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和答题纸)

沪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和答题纸)

沪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卷(含答案和答题纸)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卷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绿阴不减来时路,香如故。

2、写取一枝清瘦竹,爱上层楼。

3、五十弦翻塞外声。

二)诗词理解(4分)诉衷情___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___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___,___,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胡未灭”的“胡”是指北方民族。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上阕前两句再现了词人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上阕后两句表达出词人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雄心壮志。

C.下阕前三句写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失望与痛苦。

D.下阕中“天山”指抗金前线,“沧洲”指词人晚年退隐之地。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6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___发于畎亩之中,___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吾举于士,___举于海,___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作者是___。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因此,经受磨练可以使人的意志和品质得到提高,达到超越自己的境界。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担当重任的道理。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第④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8分)①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山东节度府___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上海版八(下)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上海版八(下)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 ,不但在天。

(曹操《步出夏门行》)2.壮志饥餐胡虏肉,。

(岳飞《满江红》)3. ,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孤桐》)4.蜀僧抱绿绮,。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5. ,饱卧花阴兴有余。

(林逋《猫儿》)(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6.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作者选取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烟水”、“芰荷”等景象来抒发情感。

B. 作者对秀丽的风光和宜人的景色加以描写来展现江南水乡美好的秋光。

C. 本曲写景远近交错,极富层次感,描绘出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江南美景。

D.“看沙鸥舞再三”一句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体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感受。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作者是清代的(姓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关于“狼黠”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2分)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狼一路紧随,让屠夫产生紧张心理。

沪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检测试卷

沪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检测试卷

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检测第一部分:必作题(共100分)第I卷积累·运用(20分)一.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20分)1. 下面是五个词语的拼音,请你根据拼音在括号内把它们的汉字写出来。

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分)wēn xīn guīlìhuìlùyīn dìzhìyí()()()()máo gǔsǒng rán()2. 根据上下文,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2分)(1)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庄稼□老农民们知道得一清二楚。

(2)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重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 请你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6个默写出上句或下句。

(不能多选)(6分)(1)□□□□□□□,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4)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5)无限河山泪,□□□□□?(夏完淳《别云间》)(6)□□□□□□□,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7)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4.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两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写出他出自哪篇(部)作品,作者是谁,并用一句话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评说(可多角度思考,作有创意的评论)。

(4分)(1)韩麦尔先生(2)汤姆·索亚人物:___________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国(国籍)的________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在地理课上,我们随着老师“游览”了风光如画的阿里山、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训练原创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训练原创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训练题01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朗润.(r ùn ) 峰峦.(l án ) 惟妙惟肖.(xi ào ) B .剔.除(t ì) 酬.和(chóu) 沁.人心脾(q ìn ) C .嫉.妒(jí) 孤僻.(pì) 扣人心弦.(xuán)D .哺.育(b ǔ) 瑟.缩(s è) 棱.角分明(l éng ) 2.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颤抖 顷刻 世外桃源 惊慌失措B .琐屑 演绎 骇人听闻 相题并论C .云宵 栅栏 沧海桑田 谈笑风生D .弥漫 赋闲 一代天娇 再接再厉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B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 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C .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 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D .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预计到,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 .尽管“西游”题材众多,但大多数作品形象刻板,情节老套。

C .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D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生境界的教育,是提升美好品德的教育。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最近,一组由应用市场调查机构AppInsight 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海”的手机应用已覆盖了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全球近47﹪的安卓用户。

②随着手机系统的更新越来越频繁,补丁越来越齐全,工具类应用所能发挥的功能将逐渐从系统中得到完善,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sēn mò guǎ yán)悲愤填膺(bēi fèn tián yīng)B. 遐想(xiá xiǎng)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C. 遐思(xiá sī)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D. 纤尘不染(xiān chén bù rǎn)遥想公瑾(yáo xiǎng gōng jǐn)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最近一段时间过于放松,成绩有所下降。

D. 这本书深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它内容丰富,还因为它语言优美。

答案:A3.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4. 下列成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B.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C. 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D. 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答案:C二、填空题1. 《背影》一文中,作者用“ ”、“ ”、“ ”等词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八(下)第二单元(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八(下)第二单元(含答案)

八(下)第二单元(满分1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一)默写1.宣室求贤访逐臣,。

(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杨花雪”的含义是。

7、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了狼的形象。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句描写了狼的贪婪。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描写了狼的狡猾。

D.文章结尾的议论句充满了对狼的蔑视和讽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楚王使魏逐张仪①。

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

”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

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八(下)第三单元(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八(下)第三单元(含答案)

八(下)第三单元(满分1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一)默写(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菏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6.“晴岚”的意思是。

7.下面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

B.这首小令主要表明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富裕。

C.这首小令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名丽娟美。

D.这首小令充分表达了真切喜爱江南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8.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1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咏物小赋,歌咏老鼠的聪明。

B.童子之惊,苏子之叹与鼠之黠形成对比。

C.文章生动表现鼠之黠,反衬人类不聪明。

D.末句揭示人类的智慧不及老鼠这一主旨。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明末兵乱,时曾伯祖①年方十一,被掠至临清,遇旧客作②李守敬,以独轮车送归。

崎岖戎马之间,濒危者数,终不舍去也。

时太夫人,酬以金。

先顿首谢,然后置金于案曰:“故主流离,心所不忍,岂为求赏来耶?”泣拜而别,自后不复再至矣。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沪教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沪教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沪教版附答案)一、文言文(共28分)(一) 默写(10分)1、2、 昨夜江边春水生,3、 纸上得来终觉浅,子聿(其三)》 4、 5、 当年万里觅封侯,(二) 古诗赏析。

(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 词中“天下事”是指。

(2分) 8、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 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

B 、 “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 、 “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

D “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 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 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 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 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 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 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 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 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 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9、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朝的书法家、文学 家(人名)(2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分数一、古诗阅读(共16分)(一)默写(5分)1、有情芍药含春泪, ______ _____。

(秦观《春日(其一)》)2、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 ___。

(曾畿《三衢道中》)3、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乌纱掷去不为官,______ _____。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5、当年万里觅封侯,。

关河梦断何处,。

(陆游《九诉衷情》)6___________ ,准拟岳阳楼上。

(张孝祥《阻风山峰下》)7、,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8、江晚正愁余,。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9、,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2题(11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0、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与他同时代的著名爱国诗人还有等。

(3分)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出了的场面。

(2分)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在括号中用“”“x”表示)(4分)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豪壮而颇具边地特色的军旅生活。

()B.“的卢”代指奔跑迅捷的战马。

()C.“可怜白发生”的“可怜”应解释为“可惜”。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有机会杀敌报国的欢快心情。

()13、这首词最后三句情绪低沉凝重,与前文的昂扬激越构成对比,这是为什么?(2分)答:二、文言文阅读(共3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24分)孔孟论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

告子书上》)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14、词语解释(7分)①五十而知天命知:()④今夫奕之为数为:()②六十而耳顺顺:()非独书为然为:()③进,吾往也进:()先使一说自为一说为:()群臣进谏进:()行拂乱其所为为:()⑤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易:()生:()⑥“尽信《书》”的“信”解释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句中的“信”同义。

“信”还解释为“信用”,如《曹刿论战》“”一句中的“信”。

⑦“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中的“之”翻译时可以省略,它在句中主要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之”同样只是起着语法功能可以省略的语句如“”。

15、句子解释(2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6、内容理解(共11分)(1)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道理?(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五十岁称,六十岁称。

另外,七十岁称;八十岁称;耄耋(màodié)则是指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3分)(3①(4)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改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举一两个事例来论证这句话。

(2分)17、常识填空(4分)(1)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本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2分)孔子:孟子:《论语》:《孟子》: (2)知识拓展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

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0分)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26、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3分)答:27、作者在②③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据,目的是什么?(3分)答:28、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请从文章两处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

(2分)答:29、以“环保奥运、科技奥运"为理念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

为此,某校拟开展“我为奥运献计策”主题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的学生,请结合对本文的阅读理解,向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将你建议的主要内容及理由写在下面。

(3分)答:(三)阅读下文,完成30——33题(13分)礼物李淑云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

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不,我不退。

”“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

”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

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

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30、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3分)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填空(3分)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