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甲基环戊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本章主要内容1.环烷烃、环烯烃的命名.2.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例2: 顺-4-叔丁基环己醇的两种构象
• 叔丁基在 e 键上的构象比在 a 键上的另一种构象 要稳定的多.
分子式为C4H6的甲、乙、丙三个化合物高 温催化加氢都得到正己烷。甲与浓KMnO4作用 生成CH3CH2COOH;乙生成 CH2COOH ;丙生成
CH2COOH COOH COOH
.请推测甲、乙、丙三个化合物的结构.
5.2 脂环烃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 • 环烷烃的熔点和沸点都比同碳数的烷烃要高一些. • 相对密度也比相应的烷烃高,但比水轻. (二) 化学性质 •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与相应的脂肪烃类似. • 环烷烃的化学特性: 三、四元环结构不稳定,易开环;
五、六元环结构较稳定,一般不会开环.
5.2.1 环烷烃的反应 (1) 取代反应--在光或热的引发下发生卤代反应, (自由基反应). Cl
每个 CH2高38.5 kJ/mol.这个差值就是环丙烷分子中 每个 CH2的张力能. 总张力能 --环丙烷的总张力能38.53=115.5 kJ/mol
张力能 --环丙烷的 Hc/n 为697.1 kJ/mol,比烷烃的
环丙烷的总张力能38.5 3 = 115.5 kJ/mol
环丁烷的总张力能27.6 4 = 110.4 kJ/mol 环戊烷的总张力能5.4 5 = 27.0 kJ/mol 环己烷的总张力能为 0 环庚烷的总张力能3.7 7 = 25.9 kJ/mol
环辛烷的总张力能5.0 8 = 40.0 kJ/mol
...................
•环烷烃的张力能越大,能量越高,分子越不稳定.
∴环丙烷,环丁烷不稳定,容易开环;环己烷和以 上的大环化合物的张力能很小或等于零,它们都 是稳定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二版)3环烃-文档资料

第三章
第一节
环烃
脂环烃
环丁烷 环戊烷 环己烷
三、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
(二)环烷烃的结构
【例如】 环丙烷
60º 90º 108º 120º 以上环烷烃分子结构中形成的都是弯曲键,其成键电子云 重叠程度小,键的稳定性差,容易开环。 所以当C-C-C 键角约等于109.5º 时,C—Cσ 键是正常的σ 键,此时环系稳定。如环戊烷和环己烷。
H2 C H2C CH2
第三章
第一节
环烃
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脂环烃的命名
1.单环脂环烃的命名 (1)按照开链烃命名,前面冠以 “环”字,称“环某烷” (2)从特征官能团处编号,并使取代基位次最小 (3)环上含有复杂取代基时,可将脂环作为取代基 【例如】
环丙烷
环戊烷
Hale Waihona Puke 环己烷环辛烷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节
环烃
脂环烃
三、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
(二)环烷烃的结构 为什么脂环烃会表现出上述化学性质?1885年拜尔(J.Baeyer) 提出了张力学说。 张力学说假定:1.烷烃是正四面体结构
2.环的结构是平面的
3. 碳原子是sp3杂化的,键角都109.5º 结论: 与正常键角109.5º 偏差越大,环越不稳定。环有恢复正常键角 的力,这种力称为角张力(又称为拜尔张力)。
第三章
第一节
环烃
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脂环烃的命名
2.螺环烃的命名
书写顺序: 取代基—几螺—[小.大环碳数]—母体,例如:
H3C
2 3 1 5 4 10 9 6 7
7 1 5 6 3 9 11 10 4 2
第三章 烯烃

e
小结:1°环己烷有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 式),椅式为优势构象。 2°一元取代基主要以e键和环相连。 3°多元取代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e键上取 代基最多的构象。 4°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的取代基在e键 上构象最稳定。
环烷烃的工业来源
环烷烃存在于某些地区的石油中,石油因产 地的不同,环烷烃的含量不同。环烷烃主要 是环戊烷和环己烷以及它们的烷基衍生物。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由于形成了弯曲键,使得C-C键变弱,有利 于亲电试剂的进攻。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 接受电子或共用电子的试剂)。
加成反应
环丙烷和环丁烷
取代反应
环己烷和环戊烷
(1)取代反应
+Cl2 光或热 Cl
+Cl2
光或热
Cl
(2)氧化反应
O + OH
空气,环烷酸锰,125~165oC,0.8~1.5MPa
第三章
环烷烃
环烷烃
定义:分子中只含有C-C单键和C-H键的一类 环状化合物。 通式:CnH2n
环烷烃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碳环的数目分类: 小环(3~4元环) 单环环烷烃
普通环(5~7元环) 中环(8~11元环) 大环(≥12元环)
二环环烷烃
多环环烷烃
环烷烃的命名
根据分子中成环碳原子数目,称为环某烷。 环上的支链作为取代基时,当环上只有一个 取代基时,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 面。 环上的支链作为取代基,当环上连有两个取 代基时,取代基位次按“最低系列”原则列 出,基团顺序按“次序规则”小的优先列出 。
环烷烃的工业制法
目前工业上获得环己烷基本上都是由苯加氢 生成。如用Raney为催化剂,于200~240oC 和3.92MPa压力下,苯液加氢生成环己烷。 如:
有机化学试卷(第一、二章)答案

(C) 4 种
(D) 5 种
12. 2 分 (0026)
石油醚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试剂,它的成分是什么?
(A) 一定沸程的烷烃混合物
(B) 一定沸程的芳烃混合物
(C) 醚类混合物
(D) 烷烃和醚的混合物
13. 2 分 (0027)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A) 甲烷 (C) 丙烷和丁烷
(B) 甲烷和乙烷 (D) 戊烷和己烷
(D) 90°
5. 2 分 (0018)
下面四个同分异构体中哪一种沸点最高?
(A) 己烷
(B) 2-甲基戊烷
(C) 2,3-二甲基丁烷
(D) 2,2-二甲基丁烷
6. 2 分 (0020) 下列环烷烃中加氢开环最容易的是:
(A) 环丙烷 (C) 环戊烷
(B) 环丁烷 (D) 环己烷
7. 2 分 (0021)
(A) I>II>III
(B) III>II>I
(C) II>I>III
(D) II>III>I
二、命名题(根据名称写出化合物的结构或者根据结构进行命名,共 10 题,20 分)
CH3 CH3CH2C CHCH 2CH2CH3
3,3-二甲基-4-乙基庚烷
21.
CH3 CH2CH3
CH3CH2CH CHCH2CH3 CH3CH CHCH3
2,5-二甲基-3, CH3 CH3CCH 2CHCH 3
2,2,4- 三甲基戊烷
23.
CH3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试卷纸
CH3 CH2CH3
CH3CH2C CHCHCH2CH2CH2CH3
CH3 CHCH3
CHCH3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
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
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
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
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3。
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第3章 环烃 (1)

6-甲基双环[3.2.2]壬烷
1,7-二甲基双环[3.2.2]壬烷
例6: 8,8-二甲基双环[3.2.1]辛烷
例7: 双环[2.2.2]-2,5,7-辛三烯
1.2 环烷烃的结构
小环: (三元、四元环) 环烷烃 普通环: (五、六、七元环) 中环: (八—十一元环) 大环: (十二—更大环)
(二)、 取代反应
在光或热的引发下发生卤代反应. Cl
+ Cl2 + HC l
Cl + Cl 2
Br + Br2 + HBr
+
HC l
3 氧化反应
在常温下,环烷烃与一般氧化剂都不起反应,这是与 烯炔烃最大区别的地方,所以,常用此反应来区别鉴 定环烷烃和烯烃!
CH2=CH 2
但
HNO3 △
KMnO 4
第3章
环烃
Ⅰ
脂环烃
1.1 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
脂环烃-结构上具有环状碳骨架,而性质上与脂 肪烃相似的烃类,总称脂环烃.
•命名(与烷烃相似): (A) 以碳环作为母体,环上侧链作为取代基命名; (B) 环状母体的名称是在同碳直链烷烃的名称前 加一“环”字. (C) 取代基较多时,命名时应把取代基的位置标出. (D) 环上碳原子编号,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号码最 小为原则.
环烷烃分子中,由于环的存在限制了C-C单 键的自由旋转,所以环上碳原子连有不同基团 时,会因基团空间位置不同产生立体异构现象 这种立体异构即为顺反异构(几何异构)。
一、环己烷的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自然界与环己烷结构类似或环己烷为母体衍 生出来的化合物很多,如葡萄糖,果糖等,因 此了解环己烷构象十分必要。
+ Br2
大洁王枪水《物质安全资料表》《枪水成分表》

大洁王枪水《物质安全资料表》《枪水成分表》深圳市洁王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物质安全成份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示Section 1 –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商品名:?样品编码:产品性质:企业名称:地址:?Address:邮编(Post Code):?518110紧急联系电话:?86-755-2984-5131Urgent telephone:?86-755-2984-5131Fax:?86-755-2984-5930E-Mail:?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Section 2 –?? Ingredient/composition information□纯品/Sterling??????????????????? ■混合物/ Mixture成份?????????????????????????????????????????? ?Composition??????????????????????? CAS NO.2-甲基-戊烷???????????????????????????????? 2-Methylpentane???????????????? 107-83-5正已烷3-甲基-甲基环戊烷2-甲基-2-甲基-3-甲基-戊烷2,2-二甲基2,2-二甲基3,3-二甲基Section 3危险性类别/ Risky category: ?易燃液体/ flammable liquid皮肤接触/ Skin contact:?刺激皮肤/ Stimulates the skin眼睛接触/ Eye contact:?接触眼睛可引起刺激反应/Contacts the eye to be possible to cause the stimulation response 食入/The food enter:?吞服有害/ Swallows harmfully侵入途径/ Invasion way:?吸入、食入/ The inspiration, the food enter健康危害/ Health danger:?蒸汽会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困难或缺氧症状 / The steam can cause the eye and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difficulty or the oxygen deficit symptom。
1,2-二甲基环戊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CA国标编号: 320112452-99-5S:中文名称: 1,2-二甲基环戊烷英文名称: 1,2-dimethylcyclopentane别名:分子分子式: C7H14;CH3CH2CH2CHCH3CHCH398.19量:熔点: -62℃/顺;-120℃/反密度: 相对密度(水=1)0.77(?蒸汽压: 21℃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无色液体状: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属烃类,吸入高浓度烃类化合物蒸气可引起轻度呼吸道刺激、头晕、恶心、倦睡;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液体进入肺部,或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刺激性。
液体可引起眼部暂时性红肿和疼痛。
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口服引起恶心和腹泻。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体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有害成分
含量
CAS No
1,2-二甲基环戊烷 2452-99-5
第三部分:危险性描述
健康危害:
本品属烃类。吸入高浓度烃类化合物蒸气可引起轻度呼吸道刺激、头晕、恶心、倦睡;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液体进入肺部,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部暂性红肿和疼痛。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口服引起恶心和腹泻。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形状:
无色液体。
熔点(℃):
(顺)-62;(反)-120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顺)0.77;(反)0.7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21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无资料
急性毒性LC50: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11
UN编号: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2-二甲基环戊烷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二甲基环戊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2-dimethylcyclopenta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8
CAS No:
2452-99-5
分子式:
C7H14
分子量:
98.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质 含量 CAS No: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