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护理常规93256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侧重于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流通来缓解便秘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常规:
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适度,尽量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
2. 每日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和饭后适当休息后。
避免拖延排便或强抑制排便的冲动。
3. 穴位按摩和针灸: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些穴位被认为能够刺激大肠,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穴、中脘穴、天宗穴等。
轻轻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针灸也可以考虑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4. 保持体力活动: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
5. 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可以开出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大黄、枳壳、厚朴等,具有通便润肠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因此最好在寻求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之后进行操作。
另外,如果便秘问题持续较长时间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便秘患者的护理常规

便秘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 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
2. 既往饮食习惯。
3. 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措施
1. 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2. 观察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形状、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有无腹痛等
情况。
3. 合理安排膳食:保证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4. 进行适当的运动。
5.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提供患者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
6.协助患者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内压。
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有计划地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7.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8.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
9.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患者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患者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10.必要时予以灌肠。
功能性便秘的护理常规

功能性便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肠道疾病等。
2、了解患者排便习惯、次数、量,大便的颜色、性状,有无排便费力、便意不尽,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有无出血等。
3、了解患者饮食习惯、治疗和检查、用药情况。
4、评估环境因素及患者的心理因素。
二、护理措施1、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1)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或温盐水可有效改善便秘。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避免辛辣、煎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食物,勿暴饮暴食。
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如干豆及粗粮类。
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
训练患者每天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蹲厕时间一般10-20分钟为宜。
为住院患者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如屏风遮挡。
4、用药护理正确使用开塞露。
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
必要时行大量不保留灌肠。
记录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次数。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多饮水并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毫升,分2-3次饮尽,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水。
2、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摄入,以润滑肠道。
苹果和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导致便秘,不宜多食。
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指导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3、指导患者晚饭后行走30-60分钟,保持站立,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次,然后左右转动腰骶部,上床睡觉前进行下蹲10次训练,可以缓解便秘。
4、指导其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四、注意事项1、心脏病、高血压病等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
2、便秘时切忌滥用泻药。
3、便秘者应避免过久无效排便,以免导致脱肛、痔疮等。
4、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注意灌肠液的浓度、温度、量,肛管的软硬度、肛管插入的深度、力度,灌肠时的压力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避免损伤肠道粘膜。
新生儿便秘护理常规

新生儿便秘护理常规
【概述】
1.疾病介绍便秘(constipation)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症状,是粪便(包括胎粪)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以致干结,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
是儿童常见症状之一。
2.临床表现呕吐、腹部膨隆、排便不畅等,胎粪的排出延迟也会增加便秘的程度。
3.治疗原则
1)功能性或者潴留性便秘给予母乳喂养,如配方奶喂养出现大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可餐间加温开水,口服益生菌调理肠道。
2)器质性便秘要依赖开塞露或者生理盐水灌肠缓解便秘,进一步检查,如是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的新生儿便秘,要指导产妇饮食均衡,饮食不要太过油腻。
2.物理治疗的护理:给予腹部按摩及热敷,遵医嘱予开塞露人工通便、清洁灌肠、肛门口按摩等措施促进排便,减轻便秘。
3.注意观察大便排出情况,大便的颜色性状及量,观察腹胀进展情况,如腹胀无缓解或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以防肠穿孔发生。
【健康宣教】
1.住院期间及时解释患儿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取得家属配合。
2.出院前教会家属如何照护患儿。
3.鼓励并提倡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或粥,汤要适量,饮食不要太过油腻。
母乳不足时指导产妇规律泵奶,手法按摩以促进乳汁分泌。
4.指导家属进行腹部按摩及通便灌肠的方法、时机。
5.如果患儿出现便秘同时伴有呕吐、拒食、腹胀明显时应及时就医。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概述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硬结,常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中医护理便秘除了采取针灸、中药等中医疗法外,还有一些常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二、饮食调理⒈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⒉增加水分摄入:提醒患者饮水量要充足,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⒊适量摄入油脂:合理的油脂摄入可以润滑肠道,缓解便秘症状。
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肠道。
三、生活习惯调理⒈规律作息: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固定的睡眠、起床时间。
⒉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⒊注意情绪调节:情绪波动可能对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建议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
四、沐浴护理⒈温水泡脚:用温水泡脚可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
⒉腹部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五、中药疗法⒈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柴胡疏肝汤、大建中枢汤等中药汤剂来调理肠道功能。
⒉中药浴洗:将适合的中药材煮沸,放入浴盆中,患者坐浴,让皮肤吸收中药成分,起到调理肠道的作用。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⒈《便秘饮食指南》。
⒉《便秘热敷方法演示视频》。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患者:指因便秘症状就诊的个体。
⒉中医护理: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护理措施,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等。
⒊膳食纤维:指存在于食物中的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胶质等物质。
⒋有氧运动:指通过提供充足氧气,让身体以氧为燃料进行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便秘的护理常规(精选5篇)

便秘的护理常规(精选5篇)第一篇:便秘的护理常规便秘的护理常规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且粪便干硬,便后无舒畅感。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约占老年人群的1/3.临床上常见便秘导致心、脑疾病的患者病情变化,甚至猝死。
【病情评估】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经常便秘的老人还可以出现全身不适、头疼、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
左下腹可扪及粪快或痉挛之肠型。
2.辅助检查结直肠镜或钡剂灌肠,以排除结、直肠病变及肛门狭窄。
【治疗原则】老年人便秘的治疗,应针对引起便秘的因素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适度的锻炼,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的伴随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护理】 1.饮食调节多饮水,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餐后一杯水,量约250ML,每天至少饮水2000ml,包括食物中的含有的水分。
因为水分能增加肠内容物,刺激胃肠蠕动,并能使大便软化,同时对排便有刺激作用,反射性地引起排便。
2.生活规律每晚21:00睡觉,早晨7:00起床,每晚睡前一杯热牛奶,晨起一杯温开水,每日进行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做深呼吸等适当的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和轻体力劳动,以强壮身体,增强食欲,1 提高排便辅助肌的收缩力,达到预防和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目的。
3.排便指导目标1次/天,指导患者定时排便锻炼帮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嘱患者在早餐或清晨起床后无论有无便意,都应用力做排便动作,反复多次;在模拟排便过程中,应将双手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加负压,促进排便,同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同时阅读报纸或做其他事情,也不要吸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为卧床、活动不便的老年性习惯性便秘患者提供排便环境,对不习惯在床上排便的老年人,应向其解释需要床上排便的理由并给予屏风遮挡,避免打扰排便。
4.腹部自我按摩按摩时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自己进行,将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放于脐上四横指处,适当加压按结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顺时针作环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
便秘的护理常规范文

便秘的护理常规范文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间隔较长或排便量减少的情况。
便秘常常导致腹胀、腹痛和不适感,并且可能引起其他身体问题。
因此,护理便秘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便秘护理常规:1.饮食调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等高纤维食物。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饮食均衡:避免过多的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食物。
注意吃新鲜食材,避免过度加工的食物。
-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软化粪便,预防便秘。
2.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段排便。
-督促便秘患者在起床后或饭后30分钟内尽量排便。
-不要过度耽搁排便的冲动,避免憋便。
3.运动:-经常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针对腹部肌肉进行训练,如做腹部收缩运动。
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4.改善排便环境:-确保有一个安静、放松和私密的排便环境。
-使用正确姿势排便:采用蹲位排便的姿势可以使肠道得到更好的蠕动,如果不适应蹲位姿势,也可以使用坐便器上端加高物体,模拟蹲位姿势。
5.慎用药物:-避免滥用泻药,只在必要时才使用。
过多使用泻药会导致肠道依赖,并可能造成药物性便秘。
-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如一些抗抑郁药、抗酸药和镇静剂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是否产生便秘的副作用。
6.心理护理:-便秘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压力、焦虑等。
在护理便秘患者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
7.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
-充分休息和睡眠,避免熬夜,以维持肠道功能的稳定。
总结起来,护理便秘需要综合考虑饮食、生活习惯、运动以及排便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改善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存在,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学建议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次数减少、质量硬干或干燥的情况。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阻或肾阴虚引起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提供了一些常规护理方法来缓解便秘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调理
-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 定时进食:保持规律的饮食惯,每天定时进食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
- 适量饮水: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
2. 生活惯调整
-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
-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对改善肠道蠕动有帮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 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3. 中医疗法
- 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可选用中药来调理脾胃功能和肠道。
具体用药需要咨询中医师。
- 针灸疗法:一些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
进排便。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
个体情况和中医师的诊断来制定。
在使用中药或接受针灸疗法前,
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结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常规护理方法来缓解便秘。
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调整和中医疗法,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和肠道蠕动,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但需要强调的是,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中医师的建议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便秘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质、便后有无出血。
2、既往饮食习惯。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措施】
1、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做适当腹肌锻炼,有利于促进肠蠕动。
2、指导患者进行通便的腹部按摩。
3、指导或协助病人正确的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缓泻剂。
4、化疗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
5、提供隐蔽的环境。
6、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饮食习惯。
2、饮食应富含粗纤维、多饮水、忌辛辣、煎炸食物,勿进食生冷。
3、每天晨起温开水冲服蜂蜜水一杯或冷开水一杯。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坚持定时蹲厕。
5、便秘者切忌滥用泻药。
6、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7、给与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页脚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