现很多蚯蚓(3)向朋友借渔具(4)挖坑栽树苗(5)改变计划A.4—3—1—2—5 B.1—4—2—3—5 C.4—2—5—3—1 D.3—2—1—5—416.(1)考古学家买了一个古陶器(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现(3)考古学家寻找一座古城堡(4)古陶器被卖给小贩(5)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古城堡A.2—4—1—3—5 B.5—3—4—2—1 C.1—2—4—5—3 D.5—2—4—3—117.(1)洗脸涮牙(2)吃早饭(3)起床(4)做早饭(5)出门上班A.3—4—2—1—5 B.3—4—1—2—5 C.5—4—3—2—1 D.3—1—2—4—518.(1)射门得分(2)玻璃被打碎(3)孩子们吓跑了(4)孩子们在踢足球(5)房屋主人寻找肇事者C.4—1—2—5—3 D.1—4—2—5—3 19.(1)中场才至 (2)一人独往(3)久等不来 (4)约好看电影(5)电影已开演A.4—3—2—1—5 B.5—4—2—3—1 C.4—3—2—5—1 D.5—2—3—4—1 20.(1)面试 (2)岗前培训(3)上岗工作 (4)通知录取(5)申请工作A.5—1—4—2—3 B.5—1—4—3—2 C.1—2—3—5—4 D.1—3—2—4—5 21.(1)效益提高 (2)政企分开(3)国力增强 (4)上缴利税增多(5)企业活力增强A.1—5—3—4—2 B.3—4—1—5—2C、4—3—5—2—1 D.2—5—1—4—322.(1)打碎花瓶 (2)父母回家(3)清理卫生 (4)受到表扬(5)主动承认错误A.3—2—5—1—4 B.1—5—2—3—4 C.1—2—3—5—4 D.3—1—2—5—4 23.(1)依法查处 (2)牟取暴利(3)建筑物倒塌 (4)判刑入狱(5)偷工减料A.5—2—3—1—4 B.2—3—1—4—5 C.2—4—5—3—1 D.1—4—3—2—5 24.(1)小孩得救 (2)追认烈士(3)楼房失火 (4)冲入火海(5)伤重去世A.4—3—1—5—2 B.3—4—1—5—2 C.2—3—1—5—4 D.1—3—5—4—225、(1)救治无效,家属告状 (2)身患重病,借款购药(3)企业胜诉,报社致歉 (4)药品鉴定,真伪不同(5)记者撰文,药厂蒙冤A、2-4-1-5-3B、5-2-4-1-3C、2-1-5-4-3D、5-4-2-1-326. (1)准备射门(2)恢复知觉(3)急救(4)防守队员犯规(5)比赛达到高潮A. 1-4-5-3-2B. 5-1-4-3-2C. 2-3-5-1-4D. 3-1-5-4-227. (1)中场才到(2)一人独往(3)久等不来(4)约好看电影(5)电影已开演A. 4-3-2-1-5B. 5-4-2-3-1C. 4-3-2-5-1D. 5-2-3-4-128. (1)点火(2)倒计时(3)腾空而起(4)准备就绪(5)进入预定轨道A. 2-1-5-4-3B. 5-4-3-2-1C. 4-2-1-3-5D. 1-2-4-3-529. (1)小孩得救(2)追认烈士(3)楼房失火(4)冲入火海(5)伤重去世A. 4-3-1-5-2B. 3-4-1-5-2C. 2-3-1-5-4D. 1-3-5-4-230. (1)下岗(2)优化组合(3)设备更新(4)重新上岗(5)学习新技能A. 3-2-1-5-4B. 2-1-3-4-5C. 1-2-4-5-3D. 4-5-l-3-231 (1)考古挖掘(2)绘制壁画(3)建造陵墓 (4)拼接图案(5)盗墓取宝A 3-5-1-2-4 B 3-2-5-1-4C 2-3-4-5-1D 2-3-5-1-432 (1)救治无效,家属告状(2)身患重病,借款购药 (3)企业胜诉,报社致歉(4)药品鉴定,真伪不同(5)记者撰文,药厂蒙冤A 2-4-1-5-3B 5-2-4-1-3C 2-1-5-4-3D 5-4-2-1-333 (1)绿叶葱葱,森林茂密(2)厂房林立,马达轰鸣(3)钻机飞转,原油滚滚(4)燃气发电,远程送电(5)阳光明媚,百花齐放A 3-4-5-1-2B 5-4-1-2-3C 1-2-3-4-5D 5-1-3-4-234 (1)融入异族自谋出路(2)一支残部向西突围(3)跨过界河向北征战(4)战火熄灭回国通商(5)青年男子被征入伍A 3-5-2-1-4B 3-2-1-4-5C 5-2-3-4-1D 5-3-2-1-435 (1)嫌疑人聚焦在印恻刷厂一名职工身上(2)死者所穿衣服完好无损(3)工作服前襟上有一块补丁(4)战火熄回国通商(5)青年男子被征入伍A 2-5-1-4-3B 2-5-4-3-1C 5-2-4-1-3D 5-2-3-4-136 (1)大量有机物积聚(2)形成石油(3)复杂的化学变化(4)剧列的质变化(5)古浮游生物残骸沉积海底A 1-5-3-4-2B 5-4-1-2-3C 3-1-2-5-4D 1-2-3-4-537 (1)诸葛亮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2)三顾茅庐(3)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4)赤壁之战大败曹军(5)提出三分天下战略A 1-4-5-2-3B 5-4-3-2-1C 2-5-3-4-1D 1-2-3-4-538 (1)商品经济出现(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3)生产力发展(4)资本原始积累(5)地球生物圈A 1-5-3-4-2B 3-4-2-5-1C 3-5-1-4-2D 1-2-3-5-439 (1)生命单体(2)原始水生物(3)生物大分子(4)简单有机物(5)地球生物圈A 4-1-2-3-5B 3-2-4-5-1C 4-3-1-2-5D 3-4-2-1-540 (1)工人失业增多(2)自由竞争(3)劳动生产率提高(4)贫富差距加大(5)采用先进生产技术A 5-3-2-4-1B 2-5-3-1-4C 5-2-3-4-1D 1-2-5-3-4事件排序(判断推理)答案:1-10:B、D、C、C、C、D、A、D、A、B11-20:A、C、B、C、C、A、B、C、C、A21-30:D、D、A、B、C、B、C、C、B、A31-40:B、C、D、D、C、D、C、C、C、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排序题目都不是很难,而且有很多题目都可以运用一些方法直接找到答案。

具体来说,事件排序主要运用的方法有直排法,代入法,首尾法和排除法。

其实这些方法可以联合运用,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事件排好序即可,还有就是很多考生只是对其中的一个方法比较熟悉,其实也没有关系,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一、直排法
所谓直排法,就是不看选项,只看题目的五个事件进行直接排列顺序,排完之后再去查看选项,看哪一项符合所排的顺序,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直排法应用的方法就是挖掘时间之间的逻辑顺序,是最为原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为事件排序的核心问题是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这种逻辑顺序可能是顺承关系(按时间或事情脉络发展)、因果关系、充分关系、必要关系等。

但在一个事件中往往会包含多种关系,进行直接排列时考生应该多方考虑。

【例题1】(2009年北京)
(1)物业多次维修(2)购买新房(3)要求物业赔偿(4)泡坏家具(5)新房漏雨
A.2-5-4-1-3
B.3-2-5-4-1
C.2-4-1-3-
5 D.4-1-3-2-5
【答案】A
【解析】直接排序法。

根据事情发生的顺序:②购买新房——⑤新房漏雨——④泡坏家具——①物业多次维修——③要求物业赔偿。

故正确答案选择A。

【例题2】(2009年北京)
(1)面临合同续签(2)商户集体停业(3)摊位租金上涨(4)恢复营业(5)进行协商
A.1-3-2-4-5
B.2-5-4-1-3
C.1-3-2-5-
4 D.2-1-5-3-4
【答案】C
【解析】直接排序法。

根据事情发生的顺序:①面临合同续签——③摊位租金上涨——②商户集体停业——⑤进行协商——④恢复营业。

故正确答案选择C。

【例题3】(2008年北京)
(1)本地改良(2)市场考察(3)水果优质高产(4)引进国外稀有水果品种(5)试种失败
A.2—4—5—1—3 B.4—2—3—1—5
C.5—2—4—3—1 D.2—1—5—4—3
【答案】A。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品种引进试种,并进行改良的过程。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排列。

考察市场——引进国外稀有水果品种——试种失败——本地改良——水果优质高产,故正确答案选择A。

二、代入法
代入法排序恰好是与直接排序法相反的一个过程,直接排序是不看选项直接对事件进行排列,代入法则是依照选项的顺序依次查看题干的五个事件,最为合理的即为正确的顺序。

代入法费时较多,主要针对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理清楚头绪的事件。

【例题1】(2007年北京)
(1)成为优秀的记者(2)意外受伤(3)准备参加全国比赛(4)恢复信心(5)从小刻苦训练A.4—2—1—5—3 B.5—3—2—4—1 C.5—1—3—2—4 D.5—1—2—4—3
【答案】B。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某人成为记者的过程。

因为“准备参加全国比赛”,所以要“从小刻苦训练”,训练过程中“意外受伤”,受伤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信心”,最终“成为优秀的记者”,所以正确答案选择B。

三、首尾法
首尾排序法针对的是这样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描述的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非常确定,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很快的达到目的。

能够应用首尾排序法的题目往往具备这样的特点,即查看选项每个选项的首尾事件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类型的题目里,首尾法是最能快速准确得出答案的方法。

但在运用时应该注
意,当确定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后,一定要将得出的选项进行验证,以免一时疏忽出现错误。

首尾法的运用技巧是看选项最前面的和最后面的项是哪个,然后回到事件中进行排序。

【例题1】(2009年北京)
(1)赶赴灾区(2)道路中断(3)交通恢复(4)发生地震(5)昼夜奋战
A.1-5-2-4-3
B.2-1-5-3-4
C.4-2-1-5-
3 D.1-3-2-4-5
【答案】C
【解析】运用首尾法。

交通恢复应该是最后的,发生地震是整个事件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选择C。

【例题2】(2009年北京)
(1)记入黑名单(2)利用信用卡网上套现(3)拒绝提供服务(4)引起网上支付公司重视(5)媒体新闻报道
A.2-5-3-4-1
B.5-4-1-3-2
C.5-1-3-4-
2 D.2-5-4-1-3
【答案】D
【解析】运用首尾法。

此题目是信用卡套现引起重视,银行拒绝提供服务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结尾。

故正确答案选择D。

【例题3】(2008年北京)
(1)赵某接到报案去勘察现场(2)张某上街买菜(3)王某截住一辆汽车
(4)李某去接张某出院(5)李某酒后驾车撞一行人A.2—5—3—1—4 B.5—1—2—3—4 C.5—1—3—4—2 D.2—5—1—4—3
【答案】A。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

根据(4)和(5)判断李某酒后驾车撞的行人是张某,结合选项分析(2)和(5)做为事件起因更符合逻辑,而(4)应该是整个事件的逻辑终点,故正确答案选择A。

【例题4】(2005年广东)
(1)鲜菜摆上货架(2)给西红柿浇水(3)建造玻璃暖房(4)给炉子加煤炭
(5)采摘成熟果实
A.1-5-2-4-3
B.5-2-1-3-4
C.3-4-2-5-1
D.1-2-3-5-4
【答案】C
【解析】此题确定首项或末项便能很快得出答案,根据对五个事件的描述,只有先建立了玻璃暖房才会有接下来的人的活动,即(3)为首项,只有C项的首项为(3),故可以立刻选出C为正确答案。

【例题5】()2007年黑龙江)
(1)发明雷达(2)发现蝙蝠能在黑暗中攻击目标(3)发现蝙蝠的视力很差
(4)经过一系列的实验(5)发现蝙蝠靠超声波定位
A.1-3-5-4-2
B.2-5-4-3-1
C.2-3-4-5-1
D.2-4-1-3-5
【答案】C
【解析】本题分为两件事情:对蝙蝠的实验观察和雷达的发明。

确定首项或末项可知雷达的发明是受蝙蝠实验结果的启发,所以(1)应在最后,要先经过实验才能发现蝙蝠靠超声波定位,则(4)在(5)之前,故本题的合理顺序应为2-3-4-5-1。

故正确答案选择C。

四、排除法
排除法针对的是这样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描述的时间往往有很明显的时间顺序或者是因果关系,一个动作或者是事件的发生必须在另一个动作或者是事件之前或者之后,这样通过排除明显有错误的选项,就可以很快的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题1】(2009年北京)
(1)赶赴灾区(2)道路中断(3)交通恢复
(4)发生地震(5)昼夜奋战
A.1—5—2—4—3 B.2—1—5—3—4
C.4—2—1—5—3 D.1—3—2—4—5
【答案】C
【解析】地震引起道路中断,所以(4)在(2)的前面,可以排除A、B、D。

故正确答案选择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