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父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

【名人故事】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生于1856年5月6日,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之父和精神分析学之父。
他提出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例如无意识、童年体验在成年人行为中的重要性、性本能等。
“之父”这个称号也因此名正言顺。
弗洛伊德出身于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毛皮商人。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神经学和医学,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也曾在巴黎学习神经解剖学和病理学。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的研究生时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探讨心灵和行为间的关系,并且经常借鉴自己的病人与痴呆症患者的案例,在精神诊断领域上取得重大发现。
1885年,弗洛伊德开始实践催眠疗法,并在之后的实践中,他逐渐发现了人类某些行为的真正原因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指导,而是人类内心潜在的一些感受和欲望在起作用。
1895年,他正式提出了心理学领域内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理论——“无意识”。
弗洛伊德深入研究了儿童时期和童年经验对成年人的影响,并提出了童年性感受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观和行为常常是由于童年不良体验在成年人的人格上暗中起作用的。
这个理论成为了弗洛伊德的另一个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即儿童心理学。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的性本能理论。
他认为性是人类恒久的生理需求之一,并且性主要包括本能驱动、身体机能和了解自己的欲望。
这个理论引发了当代社会的许多争议和批评,但它在其时代里仍然是颇为受欢迎的理论之一。
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健康专家之一,并且他的理论引领了更多人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在1913年,他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为了研究、教学和实践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织。
他开创了精神治疗的实践方法,人称“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治疗”。
除了他的心理学理论之外,弗洛伊德也发表了许多关于文学、文化、宗教和哲学等其他领域的作品。
尽管弗洛伊德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亦受到许多批评和争议,但他的学说仍然大大地影响到了现代心理学和其他领域的人们。
心理学之父与教育心理学之父是谁?

心理学之父与教育心理学之父是谁?【桑代克】桑代克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的动物实验基础上的。
学习理论试误说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
他创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笼等实验工具,试验鱼、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
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
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
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
因此强调用严密组织、艰深难懂的古典学科训练学生的心智官能,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整体发展,却忽视了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桑代克反对这种普遍的形式迁移,主张共同的要素迁移。
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去。
只有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时,这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
第二机能的变化在分量上等于与它的第一种机能所共有的元素的变化。
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进乘法的演算,因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
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桑代克反对形式学科,主张接近生活实际的实用学科。
相关阅读:招教心理学高频考点解析之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冯特】1879年12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里的寄宿招待所——孔维特楼三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后来被尊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斯坦利霍尔的名人故事

斯坦利霍尔的名人故事姓名:斯坦利·霍尔出生地:美国马萨诸塞州生卒年:1844——1924年历史评价斯坦利·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被誉为青春期心理学之父。
霍尔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艾士非(Ashfield)的乡村,病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渥斯特(Worcester)。
父母均为教师,他兴趣较为广泛,自幼胸怀大志,14岁便立志离开农村,要在世界上做些事情并且要有所成就。
1863年,他进入威廉学院,学习多门学科,其中包括对他印象极深的进化论,同时对哲学也非常感兴趣。
后来,进化论强烈地影响到他在心理学方面的发展。
1867年毕业时,他赢得了很多荣誉。
毕业后,霍尔进入纽约联邦神学院呆了一年,但准备当牧师的“吸引力”对他来说并不是太大。
在神学院,他对进化论的兴趣给他带来了不利,因而得不到重视。
后来,在著名传道士H。
W。
比彻的劝告下,1868年霍尔赴德学习。
先在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后去柏林大学钻研生理学和物理学,187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在这段时间里还常常夹进一些浪漫的小插曲。
他常常去啤酒店和剧院,对一个出身清教徒的青年来说,这些都是十分大胆的行为。
1871年,霍尔回到美国,但面临失业,又负了很重的债,当时他只有27岁。
为了偿还债务,他先在一个乡间的教堂里布了10星期的道,后来又当了一年多家庭教师。
1872年,供职于俄亥俄州安蒂奥克学院,执教英国文学、法语、德语、哲学,同时还当过图书馆管理员,领导过唱诗班等。
1874年,他读了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从而对他未来的职业不再犹豫。
1876年,他离开安蒂奥克学院,成为哈佛大学的一名英语讲师。
在担任那个职务的.同时,他还抽时间去H。
P。
鲍迪奇生理实验室工作,并在W。
心理学代表人物

心理学代表人物第一节心理学初创时期冯特(心理学之父)1、“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3、《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就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得著作,就是科学心理学得独立宣言。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奠基人。
1、经典性条件作用得规律包括习得、退化、泛化与分化。
1)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连接得过程;2)退化: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3)泛化:人与动物一旦对学会对某一特定得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得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4)分化:通过选择性得强化与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得刺激做出不同得反应。
2、信号系统理论1)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得具体刺激物,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得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就是人与动物共有得条件作用机制。
2)第二信号系统就是以语言与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得条件作用系统,就是人类特有得条件作用机制。
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得生理基础。
艾宾浩斯德国实验心理学得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
1、遗忘就是有规律得。
即遗忘得进程就是不均衡得,其趋势就是先块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在到了一定程度上便不再遗忘。
2、我们需要进行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即再达背诵之后再进行得学习,要达到过度学习得百分之五十,总复习程度得百分之一百五十。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得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就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得《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弗洛伊德 心理学之父的思想与贡献

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思想与贡献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他的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探讨弗洛伊德的思想与他对于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一、无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支配。
无意识是指那些我们无法直接觉察到的心理过程,而潜意识则是指个体不容易察觉到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欲望。
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认知模式,开创了心理学领域的新方向。
二、精神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结构模型,认为人们的心理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基本的本能和欲望,自我则负责调和本我和现实的要求,而超我则充当道德标准和理智的角色。
这一模型揭示了个体内部心理斗争的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冲突。
三、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对于人类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心理冲突和焦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诸多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例如:压抑、回避、投射等。
这些机制有助于减轻内心的矛盾和不安,成为人们应对心理压力的一种策略。
四、性与性解放弗洛伊德强调了性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性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础驱动力,通过解决性冲突和实现性解放,个体可以获得更为健康和平衡的心理状态。
这一观点对于性教育和性心理治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梦境解析弗洛伊德的著名观点之一是梦境解析。
他认为梦境是无意识的表达,可以揭示个体内部的欲望和冲突。
通过对梦境的解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实现心理的增长和发展。
六、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解释,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其无意识中隐藏的冲突和欲望,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的思想与贡献对于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巴勒斯心理学之父的人性探索

爱因斯坦巴勒斯心理学之父的人性探索在心理学领域中,巴勒斯(Kurt Lewin)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被誉为爱因斯坦巴勒斯心理学之父。
巴勒斯是一位犹太裔德国心理学家,他对人性的探索和理解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巴勒斯在人性探索方面的贡献,并解释他的独特观点如何影响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场论与人的行为巴勒斯的重要观点之一是“场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即“场”)的影响,而非仅由内在驱动力所决定。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力场理论,即个体的行为和环境力场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他的实验揭示了人们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巴勒斯的场论观点突破了传统心理学将行为视为个体内部过程的范式,引领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二、人的动机和欲望探索巴勒斯对人的动机和欲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动机方程式”。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各种动机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欲望、需求和价值观等。
他的研究发现,人的欲望和动机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欲望和动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发生变化。
此外,他还提出了“受限行动理论”,指出人的行动是在外部限制和内部动机之间进行权衡。
这一观点对于解释人的行为选择和决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三、群体心理学的开创者巴勒斯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对群体行为和群体动力的研究为理解人的集体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巴勒斯的实验发现,人的行为在群体中会发生变化,个体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力量。
他提出了“螺旋动力理论”,指出个体在群体中会逐渐受到社会规范和期望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群体动力和社会影响在集体行为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
四、人性的潜力与变革巴勒斯坚信人性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他的研究关注于个体如何通过心理变革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他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教育和训练方法。
他的“主观规范模型”认为,个体在内在心理过程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调整和变革这一关系,可以激发个体的潜力和积极性。
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深度洞察

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深度洞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和观点对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弗洛伊德通过对人类心理的深度洞察,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包括人格结构论、心理防御机制、梦的解析等。
在他的心理学体系中,人的内心世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研究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心理层面和潜意识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弗洛伊德的深度洞察对心理学的贡献,并对他的理论进行解析。
一、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结构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是人们直接体验和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则是指那些可被轻易唤起和引导到意识层面的心理内容。
而潜意识则是无意识的领域,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本能驱力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意识只是心理的冰山一角,潜意识才是人真正的驱动力所在。
这种对人的内心深处的洞察,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丰富了人类对心灵的认识。
二、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对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的应对方式。
他认为,人们常常会将不愉快的心理内容和冲突压抑到潜意识中,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回避、修正、投射等。
通过这些机制,人们可以在潜意识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保护意识层面的稳定。
这些机制的理解和应用,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境,也为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对梦境的解析是他深度洞察的又一体现。
在他看来,梦是潜意识对于内心冲突和欲望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意象可以被解释为潜意识的深层信息。
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人们内心隐藏的欲望、冲突和焦虑。
因此,弗洛伊德主张通过分析梦境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借此进行治疗与心理疗法。
梦的解析研究为心理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法。
四、个人动力与性欲理论弗洛伊德的个人动力与性欲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驱动力是性力量和欲望。
现代心理学之父勒温

现代心理学之父----勒温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
勒温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巨大的贡献,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一、生平及主要著作库尔特〃勒温1890年9月9日生于普鲁士的波森省一个小村庄。
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二。
父亲经营一家百货店。
1905年,全家迁往柏林,他在柏林上完中、小学、计划学医,但很快放弃了这种想法。
在慕尼黑大学上了一学期,于1910年回到柏林。
在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教授卡尔〃施通普夫是一位深受尊重的实验心理学家。
勒温在1914年完成博士生必修课,在德国军队服役四年。
战争结束后,他回柏林大学在心理研究所作教员和研究助教。
在柏林大学,他和完形心理学两位奠基人马克思〃违特海默和法沃尔夫冈〃克勒相识。
他受到他们观点的影响,但没有成为完形心理学家。
他也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1926年,他晋升为教授。
在柏林大学期间,勒温和他的学生们出版了一系列精彩的论文。
希特勒掌权时,勒温在斯坦福大学任访问教授。
他在康奈尔大学任儿童大学教授两年(1933~1935)。
之后,他被任命为衣阿华州立大学儿童福利所心理学教授。
1954年,勒温接受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团体动力学研学中心教授和主任的职位。
同时,他还是美国犹太人会议的社会关系委员会主任,该会从事社会问题研究。
1947年2月12日,他因心脏衰竭于马萨诸塞州纽顿维尔突然逝世,终年56岁。
勒温的主要著作:《拓朴心理学原理》(1936年)、《心理的力的表述和测量》(1938年)、《解放社会冲突》(1948年)、《形势心理学原理》(1949)、《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等。
二、主要学说(一)团体动力学说勒温把其早期研究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学说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的结果,它以研究团体生活动力为目的,主要研究团体的气氛,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团体的领导作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之父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现代教育之父
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
《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
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6。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2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他考点:1迷箱实验;2尝试错误说;3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痕迹消退说;5共同要素说。
4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5课程评价之父
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
6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7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
陈鹤琴
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千、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
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卟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9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2。
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
普雷马克原理。
10俄国教育心理之父
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
他的着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他的名言:
1。
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
“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11智商之父
推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Stanford- Binet Scale)提出智商概念
其他考点: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12北大之父
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