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定界技术-总结
勘测师在土地测量和界址划定中的技术和方法

勘测师在土地测量和界址划定中的技术和方法如何实施精准的土地测量和界址划定是每个勘测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土地测量和界址划定工作中,勘测师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勘测师在土地测量和界址划定中的技术和方法。
一、土地测量技术和方法1. 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使用全站仪进行土地测量时,勘测师需要预先设置测量坐标系,确定基准点,并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和高程的测量。
通过对不同监测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勘测师可以绘制出精准的地形图和平面图。
2. GPS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测量技术,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和实时性的特点。
勘测师可以利用GPS接收机进行土地测量工作。
在GPS测量中,勘测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点,并使用GPS接收机记录不同监测点的坐标值。
通过对这些坐标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土地坐标。
3. 测量软件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测量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勘测师可以使用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例如,可以利用CAD软件进行地形图和平面图的绘制,利用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二、界址划定技术和方法1. 形状法形状法是一种常用的界址划定方法。
勘测师根据地籍测绘数据和调查数据,确定每个地块的形状和面积。
在界址划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并标注在地面上。
形状法适用于边界较为清晰的地块,可快速、准确地划定界址。
2. 地籍调查法地籍调查法是一种详细调查地块边界的方法。
勘测师需要仔细核对地籍测绘数据和地面特征,确定地块的边界和界址点。
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勘测师可以准确划定界址,解决存在的界址争议。
3. 辅助工具的应用在界址划定工作中,勘测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边界线的测量;可以利用地图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勘测定界主要经验及做法

哎呀,勘测定界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那么点子耐心和细心。
我呢,就给你聊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咱们就当是闲聊,你也别太当真,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嘛。
首先,勘测定界这事儿,得先搞清楚界限是啥。
这就像是你和邻居家之间的篱笆,得划得清清楚楚,不然哪天你家的狗跑人家院子里去了,那可就尴尬了。
所以,咱们得先有张图,这图得是官方认可的,上面得有你家和邻居家的地界线。
接下来,咱们得准备点工具。
别小看这些工具,它们可是勘测定界的好帮手。
最基本的,你得有个测量仪,就是那种能测距离和角度的。
还有,得有个GPS,这玩意儿能帮你定位,确保你不会走错地方。
别忘了,还得有根结实的绳子,用来标记界限。
好了,工具准备好了,咱们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首先,你得找到图上的起点,这通常是某个明显的地标,比如一棵树或者一个电线杆。
然后,你得用GPS定位这个点,确保你站的地方是对的。
接下来,就是用测量仪和绳子,按照图上的指示,一步步地把界限给标出来。
这过程中,你得特别留意那些拐弯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你得反复检查,确保每个拐点都准确无误。
有时候,你还得和邻居沟通,毕竟这界限是两家的事儿,得双方都认可才行。
说到沟通,这可是勘测定界中的大学问。
你得有耐心,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地盘被划小了。
你得和邻居好好商量,有时候还得请个第三方来调解。
这就像是解决家庭纠纷,得有技巧,得有策略。
最后,等一切都搞定了,你得把结果记录下来。
这不仅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将来。
你得把测量的数据、照片、甚至是和邻居的沟通记录都保存好,以防万一将来有什么争议。
总之,勘测定界这事儿,得细心、耐心,还得有点沟通技巧。
虽然听起来挺复杂,但只要你一步步来,其实也没那么难。
希望我这些经验能帮到你,要是有啥不懂的,咱们再聊。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乡镇勘界测绘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乡镇范围内的地理边界进行测量和划定的工作。
这项工作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规范乡镇行政管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现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在技术手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传统的测绘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测量,效率低、精度不高。
而现代测绘技术如全站仪、卫星定位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为乡镇勘界测绘工作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次,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在标准规范上有了明显改进。
制定了一系列乡镇勘界测绘的标准规范,明确了测绘过程中的程序和要求,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保障了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乡镇勘界测绘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为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最后,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在应用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土地管理、农村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乡村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乡镇管理和乡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为乡镇管理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勘测定界过程检查总结

勘测定界过程检查总结勘测定界是一个重要的工程过程,用于确定地理位置,并确定项目的边界,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对工程的可行性做出初步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在进行勘测定界过程的检查和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勘测数据准确性在勘测定界的过程中,勘测人员需要收集各种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质等等。
检查时,需要对勘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存在错误或矛盾的数据,是否符合相关的准确性标准。
如果发现数据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勘测结果的可靠性。
2. 勘测方法合理性勘测定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应该是合理和有效的。
在检查时,需要对使用的勘测设备、仪器和技术进行评估,包括其操作是否规范、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
如果发现方法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勘测的质量和效率。
3. 地理位置和边界的确定勘测定界的最终目的是确定工程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在检查时,需要对勘测结果的地理位置和边界的确定性进行评估,包括是否与规划要求和设计要求相一致,是否满足工程的需要。
如果发现地理位置和边界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合规性勘测定界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以保障工程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在检查时,需要对勘测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是否获得了相关的许可证等等。
如果未能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整改,以确保工程的合规性。
5. 相关文件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勘测定界过程中,会生成一系列的文件和报告,包括勘测报告、专题报告和成果报告等等。
在检查时,需要对这些文件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包括内容是否齐全,是否与勘测结果相一致,是否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修正和补充,以提高文件和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对勘测定界过程的检查和总结,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以提高勘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勘界总结汇报

勘界总结汇报勘界总结汇报一、引言在土地规划和开发、工程建设等相关领域,勘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能够确定土地的面积、边界和地形等信息,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最近一次勘界工作的经验,对勘界的目的、方法、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二、勘界目的勘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边界,明确土地范围,为土地规划和开发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勘界还能够确定地形特征,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在本次勘界工作中,主要目的是确定一片用于建设住宅小区的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三、勘界方法本次勘界采用了传统的勘界方法,主要包括地籍调查、界址碑的布设和实地测量等。
首先,通过地籍调查获取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了解相关信息。
然后,在勘界现场布设界址碑,确定土地的边界。
最后,利用测量仪器对土地的面积以及地形等进行详细测量。
四、勘界过程1. 地籍调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沟通,获取了土地的权属证明和使用权信息。
2. 界址碑布设: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土地的边界,采用石墩和铁钉等材料布设了界址碑,确保了边界的清晰可见。
3. 实地测量: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土地的面积和地形进行了详细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包括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和复杂的地形地貌。
五、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天气条件:在实地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多次下雨的情况,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工作计划,选择天气条件比较好的时候进行测量。
2. 复杂的地形地貌:部分测量区域地形复杂,如丘陵、河流等地貌的存在,给测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通过合理选取观测点和测量路线,合理利用测量仪器,尽量减小对地形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六、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勘界工作,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勘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尽量避免因为天气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原因对工作产生影响。
勘察技术总结

勘察技术总结勘察技术总结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勘察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勘察技术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首要环节,旨在获取有关工程地段地质、水文、气象等信息,为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勘察技术进行总结,主要从勘察方法、勘察仪器设备以及勘察人员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勘察方法在勘察技术中,勘察方法的选择对于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地理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勘察、探测勘察、实地勘探和实验室检测等。
现场勘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的方法,通过实地踏勘、查阅资料和与相关人员沟通等方式,获取土地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信息。
这种方法在勘察的初期阶段特别有用,能够帮助勘察人员更好地了解勘察区域的基本情况。
探测勘察是通过地理探测仪器设备,如雷达、电磁波、地震仪等,对勘察区域进行扫描和测量,以获取地下土壤和地质构造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文水资源调查、地质勘探和工程探测等需要大范围勘察的项目。
实地勘探是指对地质和水文环境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勘察人员会进行钻孔、取样、岩芯分析等工作,以获取更精确的地质和水文数据。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勘查等需要高精度数据的项目。
实验室检测是对从现场勘察和实地勘探中获取到的土壤、水样、岩石等样品进行分析和试验,以确定其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团队更好地了解地质、土壤等材料的特性,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二、勘察仪器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勘察仪器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现代勘察仪器设备的主要类型包括地面勘察仪器设备、地下勘察仪器设备和遥感勘察仪器设备。
地面勘察仪器设备主要用于各种地理勘察,如测量仪器、流量计、气象站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地下勘察仪器设备主要用于地下探测和勘察,如地质雷达、电磁波探测仪器、地震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获取地下土壤和地质构造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土地整理勘测定界工作总结报告

目录一.勘测定界工作总结报告二.测量控制网略图三. 控制点坐标成果表四. 控制点点之记五.界址点坐标表六.图斑面积量算表七.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八.附件1.1:2000勘测定界分幅图2.1:5000勘测定界全图3.点状及线状工程1:500地形图xxx土地整理项目勘测定界工作总结报告编写: .审核: .负责人: .二〇xx年x月目录1.任务来源2.项目区地理、社会经济、交通概况3.组织工作4.执行技术标准5.作业方法与过程5.1 控制测量5.2 地形勘测5.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4 勘测定界图编辑5.5 土地面积分类量算与统计6.问题及处理措施7.成果质量8.成果应用建议1、任务来源我单位负责实施本项目的勘测定界及规划设计。
2、项目区地理、社会经济、交通概况xx,位于xx东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市中心xx公里,是xx省“百安示范乡镇”和xx市“30强乡镇”之一。
镇政府驻地海拔550米。
辖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共xx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人。
有耕地xx亩(其中:田xx亩)。
xxxx年,全镇工业总产值xxx万元,GDPxxx万元,农民人均收入xxx元。
3、组织工作3.1 本项目投入人员及设备投入人员:20名测量技术人员(其中工程师5名),1名测量技术质检员。
投入设备:GPS5台,全站仪6台,6台计算机,打印机1台。
3.2 测区的组织情况自接受工作任务后,成立了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测量全程的监控和对测量成果的检查,确保测绘成果的质量满足土地整理设计、施工及规范的要求。
4、执行技术依据a、《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简称《GPS 规范》;b、《城市测量规范》(CJJ8-99);c、《地籍测绘规范》(GH5002—94)d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T20257.1—2007);e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 /T17160—2008);f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g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h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01-1013—2000); i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5、作业方法与过程5.1 控制测量测区附近未找到国家等级控制点,起算成果采用图解法获得已知点,作为此次测量的起算数据,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统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完全能满足此次土地综合整理测量的需要。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是保障国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城乡规划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总结对于提高测绘工作效率、确保勘界测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需要充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形复杂、数据不准确、人力不足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次,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测绘技术不断涌现,如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等技术的应用,为乡镇勘界测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总结工作中的技术应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加以推广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总结工作中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总之,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总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今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乡镇勘界测绘技术工作能够不断提高,为乡镇建设和规划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测定界技术总结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经审查合格的勘测定界成果资料是地籍调查和土地审批、登记发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由此,勘测定界特有的属性反映了它从属于土地管理,是一项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多方面需要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工作,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础测绘,也不同于其他各专业测绘,虽然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表达,但就其行为主体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和功能等方面来讲,彼此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土地勘测顶界的功能具有物证技术的性质,这一明显的法律特征使它截然有别于其他各专业测绘;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它形成的图件数据资料均作为审批文件的附件,既可作为法律程序中项目竣工后核查用地的依据,又可作为登记发证的权源资料和确权依据,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等土地管理的基础资料,在用地监察执法过程中对纠正和处理未征先用、少批多占、地类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勘测成果是可靠的、合法的证据。
由此可见,土地勘测定界并不是象某些人认为的只是简单的数据采集计算测绘工作,而是土地管理业务相关联的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是提高土地使用管理水平的技术保障手段。
因此,在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中,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迅速地收集与处理土地信息,并能快速将信息准确、及时的提供给服务对象,就必须提高勘测人员、土地审批、勘测定界工作组织者的专业技术素质水平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依法行政能力。
勘测定界的程序为:首先接受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
下面详细讲解土地勘测定界程序的具体步骤。
一、组织协调
勘测定界工作涉及到土地审批、土地登记,其成果在用地依法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必须精心组织协调。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项目负责人就安排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组织协调。
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等。
组织工作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工作组,在项目实施前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技术设计书。
线状工程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权属、地类调查涉及用地范围内的很多部门,只有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二、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
其实,我们平时就应集上述文件,并组织学习;收集相关的图件对于一般项目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
对于大型线性工程项目勘测定界来说,不仅要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还要收集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界线图、测区范围内的航片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 000的建设项
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地籍图、地形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及航片作为现场调查核实权属及地类的主要图件资料;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时转绘基本农田界线及农用地转用范围线的基础图件;用地范围图及项目用地工程总平面图作为勘测定界时放样测量的基础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还用于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收集权属证明文件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土地权属文件、征用土地文件、土地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协议)、土地出让合同、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材料等,作为权属认定的依据。
此外,还应搜集工作范围内各种用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资料作为权属检核的依据。
搜集不全的相关权属证明文件也可以在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时补充搜集。
如果是没有权属证明材料的,应先与土管所取得联系了解一下情况,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或其他原因,应请相关部门出具相应的手续,证明土地的权属,以作为我们定界的依据材料之一;收集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网图、原控制网技术设计书、有关坐标系统的投影带、投影面等资料,作为布设勘测定界控制网的依据。
搜集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作为放样元素,对于线性工程还应收集中线点设计坐标、线性工程占地宽度表及各类曲线元素。
三、现场踏勘
一般勘测项目在到达现场后,应先咨询用地单位及村组干部,了解用地范围和村组情况,看他们的意见是否和用地红线图一致。
如果一致,则按照双方指定的界址进行测绘;如不一致,则在双方统一意见后进行测绘,也可先测绘成图后,请双方确认。
按勘测定界的要求,我们一般测绘的实际范围为用地界址外50米,这样做既能反映地形地貌,也能反映出用地范围与相邻地物的相关距离等内容;线装工程的勘测,据线状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上的用地范围及用地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用地范围内行政界线,特别是村、组、乡镇行政界线和用地单位权属界址线,地类界线,并了解勘测的通视条件及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拟定合理的平面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方案。
四、平面控制测量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
考虑到有些建设项目远离城区,无控制资料,为了尽快完成勘测定界工作,可采用任意坐标系,用图解法在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取得起始数据。
目前,我们大多数乡镇仍然是采用的任意坐标系。
这样的作业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逐步取消,因为采用任意坐标系采集数据,会给以后的放样工作带来难度,且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江苏CROSS系统的建立,我们公司也将强硬件的投入,购买了三台CROSS接收机,我们只要经过校正原有的控制点,在一定区域内就可以测得与原控制网相对应的坐标。
为了保证界址点的测量精度,对线状工程用地的控制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线状工程一般都跨越几个市级行政区,距离甚至达数百公里。
为了控制界址边长的投影变形,应顾及行政区域及其长度,适当选择几个中央子午线,将首级 4 GPS网成果分别换算到几个坐标系中。
在首级GPS网基础上加密一、二级导线,应考虑到线状工程两边的通视情况,在两侧均匀布设导线点,以满足测定界址点的需要。
也可在首级GPS网下加密GPS网,以代替一、二级导线测量。
加密的GPS网应布设成三角形网和导线网,或构成其他独立检核条件可检核的网形。
五、实地放样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能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放样等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公路、河道等线性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的放样更为有效和实用。
GPSRTK定位,它是GPS 定位发展到现在的最新技术,RTK实时处理能达到cm级精度,完全满足建设用地勘测界址点坐标对邻近图根点位中误差及界址线与邻近地物或邻近界线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10cm的精度要求。
六、界址点、地类界点的测量
测量时可在GPS点和导线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测定界址点,一站测完后应归零,防止差错。
在相邻测站上应测定重合界址点,点位差不大于±7.5 cm。
用地范围内的部分地类界点要用解析法测定,其余可用图解法求得。
当然,利用现有的CROSS技术,则可以更轻松的布设图根点,也可以直接测得界址点的坐标。
七、绘制勘测定界图
勘测定界图利用界址点坐标在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其主要内容包括界址点的位置、权属界线、地上物、用地面积、各种符号的绘制与文字数字注记等。
勘测定界图中权属界线和地类界线表示应清晰、醒目。
勘测定界图的测绘手段和表示方法与地籍测量基本相同,主要应反映出用地范围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和权属现状。
线状工程勘测定界图在不小于1:2000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或地形图上,根据中线位置和设计宽度绘制。
线状工程用地长达数百公里,可以乡为单位分别成图,用乡镇名作图名,统一编界址点号。
也可以地形图分幅的方法分幅成图。
八、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勘测定界说明,勘测面积表,勘测定界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和堪界图,在报批项目中还应包括土地分类面积表。
其中,勘测图的标准是比例尺不能小于1:2000。
以上是我对勘测定界的一些认识,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团结开拓,把的工作做得更好!祝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