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总复习---成语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能够准确运用到句子中。
2.掌握词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难点: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成语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词语、成语?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用法?”2.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讲解教师以PPT形式展示常见词语、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举例说明词语、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3.互动环节教师提出一些词语、成语,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成语,并说明其用法。
4.词语、成语辨析教师给出一些形近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5.实践环节教师给出一些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成语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6.词语、成语积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途径积累更多词语、成语。
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用所学词语、成语写一篇短文。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词语、成语,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课堂参与度、互动交流情况。
3.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词语、成语清单3.课后作业模板八、教学建议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冲刺-成语俗语运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做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结果。 例1:同学们在考场上要保持沉着、冷静的 心态,仔细认真地审题,相信“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的道理。(对) 例2:体重二百斤的董磊查出脂肪肝,在医 生建议下,他开始每天晨跑一小时的运动 治疗法。三个月后检查发现体重减了十多 斤,病情未见好转,董磊不禁对运动治疗 法产生了怀疑。医生提醒他:“治疗刚开 始三个月,别忘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 理,坚持一年后定会有疗效。”(错) 18
9
玉不琢不成器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例1:玉不琢不成器,年轻球员需要经过不 断地磨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 (对) 例2:只先天条件很好的鸽子因为缺乏训练 而没能成为赛鸽,真是应了“玉不琢不成 器”那句老话。(对)
10
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例1:午休看似浪费时间,实则磨刀不误砍 柴工,它使学生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午 的学习。 (对) 例2:要学好英语必须坚持经常练习,反复 练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错)
2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 例1:出身阎派书画世家的阎志华,才华出 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佳,是摄 影、文物鉴定的高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已成为阎派书画的新掌门人。(对) 例2:此次围棋比赛我输给了好朋友,想当 初是我介绍他去学围棋的,真是“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呀。(错)
1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很高程度后继续 努力,向前发展。原是佛家语,比喻道行、 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现比喻不要满 足已有的成绩,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例1:达•芬奇早年师从著名画家佛罗基奥。 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他从画蛋开始,稳 步攀登绘画艺术高峰。不到四年时间,他 就超过了老师佛罗基奥,这真是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错) 例2:章雪获得市级青少年民族舞蹈比赛第 一名,父母希望她在全国比赛中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对)
中考高频成语汇总

中考高频成语汇总
1.背水一战:形容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比喻处于绝境
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4.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6.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
到任何损伤。
7.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
事。
8.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9.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
非常喜欢。
10.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
领。
11.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
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12.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13.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14.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
造性的构思)。
1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
得不好意思。
16.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
无法挽救的地步。
17.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
理解。
18.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成语)及运用|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
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PPT课件

常见贬义成语举例:
无所不为 处心积虑 半斤八两 人云亦云 别有用心 不可告人 不择手段 俯首帖耳 大 吹大擂 大放厥词 得陇望蜀 始作俑者 一唱 一和 评头品足 改头换面 粉墨登场 一丘 之貉 忘乎所以 巧立名目 倾巢出动 无所不
至 推波助澜
第八页,共49页。
4: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
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成语误用情况
例1、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
的学术报告。
辨析:用"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不能与
"听"搭配。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解题方法
• 辨词义
• 明对象
• 分褒贬
• 看语境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2.以下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王帆竞选班长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精心准备 后粉墨登场。
如果区分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如: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刚那 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是狗 尾续貂。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 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能用 于自己。〕 再如:虚怀假设谷〔用于别人〕 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 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中〕
第五页,共49页。
积累以下成语,了解运用对象 巧夺天工〔一般指人工的〕 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血气方刚〔一般指年轻人〕
汗牛充栋 浩如烟海〔多形容书籍多〕 青梅竹马〔指青年男女〕
亭亭玉立〔多指少女〕
破镜重圆 相敬如宾 琴瑟之好〔多形容 夫妻〕 风度翩翩 〔多指青年男子〕 鳞次栉比 〔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 凤毛麟角 〔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中考成语运用考点梳理及练习含参考答案 (一)

中考成语运用考点梳理及练习含参考答案(一)一、背景介绍中考是学生生涯中重要的一关,而成语则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对于成语的掌握和运用也成为了关键。
因此,本文将对中考成语运用考点进行梳理,并提供相应练习和参考答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考点梳理1. 成语造句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1)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
(2)他会许多技能,可谓是博学多才。
(3)新建了一座公园,周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4)在要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审慎考虑,不可以一意孤行,否则会步入歧途。
2. 成语填空考察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例如:(1)这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具有很好的任____ ;(2)作为一名好学生,大家都应该保持座右铭“博学_____”;(3)这部小说描写了诸多的人物和事件,每个情景都富有______ ;(4)他做事很_____ ,总是令人感到安心。
3. 成语连线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例如:(1)下列四个成语和它们的意义,请连线。
1. 逐鹿中原 A. 互相拼杀以争取地盘2. 悬梁刺股 B. 高度鼓舞人心的话语3. 守望相助 C. 卖弄文采而引来不满4. 文过饰非 D. 付出艰辛的努力四、练习与答案1. 成语造句(1)考生可以应用任何和前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来完成这个句子,例如“尊老爱幼,仁者必有余。
”(出自《论语》)(2)“他博学多才,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能轻松胜任。
”(3)“我曾经去过夏威夷,当地的景色美不胜收,颇有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
”(4)“创业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欲望行事,否则就可能在现实面前摔跟头。
”2. 成语填空(1)任人唯贤。
(2)渴而穿井。
(3)情理交融。
(4)沉着冷静。
3. 成语连线1-----A,2-----B,3-----D,4-----C。
五、总结中考成语运用考点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得分率也很高。
语文中考期末成语专题复习 成语运用

• 37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 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 38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 39自怨自艾: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 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 40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 爱不专一 • 41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 人走 • 42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 43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44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成语运用
HHM 期末专题复习
• 1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 地谋划(贬义)。 • 2精神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老而强健。 • 3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 • 4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 5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现多用 来形容地方很平坦。 • 6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 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 2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 28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 发。 • 29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 30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 31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 32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 33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 有好感 • 34无独有偶: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 35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 36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 却很珍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共43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Nhomakorabea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一、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类型概念举例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三)辨析近义词: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
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
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如:从北京来。
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
如:鲁迅先生。
(七)示例精析例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敏感告诫 B.宽敞敏锐训诫C.宽阔敏锐告诫 D.宽阔敏感训诫分析与解:“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杨礼赞》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慨。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若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分析与解:A选项中的“脍炙人口”用的比喻义,指“比喻人人赞颂和传诵”,在A 句语境中应是恰当的;B选项中“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决不动摇,在B 选项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是恰当的;C选项中的“夸夸其谈”在感情色彩上是贬义词,与句中的“自豪”等词是不协调的;D选项中“标致”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贬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耽于玩乐的清朝学生的愤慨之情,结合语境应是正确的,故正选答案为C。
(八)复习小结: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重视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词义的用法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应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
如词语运用性选择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④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
再如,解答结合语境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这类试题,也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把握题干所示的语境;②准确判断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③把词语的语境含义放到它所在的语境中去检验,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
(九)中考典例1、(2004年•北京)下列加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畸形畸:不正常的诲人不倦诲:教导B.肆虐肆:任意地干无边无垠垠:界限C.镂空镂:雕刻惟妙惟肖肖:相似D.匿名匿:隐藏重峦叠嶂嶂:屏障解析:根据语境能够辨析词义。
"重峦叠嶂"本身是一个并列短语。
"重峦叠嶂"中的"嶂"的意义应该与"峦"相似,在这儿可以解释为"高险像屏障的山"。
如果解释成"屏障",放在这个短语中是解释不通的。
2、(2004•河南)根据拼音写汉字。
(1)yǎn(偃)旗息鼓(2)jī(畸)形发展解析:这两个小题,是考查常见易错字的字形。
题目中考查的这两个字,在现实生活中常说和常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又是容易写错的。
这一类汉字是中考考试中经常考查的。
3、(2003•年北京)句中加红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B)(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 触(感动)鼎(大)B. 触(接触)鼎(古代的一种锅)C. 触(接触)鼎(大)D. 触(抵)鼎(正在)解析:考题选用的两句话,都来自于课文。
"触目伤怀"中的"触"字和"人声鼎沸"中的"鼎"字,都是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关键字。
这个考题,也说明了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扎实地以课本为基础。
4、(2002•北京市西城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教诲挑拨离间人声鼎沸B.修长潜滋暗长姹紫嫣红C.滑稽惟妙惟肖故弄悬虚D.豁亮异想天开骇人惊闻解析:答案为C项。
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
C项中"故弄悬虚"应写为"故弄玄虚"。
"玄虚"是指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5、(2002•北京市东城区)在横线处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
生活(jié)____________据不(chuò)___________劳作不屑置(biàn)__________ 保持(jiān)___________默答案:生活拮据、不辍劳作、不屑置辩、保持缄默。