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20八上·邵阳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黝黑(yŏu) 锐不可当蒙昧(wèi)摩肩接踵B . 悄然(qiáo) 藏污纳垢燥热(zào)杳无消息C . 娴熟(xián)和言悦色翘首(qiào)重峦迭嶂D . 和蔼(ăi) 震耳欲聋炽热(chì)广袤无垠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萧索牡蛎撅断狼狈不堪B . 嬉闹隔膜恍惚别俱匠心C . 如许鄙夷迟疑知之不理D . 煞白驱除棱角歇斯低里3. (2分)(2019·襄阳)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美国采用极限施压的方式打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注定是徒劳的,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B . 我们阅读经典,就是要学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C . 经过充分地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D . 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丽多姿。

4. (2分) (2020八上·湖南期末)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读书也—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②读书如果洼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④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⑤“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A . ③①⑤④②B . ⑤②③①④C . ③⑤①②④D . ⑤③①④②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 (1分) (2020九上·沈丘期末) 仿照下面划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2)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对抱负终能实现的坚定信念的句子是“,。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2.(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梁山第十三条好汉鲁达,因见恶霸欺wǔ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郑屠,被官府通辑,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

但他忍受不了清规戒律,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

看守菜园期间,,威名远播。

野猪林救林冲,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步兵头领。

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方腊,立下头功,回军途中,闻钱塘江潮信,圆寂于六和寺中。

鲁达一生,大起大落:起于孤冷的寺院,最后又在寺院中安然去世,也算是功德圆满。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①欺wǔ②削.发为僧③水泊.梁山(2)文中有个词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词语写在后面横线上。

它是,应改为。

(3)解释句中词语的含义。

清规戒律:。

(4)在横线上补写出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5)《水浒》中还有两位好汉也先后在六和寺中去世,他们的名字是:、。

3.(14分)我市某中学902班以“自强不息芜湖人”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

3月27日,“德耀江城”2019芜湖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颁奖活动在市政务文化中心举行。

10位道德模范、10位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最美窗口服务员、优秀窗口服务员代表以及2018年11月份、12月份“芜湖好人”等身边模范走上舞台接受颁奖和礼赞。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24分)1. (3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 .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 .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 .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2. (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 .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 .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3. (3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B . 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与伦比啊!C . 王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D . 读书的方法。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 (3分)对下面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欧也妮立刻跪下,爬到父亲身边,高举着两手,嚷道……”此一句动词用得非常准确。

“跪下”,“爬到”,“高举着”,“嚷道”,这一系列的动词,把欧也妮那种焦急、痛苦、哀求、抗争充分地表现出来。

B .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在这里连用两个疑问句,首先关心的是钱:“要不要吃药”,不是关心老太太的病,而是考虑如果吃药又得花钱。

真是江山易改,吝啬难移。

C . “别多嘴,克罗旭,———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个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生动的表现了葛朗台迫不及待地夺取女儿的财产,软硬兼施的要女儿放弃继承权的事“敲定”。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 (共5题;共24分)1. (10分)(2017·烟台) 默写。

(1) ________ ,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3)茅檐低小,________。

(《清平乐•村居》)(4) ________ ,无言谁会凭栏意。

(《蝶恋花》)(5)关关雎鸠,________。

(《关雎》)(6) ________ ,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7)高峰入云,________。

(《答谢中书书》)(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 ,戚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亲所好,________;亲所恶,________。

(《弟子规》)(10) ________ ,关锁门户,________。

(《朱子家训》)2.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阅读民俗文化类文章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蓦________ (mòmù)然回首间,寻觅到生命中最美的记忆;阅读科学小品文就像考察一块褶皱的石头,每一层都传递出地层变迁的密码,让我们习得gé wù zhì zhī________的精神;阅读游记相当于拥有一匹千里马,你可以骑着它在五彩bānlá________ 的世界里驰骋,去体验奇幻的生命旅程。

3. (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________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②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就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________,各奔东西了。

③________少林功夫已蜚声海内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________不愿意看到功夫商业化和全球化,不希望少林寺成为麦当劳。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 .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小说家、诗人、学者。

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 . 《三棵树》的作者是苏童,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之情。

D . 蒙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蒙田随笔全集》。

2. (2分)下面文段横线处所填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过来,她已经()身体,像()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A . 反应展开轻盈拥抱B . 反映展开轻巧拥护C . 反映打开轻盈拥护D . 反应打开轻巧拥抱3. (2分) (2017八下·无锡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B . 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重要性。

C . 几个农民工来到经理部索要工钱,经理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这些农民工。

D . “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二、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56分)4. (2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

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

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品】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品】



许传
该书 写



义举

县异

这 个 酥 团结 肤 个

个 马灵
个赵 帅
个学华 教
处显
这个

龙搅 边
掀开
写该节 个
开 话说 风
语 实践 动 请你

为营 气氛 请你为该 动拟 个 传标语


你们 组 担
话说语 教

备选
刘备
风 弃
动 备 请写
级教 历
师发
请请
对请


教 开 话说


动们

导会

请您届 时莅 临 导
批注: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 成多,也会坏大事。(共 2分。仅抄下人名不得分) (3)①“想法”改为“理念”(改法不一,正确即可) 将落款处的“九(1)班班委会”和发函日期位 置上下对调。(共 4分) 二、阅读(35分) [一](11分) 5.母亲辜负外婆的全身心付出;“我”辜负母亲的无私付出。(共 2分) 6.示例:“母亲只能涕泗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照应“拍打着母亲的灵 柩,我不能原谅自己。”(共 2分) 7.反复,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外婆的从不歇息,表现了外婆的无私付出。 (共 4分。意思对即可) 8.对待子女,母亲们都是无私的倾其所有地付出,母爱是伟大的;因为一心地牵挂着子女,相对而 言,总在忽略着自己的母亲、辜负着母亲,显得自私;这种“自私”为的是全身心“无私”地为子女 付出。 (共 3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二](12分) 9.(人)要有“主动上前一步”的担当精神。(共 2分) 10.以事实论据揭示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关注论题。 (共 4分。意思对即可) 11.有些事本来很容易解决,有些创新的工作也家家都行,可就是“办”不了的现象。 (共 2分。 意思对即可) 12举例论证,证明了“担当是不是以‘主动’和‘上前一步’为起点和基础,不仅能看出一个人境界 的高下,而且决定着一个人最终是否有所作为”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共 4 分。举例论证 1分,分析 3分)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评价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供选用)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阳光中学举办“经典诵读”展演晚会,请补全本次活动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10分)(1)诵读,是一场生命的邂逅。

经典诗文里定格了那些风格各异的生命姿态。

李白遭遇“冰塞川”“雪满山”的窘境,却能喊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最强音;许浑立于咸阳城楼,极目远眺,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咸阳城东楼》)的诗句,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范仲淹身处江湖,却无怨怼之心,假托古仁人之言,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曲终奏雅,一往情深。

(2)经典诗文里有古人的巧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听觉写边地秋夜之景,为手足之思平添一份悲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寻常之物设喻,巧用双关,写尽相思之苦。

让我们用年轻的声音去演绎古老的诗文,让那些千年不朽的名篇在齿间流转,让经典永远流传。

2.阅读下面的文字,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你等众人在此,今日林教头扶我做山寨之主,吴学究做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教头等共管山寨。

汝等众人各依旧职,管领山前山后事务,守备寨栅滩头,休教有失。

各人务要竭力同心,共聚大义。

”再教收拾两边房屋,安顿了阮家老小。

便教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纲金珠宝贝,并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就当厅赏赐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啰。

当下椎牛宰马,祭sì天地神明,庆贺重新聚义。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版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版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5分)1.(10分)古诗文默写(1)古诗文默写(任选其中六句)①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②,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③,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④,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远远围墙,。

(秦观《行香子》)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⑦秋草独寻人去后,。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⑧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2)默写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间两联。

,。

,。

2.(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

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

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囯,长途跋涉。

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qián诚溯.源(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跋涉”意思是(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3.(5分)名著阅读:(1)“卢沟桥事变”,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了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他又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表现出“”的特点。

(2)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

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选,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文中的二将分别是和,其中一将因杀了一泼皮被迭配到大名府。

4.(12分)临近期末,时间虽然很紧,可班级仍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走近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1. (8分) (2020九上·舒兰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2018 年 12 月 3 日,《咬文嚼字》公布 2018 十大流行语,“锦鲤”上榜。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2018 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推出寻找“中国锦鲤”转发抽奖活动,中奖者即为“中国锦鲤”,吸引大约 300 多万次转发。

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

①“锦鲤”一词迅速流行,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

于是“锦鲤”成为“好运”的象征。

②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慨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

(1)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 . “锦”的金文写法,锦=钅(金线)+帛(帛,织品),可见其本义是用金丝线织成的闪光绚丽的织品。

B . 画横线句子①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C . “咬文嚼字”“中国锦鲤”“抽奖结果”“美好生活”都是偏正短语。

D . 文中画线句子②中,“后来”和“随着热度增长”都是状语。

(3)请结合上文内容,补全结尾的句子。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 (2017八下·个旧期中) 根据提示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人生没有十全十美这一哲理。

(6)《终南别业》一诗中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 (1分)(2015·宜昌)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

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你也对一对。

①山清水秀﹣________;②粗茶淡饭﹣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4. (12分) (2019九下·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猫(清)宣鼎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

然厄于命,家中落拓。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

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

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

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

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

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

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

”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

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注】①典质:典当。

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③狸奴:猫的别称。

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翁每饭必食以腥(食物)B . 借贷无门,典质已尽(已经)C . 明告其故而归之(原因)D . 翁不得已,姑从之(听从,顺从)(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②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4)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5. (11分)阅读下列古文,回答小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 .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

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 .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

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1)“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

(2)“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

”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3)“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4)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7. (11分)(2015·龙岩)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和为贵①“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谐为目标。

结合当今实际,我以为“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②“和为贵”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由多种成分以一定关系共处,形成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

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古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应当把“和”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③“和”是多种成分共生共荣、有机统一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成分都有确定位置,与其他成分形成密切联系,对整体的“和”发挥一定作用。

各种成分所处的位置恰当,能发挥应有作用,“和”的状态就能够保持;任何一种成分的位置和作用不恰当,整体的“和”就会遭到破坏。

由此可见,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它应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④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与多样化是正常、合理的,否认差别、强求一致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

应承认在统一的整体内,各成分均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尊重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思想、信仰等。

⑤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还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

过和不及都会破坏“和”的局面,正所谓“过犹不及”。

如烹饪,各种佐料和水、火,分量都有一定之规,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无过无不及,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

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回报都要讲平衡、讲恰当。

只求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忽视权利;不负责任或越俎代庖,都会导致对“和”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