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农业机械质量调查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机械质量调查评价指标体系
收 稿 日期 :2 0 0 2 0 9— 4— 2 基 金 项 目 :甘 肃 农 机 化 科 技项 目( 2 0 T 0 6—1 3) 作 者 简 介 :石林 雄 ( 9 3一 ) 男 , 肃 临 夏 人 , 究 员 , E —mal 16 , 甘 研 ( i)
g sx @ l 6 e m 。 s l0l 2.o
指 顾客 对产 品或 服 务质 量 的 具体 要 求 , 足 顾 客对 产 满
品或服 务 的性能 需求 ; 兴趣 点 质 量有 别 于 顾 客期 望 质 量 , 品或 服务 缺乏 兴趣 点 质 量并 不 会 导 致顾 客不 满 产 意 , 而如 果具有 的话则 会 带 来顾 客 满 意 程 度 的大 幅 然 上 升 。如顾 客在 购买 拖拉 机 时 , 能运 转 行 走 和牵 引机 具 是 当然 质 量 。顾 客 并 不表 达说 要 买 一 台 能 运 转 行 走 和牵 引机 具 的拖 拉机 , 而往 往 表 达 出他 对 拖拉 机 期 望 质量 的要 求 , 如省 油 、 力 强 大 、 动 可靠 及 漂 亮 的外 观 样 式等 。如 果顾 客在 使 用一 段 时 间后 , 现 拖拉 机 还 发 具有短途运输 、 噪声 低 、 急 时发 电及 抽 水 等 期 望 之 紧 外 的兴 趣 点质量 , 将会 感 到非 常满意 。
量 调查 办法》, 定 了质 量 调查 的确 定 、 量调 查 的实 规 质 施 和调 查结 果 的 公 布 等 。质 量 调 查 已成 为 农 机 部 门 进 行农 机产 品质量 管 理 的 主要 方式 , 各省 均 以不 同形
式进 行农 机产 品 和服 务 质量 调查 , 至今 国 内还 没有 但
21 0 0年 2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2期

农业机械化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机械化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参照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有关研究成果,特制定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对象以我省县级行政区域为评价单元。

评价对象为自愿申报的已被授予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的县(市、区)。

二、评价范围“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指标评价范围包括:种植业(主要农作物,下同)、畜牧业、渔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业(不含蔬菜)、林果业(果茶桑)、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生产机械化。

根据县域各产业发展情况,按照“1+1+1”的纳入原则每个县确定3个产业进行评价。

第一个“1”为种植业,是必须纳入考核的产业;第二个“1”为畜牧业、渔业和林果业3个产业中产值最高的一个产业;第三个“1”从其余的4个产业中自选一个特色优势产业。

即“种植业+产值最高产业+特色优势产业”。

三、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由“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和“高质高效”支撑保障能力评价指标构成,两项评价指标综合评定。

(一)“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为综合指标,下设一级指标6项,分别为种植业机械化率、畜牧业机械化率、渔业机械化率、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率、林果业机械化率、设施农业机械化率。

每个一级指标包含2-3项二级指标,共17项。

根据评价范围确定的“1+1+1”纳入原则,在六大产业中选取3个产业进行评价。

“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设置见表1。

表1:“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设置(二)“高质高效”支撑保障能力评价指标“高质高效”支撑保障能力为综合指标,分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总分为100分。

其中共性指标为55分;特性指标为45分,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六个产业指标,六个产业各占15分,根据评价范围选取其中3项,合计为45分。

机械化程度指标

机械化程度指标

机械化程度指标引言机械化程度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化程度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 机械化程度指标的定义机械化程度指标是衡量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装备与人力劳动之比例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装备的程度,是评估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依据。

2. 机械化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械化程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情况、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等。

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2.1 农田面积与拖拉机数量比值这是最常见的机械化程度指标计算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统计农田的面积,然后统计该地区的拖拉机数量。

最后将农田面积除以拖拉机数量得到机械化程度指标。

例如,某地区农田面积为1000万亩,拖拉机数量为5000台,则机械化程度指标为2000亩/台。

2.2 动力机械总动力与农田面积比值这种方法考虑了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在使用上的差异。

首先需要统计该地区所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的总动力,然后统计农田的面积。

最后将总动力除以农田面积得到机械化程度指标。

3. 机械化程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影响。

3.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使用拖拉机耕作可以使土壤更好地翻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农业机械的精确操作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2 减轻劳动强度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劳动强度较高。

而现代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例如,使用联合收割机可以取代传统手工收割,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一、农业生产方面的指标:1.农作物产量: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反映农业生产水平;2.农作物品质:农作物的品质指标,如谷物含水率、病虫害防治成果等;3.经营收入: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经济收入,反映农业经济效益;4.农业机械化水平:包括农业机械使用率、农机具拥有量等指标;5.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反映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如育种、施肥技术等;6.农业生态环境:反映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如水土保持、环境污染等指标。

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指标:1.加工产值:反映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产值水平;2.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农产品食品安全指标、食品添加剂残留指标等;3.农产品外销比重: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程度,反映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加工技术水平:农产品加工工艺的先进程度,如冷链物流、新型加工技术等。

三、农村经济方面的指标:1.农村产业结构:反映农村经济相对于农业的其他产业的比重,如农村工业、服务业等;2.农村就业:反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如农民转岗率、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3.农村收入水平:反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如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等。

四、农民生活方面的指标: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收入的消费比例等;2.农村社保状况:反映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情况,如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保覆盖率;3.农村基础设施: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如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指标。

五、农田资源方面的指标:1.耕地占地面积:反映农业用地的规模和利用程度;2.农田水利设施:反映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设施的规模和完善程度;3.土地肥力: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如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等;4.农田面积利用率:反映农田利用的效率和灵活性,如土地流转率、多功能农田的建设比例等。

以上是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田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一、农业生产水平指标1.农产品产量: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方面的产量。

2.农产品质量:包括营养成分、安全指标、品质等方面的质量指标。

3.劳动生产率: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土地或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

4.劳动力比例:农村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比例意味着人口流动向城市,低比例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供给不足。

5.农业机械化率:使用农业机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机械化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6.农产品市场供应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与需求比例,高供应率意味着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农业管理水平指标1.农业产业结构:衡量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

2.农田整理率:农田的面积和使用情况的整理率,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的品质。

3.农业科技应用:衡量农业科技水平的指标,包括农药使用率、化肥使用率、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等。

4.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指标。

5.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覆盖面的指标。

6.农村教育和卫生条件: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等指标。

三、农民生活水平指标1.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农村非农就业收入、转移收入等方面的指标。

2.教育水平: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高教育水平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积极影响。

3.医疗卫生:农民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指标。

4.住房条件:农民住房状况、住房改善等方面的指标。

5.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指标。

6.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提供程度和优质性指标。

以上指标体系可以帮助评估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明确发展目标和制定相关政策。

同时,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化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机械化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参照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有关研究成果,特制定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对象以我省县级行政区域为评价单元。

评价对象为自愿申报的已被授予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的县(市、区)。

二、评价范围“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指标评价范围包括:种植业(主要农作物,下同)、畜牧业、渔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业(不含蔬菜)、林果业(果茶桑)、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生产机械化。

根据县域各产业发展情况,按照“1+1+1”的纳入原则每个县确定3个产业进行评价。

第一个“1”为种植业,是必须纳入考核的产业;第二个“1”为畜牧业、渔业和林果业3个产业中产值最高的一个产业;第三个“1”从其余的4个产业中自选一个特色优势产业。

即“种植业+产值最高产业+特色优势产业”。

三、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由“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和“高质高效”支撑保障能力评价指标构成,两项评价指标综合评定。

(一)“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为综合指标,下设一级指标6项,分别为种植业机械化率、畜牧业机械化率、渔业机械化率、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率、林果业机械化率、设施农业机械化率。

每个一级指标包含2-3项二级指标,共17项。

根据评价范围确定的“1+1+1”纳入原则,在六大产业中选取3个产业进行评价。

“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设置见表1。

表1:“全程全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评价指标设置(二)“高质高效”支撑保障能力评价指标“高质高效”支撑保障能力为综合指标,分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总分为100分。

其中共性指标为55分;特性指标为45分,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六个产业指标,六个产业各占15分,根据评价范围选取其中3项,合计为45分。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具。

通过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农业生产指标1.农作物产量:主要评估农作物产量的数量和质量,包括粮食、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

2.养殖业产量:包括家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

3.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评估农田面积机械化耕种、播种、收割等的比例。

4.农业资源利用率:评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包括耕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等。

二、农业科技创新指标1.科技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科研人员数量、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

2.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评估新技术、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推广应用情况。

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评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的科技服务体系及其服务效果。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1.农业环境保护:评估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农业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2.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包括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合规使用情况,以及农产品的环境安全指标等。

3.农村经济发展:评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四、农业社会服务指标1.农业教育和培训:评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和效果。

2.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评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和效果。

3.农村文化建设:评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包括文化活动、乡风文明等。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通过评估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全面了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

现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发展思路,以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对象,以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环节为重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基本原则突出以玉米为重点,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玉米高效率种植、秸杆综合利用、植保、烘干等作业薄弱环节有新的突破。

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以农机购置补贴、开展农机培训等为辅。

突出集中投入、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的原则,逐步推进。

以实施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农机技术为重点,实现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适用、运行高效。

三、工作目标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粮食烘干在全旗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9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力争2022年达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标准。

四、工作重点(一)搞好示范带动。

按照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的要求,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打造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依托,通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在各苏木乡镇场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万亩以上,带动全旗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示范区要突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通过样板示范试点,推动提升全旗全程机械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 评价范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要求,为科学评价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指导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

1.1 主要农作物评价种类在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作物内,按县域种植面积由大到小,一般选取不超过3种作物纳入评价。

其中:单季种植面积≥25%县域耕地面积的作物必须纳入考评;单季种植面积10万亩及以上的作物原则上应纳入考评。

1.2 评价的生产环节主要农作物评价生产环节指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六个主要机械化生产环节。

其中,马铃薯、棉花、甘蔗、油菜、大豆、花生六种作物不参与烘干机械化生产环节评价。

因区域地理气候条件特殊,申请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生产环节不纳入评价的县,需由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审核后出具证明函。

2 评价指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评价设置机械化作业水平、技术支撑能力和组织保障能力3个一级评价指标,10个二级评价指标,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指标详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表(试行)。

定量指标包括机械化作业水平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为达标评价。

定性指标包括设置技术支撑能力和组织保障能力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评价指标,为赋值评价。

3 示范县合格标准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定量指标应全部达标,其中丘陵县及山区县各项定量指标达标值可相应降低10个百分点。

具体丘陵县及山区县名单,依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写、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2》确定。

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支撑能力和组织保障能力定性指标评价得分累加达到80分以上。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表(试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机械化作业水平1.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 其中:种植机械化率≥50%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 其中:收获机械化率≥65% 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 其中:机种、机收率≥50% 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 其中:收获机械化率≥70% 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 其中:机种、机收率≥50% 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 其中:机种、机收率≥50% 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 其中:机种、机收率≥50% 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 其中:机种、机收率≥50%2. 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60%3. 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40%4. 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80%二、技术支撑能力5.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可满足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25分)6.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能力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覆盖(20分)7.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清晰可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15分)三、组织保障能力8.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机制高效(20分)9.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宣传有力,效果显著(10分)10.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形成合力(10分)4 指标解释与计算4.1 单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AA=0.4A1+0.3A2+0.3A34.1.1 耕整地机械化率A1A1=100%×S jg/S yg式中:S jg——机耕面积(hm2),指利用拖拉机等动力机械带动作业机械耕整过的单项农作物面积,其面积不能重复统计;S yg——单项农作物应耕地面积(hm2)。

4.1.2 种植机械化率A2A2=100%×S jz/S zz式中:S jz——机械化种植面积(hm2),指使用各种播、栽机械实际种植的单项农作物面积;S zz——单项农作物总种植面积(hm2)。

4.1.3 收获机械化率A3A3=100%×S js/S zz式中:S js——机收面积(hm2),指使用各类收获机实际收获的单项农作物的面积;S zz——单项农作物总种植面积(hm2)。

4.2 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B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是指县域内高效植保机械可以提供的最大服务面积与单季主要农作物最大种植面积的比值。

高效植保机械是指有动力运载的,且作业效率在2hm2/h、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的植保机械。

现有植保机械中除机动背负式植保机械外,大部分可定义为高效植保机械。

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B:按作业效率2hm2/h台套,一天工作8小时,一次机械植保作业3天内完成进行计算。

B=100%×2×8×3×N jb/S yb式中:N jb——辖区内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台套);S yb——当季纳入考核的主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hm2)。

4.3 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C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是指县域内除收储体系外保有的谷物烘干机最大服务能力与单季水稻、玉米、小麦三种作物最大总产量的比值。

C=100%×P hg×W cd/W式中:P hg——谷物烘干机每年烘干总批次,总批次由各省确定,并提供依据;W cd——辖区内除收储体系外所保有的谷物烘干机械总吨位(万t);W——纳入评价的主要农作物单季最大总产量(万t)。

4.4 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D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是指辖区内纳入评价的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处理面积与纳入评价的主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值。

D=100%×S jj/S qz式中:S jj——秸秆机械化处理面积(hm2),包含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和机械化秸秆捡拾打捆面积,其面积不重复统计。

S qz——主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hm2)。

4.5 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可满足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县域相关农机装备保有量、单机作业量与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机械作业面积等相匹配;大中拖占比、高性能农业机械占比较高。

大中型拖拉机是指功率在14.7kW及以上的拖拉机,其中:大型拖拉机功率73.5kW 及以上,中型拖拉机功率14.7-73.5kW。

高性能农业机械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机械在功率、节能、效率、复式作业功能、作业质量、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的农业机械。

4.6 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能力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覆盖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作业服务面积逐步提高。

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数量及服务覆盖能力,能有效满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需求。

4.7 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清晰可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主要农作物生产有成熟的技术路径与种植模式,并有机具种类与数量配套方案,有具体的机械化作业规程,农机农艺融合度较高;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认可,生产模式被广泛应用。

4.8 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机制高效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全程机械化工作,把推进全程机械化纳入本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发布政府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推进措施,建立有考核督查机制;有效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农业系统各相关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将全程机械化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形成高效的推动机制;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出,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4.9 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宣传有力,效果显著有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时召开技术推广现场会,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推广;以种植大户、农民(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及时采集发布农机化生产技术和作业供需信息,宣传全程机械化建设成果、工作动态,营造推进全程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4.10 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形成合力农机化主管部门与农机推广、监理等机构健全,职能清晰,形成分工协作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机制;农机化主管部门及时制定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明确的时间表、任务图及保障措施;成立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有效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办法(试行)一、评价目标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科学评价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建成500个左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通过以评促建,典型引路,带动提高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二、评价对象县级行政区。

三、评价组织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组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评价的组织领导。

依托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成立示范县评价专家组,负责对申报县进行材料审核和现场测评,形成综合评价结果,提交领导小组审定。

农业部原则上每年第三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审核,并发布审定结果。

四、评价程序(1)县级自评申报。

申报县按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评价范围和要求进行自愿申报,填报自评表,撰写自评分析报告。

自评表与自评报告数据均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签署意见,报请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审核。

(2)省级初评推荐。

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实地考核初评后,将推荐申报示范县材料报送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3)部级审核复评。

评价专家组通过审核材料、分析数据、按一定比例实地抽查验证等方式,对申报县进行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提交评价领导小组进行复评,确定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公示稿)。

(4)公示发布结果。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通过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等公示拟确定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公示无异议后,以农业部办公厅文件发布。

五、申报材料要求(1)《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中机械化作业水平为达标评价,由申报县采用最近一个年度的统计数据,按附表1和附表2填报数据,提交自评报告和证明材料。

(2)技术支撑能力与组织保障能力为赋分评价,由申报县按照附表3、附表4填报数据,提交自评报告和证明材料。

申报材料要求内容齐全,数据可靠、合理。

其中,自评报告须按照自评表所列内容逐项给出自评值和赋分的依据说明和证明材料清单,并按顺序提供证明材料。

(3)按顺序装订提交以下材料:申报材料目录;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自评报告,附县级人民政府签署的意见,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自评表(见附表1);县域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表(见附表2);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装备情况表(见附表3),附近3年购机补贴主要装备清单等相关证明材料(可只附打印版首页,并提交电子版全文);农机服务组织情况表(见附表4),附3个以上农机服务组织出具的开展作业服务情况等证明材料;政府及部门促进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相关文件;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等相关技术文件,附3个以上规模种植户出具的对该技术路线的应用评价情况等证明材料;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宣传等情况,附培训通知、培训名册、媒体宣传等相关证明材料;其他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