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慢乙肝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引2019年版管见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管见(全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1],对规范CHB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师提高专业水平,缩小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医师间医疗实践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但作为临床合理决策重要依据的《指南》,还有一些内容值得商榷。
本着学术争鸣原则,现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提出以下管见。
一■关于术语.自然史、临床诊断部分术语、自然史、临床诊断这3部分内容之间交织较多,其名词、定义或诊断依据应注意统一,并符合中文习惯。
1.自然史的分期应符合自然史定义:疾病的自然史是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2]。
《指南》根据自然病程与现行习惯将自然史分为4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未将HBsAg阴转或转换后的乙型肝炎康复或功能性治愈状态包含在内,故不符合自然史”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鉴于功能性治愈作为乙型肝炎的理想结局已被广泛接受,故可参照2017 年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指南,将HBsAg阴转或转换后的乙型肝炎康复或功能性治愈状态列为自然史的一个阶段[3],可能这样更全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做到自然病程分期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对接。
2.术语或临床诊断应前后呼应并符合中文习惯:"HBeAg阴性CHB"又称"再活动期"。
既然有"再活动期",按照中文习惯前面就应有“活动期",而在此"再活动期”之前的却是"免疫清除期",加上此"免疫清除期"虽有清除病毒的作用,但无病毒清除的结果,故若"HBeAg阴性CHB"为"再活动期",则按中文习惯"HBeAg阳性CHB"改为"免疫活动期"较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全文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全文版)【摘要】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治疗;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进行了更新。
近4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HBV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更好地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再次更新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CHB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CHB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和知识更新,现对本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见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一、术语·慢性HBV感染: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CHB: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HBsAg阳性/抗-HBc阳性,或HBsAg 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学治疗时,HBV DNA较基线升高≥2 lgIU/mL,或基线HBV DNA阴性者转为阳性,或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
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3/9/2019 15
分为活动期/静止期
五、临床诊断
㈠ 慢性乙型肝炎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和HBV DNA 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3/9/2019
27
介绍:H & E染色病理切片
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P
P
门管区
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肝腺泡内炎症较明显, 界面炎症向腺泡内发展 成P-P桥和P-V-P桥
V
3/9/2019
28
介绍: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
级 0 汇管区及周围 无炎症 小叶内 无炎症 HAI积分 0
1
汇管区炎症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3/9/2019
5
二、流行病学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阳性率为 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 性率分别为4.51%和9.51%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 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
3/9/2019
11
四、预防
传播途径预防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ETV、TDF、TAF,三种一线乙肝抗病毒药物如何选?

ETV、TDF、TAF,三种一线乙肝抗病毒药物如何选?2019年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强效低耐药”为原则,将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线推荐药物。
在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抗病毒药物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长期治疗的药物,不仅需要考虑药物疗效,还要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实现个性化治疗。
恩替卡韦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自2010年FDA批准ETV上市以来,该药物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疗效,副作用相比其它药物大大降低,但是,近年来出现一定耐药性。
另外,动物实验发现恩替卡韦可通过乳汁分泌,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每片300 毫克,该药物的出现使乙肝病毒的耐药性问题得到极大改观,且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临床研究TDF保持8年零耐药的记录。
然而,TDF具有一定肾毒性,长期使用会产生轻微肾损伤和降低骨密度风险。
因此,不适合肾功能不全和骨质疏松患者。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于2016年被美国FDA和日本药监机构批准,2017年获得欧洲委员会批准,2018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该药上市,至此,为乙肝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TAF 是在TDF基础上研发生产的最新抗病毒药物,与TDF相比,TAF的体外血浆半衰期达31分钟,是TDF(半衰期0.4分钟)的78倍;同时,TAF可靶向送至肝细胞,使靶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大幅度提高。
TAF每片25毫克,只需不到TDF十分之一的药量就可以达到相当的抗病毒效果。
服用TAF后转氨酶复常率更高,但是不会造成肾脏和骨骼损伤,目前未出现一例耐药发生。
一直以来,乙肝药物昂贵的价格也是导致乙肝患者无法得到良好治疗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乙肝患者不仅要长期与慢病毒抗争,还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
2019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学
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 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我国一般人群HBsAg携带 率为5-6%。据此推算, 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 约7000万人,其中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3000万例。
(一)HBV血清学检测 (二)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三)生物化学检查
(一)HBV血清学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 抗-HBc和抗-HBc-IgM。
1、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 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及接种乙型肝炎 疫苗者。
(二)预防 3、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推荐意见5: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 中或就时,进行HBsAg、抗-HBs、抗-HBc筛查; 对高危人群、孕妇、接受抗肿瘤(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或 免疫抑制剂或直接抗HCV药物治疗者、HIV感染者,筛查 HBsAg、抗-HBs、抗-HBc,对均阴性者,建议接种乙型肝炎 疫苗(B1)。
(二)预防 3、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对已经确定的HBsAg阳性者,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 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 对其中的易感者 (该三种标志物均阴性者)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 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对慢性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 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 期进行医学随访。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摘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
《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
《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
AASLD乙肝指南

5
NA治疗患者的肾脏及骨科并发症
6
NA治疗中持续存在低水平病毒血症患者的管理
7
妊娠期CHB的治疗
8
儿童CHB的治疗
慢乙肝自然史
COMPANY LOGO
免疫活动期CHB的治疗(1)
COMPANY LOGO
推荐意见1A:AASLD推荐对免疫活动期CHB(HBeAg 阴性或HBeAg 阳性)患者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 肝脏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证实HBsAg消失的患者应该考虑停止治疗。然而,目前没有足够证据 能明确指导这类人群的治疗决策。
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CHB患者的治疗持续时C间OLMOPGAONY
推荐意见4:AASLD建议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CHB 成人患者应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除非有强有力 的理由要停止治疗。
经证实HBsAg消失的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治疗。然而,目前没有足够证 据能明确指导这类人群的治疗决策。
5.HBV DNA 水平应该与免疫活动期疾病相一致,推荐的临界值应该 是证据充足的,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治疗的需求。
免疫活动期CHB的治疗(3)
COMPANY LOGO
6、抗病毒治疗的头对头对比,不能显示出一种治疗方案在降低肝脏 相关并发症风险方面的优势。 在推荐Peg-IFN、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作为首选治疗时,所考虑的 最重要因素是长期使用不会发生耐药。 在Peg-IFN、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中间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患者 特异性因素包括: a.希望短期治疗 b.治疗副作用的预期 c.并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不可控、血细胞减少症 、严重心脏疾病、癫痫发作不可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禁用 Peg-IFN d.拉米夫定耐药史(恩替卡韦不推荐作为首选) e.生育计划 f. HBV基因型 g.药物治疗成本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3)
指南目标
本指南旨在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 推广疫苗接种:积极宣传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鼓励全民接种,特别是在新生儿出生时接种。
- 严格卫生管理:提倡个人卫生,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加强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消毒措施,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 定期检测: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亲属、长期接触乙肝病毒的人员等),建议进行定期乙肝病毒检测,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
诊断与治疗策略
-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乙肝病毒学标志物的检测,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状态,选择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如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等。
- 定期随访: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乙肝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和病情变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 避免饮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损害和增加肝癌风险。
-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 注意安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传播病毒的血液和体液,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
本指南旨在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导,但请注意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以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请在使用本指南时,始终以独立决策为基础,不依赖于用户协助,并遵循简单的策略,避免出现法律复杂性问题。
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 注意:本指南为虚构文档,仅用于示例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TAF在保持抗病毒疗效的同时可减轻肾脏毒性,但是TAF治疗肝衰竭的 临床证据尚不足。
• 肝衰竭患者恢复后,抗病毒治疗应长期坚持。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
推荐意见25: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若HBsAg阳性,建议应用恩替卡韦、TDF 或TAF进行抗病毒治疗(A1)。
• HBsAg阳性而HBV DNA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脏切除、肝动脉化学治疗
药物的选择与疗程
推荐意见11:HBeAg阴性慢性感染者采用恩替卡韦、TDF或TAF治疗,建议 HBsAg消失且HBV DNA检测不到后停药随访(A1)。
推荐意见12:HBeAg阴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12周时,若 HBV DNA下降<2 lg IU/mL,或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建议停用PegIFNα治疗, 改为NAs治疗(B1)。有效患者治疗疗程为48周,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延长疗程, 但不宜超过96周(B1)。
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推荐意见5: 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或就医时, 进行HBsAg、抗-HBc和抗-HBs筛查; 对高危人群、孕妇、接受抗肿瘤(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或免 疫抑制剂或直接抗HCV药物治疗者、HIV感染者,筛查HBsAg、 抗-HBc和抗-HBs,对均阴性者,建议接种乙型肝炎疫苗(B1)。
若继续妊娠应换用TDF治疗(C2)。 推荐意见19:妊娠中后期HBV DNA定量>2×105 IU/mL,在充分沟通并知情同意 的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应用TDF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A1)。建 议免疫耐受期孕妇于产后即刻或1~3个月停药。应用TDF治疗,母乳喂养不是禁 忌证(C2)。停药后应至少每3个月检测肝生物化学和HBV DNA等指标,直至产 后6个月,发生肝炎活动者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A2)。
治疗适应症
推荐意见6:血清HBV DNA阳性、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 建议行抗病毒治疗(B1)。
推荐意见7: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HBsAg阳性失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建议行抗病毒治疗(A1)。
推荐意见8:血清HBV DNA阳性、ALT正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1)肝活组织穿刺检查提示显著炎症和(或)纤维化[G≥2和(或)S≥2](A1)。 (2)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B1)。 (3) ALT 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建议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 织学检查,发现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A1)。 (4) HBV相关肝外表现(如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 病变)(B1)。
推荐意见17:慢性HBV感染者准备近期妊娠,或妊娠期间有抗病毒指征时,在充 分沟通并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TDF治疗(B1)。 推荐意见18:
• 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若使用TDF治疗,建议继续妊娠; • 若使用恩替卡韦,可不终止妊娠,建议换用TDF治疗(B1); • 若应用IFN治疗,建议向孕妇和家属充分告知风险,由其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的推荐意见
应答不佳患者
推荐意见15 CHB患者 采用恩替卡韦、TDF或TAF治疗48周,若HBV DNA>2×103 IU/mL,排除依从性和检 测误差后,可调整NAs治疗方案(采用恩替卡韦者换用TDF或TAF,采用TDF或TAF 者换用恩替卡韦,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联合PegIFNα治疗。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
推荐意见24:HBV相关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和慢性肝衰竭患者,若HBsAg阳 性建议应用恩替卡韦、TDF或TAF抗病毒治疗(A1)。
• 早期快速降低HBV DNA定量水平是治疗的关键,若HBV DNA定量水平在2~4
周内能下降2 lgIU/mL,患者生存率可提高。
• 小样本临床研究发现,替比夫定和TDF治疗HBV相关的ACLF可获益。与TDF相
7
≥2 000
阴性/阳性
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 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 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 出现)、HBV 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但因患者肝细胞核内 cccDNA未被清除,因此存在HBV再激活和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治疗适应症
依据血清HBV DNA、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 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动 态评估比单次检测更有临床意义
药物的选择与疗程
推荐意见9:HBeAg阳性慢性感染者采用恩替卡韦、TDF或TAF治疗。治疗1年 若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A1)。
对于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者,若使用B细胞单克隆抗体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 植,建议应用恩替卡韦、TDF或TAF抗病毒治疗(B1)。
• 免疫抑制治疗结束至少18个月后方可考虑停用NAs。
NAs停用后可能会出现HBV复发,甚至病情恶化,应随访12个月,其间每1~3个月监 测HBV DNA。
妊娠相关情况处理
儿童患者
推荐意见20:对于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 患儿,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考 虑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1岁 及以上儿童可考虑IFNα治疗,2岁及以上 可选用恩替卡韦或TDF治疗,5岁及以上 儿童可选用PegIFNα-2a,12岁及以上可 选用TAF治疗(A1)。
肾功能损伤患者
推荐意见21: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或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推荐 恩替卡韦或TAF作为一线抗HBV治疗药物,或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替比夫定进行 抗病毒治疗,不建议应用ADV或TDF(B1)。对于存在肾脏损伤高危风险的CHB 患者,应用任何NAs抗病毒过程中均需监测肾功能变化。已应用ADV或TDF的患 者发生肾脏或骨骼疾病或存在高危风险时,建议改用恩替卡韦或TAF(B1)。
Thank you !
用强效低耐药的NAs,即恩替卡韦、TDF或TAF,预防HBV再激活,术后无 需加用。
• 如移植前HBV DNA阳性,则意味着再感染风险高。术前尽早使用强效低
耐药的NAs以降低HBV DNA水平;术中无肝期应静脉注射HBIG;术后除了 长期应用NAs,还应联合应用低剂量HBIG持续0.5~1.0年,此后再继续单 用NAs
栓塞术、放射治疗或全身化学治疗时,都可能出现HBV再激活,建议使用恩 替卡韦、TDF或TAF进行抗病毒治疗。
肝移植患者
推荐意见26:因HBV相关感染进行肝移植患者,若HBsAg阳性,建议在肝移植 前开始应用恩替卡韦、TDF或TAF进行抗病毒治疗(A1)。
• 如移植前HBV DNA定量阴性,则意味着再感染风险低,可在术前尽早使
药物的选择与疗程
推荐意见13:对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推荐采用恩替卡韦、TDF或TAF进 行长期抗病毒治疗,或采用PeglFNα治疗,但需密切监测相关不良反应(A1)。 推荐意见14:对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患者,推荐采用恩替卡韦或TDF长期治疗, 禁用IFN治疗(A1),若必要可以应用TAF治疗(C1)。
推荐意见16: 所有接受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起始治疗前都应常规筛查HBsAg、 抗-HBc(A1)。 对于HBsAg阳性者,在开始免疫抑制剂及化学治疗药物前1周或至少同时进行抗 病毒治疗(A1),应用恩替卡韦、TDF或TAF(B1)。
• 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束后,应继续NAs治疗6~12个月
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
推荐意见22:HCV和HBV合并感染者应用DAA治疗HCV时,若HBsAg阳性,需给予 NAs治疗以预防HBV再激活,DAA治疗结束12周后,可考虑停止NAs治疗(B2); 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者应用DAA期间,需密切监测HBV DNA和HBsAg定量,如 阳转,建议应用NAs治疗(B2)。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采用恩替卡韦、TDF或TAF治疗24周,若HBV DNA>2×103IU/mL,排除依从性和检 测误差后,建议调整NAs治疗方案(采用恩替卡韦者可改用TDF或TAF,采用TDF 或TAF者可改用恩替卡韦),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恩替卡韦联用TDF或TAF)。
应用化学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
NAs与PegIFNα联合治疗
对NAs经治CHB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联合PegIFNα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 愈。治疗前HBsAg低水平(<1 500 IU/mL)及治疗中HBsAg快速下降(12周或24周 时HBsAg<200 IU/mL或下降>1 lgIU/mL)的患者,联合治疗后HBsAg阴转的发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