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精品
老板的格局12条

老板的格局12条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每一位老板手里拽着的都是员工的“性命”,作为老板只有不断优化自己,才能成为员工心中神圣的“光芒”!1、老板就要有大承受力:大老板就是有大见识,大世面,能够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所以有大见识的人才有可能是战略上的高手。
2、能百毒不侵的人,都曾伤痕累累过,能笑看风云的人,都曾千疮百孔过。
老板的修养就是经历磨练的洗礼。
3、做老板就要定位准,定位准才能把握方向,还需要用人格凝聚力量。
4、品味决定高度,选择决定命运。
喝过最好的茶,见过最美的字画,去过最远的地方,经历最大的风浪,这些是经历也是品味的积淀。
5、懂取舍,知进退,化压力。
学会舍弃方能得到,知道进退有度才能游刃有余,能够化解压力,才能迸发能量。
6、什么叫大格局和勇士精神?看这句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古人说“安静则治,暴久则乱”。
如果心里先慌了,那么行动必然会乱。
只有冷静沉着,才有可能思考出对策,转危为安。
判断一个人格局的大小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在面临突变或者危机的时候,看他是否有对自己情绪的自控和驾驭的能力。
凡是伟大的人物都是“镇静”的高手。
因为他们知道,“慌”对解决问题毫无意义,不仅会使自己无法正常思考,而且会让周围的人乱作一团。
相反,控制好情绪,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则可以在任何场合应付自如。
8、马云曾说过,细节好的人一般格局都差。
做企业赢在细节,输在格局。
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怀,细节好的人一般格局都差,格局好的人从来不重细节,两个都干好,那叫太有才!雷哥建议:做老板要做格局,少细节,细节给下属去完成,老板多关注大格局。
9、格局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内在容量的大小。
先容,再量。
10、李嘉诚在谈到用人之道时说:“我是杂牌军总司令,难道我的枪法会好得过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了。
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的说说

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的说说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的说说11、记得别太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也许……你从来不曾重要过!2、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摆清自己的位置最重要。
3、当你看清自己的位置,你才会更加的珍惜自己。
4、人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吧,不卑不亢,不骄不躁,这样才会有惊喜。
5、有些时候摆清自己的位置,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谁都有可能代替你,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6、人都需要在迷茫的时候更为感知自己,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明白自己的实际位置。
7、摆正自己的位置,理清事物的变换。
心境悠远,视野开阔。
方可成就事业。
8、人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能力,可以倔强,不可傲慢。
成功源于一群人的努力,失败可能因为一个人的过失。
9、这人呀。
要懂得感恩,要摆清自己的位置,喝水不忘挖井人,卸磨不杀狗蛋儿。
10、人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活得真实,活得坦荡。
才能一步一步心无旁骛的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11、有时候别太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其实你并没有那么重要,而是你把自己看得太重。
12、人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人和事不会因为你的固执而改变,很多坚持只是愚蠢和任性。
13、人还是要摆清自己的位置,别啥啥啥都想往上凑,弄清楚自己是干啥的。
14、看清自己。
摆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端正自己的态度,不好高骛远,不挑剔,自律务实。
15、任何时候,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清自己的位置,要做就做好,既来之则安之!16、是时候去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去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了。
17、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认清自己到底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不要超过界限,要学会自觉。
18、“她要摆清自己的位置!她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我施舍给她的!“19、人要贵有自知之明,要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0、最尴尬的莫过于高估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其实你明明知道,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人心。
21、能遇到一个很好的人真的不容易,虽然不知道怎么开始,但还是希望自己能清楚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成功企业家的秘诀秘诀是什么

成功企业家的秘诀_秘诀是什么导读:成功企业家的秘诀。
在工作中,许多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归纳为16个字,即独具慧眼、诚信为上、百折不挠、不断创新。
成功企业家的秘诀,来学习学习吧!1、独具慧眼眼光独到是一个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
企业家只有具备远见卓识,才能准确把握大势,发现潜在价值。
拿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嘉诚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地产陷入低潮,李嘉诚看准时机大举入市,由塑胶大王摇身一变成为地产大王。
八十年代,他又进驻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九十年代搞电信。
由于对经济形势有很强的洞察力,所以才会在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中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企业家在关键时候的准确判断非常重要,所以他不能只埋头苦干,一定要学会分析市场大势,包括产业周期。
上实当初投资中芯国际的时候,很多人都来问:it行业现在这么低迷,你为什么还要投资?我们回答:就是因为是低谷所以才更有机会。
2001年9月份,我们投了1亿多万美金,成为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
2003年,中芯国际一年亏了许多,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停止投资,反而又追加了资金。
当时,又有很多人来问:都已经亏成这样了,为何还要投资?我们回答:这已经是黎明前的黑暗了,马上就看到曙光了,为何不投?后来中芯国际上市了,我们并没有套现。
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项目选对了。
因为从今年开始,它已经收回了一半投资,而且资产还有20多亿元人民币,市值有36亿元人民币。
2、诚信为上我常给我的员工讲国王选王子的故事。
古时候,有位国王没有儿子,想选一个人来继承王位。
他给他国家的每个小孩都发了一颗种子,并告诉他们:谁能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能获得王位。
评选的日期到了,所有的孩子都捧着最美的花来了,只有一个小孩捧来的是一只空花盆。
结果国王选择了这个捧空花盆的孩子,原因其实大家都知道:种子预先被蒸过了。
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深刻的哲理,只有坚持诚信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不仅是指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对此我深有体会。
人们都说香港的银行是下雨天不打伞,晴天才打伞,可是1997年,我们的企业遭遇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恒生银行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下雨天打了伞,并且3000万元美金的贷款,不要担保,不要抵押,仅凭我给他们的董事打了个电话。
做人,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做人,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做人,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你站在什么样的位置,
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就注定了要说什么样的话,
要做什么样的事。
认不清自己位置的人,
常常会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结果劳心劳力的同时,
还得罪他人,尽失人心。
认不清自己位置的人,
常常自以为是,夜郎自大,
即便一身才华,
也将怀才不遇,不得重用。
做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你是下属,就要谦卑谨慎,
不要身为下属,
却要像领导一般指手画脚。
你是领导,就要勇于担当,
要拿出领导的气势,
才能以理服人。
想要做事,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珍宝放错了位置,也会变成垃圾。
人放错了位置,也一样会贬值。
一粒尘土,毫不出奇,
落入土地,一样可以滋养生命。
因此,认清自己的位置,
才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认清自己的位置,
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知名企业家座右铭100条

知名企业家座右铭100条1、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牛根生2、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
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
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李嘉诚3、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
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李嘉诚4、事情的真相要用双手去掌握,光靠阅读或是用眼睛看是无法了解的。
——丰田章一郎5、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李嘉诚6、做正确的事,再把事情做正确。
——牛根生7、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李嘉诚8、我觉得一家幸福是最紧要,生意起跌是小事。
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紧要。
——李嘉诚9、误解与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
——牛根生10、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李嘉诚11、人生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马云12、也许今天你是最好的,但未必明天还最好;今天也许你是最差的,但社会给了你很多的机会,只要你把握,只要努力,总会有机会。
——马云1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
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都对。
——李嘉诚14、治理一家公司是一个系统设计。
这里面有方方面面要考虑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
你如果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单兵突进,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其他方面全乱了。
——柳传志15、在上级面前,可以为你副手的过失承担责任,但关起门来一定让他知道你的厉害。
——牛根生16、蒙牛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的产品、服务和体系做出来的。
——马云17、制定企业文化目标、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很容易,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实施。
认清自己找准位置的名人名言

认清自己找准位置的名人名言1. 找准自己的位置名言和事例名言:1. 物尽其才,人尽其用。
2. 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
3.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尽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
4.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 人怕找错行。
事例:1. 当年的剧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就是因为处处受排挤,一怒之下,“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援得我所”,离开了剧团,来到了省城济南发展,“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很快成为全国著名的吕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吕剧《李二嫂改嫁》,引起全国轰动。
2. 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蹭饭。
有很多妇女在河边漂洗丝纱,有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匀出自己的饭给韩信吃。
韩信感激地对这位老大娘说:“达志以后,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谁知这位老人非常生气:“你作为男子汉,居然不能养活自己!我是看着你可怜才给你饭吃的,谁指望你报答啊?”就是这位养活不了自己的韩信,却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找对了处所,就是一个将军。
找不对处所,就是一个流浪汉。
3.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上中学时,他的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只上了一个学期,教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结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搞着完善的道德,也决不会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谁知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
可是,化学教师却认为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试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这一次,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瓦拉赫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都不会是均衡发展的,如果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就会有所作为。
2. 找好自己的定位的名言1.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企业家应具备的五大思维

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就是在考虑经营方略时,不仅考虑企业内部已有资源,而且还要善于将企业外部资源纳入思考范围,通过内外资源的有机组合,达到为我所用的思维。
北京心力源源电子有限公司,其前身北京富达中天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子通讯产品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正品摩托罗拉汽车电话的90%,都是由富达中天代理销售的。2002年,心力源源面对汽车手机销售难题,运用整合思维,实施了“免费送车载电话”营销活动,该活动的规则是,凡在活动期间,任何拥有汽车的消费者个人,或者单位客户,可以完全免费得到一部摩托罗拉汽车电话,并可以与心力源源公司签订正式赠送协议,从而得到法律保护。被赠人所履行的义务很简单:只需要将按照正常要求的汽车保险费交纳、或者转移,或者延伸到心力源源公司的合作保险公司那里即可。而心力源源在实施方案之前已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签署了协议,作为平安的保险代理,从车主交纳的车保费中获得8%的正常与合理的返利。消费者的车保,也只是按照正常的标准交纳,并无涨价。心力源源要求消费者稳定投保的期限也并不长,仅仅两年。两年之后,按照赠送协议,消费者可以完全拥有这台电话的产权。经过一年的实施,心力源源当年“赠送”的总量,达到了1.4亿元。
因此,新世纪企业家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一定要树立“利人利己”的共赢思维,而不能用“损人利己”的思维期望独霸市场。共赢思维其实质是检验一个企业家能否跳出企业看企业,能否具有高站位、大视野、利他人思想境界的试金石。
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就是对企业、行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思考。对未来的趋势进行清醒认识、分析判断和思考采取何种策略的思维。
当今市场,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占,与其时时想着对手,把精力、手段、财力放在吃掉同行上,不如把精力、手段、财力放在把市场做大上,蛋糕做大了,企业分得的那份数量自然会增加,同行业的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成为真正的竞争队友。如果击垮了竞争对手,既失去了竞争者,也失去了激励者。如同体育场上的长短跑竞赛,如果没有跟跑者,一个人的跑步,既孤独,也寂寞,很难创造好的成绩。有了跟跑者的追逐,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哪敢掉以轻心。其实共赢思维的本质就是“利人”思想。华人首富李嘉诚在总结自己从商心得时说:做生意要“打出以利人为先的牌”,“小利不舍,大利不来”。透过李嘉诚的心得,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之所以成为华人首富,其共赢思维更是重要因素之一。
高度决定你的眼界眼界改变你的格局人生哲理

高度决定你的眼界眼界改变你的格局人生哲理
无论作为企业或是个人,我们都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
志当存高远,鹰击长空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敢于梦想,敢于实现宏图,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才能会当凌绝顶!你站的不同高度,看到的风景完全不同,你的眼界决定于你的高度。
就如市井小民不会理解国家总理整天在忙什么;忙于算计蝇头小利的人不会懂得指点江山的领袖所具有的恢弘;安于现状的人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折腾得遍体鳞伤只为往上爬!
因为夏虫不可语冰,因为燕雀不知鸿鹄之志。
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人生。
一个小小的例子:
你站在山脚下看这个世界,你看到了是面前五百米方圆,更远的地方隐约在朦胧中,或是草丛,或是树影,或是山石。
而当你站在半山腰再看,你看到了面前两公里方圆,所有树木都成了你脚下的草丛,更远的世界被阻拦在一座座高山的背后。
当你站在高山之巅,你看到的世界将会是方圆十里,一眼小众山,你的视野如高天之云辽阔无限。
你现在面临的`窘迫之事,在你站的更高时你会发现犹如过眼烟云,已经是可以如同审视的角度去看待,因为你的格局已经变大。
优秀的人总是拼尽全力往上爬,提升自己。
而平庸之人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安于现状。
想要扩大你的格局,首先你需要放大你的眼界,所以你就要往上爬,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
就如在企业中,当你的职位升了,你的圈子也会升了,接触到的社会层次也会不一样,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设计、环节、动力、监控、传统、问题、矛盾、战略、体制、机制、自主、良好、快速、执行、保持、提升、发展、制定、发现、了解、位置、关键、支撑、稳定、意识、需要、素质、竞争力、职能、重点、方式、作用、规模、结构、任务、速度、整合、管理、带动、支持、解决、调整、分工、完善、方向、扩大、适应、实现、协调、推动、管理意识、积极性、全局性、重要性企业家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松下幸之助曾经讲过:当企业是1个人的时候,我自己干;当企业有10个人的时候,我跑在最前面;当企业有100个人的时候,我走在队伍的中间;当企业有1000个人的时候,我在最后面;当企业有10000人的时候,那就天晓得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其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
然而这种偏移是企业发展的正常轨迹吗?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家最适合的位置又是什么?是要做最能干的员工,还是要做好前行的舵手,或者退居管理之后,负责任地看好企业的未来?松下幸之助先生作为最杰出的企业家代表,有很多的名言,这一句话非常具有代表性,我非常的认同。
我们的企业还是一个百人的公司,加上各地的经销商数目应该有千人。
所以应该说我经历过企业最初1个人单枪匹马的境地,10个人的过程,100个人的现状,1000个人的目标阶段。
以我自身的体会,企业的这些阶段也的确如同松下先生所讲,我的角色发生了很多的改变。
当企业1个人的时候,什么角色都是我一个人扮演;当企业有10个人的时候,我就成了督工;当企业有100个人的时候,我又变成经理;当企业有1000个人的时候,我做总裁。
现在,我还没有经历10000人的阶段,但是我想那个时候,我应该就是董事长了,只抓大局,其他的让总经理来做吧。
李小霞(衣尚网CEO)的确是这样。
我曾参加过第一届《赢在中国》的比赛,记得模拟实战环节后,评委吴鹰对我评价说:在比赛的过程中,哪个环节都想管。
但是我却认为这是每家企业、每个创业者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当企业非常小的时候,这个团队的领导人一定是事必躬亲。
当我自己最初做网站、做企业的时候,不论是美工、设计、销售我都在参与。
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团队没有完善的人员配置,作为领导人必须要自己干。
而在企业的最初阶段,也只有你参与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你才能知道企业的发展到底是对还是错,同时你的参与也能带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然而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家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尽管他仍是企业的领头羊,但是工作范畴已经不同。
没自己创业之前,我在一家软件公司任职市场部经理。
当时整个公司分为市场、技术、品牌等10个部门。
我们的老板只针对我们10个部门经理下达任务,而其他的操作性工作就由我们自主地完成。
那时老板经常跟我们这些部门经理开玩笑说:“你们带的兵比我带的还要多。
” 这里面涉及到一定的分权问题。
比如说公司制定了本周的工作目标是向北跨进50米。
大方向一定,团队的工作方向就有了,而这个决定也决不是可以轻易更改的。
关键是你的团队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是一天就完成目标,以后四天工作时间用来维系目标不变,还是分五天来实现目标,每天向北跨进10米。
这个并不是你所考虑的重点,而应由团队来替你操心。
捷登品牌整合设计总监企业的生存类型可分为劳工型企业、海盗型企业、贵族型企业、文人型企业、精英型企业五种类型,而在组织形式上无非是功能体组织或共同体组织,或两者皆有。
这五种类型和这两种组织形式互相影响交错。
但无论是哪种组织,都涉及到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问题,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者的角色不同。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几乎不存在管理的问题,只是自我控制问题。
当企业有10个人的时候,应该还处于创业阶段,多数属于共同体组织、海盗型的企业或精英型的企业,是矛盾的两个极端,领导者直接管理每一个成员,需要哥们义气,或者需要共同的目标,管理的智能弱化于成员共同的目标。
这时候领导者的模范作用更实用,这个时候的管理者是风光的。
当企业发展到约上百人的时候,属于突破阶段,管理结构发生变化,管理层级开始加码。
多数属于文人型企业依靠管理者个人的优秀和人格魅力已经很难影响到每一个人,需要靠部门的分工对员工进行分级管理。
但企业又不能支撑繁琐的组织架构和高昂的管理成本,而作为最高的领导者,需要从中协调每个环节的矛盾,这个时候的管理者是最辛苦的,往往像救火员一样奔波。
当企业发展到千人乃至数千人的时候,企业处于稳定阶段,属于劳工型的企业。
不管是经营上还是组织管理上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管理架构相对清晰和完善,各个部门工作流程流畅,很少需要最高领导者的直接参与,指令和要求会按照既定的流程下达。
最高管理者只要在后面掌控企业的发展方向,决策大的经营方向就好了。
这个时候的领导者其实是逆水行舟。
当企业发展到八、九千,要突破万人的时候,原来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庞大的人力管理和流程管理,不断扩充的部门和人员也无法融入到既定的管理通道中,简单的增加管理层级只能导致管理效率急剧下滑。
这个时候的企业管理体制,往往会分而治之,以各分公司的独立管理体制去运作。
而各层级的管理职能也相应发生变化,而总部管理只负责特定的管理块面,比如资本、战略等。
松下幸之助的说法,其实主要局限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在一个管理机制下很难管理万人规模的企业。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可以参考刘邦和韩信的管理方式,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而刘邦则将将不将兵。
李小霞我个人的感觉,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管理的概念或者说企业主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三块内容。
第一,集权、放权的问题;第二,松紧适度的管理手法;第三,管理中的拉动、推动方式。
对于集权、放权,松紧适度的管理手法前面大家都有提及。
想在这里主要说一下管理中的拉动、推动管理。
一个朋友曾对我讲:以前我都是跑在最前面拉着公司走,但是今年则放慢了脚步。
因为我发现我跑得太快了,离开我的团队太远了。
去年失败的原因是,当我跑出很远后却还得跑回来,拉着他们跑,浪费了很多时间。
所以今年的策略是我跟着他们一起跑,必要的时候我推着他们跑。
企业的最初,“老板”是团队的带队人,这个时候管理采用的是拉动的方式。
“老板”要站在前面,拉动企业往前走。
当企业的市场、技术等已经很成熟的时候,“老板”要从台前走到幕后,这时候“老板”的身份就变成了跟着走。
此时“老板”要在团队后面,跟着走,去观察。
看一下团队的走向是否正确,否则将迅速做出调整。
李学勇作为咨询师,我曾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企业处于良好的市场态势,但却始终无法突破,继而发展。
这里有一个轮胎经销商的案例,我们暂且称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为A君。
A君创业之始,带领几个兄弟,将浙江的几十个经销商带动起来。
现在这些经销商们的销售规模都从年销售几万、几十万,达到了年销售额几百万。
而其手下的销售人员也从几个人、几十个人发展到200人的规模,其目前销售额达到了几个亿。
A君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他原本是一个很有激情和冲劲的人,但是现在却感觉自己冲不动了,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带领手下冲锋陷阵。
经销商和他的销售员也感觉不到他火车头的带头作用。
企业管理架构几年来一直没有变,这几年的经营虽然不差,但始终无法提升。
还有一个案例。
B君的企业是山东的一家食品企业,15年来一直保持着5000-6000万的销售规模,从来都没有大起大落,但利润却下滑的厉害,2006年出现亏损。
因为在这15年来,B君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离了他企业就不行了。
这么多年来竟然没人能够替他独挡一面。
这两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
企业创业时期,领导者要冲锋陷阵,但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组织架构开始稳定之后,领导者应该功成身退,从平时的直接管理退到监控和考虑企业战略上来,完成从术到道的转化。
很多人突破不了这一点,所以,导致企业无法突破现有规模。
以快速消费品为例,这类的企业经常在销售规模达到1亿左右的时候发生大的变化,要么死亡,要么突然爆发。
但据我了解,大多企业都成了这些企业主的陪葬品。
吴金豪(长江资本CEO)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家的意识与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像松下这样世界级企业的创始人往往都具备两点素质:一是卓越的战略眼光,二是强大甚至偏执的执行力。
有卓越的战略眼光者必定有怀揣天下的胸襟,站得高看得远,这是成为卓越企业家最基本的素质;而强大的执行力更为重要,只有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将梦想,将战略变成现实。
所谓偏执的执行力,在我看来,在企业发展之初,公司在十个人左右的时候,指的就是事无巨细地身体力行,日常式的攻坚战,长期每天十六个小时以上的工作狂式的生存,跑在团队最前边,带领团队奋力前行。
而当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这个时候的企业领头人如果还是像创业初期那样工作狂式的“勤奋”、事无巨细,那么他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这一阶段的企业领导应该更要放权,无须盲目的辛苦,有的时候得懒惰一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大方向的思考上。
当企业逐渐做大、处于上升期时,每一天都是企业的最高高度,而每一天都可能是下坡路开始的“拐点”,所以这一阶段的企业领袖应该要放慢脚步,少“做”多“想”。
李学勇以前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火车头来带。
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则不是这样。
火车头跑得快慢已经不是列车行速的关键。
要跑快,每节车厢都要有动力。
所以动车组可以达到每小时约250公里,而传统火车只能以每小时约150公里的速度行驶。
这也说明了企业的发展光靠“老板”一个人是不行的。
战略管理固然是企业生死存亡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各个执行环节的支持。
严泽远企业的发展瓶颈大多由于企业家的素质与管理意识。
企业从小到大,总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可以一一突破的必定会成为像松下这样的伟大企业家;而不能突破的企业往往出现两种结局,要么领导者被淘汰,要么企业被淘汰。
然而伟大的企业家毕竟很少,大多数企业都出现了后者的结局。
对此,企业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不断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令其充当企业发展中各个阶段“老板”的角色。
现在企业的现状是精明的企业家带着一群并不高明的下属,强将手下没有强兵。
这种特质的企业自然很难走远。
只有让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领先于资金资本的增值,才可弥补企业家个人的不足,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埋头苦干的人是企业创业之初的企业家的原型;敢于督促、善于管理的人是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角色定位;能够掌控全局、有战略眼光的人则是“总裁”的最佳人选。
只有当曾经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人替代,都有人很好地去扮演的时候,企业家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现有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