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小说风格

合集下载

契诃夫小说特点

契诃夫小说特点

契诃夫小说特点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

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主要是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契诃夫小说特点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的作品风格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

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 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

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

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

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弱点。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有四部,分别是《三姐妹》、《樱桃园》、《套中人》和《变色龙》。

《三姐妹》讲述了苏联三个年轻女性在精神和生活上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展现了契诃夫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

《樱桃园》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戏剧作品,讲述了贵族家庭面临变革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樱桃园的衰落为背景,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

樱桃园象征着过去的美好,而变革则代表着新的生活。

作品中的人物在面临变革时,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

《套中人》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讲述了俄国一个小公务员别里科夫的故事。

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因循守旧,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套中人”。

这部作品通过对别里科夫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保守与压抑。

《变色龙》是一部以警察奥楚蔑洛夫为中心的小说。

作品通过警察处理一起狗咬人事件的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官场的丑恶现象。

警察的变色龙形象深入人心,批判了社会的黑暗面。

契诃夫的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点,他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当时俄国社会的众生相。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还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在我国,契诃夫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契诃夫作为世界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小说风格契诃夫的作品风格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

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1.以小见大。

契诃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小现象揭示其中包含的重大社会问题。

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断—-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另外,他擅于从平静的生活中揭示不平静的社会实质.如他的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

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影,揭示旧社会的本质。

2。

追求客观性.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又随着生动画面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 例如小说《安纽黛》,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
3.简练和朴素.《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构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4。

幽默讽刺的手法.《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如:写别里科夫的丑态。

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

有时作者还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效果,如写他白天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难以入睡。

这些描写都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是虚弱的本质。

《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契诃夫短篇小说》(俄罗斯)契诃夫著,是一部令人瞩目的文学佳作。

契诃夫以其独特的笔触、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犀利的洞察力,展示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众生相。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沉重与希望。

一、尊重事实,还原真实契诃夫的作品始终尊重事实,以真实的笔触描绘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以一名警察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

他写道:“这个世道,说真话没人信,说假话反倒成了真理。

”这句话恰好映射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条理清晰,观点独特在《套中人》这篇小说中,契诃夫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人的故事。

他认为,这种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害怕变革,害怕新鲜事物,甚至害怕阳光。

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使人们意识到,要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就必须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挑战权威。

三、文字犀利,旁征博引在《海鸥》这篇小说中,契诃夫通过主人公索菲亚的遭遇,揭示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他犀利地指出:“女人在男人眼里,不是妻子,就是情人,再不然就是母亲。

”这种观点不仅令人深思,也使读者对当时女性的命运产生了同情。

此外,契诃夫还善于旁征博引,以丰富作品的内容。

在《海鸥》中,他引用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这句话既强调了主人公索菲亚的崇高精神,也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四、触类旁通,引发思考在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时,我时常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他因一次无意中的喷嚏,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小事而紧张、焦虑,甚至失去理智。

契诃夫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不要让琐事困扰我们的生活。

总结《契诃夫短篇小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关键词:简洁朴素短小精悍(一)朴素、自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含蓄,就是子弹顶在枪膛里。

其威力是巨大的。

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

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

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

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高度的简洁。

为了达到这种简洁,通常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

如《胖子和瘦子》的开头。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尽可能不在人物的外表上浪费笔墨。

从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虽简洁凝炼,但传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在平淡中见幽默,在幽默中见深沉。

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契诃夫小说艺术风格浅议

契诃夫小说艺术风格浅议

契诃夫小说艺术风格浅议【摘要】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早期的幽默和讽刺小说到中后期的社会心理小说,其内容和手法丰富多彩。

在变化多样的风格中,又有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那就是含蓄、简练、朴素、幽默和讽刺。

【Abstract】Chekhov’s short story creations, from the earlier period of the humor and the irony the novel arrive empress period of society mental state novel, its contents and skill abundant colorful.Have already alwaysed pierce through to unify style again in the variety diverse style, that is reserved, Jian3 Lian4, simple, humor and irony.【Key words】Chekhov novel;Reserved;Simple and direct;Simple;Humor and irony;Art style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早期的幽默和讽刺小说到中后期的社会心理小说,其内容和手法丰富多彩。

在变化多样的风格中,又有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那就是含蓄、简练、朴素、幽默和讽刺。

本文试就其小说的艺术风格作一探讨。

含蓄。

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契诃夫说:“在短篇小说里,最好不要说透,只要叙述就行,”[1]他在写作的时候充分信赖读者,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启发读者思考生活,使其能配合作家共同进行创造,所以契诃夫在作品中一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态度和倾向,而只作客观而冷静的叙述和描写。

如《安纽黛》中的安纽黛和医科大学生,作者无半句褒贬的话,但读者可以从他俩的关系和各自的行为中自己得出褒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诃夫的作品风格
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

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

这是一篇包含着讽刺的幽默小说,嘲讽一个自以为很有学问其实头脑空空的土地主。

除《蜻蜓》外,契诃夫还给另外一家更为有名的幽默刊物《花絮》撰稿。

《花絮》的主持人列依金给他提出明确的约稿要求。

一是简短,每篇不得超过100句;二要幽默,每篇都得让读者解颐微笑。

这就是一个在客观上造就了契诃夫早期创作简介而幽默的风格的原因。

但在契诃夫的幽默背后,分明就站着一个冷眼观察世界、揭露社会病象的智者契诃夫,一个拥抱世界、充满人道精神的哲人契诃夫。

他早期的短篇于幽默中带有讥讽意味,他善于截取日常生活片段为素材,从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弊病,作品像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平淡之中充满幽默和讽刺。

1883年创作的《在钉子上》,描写了不敢得罪到自己家造访的上司而忍着饥饿躲避的一群小官吏,等上司走后又津津有味地嚼食着上司吃过的残羹剩饭,契诃夫刻画了这些小官吏对上司巴结又诚惶诚恐的可笑奴才相,写出小官吏身上的自然本性。

同年创作的《小公务员之死》,塑造了下等官吏切尔维亚科夫因一个喷嚏至死的荒唐故事,看似不合逻辑,引人发笑,但笑声的背后却蕴含着专制制度的恐怖,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专制制度长期摧残的结果,于滑稽幽默中直接指向生活现实,有可感的艺术真实性。

1884 年创作的《变色龙》充分体现契诃夫朴素自然的幽默艺术,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着人们猜
测狗的主人是谁,几次改变态度,露出不同的嘴脸,阿谀谄媚的嘴脸形象毕露。

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加以戏剧性的安排,将人物的脾性、德性、行为动机等等揭露无余,一个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员形象跃然纸上。

借这样一个日常式的闹剧,作者意在讽刺种种社会弊病:社会的庸俗习气,地主老爷上流社会人们的凶残、伪善,沙皇法律制裁的局限性,执法人员素质的低下,警察体制的严重缺陷,小市民的麻木无知等。

种种的不良社会现象都隐藏在可笑情节的背后,压制着读者的笑声,看似笑料,实则是辛酸的眼泪,于幽默中突出了讽刺力度。

这些作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契诃夫早期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幽默讽刺的写作艺术风格。

从早期的幽默和讽刺小说到中后期的社会心理小说,契诃夫小说内容和手法丰富多彩。

在变化多样的风格中,又有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那就是含蓄、简练、朴素、幽默和讽刺。

言简意赅是契诃夫写作技巧上的风格之一。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认为契诃夫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简洁而朴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契诃夫极端重视文笔简洁,他说:“简练是天才的姊妹”。

契诃夫写小说,总是力求删繁就简,以简胜繁:长事短叙,以少胜多。

为此,他不作烦琐的背景交代、冗长的景物描写、啰嗦的对话叙述、虚假的情节铺陈,使小说的内涵和容量达到最高的饱和点。

他的小说篇幅短,情节简,人物少,但选材严,开掘深,含义长。

如《哀伤》写得简短而又扣人心弦。

作品虽只有几千字,但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对过去四十年生活的回顾及细节描写等艺术笔法,揭示了一对贫穷夫妻苦难的一生,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令人心颤的悲剧。

诃夫小说的艺术美的表现之一还在于朴素真实。

我们谈他的每一部小说,无不感到他笔下的人和事、所写的景和物和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因为他写小说不雕琢、去粉饰、不靠离奇曲折的情节、紧张惊险的场面、冗长乏味的对话取胜,一切都显得平常、普通而又真实自然。

但是他的朴素并不是平庸无奇的而是有创造发现的。

他的小说形象生动,逼真传神。

如《哀伤》中写一个老太婆的死,说她“睑上的雪没有化,她那冰冷的手像鞭子似的掉下去了。

”又如《脖子上的安娜》中叙述一个52岁的老头子,忽然结了婚,做了新郎官。

不说他年纪大,脸难看,而是描写“他那剃得光光的、轮廊鲜明的园下巴.看上去像脚后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契诃夫小说的朴素:平凡中见真实,细微中有创造,事事处处有新意、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契诃夫又深明含蓄蕴藉之道,他一贯主张小说要含而不落,反对多发议论,尽说空话。

他认为,要是描写偷马贼,就不必作偷马是不道德的坏事之类的议论。

在小说《万卡》中,描述小万卡写信给爷爷,诉说自己的内心痛苦和经受的难忍折磨,要求爷爷接他回家。

这封没有写明地址的信,爷爷是否能收到即使收到,爷爷会不会来接他假如接回去后,万卡的命运又是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作者未作交代,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联想、创造,发人深醒,让人回味无穷。

在创作风格上,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精湛、风格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风格。

这类小说中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让读者从诸形象中琢磨和回味作品的涵义。

如《醋栗》中,契诃夫描写了兽医伊凡·伊凡内奇的思想转变和转折。

伊凡·伊凡内奇的思想觉醒也是有外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矛盾现象促成的。

他的弟弟尼古拉·伊凡内奇,一个蜷伏在个人幸福小天地中的地主咬食生涩醋栗而又连声称“好
吃”,只因为这醋栗不是花钱去买的,而是在自己的田庄里长出来的。

他吃着醋栗,志满得意,“泪汪汪……说不出话来”。

正是这个自私而又自满的地主的酸涩的私有心理促成伊凡·伊凡内奇的思想转折。

他断言尼古拉·伊凡内奇的“幸福”并非幸福,在不幸的人们默默受苦、许多人发疯和许多儿童死于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

”在这种创作风格中,契诃夫借伊凡·伊凡内奇之口,大声疾呼:“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

”《带狗的女人》中的古罗夫的形象也是这样塑造的契诃夫创作的另一个风格是勾勒生活背景。

围绕中心人物勾勒一个生活背景、构思精当、富有概括力、运用客观含蓄的叙述笔法写作。

有了这样的背景,篇幅有限的小说就有了更大的内容,能够更深广的反映现实。

契诃夫认为:“除了人物以外”,使人“还可以感到人物从中走出来的那个人群、气氛和背景”。

《出差》描写了主人公鲁仁的觉醒,他的觉醒过程是在农村生活的背景下发生的。

寒酸、破烂和令人恶心的村公所与灯火辉煌、琴声悠扬的地主庄园,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这样急遽的变化竟能在一个小时里面在相隔仅三俄里的地方发生。

正是通过这两种同在农村却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使得鲁仁产生思想矛盾从而觉醒的。

可见契诃夫在创造生活背景上是独具匠心的。

作为俄国19 世纪末期重要的小说家,契诃夫以意蕴深刻的幽默与讽刺、简洁质朴的描写与叙事风格,树立了独特的文学创作模式。

他用精湛的幽默手法把生活和人物刻画得真切形象,或嘲弄官场,或调侃人生,或改良社会,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思绪万千。

他是一位在艺术和文学上永远不价的天才人物,在俄国和世界文坛上的影响永远不会磨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