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13课PPT19页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19张PPT)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第第一二(章章3)第““三总人、纲民四””、,,五、规规六定定章::中““的中中权力华华分民民工国国体之人主现主民了权什权一么在属律思于平民想国等? 民,全无体种族”、;阶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 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 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500 多个不平等条约
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
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1多9 银
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
入的16倍1。6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结量 与中 国华 之之 欢物 心力
材 料 : 为 了 …… 缓 和 同 民 族 资 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 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 章年炳麟,清政邹府容宣布实行“新陈天政华”,内 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 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 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 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8张PPT)
——彼得· 曼德尔

欧盟贸易委员
知识结构
课堂小节
根据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大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 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二十多年里,从经济特 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多 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 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 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多 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
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
导 言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 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 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 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 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 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 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 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
知识小卡片:有关特区的知识 第一,特区为什么不是旧时 的租界? 第二,特区的所有制形式 “特” 在哪里? 第三,特区的经济活动“特” 在哪里?
概念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 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 特殊渠道。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 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 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 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浦东开发的目的:
①.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③.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9张ppt)

之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①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君主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此后,明清两代再无宰相。君权和相权之争以君主大获全胜 而告结束。
壹 明朝制度变化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2)设立内阁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材料四 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高度的和平。 ——伊沛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 朝边疆经略历史意义。
①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近代国家 的基本版图,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 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政治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腐败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代 中 后 期
导 致
社会 动荡
(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 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明清易代 2. 满洲崛起
①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 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乱,深可为戒。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zhì]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
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明初废除宰相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2017·湖北鄂州)5.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 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 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B
(2017·山东青岛)23.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 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 漫画(如图)反映的事件是( )
C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017·四川巴中)4.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 高呼“外争属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 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解放思想 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
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青年节
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
中国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
提示: 图画需要体现“一国”、“两制”的地区、 制度以及“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一个中国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 资本主义
制度
3 港澳回归雪国耻——香港问题的谈判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 仍然有效,这是国际条 约,你们不能推翻。”
“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 是说中国一九九七年收回 (香港)的问题,是不能谈 判,不管用什么方式。”
1 百年分离话沧桑——敢问路在何方
思考:如何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武力 统一
和平 统一
2 一国两制明方向——“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 港澳回归雪国耻——“七子”归六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 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 间创作的组诗作品。
“七子”指的中国的澳门、香港、 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 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 就像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
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 (5)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
特区政府派干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 港澳回归雪国耻——澳门回归的历程
3 港澳回归雪国耻——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3 港澳回归雪国耻——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0秒,澳门也正式回归祖国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 百年分离话沧桑——香港问题的由来
1898年《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专 条》强行租借新 界,租期99年。
1860年《北京 条约》割占九龙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件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件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二)外部危机 1、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乾隆回礼及对这些礼品的态度:
• 回礼: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 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 等计92项479件
• 英国的呢子除了做帽子外别无用处。 • 这两架望远镜与别的望远镜没有本质
区别。 • 天文地理大表,是用来测算节气的,
3、设置将军,军政合一


东北地区分为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
将 军
军的辖区,新疆地区为伊犁将军的辖区,外附


蒙古则为乌苏雅里台将军辖区(五将军)
4、蒙古建立盟旗制
盟旗会盟制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设盟、旗 两级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
5、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目的:杜绝太监干预朝政 官级:正二品
内务府是清朝特创的中央行政机构,内务府长官 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简称为内务府大臣或总管大臣, 掌管府内一切事务,由满清大臣或王公担任。
荣禄(1836-1903)
大兴文字狱
历 史 纵 横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从压制汉人的民族意
识发展到对诗文字句望文生义, 吹毛求疵,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确立驻藏大臣在西藏政教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乾隆
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 清朝疆土达到极盛,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第 三 章
盛世危机
盛世危机
封建王朝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









康熙
在位1662年~1722年

人教版(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共28张PPT)

C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 主要的原因是: B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20
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 的口号是
D
17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 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 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 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 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 分说明了: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 性质 主义的爱国运动。
2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 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 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地位
3
分层练习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 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 序幕。“一个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归纳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 式、要求。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提出要求
严惩亲日派 卖国贼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1919.5.4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北京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学生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共27张PPT)

回归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香港澳门新发展(二)
经济持续 增长繁荣
香港回归15年以来,在经济民生、政制发 展、对外事务以及港台合作等多方面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香港澳门新发展(三)
从“委派产生”到“民主选举”
2012年3月25日,香港进行了第四次特区行政 长官选举,梁振英当选。此次选举采用了公 开的方法,公开的竞选方式进行。这比起回 归之前,港督由英国政府委派,是一个历史 性的巨大跨越。同时,香港特区立法机构的 议员也全部经过选举产生,在回归前,议员 全部都是港督委任的议员,没有选举的。
回归后:国际社会的认可
社会更安定
经济更繁荣
效果
国际社会更认可
政治更自由、民主 结论:香港的 发展变化证明 了“一国两制” 强大的生命力 。
香 港
台 湾
就差你一个了! 澳 门Fra bibliotek待台湾早日回到祖 国的怀抱!
一 国 两 少了这一点,就不 制 是 是完整的中国! 针 对 台 湾 问 题 提 出 来 的
材料:3:香港、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 构想的高度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这一切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深远的影响。20多年来,在“和平统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 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下,经过两岸人民的持续努力,海 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启示:
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祖国更 加繁荣富强。
思考探究2: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材料1: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 屈辱的一页,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的结束,而且 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 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治的历史。标志着中国统一事业的巨 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大进展。 材料2:“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 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 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 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 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实践也已证明,“一 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国两制”构想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一个最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