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第五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ED(%) — — — — — 71 100 — — 100 100 —
磷酸解酮酶途径
发酵类型
由于在各种发酵途径中均有还原性氢供体NADH+H+产生,但 产量并不多,若不及时将它们氧化再生,葡萄糖分解产能将会中断, 这样,微生物就以葡萄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中间产物为氢(电 子)受体来接受NADH+H+和NADH+H+的氢(电子),于是产生 各种各样的发酵产物。
3. ED途径(Entner-Doundoroff)途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 裂解途径)
4. 磷酸解酮酶途径
EMP途径
葡萄糖分子经转化成1,6—二
磷酸果糖后,在醛缩酶的催化下, 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即磷
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被进一步氧化生 成2分子丙酮酸,
合成代谢(anabolism)
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来源于分解代谢过程 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能量与代谢的关系
分解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 耗能代谢
产能代谢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反应构成的
2CH3CH2OH+2CO2+2ATP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三种类型的发酵
当环境中存在亚硫酸氢钠时,由于乙醛和亚硫酸盐结合生成难 溶的磺化羟基乙醛而不能作为NADH2的受氢体,所以不能形成乙 醇,迫使磷酸二羟丙酮代替乙醛作为受氢体,生成α-磷酸甘油进一 步水解脱磷酸而生成甘油,称为酵母的二型发酵;

第十五单元——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二)

第十五单元——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二)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二、糖的合成代谢 1. 糖合成的能量来源
包括:化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和光能营养微生物的生 物氧化和产能
(1)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糖的分解代谢所产生的能量都可以用于糖的生物合 成,本节第一部分已经介绍过。 此外,某些化能异养微生 物(如Closterdium sporogenes 生孢梭菌)能利用一些氨基 酸同时当作碳源、氮源和能源。
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特点:
无O2条件下进行;
不产O2; 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无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光合色素是紫膜上的 视紫红质。
生物合成三要素(简单小分子, ATP,NADPH) 如何获得?
氧化磷酸化:好氧菌,兼性厌氧菌 底物水平磷酸化: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光合磷酸化:光合微生物 HMP:化能异养型 耗ATP逆电子链传递:化能自养型, 紫色和绿色光合细菌 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蓝细菌 异养型:从环境中吸取 自养型:同化CO2
红色部分(红膜)
嗜盐菌 细胞膜 主要含细胞色素和黄素蛋白等用于氧化磷酸化的呼吸链载体
紫色部分(紫膜) 在膜上呈斑片状(直径约0.5 mm)独立分布,其总面积约占 细胞膜的一半,主要由细菌视紫红质组成。
实验发现,在波长为550-600 nm的光照下,嗜盐菌ATP的合成速率 最高,而这一波长范围恰好与细菌视紫红质的吸收光谱相一致。
(1)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1)Calvin循环(Calvin cycle)
循环中特有酶:磷酸核酮糖激酶和核酮糖羧化酶。循环分三个阶段 : ①羧化反应 (核酮糖-1,5-二磷酸通过核酮糖羧化酶将CO2固定,转变为 2个甘油酸-3-磷酸,重复3次,产生6个C3化合物 ) ②还原反应(甘油酸-3-磷酸被还原成甘油醛-3-磷酸 ) ③CO2受体的再生 (1个甘油醛-3-磷酸逆EMP途径生成葡萄糖,其余5 个再生出3个核酮糖-1,5-二磷酸分子,以便重新接受CO2分子 )。

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第五章
PGE3、就不能合成,免疫、心脑血管 生殖内分泌等系统就会 出现异常,发生紊乱,从而引起高血脂、高血压、血栓症、动 脉粥样硬化、风湿病、糖尿病、皮肤粗糙、加速衰老化等一系 列疾病。 特别是对脑组织的生长发育相当重要,因为脑重量的20%是由 必需脂肪酸组成的。
γ-亚麻酸 Gamma linolenic Acid (十八碳三烯酸,维生素F,Octadecatrienoic Acid,GLA)
诱变育种(breeding by induced mutation)
指通过人工方法处理均匀而分散的 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著提 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 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突 变株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诱变和筛选是两个主要环 节。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物理因素
柠檬酸为无色晶体,常一分子结晶水。易溶于水和乙醇。 具有多元羧酸的性质,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柠檬酸与酒石酸、苹果酸一样,广泛用作食品的酸味剂。 在食品和医学上用作多价螯合剂,也是化学中间体,临床上, 用柠檬酸作矫味剂。许多柠檬酸盐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如: 枸橼酸铁铵(抗贫血药),枸橼酸铋钾(抗溃疡药)等。柠 檬也可用于与碱性药物成盐,成为溶于水的制剂,如枸橼酸 哌嗪(抗蠕虫药)。
用以柠檬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选择菌体不生长或生长微弱的突变株。
柠檬酸发酵优良突变株的筛选
6、选育某些氨基酸缺陷的突变株 如:谷氨酸缺陷型、精氨酸缺陷型等
7、选育抗药性突变株 如:寡霉素抗性、萘啶酮酸抗性等
8、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 如: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克隆到高拷贝载体上,使之扩增
1、柠檬酸的发酵机制
2C6H12O6 + 3O2

微生物代谢与调控

微生物代谢与调控
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 的过程。
分解代谢
复杂分子
(有机物)
合成代谢
简单小分子
ATP
[H]
按物质转化方式分:
分解代谢: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 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 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物质代谢:物质在体内转化的过程.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转化而发生的能量形式相互转化 . 按代谢产物在机体中作用不同分:
酵母菌的一型和二型发酵原理
3%的亚硫酸氢钠(或pH7)
CO2
NADH
丙酮酸 乙醛 (磺化羟基乙醛) NADH 磷酸二羟基丙酮 NAD+ 磷酸甘油 NAD+ 乙醇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厌氧发酵
甘油
巴斯德效应(The Pasteur effect ) 现象: 通风对酵母代谢的影响
EMP途径 ED途径 EMP途径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脱羧 脂肪氧 化
2.1.2递氢、受氢和ATP的产生
★经上述脱氢途径生成的NADH、NADPH、FAD等还 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等方式进行递氢,最终与受氢体 (氧、无机或有机氧化物)结合,以释放其化学潜能。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 ,把微 生物能量代谢分为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两大类.
(与EMP途径连接) ~~氧化酶
6-磷酸-葡萄酸
(与HMP途径连接) ~~脱水酶
EMP途径
3-磷酸-甘油醛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
EMP途径
丙酮酸
~~醛缩酶
有氧时与TCA环连接 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

第五章+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第五章+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无葡萄糖时:——— cAMP浓度上升,cAMP与CAP(降解物的激 活蛋白)结合,与启动基因结合,转录进行.
酶合成调节的机制(操纵子学说概述)
操纵子(operon):是基因表达和控制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 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作子和启动子。
①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是决定某一多肽的DNA 模板,可根 据其上的碱基顺序转录出相应的mRNA,然后再可通过核糖体转译出 相应的酶(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
凡使反应速度加快的称正反馈; 凡使反应速度减慢的称负反馈(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主要表现在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可反过来直接抑制 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核苷酸合成途径中。 特点:作用直接、效果快速、末端产物浓度降低时又可解除
酶活力调节的机制
变构酶理论: 变构酶为一种变构蛋白,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
同时诱导:诱导物加入后,微生物能同时诱导出几种酶 的合成,主要存在于短的代谢途径中。
顺序诱导: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合成分解各中间 代谢物的酶达到对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调节。
组成酶(固有酶):不依赖底物或底物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 成的酶。如:EMP途径的一些酶。 诱导酶:依赖于底物或底物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如: 乳糖酶。
微生物代谢调节系统的特点:精确、可塑性强,细胞水平的 代谢调节能力超过高等生物。
成因:细胞体积小,所处环境多变。
举例:大肠杆菌细胞中存在2500种蛋白质,其中上千种是催化正 常新陈代谢的酶。每个细菌细胞的体积只能容纳10万个蛋白质分 子,所以每种酶平均分配不到100个分子。
解决途径: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经常以高浓度存在, 其它酶都是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在底物或其类似物存 在时才合成,诱导酶的总量占细胞总蛋白含量的10%。

5第五章 代谢调控育种

5第五章 代谢调控育种

⑷利用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或条件突变株的方法, 解除终产物对关键酶的调节;
⑸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创造理想微生物(即构建目 的工程菌株)。
此外,发酵条件如pH值、NH3的供应、溶氧水平、 营养浓度控制及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也非常重要。
一. 切断支路代谢
1. 营养缺陷突变株的应用
营养缺陷型即菌株发生基因突变,合成途径中某一 步骤发生缺陷,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 培养基中添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第五章 微生物 代谢控制育种
第一节 代谢控制育种的基础
代谢控制发酵理论的建立
代谢控制发酵理论最开始是应用于氨基酸高产菌株 的选育中;随后,核苷类物质发酵生产菌也以代谢控 制理论去选育,并奋起直追成为后起之秀。
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控制发酵理论的作用,已由 野生型菌株的发酵向高度人为控制的发酵转移,由依 赖于微生物分解代谢的发酵向依赖于生物合成代谢的 发酵,即向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的发酵转移。
一个菌株经过突变和回复突变后,某一结构基因 编码的酶会经历失活→恢复活性的过程,但酶的调节 部位的结构常常并没有恢复。所以经过此过程后,该 酶的反馈抑制被解除或削弱。因此可以利用营养缺陷 型的回复突变来获得解除反馈抑制从而提高产量的菌 株。
例如,先将金霉素生产菌绿链霉菌诱变成蛋氨酸 缺陷型,然后再回复突变成原养型,结果其中有85% 的回复突变株的金霉素产量提高了1.2~3.2倍。
通过选育某些营养缺陷型或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以及克隆某些关键酶的基因,也可以使目的产物前体 的合成增加,从而有利于目的产物的大量积累。
1. 在分支合成途径中,切断控制共用酶的非目的终 产物的分支合成途径,增多目的产物的前体,使目的 产物的产量提高。
在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 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Lys、Thr、Met的合成关键酶是 天冬氨酸激酶,该酶受Lys、Thr的协同反馈抑制,即 天冬氨酸激酶在Lys或Thr单独存在时不受抑制,仅当 两者同时过量时才引起抑制作用。因此,在Thr限量培 养时,即使Lys过剩,也能进行由天冬氨酸生成天冬酰 磷酸的反应(即第一步反应)。

第五章 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第五章  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高级醇(higher alcohol)



(1)杂醇油的生成 杂醇油是C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 主要由正丙醇、异丁醇(2-甲基-1-丙醇)、异戊醇 (3-甲基-1-丁醇)和活性戊醇(d-戊醇、2-甲基-1丁醇)组成。 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早在1907年Ehrlish提出了 高级醇的形成来自氨基酸的氧化脱氨作用。后来 Sentheshani Nuganthan(1960)根据以啤酒酵 母无细胞抽出液研究从氨基酸形成高级醇的机理, 提出以下途径: 转氨基是在α-酮戊二酸间进行。天冬氨酸、异 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 氨酸等均有此转氨作用。根据此机制,由缬氨酸产 生异丁醇、异亮氨酸产生活性戊醇、酪氨酸产生酪 醇,苯丙氨酸产生苯乙醇等。
3 酒精发酵中副产物的形成 主产物(product) :酒精(alcohol)
副产物(by product ):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甘油(glycerol) 乙醛(acetaldehyde) 琥珀酸( succinic acid ) 乙酸(acetic acid) 酯(ester)
(1)好氧性发酵(aerobic fermentation):在发酵过 程中需要不断地通入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 行柠檬酸的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的发酵、利用 黄单孢菌进行多糖的发酵等等。
(2) 厌氧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 :在发酵 过程中不需要供给无菌空气,如利用乳酸杆菌引起的乳酸 发酵、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等。 (3)兼性发酵 (facultative fermentation) :酵母菌 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facultative aerobe) ,它在缺氧条件 下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好氧 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

微生物应用技术-代谢工程

微生物应用技术-代谢工程

微生物技术应用——代谢工程
代谢工程定义:利用重组DNA技术或其他技术, 有目的地改变生物中已有的代谢网络和表达 调控网络,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细胞的代谢 途径,并用于化学转化、能量转移及大分子 装配过程。
➢代谢工程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新设计代谢系统。 ➢“一种理解并利用代谢过程的方法”。
微生物技术应用——代谢工程
一、代谢工程的产生及沿革
1 半个多世纪微生物生理与育种知识的累积 2 基因工程理论和技术的成熟 3 代谢流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 4 生化工程在线检测和建模方法的发展
微生物技术应用——代谢工程
1 半个多世纪微生物生理与育种知识的累积
微生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
用代谢途径操作的手段来改造微生物以获 得期望的性质
19.正常代谢和竞争型细胞经济
微生物在生存竞争中进化的方向是发展其 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提高细胞运行的经济系数。 经生存竞争而幸存下来的野生型微生物在其所 栖身的环境中是富有竞争能力的,并且它们的 代谢中间物在代谢网络中的分布及细胞经济运 行状况有利于细胞生长、繁殖和在竞争中获胜。 在上述条件下,细胞处于正常代谢状态,细胞 经济体系呈现竞争型细胞经济的特色。
21.细胞经济受到严格的制约
工业发酵依靠细胞群体的代谢来获得产品, 导向型细胞经济固然有利于特定的代谢产物的 生产,但竞争型细胞经济向导向型细胞经济的 转化受到能量代谢、还原力的平衡等条件的严 格制约(以保证有熵的输出),表现出代谢网 络的刚性。若细胞经济实体的运行状态过度偏 离竞争型运行状态,活细胞的高度有序状态将 走向无序,最终导致细胞经济的崩溃。
11.代谢主流的变动性和选择性
微生物的代谢主流的方向、流量甚至 所流经的途径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就是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 琥珀酰辅酶A 6. 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VII. 琥珀酸 VIII. 延胡索酸
IX. L-苹果酸 X. 草酰乙酸
7. 琥珀酸脱氢酶 8. 延胡索酸酶
9. 苹果酸脱氢酶 10. 柠檬酸合成酶
复水合
H2O
氧化 脱羧
NAD+
氧化脱羧
NAD+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 水合
CoA-SH
GDP Pi FAD+
氧化 加成
NAD+
NADH+H+
NADH+H+
CO2
GTP CoA-SH FADH2
NADH+H+
XI. 乙酰辅酶A
教学ppt
20
糖代谢的能荷调节
能 荷 A=TP + 0.5ADP ATP (Energy charge) + ADP + AMP
•需能 •ATP分解 •能荷降低 •激活催化糖类分解的酶 •解除ATP对酶的抑制 •加速糖酵解、TCA循环 •多产生能量
P
P OCH2O CH2OH
②异构
HO
③活化
葡萄糖 H O
6-磷酸葡萄糖
OH 6-磷酸果糖
6
1
P OCH2O CH2O P ④裂解
5 HO 2
1
H2C
2
C
OP
+ O ⑤异构
4
OH
3
3
磷酸二羟丙酮 H 2 C O H
P
⑥脱氢
P OCH2O CH2O P
HO
OH
4 HH C O 5
HCOH
1,6-二磷 酸果糖
丙1酮5 酸
E1
Glu
G-6-P
ATP ADP
F-6-P E2 F-1, 6-2P
ATP ADP
途糖 径酵
解 的 代 谢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NAD+
E2: 6-磷酸果糖激酶
NADH+H+
E3: 丙酮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乳酸
3-磷酸甘油酸
NAD+ NADH+H+
教学ppt
8
乙醛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CH 2 OH
O
HH
H
HO OH H OH
H
OH
有氧情况
CO2 + H2O
“乙醛酸循环”
好氧
生物
“糖酵解” 丙酮酸
缺氧情况 “乳酸发酵”
乳酸

不需氧
厌氧 “乳酸发酵”、“乙醇发酵”

生物
乳酸或乙醇

“磷酸戊糖途径”
需氧
CO2 + H2O
教学ppt
9
教学ppt
10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 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教学ppt
19
分子
柠檬酸
1. 乌头酸酶
脱水
辅酶
辅酶
H2O
乌头酸-II. 顺 III. 异柠檬酸 IV. 草酰琥珀酸 酮戊二酸-V. α
2. 乌头酸酶 3.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异柠檬酸脱氢酶 5.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多能 •ATP增加 •能荷升高 •激活糖元合成的酶 •抑制糖分解途径关键酶 •减慢糖酵解、TCA循环 •少产生能量
教学ppt
21
教学ppt
22
糖代谢的生物素调节
教学ppt
23
教学ppt
24
(2)生物素的调节
生物素是羧化
O
酶的辅酶,它
C
本身就是一种B H N
NH
族维生素B7。
H 2C S
C H (C H 2)4C O O H
各种代谢途径的利用比例
多种代谢途径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内,不 同代谢途径在细胞中存在的比例因微生物不同 而异
只有少数细菌以HMP途径作为有氧分解的唯 一途径,如醋酸杆菌等;而有些微生物中只有 EMP或ED途径
教学ppt
11
教学ppt
12
教学ppt
13
教学ppt
14
①活化
G
C H2O O
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
王腾飞
wangtengfei1981@
13教8学6p9pt144397
1
第五章 代谢控制发酵的应用
第一节 糖代谢与控制 糖代谢的途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
第二节 柠檬酸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柠檬酸生物合成中的代谢调节与控 制;柠檬酸发酵的产率;柠檬酸产生菌的育种
生物素,又称为VH或VB7。是附有一个噻吩环的尿素
衍生物。
教学ppt
25
生物素主要是影响糖代谢的速度
生物素充足时,糖分解速度提高,造成乳酸 积累
生物素缺乏时,丙酮酸氧化能力下降,乙醛 酸途径基本是封闭的
教学ppt
26
生物素充足时:
苹果酸、草酰乙酸脱羧 反应活跃,琥珀酸氧化能 力增强,倾向于完全氧化, ATP增加,蛋白质合成加剧, 谷氨酸剧减。
2-磷酸甘油酸
ATP ADP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3 教学ppt
16
教学ppt
17
教学ppt
18
TCA
三 羧 酸 循 环 (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 TCA cycle)又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是需 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 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得 名;或者以发现者汉斯·阿道夫·克雷伯命名为克雷伯氏 循环,简称克氏循环(Krebs cycle)。
第三节 脂类代谢与控制 脂类代谢与调节;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谷氨酸代谢调节 机制;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
教学ppt
2
第五章 代谢控制发酵的应用
第四节 氨基酸代谢控制与发酵 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赖氨酸代谢调节机制;赖氨酸生产 菌的育种思路
第五节 核苷酸类物质的代谢控制与发酵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肌苷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
脱支酶
教学ppt
磷酸化酶
G—1—P
6
海藻糖
乳糖
蔗糖
教学ppt
半乳糖 甘露糖
7
糖酵解途径(EMP) 双磷酸己糖途径(HDP)
CO2固定作用 伍德-沃克曼反应 三羧酸循环(TCA) 柠檬酸循环 克雷布斯循环
单磷酸己糖途径(HMP) 磷酸戊糖循环(PP环)
ED途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 裂解途径
6
H2C O
P
磷酸甘油醛
OP
OH
C O ⑦产能 C O ⑧异构
OH C O ⑨脱水
HCOH
HCOH
HH C O P
OH C O ⑩产能
CO P
OH CO CO
H2C O
1,3-二磷酸 甘油酸
P H2C O P
3-磷酸甘油酸
H 2 C OO HH
2教-学磷p酸pt甘油酸
C H2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C H3
第六节 抗生素发酵的代谢与控制 抗生素的基本合成途径、关键酶、调控措施。
教学ppt
3
第一节 糖代谢与控制
淀粉——葡萄糖
教学ppt
4
α-淀粉酶及β-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的示意图
教学ppt
5
淀粉降解
☉1. 到分枝前4个G 时,淀粉磷酸化酶 停止降解 ☉2.由转移酶切下 前3个G,转移到另 一个链上 ☉3.脱支酶水解α1,6糖苷键形成直 链淀粉。脱下的Z是 一个游离葡萄糖 ☉4.最后由磷酸化 酶降解形成G-1-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