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礼仪小故事

合集下载

礼仪小故事 六篇

礼仪小故事  六篇

文明礼貌小故事一、不讲文明礼貌的孔雀在一个动物园里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孔雀、水牛、象、绵羊、狗、猫等。

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丽,它不讲文明礼貌,骄傲自大,整天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说自己怎样美丽,又怎样聪明。

别的动物有困难,它从不乐意帮助,有时候还讽刺人家是笨蛋。

所以动物们都很讨厌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

正当它焦急时,看见对面有头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边,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然后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没有理它,孔雀以为它听不见,又问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还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声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喂!听没听见我在问你呢!”这时老水牛转过身来瞟了它一眼,没吭声,又转过身去吃草了。

它看见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

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大树旁,看见绵羊和一只狗在树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过去问:“喂!问你们两个,到附近公园怎么走”绵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为它们玩得太开心听不见,又大声地问,“喂!到附近公园怎么走”它们俩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继续在那儿玩。

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只大象在吃草。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只猫。

猫走到大象旁边,问:“大象爷爷,请问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小猫真懂礼貌。

喏,就顺这路走到尽头,再向左拐就到了。

”小猫向大象说了声“谢谢”便走了。

孔雀在旁边想:为什么这只小猫一问它们就回答为什么它们不告诉我不行,我也去问问看!它走到大象面前,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声地说,“为什么你肯告诉小猫,却不告诉我呢”大象转过身来微笑地说:“你一出口就是‘喂’这喂那的,到底问谁呀刚才你不是看见了吗人家那么有礼貌。

你呀,尽会炫耀自己,别怪人家说你,你应该懂得讲礼貌啦!”孔雀听了大象的话,脸上发烧,低下头,说:“谢谢您的教导,我会改正的。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礼仪小故事(通用19篇)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礼仪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文明礼仪小故事篇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文明礼仪小故事篇2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他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父亲问他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这个故事展示了孔融的谦让和注重兄弟之礼的品质。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3.柯莉萍的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这个故事展示了柯莉萍的礼貌和耐心,以及她对于职业的敬业精神。

4.陆晓慧的尊重:陆晓慧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的人,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

他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他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展示了陆晓慧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5.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文明礼仪的故事 (1)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

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

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

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

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

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

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

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

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

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1. 孔子的谦逊。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鲁国做官。

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是孔丘吧?我听说你很聪明,但是你的衣服穿得太好了,不像一个官员。

”孔子听了之后,立刻回家换上了朴素的衣服。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穿过华丽的衣服。

2. 孟子的孝心。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每天都到坟前去拜祭。

有人问他,“你父亲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每天来这里?”孟子答道,“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天都在忧虑我,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我更应该来这里尽孝。

”。

3. 周公的廉洁。

周公是周朝的一位贤臣,他在任官的时候非常廉洁。

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匹名贵的马,周公拒绝了,并说,“我不能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以免影响我的公正。

”他的廉洁品质让人们敬佩不已。

4. 孝文帝的宽容。

汉武帝刘彻有一个弟弟叫刘澜,刘澜品行不好,但是汉武帝却对他非常宽容。

有人问他为什么,汉武帝说,“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宽容,不能因为他的过错就剥夺他的地位。

”。

5. 韩非子的忠诚。

韩非子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宰相,他对秦始皇非常忠诚。

有一次,秦始皇问他,“如果你的父亲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韩非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先救您,因为您是国家的君主。

”。

6. 荀子的正直。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非常正直。

有一次,他担任官职时,有人送给他一些贵重的礼物,他拒绝了,并说,“我不能接受这些礼物,以免影响我的公正。

”。

7. 孟子的仁爱。

孟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义者敬人。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8. 墨子的兼爱。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不分亲疏,平等对待所有的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9. 孔子的孝道。

孔子曾经说过,“孝顺父母,是为孝。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10. 汉武帝的明君之道。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以下是20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及寓意:1.宰相刘罗锅的故事:有一天,刘罗锅请乾隆皇帝到家中做客。

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房子很小,环境很简陋,心中有些不满。

刘罗锅微笑着解释说:“皇上,您看,我的房子虽然小,但可以容纳天下最大的财富。

”乾隆皇帝听后很感动。

寓意:谦虚、低调的礼仪比奢华的物质更重要。

2.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些梨子,让他分给家人吃。

孔融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

寓意:尊重和关爱他人是礼仪的核心。

3.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知道他是列宁,就问他:“您是先理发还是先洗头?”列宁回答:“先理发。

”理发师给列宁理完发后,发现他的头发里还有许多污垢,便问:“您已经理完发了,怎么头发里还有污垢?”列宁回答:“因为我今天要参加重要会议,希望你为我理一个干净整洁的发型。

”理发师听后很感动。

寓意:尊重和关心对方是一种良好的礼仪。

4.曾子避席的故事: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

孔子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孝?”曾子立即站起来回答:“我知道,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

”孔子听后很满意。

寓意:尊重长辈,关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少年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时,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去拜老子为师。

他谦虚地向老子请教问题,老子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孔子学习结束后,老子送他一本书作为礼物。

寓意:尊师重道,虚心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6.鲁迅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简朴,就随便给他理了一个头发。

鲁迅看了看说:“你理发的技术很好,可惜给我不懂得欣赏。

”理发师听了有些不快。

鲁迅又说:“没关系,下次你如果再给我理发时,我会认真欣赏你的技术。

”寓意:不要以貌取人,要以人的内在品质为重。

7.钢琴家与鞋匠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去鞋匠家定做一双鞋。

鞋匠问:“您是要柔和型、坚固型还是实用型的鞋子?”钢琴家回答:“我需要一双最完美的鞋子。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嘿,咱来讲讲十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哈。

故事一:有一回啊,我去一个朋友家玩。

一进门,朋友的小孩就跑过来,甜甜地叫了一声:“叔叔好!”哎呀,那小模样可招人喜欢了。

这就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呀。

朋友赶紧说:“快请坐。

”然后给我倒了杯水。

这一家人的礼貌让我感觉特别舒服。

故事二: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人特别多。

有个老奶奶上车了,一个小姑娘马上站起来说:“奶奶,您坐这儿。

”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

”这小小的举动,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故事三:我们公司有个同事,每次别人帮他忙,他都会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有一次他让我帮他找个文件,我找完给他的时候,他又是一句“谢谢”。

让人觉得他特别有礼貌。

故事四:有一次我去饭店吃饭,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洒了一点出来。

我还没说话呢,旁边一桌的一个大哥就说:“没关系,小心点。

”服务员连连道歉,大哥还笑着安慰她。

这就是宽容和礼貌的表现呀。

故事五:我有个朋友,每次和别人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先问一句:“你现在方便说话吗?”如果对方不方便,他就会说:“那等你方便的时候我们再聊。

”这种尊重别人的做法真的很不错。

故事六:有一回在超市里,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货架上的东西碰掉了。

他马上捡起来,放回原处,还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阿姨,对不起。

”售货员笑着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故事七:我去参加一个聚会,有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他说完了,大家才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尊重别人发言的礼仪呀。

故事八: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两个人不小心撞在了一起,他们没有互相指责,而是都先说:“对不起。

”然后笑了笑,就各自走了。

这样的处理方式多好呀。

故事九:在学校里,有个同学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马上跑过去帮忙。

老师笑着说:“谢谢你,同学。

”这也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呢。

故事十:我去图书馆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如果要接电话,也会悄悄地走到外面去。

这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礼仪呀。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0xx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介绍礼仪小故事
篇一: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一、目光与人品方面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

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二、老太太与“配偶”的故事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

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
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
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1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四、老田鸡“退二线”的故事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

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
不能吃。

”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

”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
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

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


氛才有点缓和。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的故事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

”坐诊的医生说:“这
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

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

”学生的脸
红到了耳根。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的故事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

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
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
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

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
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

”“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

”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七、参观的故事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2
邀请前去参观。

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

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八、请向国徽敬礼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
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

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

”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

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

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

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

”士兵终于向军官行了礼。

这位黑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九、如此吃相的故事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

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己的鞋子。

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