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试题含解析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31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阶级矛盾激化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自然灾害频繁D.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解析:B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C、D只是对材料反映的一部分问题的提炼,正是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社会贫富悬殊,百姓流离失所,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起起义的爆发,故答案为A。
答案:A2.《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并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原则,甚至连鸡犬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私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解析: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土地平均分配、剩余产品上交国库统一支配,而且包括鸡犬等禽畜,实质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
答案:B3.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C.洪秀全D.《天朝田亩制度》解析:这是一个关于太平天国的网页,鸦片战争是历史背景,洪秀全是历史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再添加的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
答案:B4.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
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②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认识到中华民族与列强的矛盾,①符合题意。
必修1历史练习(含解析):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含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右面的图示简要地说明了近代中国一次革命运动发生的原因,这次革命运动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虎门销烟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共同作用下爆发的。
答案:C2.追根溯源,探求太平天国运动的足迹,应首先到( )A.桂平县金田村考察B.永安考察C.天京考察D.上海考察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最早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答案:A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洪秀全称天王答案:C4.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首要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重新振兴太平天国C.与外国资本主义建交D.摆脱中国民族危机解析:A项是采取的措施,是实现目的的手段;C、D两项不是目的.答案:B5.“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C6.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
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
而于夷情最谙练。
……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天演论》解析:从题干信息“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贼”可以判断该书是指《资政新篇》。
答案:BB组(能力题)7.下图是1845年到1850年发生的反清起义次数示意图,这张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C.鸦片战争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D.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基本矛盾解析:注意题目的时间“1845年到1850年”,此时期正是鸦片战争后。
(人教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2012-2019年全国卷真题整理及解析

MKY整理2012-2019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试题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人教版)——全国新课标卷(含海南卷)真题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1.(2018·海南高考·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
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正确认识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把儒家思想、民间宗教意识和基督教教义附会糅合,形成了拜上帝教教义,在思想文化上力图独尊“皇上帝”,否定维护清朝统治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
题干中也有提示信息,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即孔孟程朱之学,故可判定 A 为正确项。
太平天国的考试科目仍然沿袭传统科举考试制度,以诗、文为主,但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题干也有提示信息,试题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包含了拜上帝教教义的诏令,故可排除B、C 项。
当时大多数士人读孔孟之书,是孔孟的信徒,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反对儒学,结果将许多士人推离了自己的阵营,未能获得他们的广泛支持,故 D 为不正确项。
2.(2014·海南高考·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B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分析】本试题从历史事件的变化入手,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把握宏观历史背景的能力。
按清朝旧例,朝廷饷银采用官府运现制度,严禁商人参与。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试题含解析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安徽安庆期末)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官吏贪暴腐败C.土地兼并严重D.社会治安混乱解析:B 根据材料中“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2.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曾说:“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伪装的信使所能维持的来往以外,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
”“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A.东征军B.西征军C.北伐军D.远征军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南京大江”“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等信息判断,“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北伐军。
3.(2017·四川绵阳期末)《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解析:A 根据材料“桑”“蚕”“母鸡”“母彘”“无失其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饲养家禽、家畜等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故A 项正确;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材料均无从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4.(2017·河南焦作期末)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
这主要是由于(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解析:D 材料反映了李秀成对《资政新篇》的不认同,不能反映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故A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故B项错误;“不屑看”不等于没有时间,而是从心理上不重视,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因此得不到农民出身的李秀成等将领的支持,故D项正确。
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②洋货大量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③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趁机搜刮百姓。
④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2)表现: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4)军事全盛:1.目的为了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2.时间1853年冬。
3.内容(1)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3)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衰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又被处死;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率精兵出走。
(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2.重建核心(1)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2)让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3.《资政新篇》(1)内容:①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
②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等。
(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后期防御战(1)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攻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2)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联合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3)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等攻破江南大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训练:3.1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一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1.“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这是指中国近代的()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从材料中的“兄弟”“一秤分”“天国”等信息可知,这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B项。
答案:B2.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解析:太平天国主要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故B项错;完成民主革命不是它的目的,故C项错;取代儒家学说的说法错误,与之相反太平天国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故D项错;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政权是最终目的,故答案为A项。
答案:A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诗歌并不是记事歌,排除A项;由“金田快有新君出”可知,金田起义尚未发动,再从“清廷一片黑漆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故B项正确;C、D两项与诗歌信息无关。
答案:B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依据《天朝田亩制度》,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
这表明()A.原来的城市政策具有空想性B.领导人开始腐化堕落C.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D.太平天国由攻转守解析:取消商业活动,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太平天国后来又设立店铺,同时也证明了原来的经济政策行不通,具有空想性,故选A项。
设立商店本身没有体现领导人腐化、发展资本主义和军事斗争,排除B、C、D三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11太平天国运动测试版含答案

第四章近代中国反入侵、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测试题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缘故1.“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对此,以下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致使太平天国运动暴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入侵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暴发的本源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2.(2020·课标全国Ⅱ,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以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的地方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那么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若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显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抗击D.太平天国未能取得西方势力的支持3.(2021·湖南望城联考)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晚上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依照各自的行序别离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品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4.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仍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事变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5.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在武宣民间流传着如此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比如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
”“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从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必然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派D.顺应了历史进展潮流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文件6.(2021·湖北黄冈中学模拟)有学者在评论某部高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11 太平天国运动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示简要地说明了近代中国一次革命运动发生的原因,这次革命运动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虎门销烟2.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3.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
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
”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4.下图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A.共产与民主B.共产与平等C.平等与自由D.民主与科学5.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6.某班级同学在讨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时,有一个同学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小林同学马上进行反驳。
小林反驳的观点正确的是()①两者内容不同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A.始终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B.一直保持农民革命本色C.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不重视政权内部的团结8.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这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定都南京与清政府对峙B.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C.颁布了《资政新篇》D.进行北伐西征,军事达到全盛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安庆期末)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官吏贪暴腐败
C.土地兼并严重
D.社会治安混乱
解析:B 根据材料中“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2.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曾说:“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伪装的信使所能维持的来往以外,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
”“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
A.东征军
B.西征军
C.北伐军
D.远征军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南京大江”“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等信息判断,“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北伐军。
3.(2017·四川绵阳期末)《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B.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
C.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解析:A 根据材料“桑”“蚕”“母鸡”“母彘”“无失其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饲养家禽、家畜等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故A项正确;追求绝对的平均
主义、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材料均无从体现,故B、C、D 三项错误。
4.(2017·河南焦作期末)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
这主要是由于( )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
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
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
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解析:D 材料反映了李秀成对《资政新篇》的不认同,不能反映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故A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意义,故B项错误;“不屑看”不等于没有时间,而是从心理上不重视,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因此得不到农民出身的李秀成等将领的支持,故D项正确。
5.(2017·山西太原期中)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这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继承了传统农民起义的全部宗旨
B.按照拜上帝教创立人间天国
C.旨在强化等级尊卑的传统观念
D.并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解析:C 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起运动,是以往农民起义所不具有的,故A项错误;拜上帝教最初提出平等、公有、互助等理念,与材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可知强调了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洪
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就是受到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故D项错误。
6.(2017·湖北天门期末)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加速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崩溃
解析:C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而A项单指反封建,故A项错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反侵略无关,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是指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故C项正确;D项仅从反封建层面来说,不能全面体现“民主革命”的内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
——《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2)请为这两种观点分别阐述理由。
解析:材料列举了人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两种不同的评价。
第一种评价依据材料一中“反封建反侵略”“革命”来分析,第二种评价依据材料二、三中“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倒退”等,结合所学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来分析。
答案:(1)材料一是从反封建反侵略的角度肯定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三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的角度否定太平天国
运动。
(2)材料一的理由:太平天国的斗争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材料二、三的理由: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以宗教为指导思想);定都天京之后,政权迅速封建化;《天朝田亩制度》的社会经济主张违背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