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质量培训课件PPT(共 104张)

机械加工质量培训课件PPT(共 104张)
例: ①滚刀用阿基米德蜗杆代替渐开线蜗杆 (近似的刀具轮廓); ②模数铣刀铣齿(近似的刀具轮廓); ③用公制丝杆车蜗杆或英制螺纹。 (近似的加工运动)
2.1 机械加工精度
i工 机件 (蜗 床杆 丝) 杆 PP螺 1螺 ZZ距 距 21ZZ34
例1. 在公制车床上车模数为2mm蜗杆时,挂轮计算式为 :
z1 z2

z3 z4

P(P机 (1 床 蜗丝 杆杆 螺螺 距距 )) ,若P=6mm,
Z 1 1,1 Z 2 0 7,Z 0 3 8,Z 0 4 1,2 求加0 工后蜗杆螺距
误差是多少?
i
P1=2
P=6
解: i工 机件 (蜗 床杆 丝) 杆 PP螺 1螺 ZZ距 距 21ZZ34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P Z Z2 1Z Z3 4P1 71 0 2 800 066.2857
1)主轴回转误差。 纯径向跳动误差 轴向窜动误差 纯角度摆动误差
①主轴纯径向跳动误差对加精度的影响。 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轴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轴承工作表面的
圆度误差等。 a. 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不变(见图2-5 车外圆的情形)
2
R
1
3
R3
R1 △R
o o′
理论位置
实际位置
R
4
车外圆时它使加工面产生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加工质量与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措施有关。
2.1 机械加工精度
2.1.1 概述 1、机械加工精度(简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
的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表面间相互位置)的实际值和理 论值相符合的程度。
2、加工误差:实际参数与理论参数的差值
2.1 机械加工精度
2.1.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表面间相互位置的

机械加工质量的统计分析PPT课件

机械加工质量的统计分析PPT课件
37
73.995
74.006
73.994
74.000
74.005
73.985
74.003
73.993
74.015
73.998
74.008
73.995
74.009
74.005
74.004
73.998
74.000
73.990
74.007
73.995
73.994 74.004
73.998 74.000
73.994 74.007
22
3)单侧标准,只有上限要求
cp

Tu
3


Tu
3S
23
3)单侧标准,只有上限要求
[例] 某机械厂要求零件滚柱的同轴度误差小于1.0,现随机抽样
取滚柱50件,测得其同轴度误差均值为 0.7823 S 0.0635 ,求工序能力指数。
解:
cp

Tu 3

Tu
74.000
74.010
74.013
74.020
74.003
73.998
74.001
74.009
74.005
73.996
74.004
73.999
73.990
74.006
74.009
74.010
73.989
73.990
74.009
74.014
19 20 21 22 23 24 25
39
73.984
74.002
0.01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样本号
32
控制图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PPT31页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PPT31页
3.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的影响
零件的耐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值 越大,越容易积聚腐蚀性物质,凹谷越深,渗透与腐蚀作用越强烈。 故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可提高零件的耐蚀性。此外,残余压应力使零 件表面紧密腐蚀性物质不易进入,可增强零件的耐蚀性。
4.表面质量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在间隙配合中,如果配合表面粗糙,则在初期磨损阶段由于配合 表面迅速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改变了配合性质。在过盈配合中, 如果配合表面粗糙,则装配后表面的凸峰将被挤压,而使有效过盈量 减少,降低了配合强度。
➢ 解决办法是在工件和电磁吸盘之间垫入一薄橡皮
(0.5mm以下)。当吸紧时,橡皮被压缩,工件变形减小,
经几次反复磨削逐渐修正工件的翘曲,将工件磨平。
2021/9/23
13
4.1 机械加工精度
4.1.8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1.工艺系统的热源 (1)内部热源:切削热 、摩擦热、派生热源 (2)外部热源:环境温度、热辐射 2.工艺系统的热平衡
2021/9/23
24
4.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4.2.3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 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几何因素 (2)物理因素
➢ 积屑瘤 ➢ 刀具表面对工件表面的挤压与摩擦 ➢ 工件材料性质
2021/9/23
25
4.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2. 磨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磨削用量砂轮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提高有利于降低表 面粗糙度。磨削深度与进给速度增大时,将使工件表面塑性变形加剧, 因而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4.1 机械加工精度
• 教学重点:
– 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 掌握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 掌握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 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概述ppt68页课件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概述ppt68页课件
第一节 概述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一)表面质量的概念
粗糙度太大、太小都不耐磨
适度冷硬能提高耐磨性
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对工作精度的影响
粗糙度越大,疲劳强度越差
适度冷硬、残余压应力能提高疲劳强度
粗糙度越大、工作精度降低
残余应力越大,工作精度降低
粗糙度越大,耐腐蚀性越差
压应力提高耐腐蚀性,拉应力反之则降低耐腐蚀性
本章提要
机械产品质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产品的装配质量,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整台机器质量的基础。 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一般用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个重要指标表示,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台机器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机械产品加工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要求。 本章重点讨论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1)主轴回转误差
第二节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一、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机床的几何误差
(1)主轴回转误差
第二节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一、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机床的几何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形式
车床上车削
镗床上镗削
内、外圆
端面
螺纹

端面
纯径向跳动
机械加工中,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形状进行加工,虽然会由此产生一定的原理误差,但却可以简化机床结构和减少刀具数,只要加工误差能够控制在允许的制造公差范围内,就可采用近似加工方法。
原始误差
工艺系统动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刀具磨损
残余应力引起变形
测量误差
工艺系统热变形
第二节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课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课件
质量评估方法的优势
能够全面了解机械加工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情况,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PART 03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加工参数优化
切削参数优化
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加工 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进 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以提高加工 效率和加工质量。
案例二:某生产线上的加工质量控制
总结词
通过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和加工监控系统,确保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稳定。
详细描述
某生产线在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波动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加工监控系统。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 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精细化检验标准
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检验标准和方法,提高检 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机械加工质量符 合要求。
全过程质量控制模式
全过程质量追溯
建立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 环节进行记录和追溯,便于质量问题的定位和解决。
01
全过程监控与评估
对机械加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 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检测与修正
利用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检测技术,实现机械加工零件的自动检测和 误差修正,提高加工精度和一致性。
精细化质量控制标准
精细化工艺参数控制
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精细 化控制,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提高加工质量。
精细化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采购、存储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材 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 质量风险。
加工误差补偿
误差建模

工件机械加工质量教学课件PPT

工件机械加工质量教学课件PPT

一、加工误差的组成
• 零件的加工是在工艺系统内完成的。零件的几何尺寸、几 何表面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取决于刀具与工件之间 的相对运动关系。工件和刀具安装在机床和夹具上,在机 床的带动下实现运动,并受机床和夹具的约束。因此,工 艺系统各种误差就会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反映为零件的加 工误差。工艺系统的误差,一方面是系统各环节本身及其 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运动关系与调整测量等因素的误差; 另一方面是加工过程中因负载等因素使系统偏离其理论状 态而产生的误差。
2.自激振动
1)定义: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 持的振动。
2)特点:a .是一种不衰减的振动;b.频率等于固 有频率;c.振幅大小取决于输入和消耗能量对比, 输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振动能维持,否则停止。
3)位置精度 是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间实际相互位置与理 想零件个表面之间的位置符合程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同 轴度等。
•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 零件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其具体内容是:
• (1)表面几何学特征 是指零件最外层表面的微观几何 形状,通常用表面粗糙度,波度表示。
2.机床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1)主轴热变形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2)导轨热变形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 3.工件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 1)轴类零件易产生形状、尺寸误差。 • 2)丝杠易产生螺距累积误差。 • 3)床身导轨面的磨削,导轨易产生直线度误差。 • 4)薄圆环磨削,易产生圆度误差。 • 4.减少热变形的措施: • 减少切削热;降低摩擦热;隔离热源;强制冷却;恒
• (四)经济加工精度 • 1.加工经济精度: • 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
工艺装备和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 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 • 2.表面粗糙度: • 是与加工经济精度相对应的,即公差等级愈高, 表面粗糙度愈小。

机械加工质量培训课件PPT(共 104张)

机械加工质量培训课件PPT(共 104张)
图2-19
(3)工件热变形
火车导轨有缝吗?
由切削热引起,热伸长量:△L=αL△t
当工件能够自由伸长时,工件热变形主要影响尺寸精度, 否则,还会产生圆柱度误差。
式中 L—工件变形方向的长度(或直径)(mm);
α—工件的热膨胀系数(1/℃),钢的热膨胀系数为1.2 × 10-5/℃,铸铁 为1 ×10-5 / ℃,黄铜为1.7 × 10-5 / ℃;
③纯角度摆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主轴的纯角度摆动也因加工方法而异。车外圆时,会产生 圆柱度误差(锥体);镗孔时,孔将成椭圆形如图2-6所示。
④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因素及提高回转精度的措施。
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不仅和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有关, 而且还和切削过程中主轴受力、受热后的变形有关。但主轴部件 的制造精度是主要的,是主轴回转精度的基础,它包含轴承误差 、轴承间隙、与轴承相配合零件的误差等。
1)主轴回转误差。 纯径向跳动误差 轴向窜动误差 纯角度摆动误差
①主轴纯径向跳动误差对加精度的影响。 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轴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轴承工作表面的
圆度误差等。 a. 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不变(见图2-5 车外圆的情形)
2
R
1
3
R3
R1 △R
o o′
理论位置
实际位置
R
4
车外圆时它使加工面产生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加工质量与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措施有关。
2.1 机械加工精度
2.1.1 概述 1、机械加工精度(简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
的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表面间相互位置)的实际值和理 论值相符合的程度。
2、加工误差:实际参数与理论参数的差值
2.1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质量的技术分析培训课件(共51张PPT)

机械加工质量的技术分析培训课件(共51张PPT)
砂轮转速↑→ 外表粗糙度值↓;
磨削深度↑→外表粗糙度值↑;
初磨较大进给量; 终磨无进给量磨削。
2. 砂轮的影响
3. 工件材料的影响
培训专用
2. 砂轮的影响
砂轮粒度: 磨粒越细, Ra越小。
但太细易被堵塞,烧伤工件外表。
砂轮硬度: 太硬或太软都不好;
砂轮修整: 使砂轮外表磨粒整齐又锐利。
砂轮材料: 刚玉类, 碳化硅类, 石等
2)冷校直引起的剩余应力
3)切削加工中引起的剩余应力
措施: 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减小零件尺寸差异。 时效处理, 粗精分开
不采用冷校直
培训专用
1.直接减小 查明原因,设法 误差法 直接消除或减弱
2.误差补 造出新误差,抵
偿法
消原来的误差。
反拉法切削细长轴
a) 正向进给 b) 反向进给
通过导轨凸 起补偿横梁 变形
培训专用
主轴的纯径向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镗床上 对圆度影响较大
车床上 对圆度影响较小
培训专用
主轴的纯角度摆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镗床上,刀具旋转,圆度误差大
培训专用
减小主轴回转误差的措施
1.提高轴承精度。
2.提高主轴轴颈精度
3.提高轴承孔的精度、同轴度
4.减小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
培训专用
2、机床导轨误差
3. 工件材料
•太硬, 磨粒磨钝 →Ra↑;
•太软, 堵塞砂轮 →Ra↑ ; •太韧,使磨粒早期崩落 →Ra↑;
培训专用
四、外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刀具形状 •切削用量 •工件材料
•磨削烧伤
•冷塑性变形 •热塑性变形 •金相组织变化
培训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Z2/d 设:△Z=△Y=0.01mm ,R=50mm ,
则由于法向原始误差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R= △Y =0.01mm,
由于切向原始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
△ R ≈△Z2/d =0.000001mm 此值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由于△Z2数值很小,因此该误差对 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影响甚小。
17
1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
形状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 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反之,越低。
理想几何参数
表面——绝对平面、圆柱面等; 位置——绝对平行、垂直、同
轴等;
尺寸——位于公差带中心。
2
2.加工误差
原始误差的种类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伺服进给系统位移误差等
7
原始误差产生加工误差的根源,它包括:
工艺系统静误差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机床几何误差 刀具几何误差 夹具几何误差
原理误差
调整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 •导轨误差 •传动链误差
9
•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机床 •刀具 •夹具 •工件
•分析计算法 •统计分析法
• 加工精度 • 加工误差 • 工艺系统 • 原始误差
•与理想零件的偏离 •加工精度的另一描述
• 研究加工精度方法
•工艺系统的误差 •产生加工误差的根源 •包括工艺系统静误差、动误差
10
第二节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概 述
优质、高产、低消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优质就是高的产品质量。 高产就是生产效率高。 低消耗就是成本低。 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 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 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 互位置精度。
成形车刀、成形铣刀也采用了近似的刀具轮廓。 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和刀具刃形,不但可以简化机床或刀具的结 构,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的经济效益。
11
二、机床几何误差 机床几何误差的来源 机床几何误差的组成
机床制造 磨损 安装
①主轴回转误差 ②导轨误差 ③传动链误差
12
机床的几何误差组成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
•轴向窜动 •径向跳动 •角度摆动
机床几何误差
机床导轨误差
•水平面内直线度 •垂直面内直线度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
机床传动链误差
•内联传动链始末两 端传动元件间相对 运动误差
13
1、机床导轨误差
机床导轨是机床中确定某些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 基准,也是某些主要部件的运动基准。
机床导轨误差的基本形式
•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垂直面内的直线度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
当导轨向后凸出时,工件上产生鞍形加工误差; 当导轨向前凸出时,工件上产生鼓形加工误差。
15
水平面
ΔY
导轨水平面内直线度
ΔR
D
o
ΔY
图4-9 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
16
(2)导轨在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
床身导轨在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图4-10),会引起 刀尖产生切向位移△Z,造成工件在半径方向产生的误差为:
一、原理误差
原理误差是指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方法、近似的成 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而产生的误差。
例如滚齿用的齿轮滚刀,就有两种误差,一是为了制造方便,采 用阿基米德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而产生的刀刃齿廓近似造形误差; 二是由于滚刀切削刃数有限,切削是不连续的,因而滚切出的齿轮齿 形不是光滑的渐开线,而是折线。
•一般刀具 •定尺寸刀具 •成形刀具 •展成法刀具
• 试切法 •调整法
测量误差
定位误差 工艺系统力变形
•外力作用点变化 •外力方向变化 •外力大小变化
工艺系统动误差
工艺系统热变形 工艺系统内应力变形
•机床热变形 •工件热变形 •刀具热变形
8
四、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
分析计算法 统计分析法
是在掌握各种原始误差对加工精
4
三、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试切法
定尺寸刀具法 调整法 自动控制法
5
2.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刀尖轨迹法 成形刀具法 展成法
直接找正
3. 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
划线找正
夹具定位
6四、原始误差Fra bibliotek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的误差是工件产生加工误差的根源。我们把工艺系统的各 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
ΔZ
导轨垂直面直线度
ΔR
d d/2 R
ΔZ
垂直平面
图4-10 导轨在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 18
结论:
原始误差引起工件相对于刀具产生相对位移,若 产生在加工表面法向方向(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 精度有直接影响;产生在加工表面切向方向(误差非 敏感方向) ,可忽略不计。
对平面磨床,龙门刨床
及铣床等,导轨在垂直面内
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 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所以,加工误差的大 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实际加工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零件做得与理想零 件完全一致,而总会有一定的偏差,即加工误差。只要 这些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即能满足机器使用性能的要 求。
3
二、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间的关系
独立原则是处理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关系的基本原 则,即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按照使用要求分别满足;在 一般情况下,尺寸精度高,其形状和位置精度也高;通 常,零件的形状误差约占相应尺寸公差的30%~50%; 位置误差约为尺寸公差的65%~85%。
度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工件加工 中所出现的误差可能是哪一种或哪几 种主要原始误差所引起的,并找出原 始误差与加工误差之间的影响关系, 通过估算来确定工件加工误差的大小, 再通过试验测试来加以验证。
是对具体加工条件下得到的几何 参数进行实际测量,然后运用数理统 计学方法对这些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找出工件加工误差的规律和性质, 进而控制加工质量。
(扭曲)
现以卧式车床为例,说明导轨误差是怎样影响工件 的加工精度的。
14
(1)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
当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y时,引起工件在 半径方向的误差为(图4-9):
△R=△y
由此可见: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如果有直线度误差,使工件 在纵向截面和横向截面内分别产生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